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红楼梦》中那个庶出的三姑娘,连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

为什么《红楼梦》中那个庶出的三姑娘,连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21 更新时间:2024/1/19 21:06:35

在荣国府这样的大家族里更是如此,那探春这个庶出的三姑娘为何会让让精明强势的王熙凤都要让她几分的?

1

出身卑微,默然奋起

探春自知自己是是从赵姨娘的肚子里爬出来的,而不是从嫡母王夫人的肚子里爬出来的,她心里是有缺憾的,心有不甘但也没办法改变事实。

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她心里是有怨恨,甚至会觉得生母是历史罪人,是自己不幸的制造者。但是没办法,既然出生没办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

探春从小养在王夫人身边,虽然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可那种对庶出的鄙弃眼光也时时刻刻跟随着她。虽然探春在人前嘴硬:“什么偏的,庶的,我统统不知道”。

但是庶出的苦却是深深烙印在了她心里。

她苦恼,怨恨,但她却没有因此沉沦,随波逐流,而是静下心来打磨自己。与其在众人中自惭形秽,不如偏安一隅,在古人的墨迹飞动中体验生活,在颜鲁公墨迹中感受端正严谨。

平日里的探春就在就在陈设简朴的书斋里精研书画,熟悉名人法帖,尤其喜爱颜鲁公墨迹,喜爱宋人山水画,酷爱米襄阳。在自己所布置的优雅环境中,默默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人。

正是因为她在秋爽斋的苦苦修炼,使她在诗书画各方面的造诣都得到了提高。当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时候,她终于可以暂时忘掉“庶出”的耻辱,找回些许自信。

于是她向宝玉写了封建议成立海棠社的信,其信笺的旁征博引,文笔优美,深深打动了宝玉。探春愿以诗会友,用自己的才华去赢得大家的尊重。

对于大观园诗坛发展,探春是有首创之功的。也正是因为有她,诗坛才能蓬勃发展,并不断催生诗歌新芽。

有人说过“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探春就是那个积极的人,她不愿意接受命运把她安排得低人一等,她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征服别人。

所以她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眼界,竭力表现自己的非凡才干,让自己在那样一个男权压迫的年代,多了一些对命运的主动和掌控。

她像极了《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不会因为自己受到过命运的不公平待遇,就放弃努力,而是相信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哪怕这个过程相当辛苦。

2

勇于担当,遇事不退缩

在王熙凤流产的时候,探春被推到了前台,临危受命代理家政。虽有李纨和宝钗协理,但是李纨平时就是个老好人,而宝钗也只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授命,所以主要责任人还探春。

当时的贾府虽然外面持着往日的威名,但实际内里已经乱象丛生,已经达到了无力改变的程度。

王熙凤虽然表面上把贾府管理得当,但她贪得无厌,搞得到处是乱麻。而且其中关系盘根错节,牵扯诸多矛盾。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何况贾府那么大的家族体系,日常管理是等困难。而探春一直生活在书斋,整日沉浸在书画的雅趣之中,哪里曾管过那些琐碎家政之事。

就连专横跋扈的王熙凤都得对家里的一些人忍气吞声,而探春不过个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大家又怎会把她放在眼里。

面对种种的困难,如果是一般人早就害怕得撂挑子走人了,但是探春偏不。

她敢于担起这个责任,敢于挑战自己。她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生活,从不会懈怠片刻,更不会为自己找退缩的理由。

在管理贾府的过程中,她以身作则,勤勉做事,把家里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

当吴新登媳妇欺负她年轻来发难时,探春揭发她骗人的伎俩,使她丑态百出,大大杀了她的威风。

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循死违利。就算自己的亲妈想来谋点福利都是不行的,尽管赵姨娘先是动之以情,后是发之以威但探春还是严守条例,没有开后门。

为了开源节流,探春敢于取消宝玉等人的格外待遇,减免姑娘们的脂粉钱,苦心节省每一分钱,真正为整个家族的兴衰着想。

就连王心高气傲的王熙凤也对她管理家政的能力表示由衷的赞赏:“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

这三个“好”字探春当之无愧,在整个贾府再难找出第二个这样的人来。

探春担起了处理家政的责任,就真正的为了家族的兴衰考虑。所谓“在其位,谋其事,尽其责”就是这个道理。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探春就是这样一个热情的人,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情,所以无论面对什么,她不会退缩,而是不停的在寻求突破自我,寻求自我成长的途径。

