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大清灭亡后,在民国过得颠沛流离

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大清灭亡后,在民国过得颠沛流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05 更新时间:2023/12/17 11:31:03

即便贵为状元身份的刘春霖,在晚清和民国动荡的时局里,生活地也十分艰辛。

1904年“老佛爷”慈禧太后七十大寿。为了普天同庆,特降懿旨,加恩科一场。

也正是这新加的一场科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

刘春霖有个哥哥叫刘春堂,两人从小敏而好学,齐头并进地双双考上了举人,杀进了会试。

在1903年的会试科考上,刘春堂中了进士,而刘春霖意外落榜了。

刘春霖原本想着三年之后继续参加科考,恰巧慈禧过七十大寿特增了恩科,所以他只等了一年就迎来了机会。

在新加的恩科上,众考生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仅有273名考生获得殿试资格。刘春霖在会试中获得第17名,也赢下了殿试的资格。

卷土重来的刘春霖,非常珍惜殿试机会,即便他也不知道这次的殿试将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场殿试。

自隋朝开始,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也随着这次殿试的落幕,永久地尘封在了历史中。

殿试中,刘春霖发挥的极好,被阅卷官拟定为第二名,第一名是广州学子朱汝珍。

但当时慈禧非常不喜欢朱汝珍名字里的“珍”字,也许和她的对头“珍妃”有关;她也不喜欢朱汝珍广州的籍贯,因为当时广州地区闹革命闹的最厉害。

当她拿去朱汝珍的试卷,看到“刘春霖”的名字后,顿然有喜上眉梢,“春雨化甘霖”。此人又是籍贯河北,位于天子脚下,慈禧一开心就将刘春霖赐为状元。

刘春霖即便试卷位列第二,但其才华之高,当时也是世所罕见。尤其是他试卷里的小楷,堪称教科书级的水准,足以位列书法大家。

文史君曾在以前的文章里分享过刘春霖的殿试试卷作答,文辞隽美、书法流畅,实属极品。

刘春霖被慈禧钦点为状元,也是命中注定的修为。

刘春霖状元及第后,当时正赶上留学生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于是作为大清国万里挑一的人物,刘春霖被派遣到日本东京政法大学进修。

刘春霖学成归来,先是被安排在了咨政院当议员。在西方,咨政院的权利很大,但在当时没落腐朽的晚清,却是一个花架子。

刘春霖上任不久,湖南巡抚杨文鼎就没有经过咨政院同意,私自发行了敛财的国债。刘春霖上书反对,却被载沣的一句“不要多管闲事”给驳了回来。

刘春霖不服气,继续接二连三上书,最后把载沣惹生气了,一气之下将其打发到福建,做了个“提学使”

后来又历任直隶政法大学提调、北阳师范学院监督等,都是一些没什么实权的职位。

没有实权,俸禄又不高,在任上刘春霖日子过得很拮据。后来没办法,他只好卖字求生。

刘春霖小楷极好,辨识度也强,他的字帖在当时卖的很火,可以说是书法教材字帖第一人。

因为利益驱使,有商人借助他的名气,搞起了盗版生意。这一下子激发了刘春霖的版权意识,最后他在字帖的最后一页,印了八个字“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后来,这八个字更成为中国书籍、图书界版权使用的标准用语。

刘春霖卖字的日子过了没几年,武昌起义打响,清王朝终于落幕。刘春霖无奈之下之好回到老家隐居起来,继续靠卖字为生。

后来孙中山完成革命,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手握兵权的袁世凯

袁世凯当大总统没几年,在众人的追捧下,有了复辟帝制的心思。他开始招揽清朝遗老,刘春霖也位列其中。

作为大清的最后一位状元,他对大清的继承仍抱有极高的热情,在收到袁世凯的消息后,他更是写下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感谢知遇之恩。

作为一个皇权教育下的状元,拥戴帝制是骨子里的观念,当时的他也没看到时代的发展。

袁世凯复辟失败。辫子军首领张勋又拥立已经退位的溥仪复辟。刘春霖闻讯,也是喜出望外,赶紧穿上已经收藏了好几年的官服去磕头拜见。

这一点上看,刘春霖自始至终都是支持帝制的。

但令他想不到的是,后来溥仪无节操地投降了日本人。

当时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已经分崩离析,各方势力勾心斗角,毫无为国为民做事的心思。

刘春霖见状,只好辞官再度归隐。

1928年,刘春霖辞官回家。一边卖字换钱,一边开办了很多学堂,发民智,教书育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在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扶持溥仪做了傀儡皇帝。

当时伪满洲政府总理郑孝胥向溥仪举荐了刘春霖,溥仪派人请刘春霖出山,刘春霖以年事已高拒绝了溥仪之邀。

后来郑孝胥不甘心,亲自找了几个老朋友,带上厚礼去求见刘春霖。

刘春霖看见这帮投靠日本人的汉奸畜生,也没有好气。冷笑一声,拂袖而起,厉声说道:“如今君非昔日之君,臣也非昔日之臣,岂能随汝而毁我之誉。”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人也曾邀请他出山,刘春霖也拒绝了。后来更是闭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直到1944年,刘春霖在家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72岁。

