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
安徽今年将指导编制申遗文本和规划
推进凌家滩、“万里茶道”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凌家滩墓地祭祀区(徐旻昊 摄)
考古是打开遗址时光封印的钥匙。今年,我省持续推进淮南武王墩墓地考古发掘,重点开展人字洞遗址、禹会村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和研究,揭示安徽在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加快凤阳明中都、含山凌家滩、蚌埠双墩和禹会村、寿县寿春城、繁昌窑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柳孜遗址保护大棚、通济渠泗县段展示、华龙洞保护展示等项目。
延伸阅读
凌家滩遗址位于含山县铜闸镇,南临裕溪河,北靠太湖山,总面积220万平方米,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 2020年—2022年发掘位置图
△祭祀坑全景(上为东)
1987年以来,凌家滩先后14次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龟、玉版、玉人、玉勺等100余件文物被故宫博物院珍藏。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具有标志性地位,为研究五千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国保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2021年,凌家滩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我省唯一。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图案,正是来源于凌家滩“玉双连璧”。
为支持马鞍山市加快打造凌家滩遗址申遗步伐,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研究决定将原G5011芜合高速公路位于含山县陶厂镇境内的互通出口名称由“含山”调整为“凌家滩”。
来源:安徽日报、马鞍山发布
责任编辑:张莹
审校:戎小平
审定:黄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