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受到儒生的嘲讽,他随即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李白受到儒生的嘲讽,他随即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21 更新时间:2023/12/7 15:39:14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李白有着“诗仙”的称号,他留下的诗歌让无数人为之叹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大唐王朝都因他的诗歌多了一个浪漫、气吞山河的氛围。

然而,在游历山东的时候,李白却写了一首千古“骂诗”,一直流传至今。写这首诗是因为李白恃才傲物吗?亦或者说是目空一切,其实都不是。

他写这首诗歌纯粹是为了嘲讽那些死读书的“酸儒”,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故事,聊一聊这首“骂诗”。

李白仗剑行天下

对于李白的出身,在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在民间却有一些传言。老百姓们都说李白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才华,毕竟古时候寒门子弟是读不起书的。

当然,还有一些人说李白出身在一个武将世家,在家人的培养下,他逐渐成为了一个文武兼备的人。不管民间传言如何,李白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少年时期便成了唐朝有名的诗人。

不过,李白虽然是一个才子,但他却不是死读书的。“好剑术,喜任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李白在读书的同时,也比较喜欢练剑,而且由于深受道家文学的影响,经常会外出游历。

大约在18岁左右的时候,李白就经常在剑阁、梓州等地开始游历,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此期间,李白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为后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开元十二年左右,李白离开故乡,再一次踏上远游的征途。此次,他来到了成都、峨眉山等地,而后出蜀远游,写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著名的句子。

从这里不难看出,李白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喜欢通过“实践研究真理”,通过“现实来写诗”,难怪他的诗歌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追求浪漫的人。

话说,有一次李白游历来到了山东,而山东又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可想而知,当地的儒家气息非常浓郁,自然而然会产生许多的“腐儒”。

众所周知,喜欢“旅游”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的直接,李白自然也是这样一个人,而他这种“直接”的行为举止,与儒家的理念发生了冲突。如此,李白便与山东的一些儒生有了“交手”。

李白的“骂诗”

在说这一首之前,咱们要来说一件事情。话说,山东虽然是孔子的故乡,但是当地的儒生依然分为两种,一种是“鲁儒”,一种就是“齐儒”。

虽然都是儒生,但是双方的“取向”却不同。一般而言,鲁儒比较的古板,他们更复古,为了“追求礼仪”而追求礼仪,这便是张飞口中的“腐儒”。

“齐儒”则不同,他们更像是“儒”的真正含义一样“人需也”,这类儒生能够顺应大势,注重学以致用,与“鲁儒”的刻意引经据典天差地别。

谈到了这里,或许很多人都应该知道了,李白在山东得罪的是一群“鲁儒”。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李白在当时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他写的诗歌却很新颖,不具备“复古”的气质,与“鲁儒”的理念有所违背。

再加上,李白的气质又像是一个剑客,行为举止狂傲不羁,那些鲁儒自然是看不过去,进而指手画脚、品头论足,双方的火药味非常足。

李白也不是一个“受气的人”,看到自以为是名门正派的“鲁儒”高傲的表情,李白一怒之下便写下了一首骂人的诗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怒气。

这首诗歌名叫《嘲鲁儒》,内容是这么写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手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歌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鲁儒”虽然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书生气,但是却只会读死书,充满了迂腐的味道。真正问他们经国济世的策略,这些人便哑口不言,一点措施都拿不出来。

诗歌的后半段,是李白借用“焚书坑儒”的典故,来讽刺这些“鲁儒”对朝政一窍不通,整天拖着宽大的袍子,还没走路上就已经尘土飞扬了。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歌嘲笑之意尽显。

通过这首诗歌不难看出,李白也不是一个“吃素的主”,而且他的反击方式也比较委婉,才用文雅的“骂诗”来反击,让这些“鲁儒”毫无脸面可言,而且还流传至今,不得不让人佩服。

李白的修养

其实,当年的“鲁儒”与现在的很多学者很相似,这类人喜欢模仿古人的一切,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思想,脑袋中更无治国理念,即使“模仿”也只学会了表面,缺失了原有的灵魂。

现如今,很多学者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言论,与当年的“何不食肉糜”很相似,因为从来没有付出行动和实践,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何为“现实”,何为“讽刺”,说这类人“脸皮厚”也不过分。

话说,李白虽然在山东写了这么一首《嘲鲁儒》,但并不代表他在那里一无所获。游历山东期间,李白先后认识了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5人,他们虽然也是儒生,但却不是那种“酸儒”。

在与这五人交谈期间,李白也是受益良多,对儒家的精华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做“读书读出了优越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嘲讽,为了读书而读书,将读书的意义完全本末倒置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然读书也比较多,但能写出这样报效祖国的诗,足见他也算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此人斩杀两员大将,诸葛亮深感害怕,一老将大喝一声将其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小将名为王双,当时诸葛亮旗下先是谢雄引兵前行,却是被此人一刀斩杀,蜀兵没了将领自然一哄而散,接着是龚起赶上来和王双厮杀,却是一样不过来回三个回合被杀,如果说第一次王双是胜在了出其不意,那么第二次就是王双凭借真本事杀人。等到溃散的士兵回报诸葛时,王双和魏军已经正面对上蜀军。两军未战,蜀国却是先后被