自此,中国再无真正的状元。

读者们,关于“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更多文章

  • 沈万三借了朱元璋1枚铜钱,30天后为何要还5亿?看完瞬间秒懂!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沈万三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前就已经是一方富豪了,但是当时有很多势力争斗所以当时他们巴结这些财主来还不及,这样一开始朱元璋对沈万三的态度还很好,但是等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自然而然的就把主意打到了沈万三的身上,朱元璋来到沈万三的钱庄存钱。可是朱元璋就存了一枚铜钱,但是朱元璋是皇帝面子肯定是要给的,可是

  • 翻译《宋人轶事汇编》:宋太祖赵匡胤篇四,陈桥兵变时趣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故事一 赵匡胤仁慈,让潘美抚养周世宗儿子。故事出自《随手杂录》--宋代文言笔记小说,宋代王巩编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成功后,他接受周恭帝柴宗训的禅让登基为帝。一次他带领文官武将巡视皇宫时,看到宫里的嫔妃抱着一个小孩子,就问她这小孩是谁,嫔妃回答说:“这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和

  • 被雍正极端信任的年羹尧,为什么最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清朝史书的记载,年羹尧被杀,就是因为他过于嚣张,引起了各个官员的不满,其实这只是官方说法,年羹尧的死另有原因。大家都知道,康熙末年官场风气混乱,腐败成风,国家财力接近崩溃,继位之后的雍正痛心疾首,迫切的需要“刷新吏治,革除弊政”。对国家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主要改革有三点,分别为:摊丁入亩,

  • 宋江死前才明白,梁山最危险的人,并不是林冲和武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好汉中,有些人是支持招安的,比如杨志、卢俊义等人,他们本身对自己梁山落草的结局很抵触,大多是迫于无奈的选择。如果被朝廷招安在某个一官半职,无异于让生活重回了正规。然而这些支持的毕竟是少数,反对的声音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在梁山呆的时间最久的林冲。他本身就在衙门为官做事,却因为自己的顶到上司陷害,致使

  • 曾国藩为了戒欲,想了一个笨方法,如今很少有人能做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修炼方法,并且在“修身”上有极高的个人见解。在《曾国藩日记》中记载,曾国藩为了改变自己而痛下决心,他“节欲、节劳、节饮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戒欲”。对于曾国藩而言,戒欲实在是太困难了,最终他想出了一个“笨方法”,却非常有效,现在的人很少能够做到。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往往都对自

  • 康熙曾经给了台湾高度自治的机会,可是郑经却和清朝打太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台湾岛 然而对于清朝来说,台湾郑氏政权不仅威胁着东南沿海的安全,也阻碍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大陆统一已经基本实现,统一台湾的问题开始被康熙所重视。不过康熙皇帝最开始并不想大动干戈,而是采取和平的手段。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去世,其弟掌握了台湾政权,但是郑成功的儿子也在厦门宣布继位。叔侄二人你

  • 本不想要孩子的民国夫妻,却接连怀上龙凤胎,生下一女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龙凤胎民国夫妻,民国时期的模范夫妻,民国三胞胎成长史

    在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对夫妻,两人结婚没多久就有了孩子,然而夫妻俩都觉得自己孩子来得不是时候,于是商量着去打胎。没想到医生检查后,发现是对龙凤胎,在医生和双方长辈的建议下,这对孩子被留了下来。多年后,这对夫妻的长女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她的作品每年都在暑假荧幕上热播,猜猜她是谁?惊世骇俗的师生恋民国这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手握重兵却不参与夺嫡之争,78岁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向往着能够登上皇帝宝座,并成为坐拥天下所有权力的天子,而正因如此,在争夺皇权的过程中,许多人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一般来说,身为皇帝的儿子,他们对于皇权都有着一种天生的向往,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皇子都愿意参与到夺权之战当中。在康熙的众多儿子里,有这样一位最聪明的皇子,他虽手握重兵,却

  • 雍正陵墓被打开后,专家为何如此吃惊并喊道:赶快离开,把墓封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如何发现乔引娣是他女儿,易中天评价雍正,雍正简介

    普通的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的是亲情和相依相伴的扶持。但对于皇家的兄弟姐妹而言,亲情永远是摆在最末位的,他们之间除了明争暗斗就剩下了你死我活,扶持帮助完全就是无稽之谈。而雍正从小就是在这样勾心斗角的环境里长大的。那时候皇家最看重血统和出身,太子是康熙心爱皇后所生的嫡子独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康熙的“掌中宝”,

  • 慈禧陵中价值8亿夜明珠,曾被宋美龄镶在鞋上,今在美国大亨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皎洁圆明内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宫。只缘一点玷相秽,不得终宵在掌中。古往今来关于夜明珠的描写或者是传说我们从未少听,传言在慈禧太后的棺椁中,她的口中就含着这样一枚夜明珠以保容颜不会随着生命的流逝而腐败,这不仅又给夜明珠增添了一抹神秘的光彩?但是自从大清朝破灭之后,我国很多宝物都被敌人掳掠,这颗夜明珠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