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秦始皇出游的时候盛况空前,有一人在围观的人群中指着秦始皇,说我可取而代之,这个人就是后来的项羽,秦末战乱四起,笑到最后的是项羽和刘邦二人,在早期的楚汉争霸中,项羽其实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关键的一战他失败了,所以最后刘邦得了天下。
历史上记载,楚霸王力能扛鼎,历史上喜欢用扛鼎来形容一个人的力气大,整个中国历史上能扛鼎的人屈指可数,项羽除了力气大,从小就跟他的叔父学习武艺,由于天资出众学武长进很快,但是他告诉叔父不想再学武艺,因为武艺再好也不过百人敌,他要学的是万人敌之法也就是兵法,由此可见项羽从小的时候,就心怀壮志。
喜欢看电视的朋友,经常能看到武将杀敌的时候,喜欢呐喊,一般都是语气词,或者简单的一句“杀”,为什么都喜欢这样喊,因为语言是有力量的,比如现代一些厉害的演讲家,就能通过语言成功的调动人们的情绪,而武将这么喊既可以给自己壮胆,提提士气,也可以威吓对面,有时候战场厮杀杀声震天,坐在电视前的我们也会热血沸腾,这就是作用。
后来项羽起兵造反后,每逢战场杀敌,总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左劈右砍无人可挡,敌人都畏惧他的勇猛,经常的被他轻易的斩杀,而项羽没逢杀完人必喊三字以以壮士气,这三个字就是“还有谁!”,项羽喊这句话的用意,是激起士兵们的士气和他一起冲锋陷阵,看见主帅冲在前面如此勇猛,在主帅的呼唤下,士兵们也会战意沸腾,所以项羽可以以少敌多,甚至在垓下之围的时候,带领几百人突破刘邦大军的包围。
而且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项羽霸气,楚霸王之名果然名不虚传。但是也因为太霸气了,也导致他最后的失败,中国有句话叫做刚过易折,项羽太刚烈从一开始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在最有希望的鸿门宴中,将刘邦放走,放虎归山导致后来的战败,在战败后又因为刚烈的性格,不愿意渡江求生,其实东山再起的事情在历史上不少,但项羽不懂隐忍报复,或许正是这样霸气的性格,才让许多人喜欢项羽而不喜欢刘邦。
如今项羽喜欢喊的“还有谁”,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了大学生们在游戏里杀完敌人喜欢喊的口头禅,有一段时间甚至风靡网络,也许人人都想成为项羽那样霸气的人,但是也只能在游戏中杀完敌人,喊上一句霸气的“还有谁”。你们怎么看?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