  • 李白因一件绣衣写的妙诗,前两联大气磅礴,后两联却令人心疼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白最著名的七言律诗,李白写的藏头诗,李白同一时期写的诗

    公元757年,57岁的李白因早前加入永王阵营,在浔阳入狱,次年被判流放,此时58岁的李白自浔阳出发前往夜郎。这段时间的李白,再也没有当年让高力士脱靴的疏狂,也没有与众诗友唱和时的张扬,等待他的是漫长的煎熬。一年后李白路过岳阳巴陵县白马驿,遇到了御史台裴侍御。裴侍御官不小,很仰慕李白的才华,不但设宴招

  • 此人忠义堪称三国第一人,认清刘备本质,拒绝投降而死,不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些忠义的人物中,最著名的无疑就是“武圣”关羽,但是其实在当时的历史中有人比关羽更为忠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个比关羽更为忠义的三国历史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三国忠义第一人,毕竟关羽不管怎么说也曾经变相投降过曹操,接受了曹操的恩惠。这个人就是当时益州军阀刘璋的从事王累。王累,广汉人,和当时刘璋的手下

  • 李白一生云游四方,无业游民的他,资金由何而来,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白的出生年月,李白总资产多少亿,李白杀过人吗

    ——李白前言:其实很多人对李白的一生都是充满羡慕的,诗仙李白可以说,一生都是云游四海,诗歌相伴,看起来非常的潇洒,而他的云游也并不是穷游,每次出游都风风光光,确实是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出游经费多到惊人根据史书记载,他出游一次大概是在30万钱左右,可能现在大家对这个金额没有太大的概念,其实简单换算一下

  • 此人勇过吕布, 跟随刘备三十余年, 混得比赵云还惨, 始终却是个杂牌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正史上唯一打败赵云的武将,马超赵云吕布谁更厉害

    赵云是三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将军,也是蜀汉五将之一,可是在真正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这种说法,因此赵云也只是一个杂牌将军。但赵云确实为蜀汉立下很多战功,跟着刘备二十多年,能力也十分突出,作战也有勇有谋,但刘备就是不给予他要职,可以说是十分的可惜。虽说赵云的经历十分令人惋惜,但他至少还在历史上混了一个好名声和不

  • 来看看李建成的势力有多大,就知道李世民只是一个成功了的赌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李渊和李建成父子负责朝廷的行政,而李世民则负责在外打仗。这就导致了李世民在军队中树立了一定的威望,但是,在行政上,李建成掌握了优势。这种军政分别委任给两个人的模式,在战争年代,为唐朝取得胜利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效率,但是,随着唐朝对外战争的结束这一矛盾开始凸显出来。李世民在军队

  • 此人才是三国第一猛将, 吕布甘拜下风, 赵云遇见都要退避三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第一猛将是吕布还是赵云,赵云被吕布折磨,马超赵云吕布谁更厉害

    在三国小说中,关于哪位将领最厉害到现在人们也在争论,有的人认为是吕布,有人认为是赵云,但是在那样一种情势下,三国势均力敌,每个政权都有自己的猛将。但是究竟是谁最厉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意见,不同的人都喜欢不同的猛将,在这其中我认为文鸯是称的上猛将这个称号的,虽然他鲜为人知,也不经常被人提及,但是我认为

  • 晋朝皇帝最讨厌1种动物,见1只杀1只,晋朝一共发现2只俱被杀死焚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朝皇帝最害怕的一种动物是什么,黄帝养了哪几只凶兽,哪些朝代是明令禁止杀牛的

    在西晋时期有一位皇帝对于一种动物非常讨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动物产自西南方,而根据史书记载,西晋皇帝们甚至还为此动物定制了一个法律,严禁任何人将这种动物带到江北,以防危害到皇帝的安全。在史书中记载,当时的富豪石崇胆大妄为,奇珍异兽他见得多了,偏没见过这种动物,于是决定托人将这种动物偷偷弄过来一只带

  • 此人让一代雄主汉武帝喝尿,事后,武帝不仅没为难他反倒给他官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就是这样一代雄主,竟也有被人叫嚣着喝尿的时候。不过事后,武帝不仅没为难他反倒给他官做。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武帝刘彻刚登基时,本想带兵打仗的。可当时他奶奶窦太后还在世,管得严,因此仗是没法打了,只能去打猎。于是,武帝经常改换装束,暗中离宫外出溜达,有时向北走到池阳县,有时向西走到黄山宫,有时向南到

  • 李白被一位名人嘲讽,他回敬名人一首诗,堪称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同样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也因为生气而回敬了一首诗,没想到竟然成为了骂人不带脏字的典范,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开元六年,18岁的李白在寒窗苦读之后,决定来到外面闯荡世界,他先后游览了江油,剑阁等地,在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顺江而下,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