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杰出政治活动家宣侠父。虽然他不为现代人所熟知,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蒋介石曾说:“我们这边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像宣侠父这样的人!”
宣侠父(1899年-1938年),是浙江诸暨人,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公子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旧体诗词写得好,书法也很优秀。17岁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18岁,考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官费留学,在水产专业攻读生物学。因他在日本参加革命活动,他的官费留学待遇被浙江水产学院取消,被迫回到杭州;1923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党员。
1924年5月,他受我党委派,去广州投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为黄埔第一期第二大队学员。可在开学两个月后,因为校长蒋介石违反国民党组织法,未经选举,直接指定学生分队的国民党小组的组长。
学校中,没人敢公开反对。可宣侠父直接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蒋介石,说,由他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请他收回成命,改由各小组选举。
蒋介石看后,让他自动收回报告。宣侠父却说:“小组长产生的办法违背了民主制度精神,应不应提意见,责任在我;接受不接受,权在校长!”
蒋介石一时大怒,把宣侠父关在禁闭室反省检查,要他3天之内写出悔过书,否则给予严惩。可宣侠父不但不写出悔过书,还说道:“学生无过可悔!”
在这3天里,总教官何应钦带领全体教职员向蒋介石请求从轻发落,被拒。大家又请来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来说情,也没成功。最后,蒋介石下令开除他的学籍。可蒋介石又给了他3天期限,如果他在3天之内愿意悔过,仍然可以从轻发落。
可宣侠父却坚拒悔过,昂首挺胸走出了黄埔军校的大门。——宣侠父因此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5年,党组织派他到李大钊处工作。李大钊推荐他以左派国民党员身份到冯玉祥部做政治宣传工作。在这期间,他和冯玉祥及上层军官建立了广泛接触,政治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在西北军,他和吉鸿昌成了结义兄弟,与梁冠英也关系密切。
1927年5月,他随冯玉祥出师潼关,被任命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授中将军衔。后来,冯玉祥又开始和蒋介石联合,在他的部队中“清党”,宣侠父和其他我党党员被“礼送”出冯玉祥部队。
其后,宣侠父被派回老家诸暨开展农运工作,第二年,工作环境恶化后,他逃离家乡,1929年3月,来到山东济宁冯玉祥的西北国民军第二方面军第二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好友梁冠英部,继续开展政治宣传工作。
可到5月,他的活动被冯玉祥获悉,下令让梁冠英将他押送开封,先软禁在总部军法处,后又转到撞关监狱。不久又被释放。然后,他来到武汉,住在在胡宗南部第一师当连长的弟弟宣翼父家里。
1930年春,宣侠父利用在汉口这段闲暇时间写成了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灰梦》,后由上海北新书局将《灰梦》改名为《西北远征记》出版。
其后,宣侠父又来到了梁冠英部。1930年10月3日,梁冠英部被收编后改称第二十五路军,宣侠父被委任为第二十五路军总参议。1931年初,宣侠父说服了梁冠英,出资3万元大洋,在上海七浦路上建了湖风书局,出版了文化总同盟党团秘密机关刊物《文学导报》和丁玲主编的文学刊物《北斗》,还在此期间成为了左联的秘密盟员。
1932年6月,梁冠英的第二十五路军被调往津浦路以东、编为鄂豫皖三省剿总右路军第三纵队,准备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宣侠父劝说梁冠英起义未成,,于是,离开了二十五路军来到了上海。
1932年秋,宣侠父被派往张家口支持冯玉祥建立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盟军成立,他任该军中共前线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兼二路军政治部主任、第五师师长。10月,同盟军被中央军商震部打败,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化装逃走。
1934年3月,介绍吉鸿昌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陪吉鸿昌赴上海履行了入党手续。1934年5月,和吉鸿昌等人在天津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并遭逮捕,后引渡到北平军分会,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宣侠父回到上海,化名杨永清,参加中央特科工作,为特科负责人之一,公开身份是上海申报记者。1935年,宣侠父化名宣古渔,被派到香港对陈铭枢和李济深做统战工作。7月25日,协助李济深、陈铭枢等原十九路军将领在香港建立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李济深为主席。
1936年,陈济棠、李宗仁和白崇禧等发动“两广事变”后,随李济深和蔡廷锴到了南宁,任十九路军政治部主任兼六十一师参谋长,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悟州市委主任。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宣侠父帮李济深草拟了对西安事变的通电,反对内战,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嫡系撤走了西北军和东北军,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是宣侠父的诸暨同乡,又是他在黄埔军校时的学生队长,胡宗南和董钊都是他黄埔一期的同学。因此,1937年2月,宣侠父奉周恩来、叶剑英"速来西安"电示,到西安红军联络处,协助周恩来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10月,任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主任。
他经常跑到蒋鼎文那里,据理力争为八路军讨要军需物资,经常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做抗日宣传工作,他的影响越大,蒋介石心里越害怕。
包括胡宗南在内的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都向蒋介石建议,说宣侠父文武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应该得到重用。
蒋介石对这个被自己开除的学生也是印象深刻,得知他的能力后,也多次采取拉拢措施,包括委任他为梁冠英二十五路军的高级参议等,可是每次都是宣侠父利用机会开展他的政治宣传工作,因此蒋介石对拉拢他也失去了信心。
又因为他在西安的活动日益影响扩大,这让蒋介石心里很是不安。他不光拉拢杨虎城旧部,给八路军争取物资,煽动学生、青年到延安去,还有统战国民党将领的嫌疑。
于是,他早就安排军统对宣侠父进行调查。军统特务对他跟踪、侦察,终于把掌握了他的许多材料。于是,在1938年4月,蒋介石给蒋鼎文下令:把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高级参谋宣侠父秘密制裁。蒋鼎文把任务交给军统西北区区长张毅夫。
张毅夫接到戴笠的调令,准备去武昌军统局担任代理主任秘书,临走前,他把密令又转给了接替自己三科科长职务的徐一觉。
1938年7月31日下午五点多钟,一伙特务绑架到汽车上,拉到西安别动队队部,被推到院子东头的一个篮球场上。特务李俊良用手枪连打了7枪,宣侠父才倒下。
当夜,特务们害怕事情败露,把宣侠父的遗体装进麻包,扔进下马陵东城根的一个枯井里,并用土填平。
宣侠父失踪后,林伯渠立即派人多方查找,但没有结果。向蒋鼎文要人,蒋鼎文也不承认。蒋鼎文害怕真相暴露,引发国共双方的政治争端,还假装命令西安警察全体出动,在全城“清查户口”,寻找宣侠父的下落。另外,又叮嘱特务们,不能有任何破绽。
特务们甚至还自导自演了一场“宣侠父出逃”戏,谎称:“宣侠父在押解汉口途中逃跑了。”
直到1951年3月的一天,在辽宁沈阳皇姑屯区富贵街110号的王记杂货铺抓到已伪装成杂货铺老板化名王子明的参加杀害宣侠父的特务佟荣功后,才弄清楚1938年7月军统暗杀宣侠父的真相。此时,距宣侠父将军牺牲已过去了13年。那年,他年仅39岁。
解放后,李济深在谈到宣侠父时说:我身边有个秘书,代我写文章的,也是共产党员,以后派去西北联络, 被胡宗南枪毙了。 看起来这个蒋校长,先是没有知人之明,接着没有用人之能,最后没有容人之量,安能不败?
电视剧《密查》即根据宣侠父的故事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