3

重义轻财,充满正义

《红楼梦》中黛玉临死的时候,黛玉其实非常的孤独。她已然没有贾母的垂怜,在贾府也没有真正的亲人来关心她温暖她。尽管都已经病入膏肓,气息奄奄,可人们都兴奋地忙着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根本没有谁记起黛玉。

然而这个时候探春来了,是她上前摸着黛玉冰凉的手,泪眼婆娑地叫人为黛玉擦洗身子,了却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夙愿。

她的举动令人感动,在那人情比纸还薄的贾府,像探春这样重义轻财,有人情味儿的人能有几人?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探春对黛玉是深知其心者,知道黛玉常常处于孤立无援的的地位,所以她出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正义感。常常声援黛玉的正确主张,使正义得到扶持。

并在黛玉的弥留之际,赶到潇湘馆,痛苦着为黛玉那孤独的灵魂做最后一别。

贾赦要娶贾母的得力丫鬟鸳鸯做妾的时候,贾母特别生气,并且把怒气发泄到了每一个人身上。没有人敢得罪贾母,都怕引火烧身,就算是受了委屈的王夫人也不敢多说一句,善于辞令的王熙凤也觉得气氛不对,悄悄闭上了嘴。

这时候只有胸有正义的探春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她说:“这事与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

这几句话很快就消了贾母的怒气,并说自己“老糊涂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得到了缓和。

本来此事是难以收场的,但是探春通过合理的分析,知道此时只有自己站出来圆场,才能解围。她有很强的洞察能力,能洞察人的内心,所以她处事才能全面不偏颇,据理不胡来。

胸有正义才能充满人情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注定会让人变得冷漠。

4

捍卫尊严,带刺不好惹

在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探春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当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以及周瑞家的带着一众妈妈们来到探春住处抄检时,探春用一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言论嘲讽得王熙凤所管理下的贾府,王熙凤只能心怀鬼胎,唯唯而退。

可是王善保家的仗着背后邢夫人撑腰,又有王夫人授意,再加上对庶出的探春心存藐视,所以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拉起探春的衣裙翻找。为了羞辱探春,还戏谑的说“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想来确实没什么。”

王熙凤都慌了神,连忙叫王善保家的走罢。哪里走的了,探春反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子直接扇在了王善保家的脸上,直言:

“你是个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大太太的面子,叫你一声妈妈,你却狗仗人势,天天做耗,专管生事。“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怎么许奴才在我身上搜贼赃呢?”

在探春看来,王善保家的即使是贾府大夫人的陪嫁,但也只是个下人,而自己虽说是庶出,但确是正儿八经的三小姐。平时叫一声”妈妈”时表示尊敬,但不代表就可以对主子为所欲为,践踏主子的尊严。

探春这一巴掌打得极好,管你是谁,只要你敢损害我的尊严,我就会对你毫不留情。

正如平儿所言:“她不发威动怒,那是她尊重,果然招她动个大气,撒个娇,太太也得让她一两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这样大胆藐视欺负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了”。

这朵带刺的玫瑰花把尊严看得极重,所以没有人敢轻视她,哪怕是跋扈的凤姐都要担待她几分。

人必须要有尊严的活,尊严是一个人能力上的自强,是一个人骨子里的自尊和自信,失去尊严就失去了做人的底气。不管任何时候,我们的尊严都不能容许任何人的践踏。自轻自贱只能被人欺负,永远不会有幸福可言。

5

在那个男权思想严重的年代,贾探春凭一个庶女的身份在贾家能站稳脚跟,谁也不能欺负她,全凭她自身的优良品质和过人的才能。为人处世有魄力有胆识,敢说敢为,勇于承担,有情有义,这样的探春谁敢小瞧了去。

虽然受当时男权社会的压迫,探春困于女儿身,没能成为大女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但相比于元春的薨逝,家暴致死的迎春,出家的惜春,以及大观园里其他悲剧女性,探春的结局可以说是比较好的了,这也是她与命运抗争的结果。

更多文章

  • 民国第一大劫案:临城劫车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临城火车被劫的消息传到北京,世界舆论哗然,人质包括英、美、法、意、比等帝国主义列强的公民,各国不但严正抗议、政治施压,而且准备派兵南下山东,可想而知北洋政府当时是多么的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土匪头子孙美瑶究竟是为何捅了这个大马蜂窝呢?孙美瑶本来是大户人家的子弟,由于家道中落,生活艰难,最终落草为寇。当

  • 孙中山对“联邦共和”的设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900年,在《至香港总督书》一文中,孙中山更清楚的表示:“举民望所归之人为首,统辖水路各军,宰理交涉事务。唯其主权,仍在宪法权限范围之内。设立一会,由各省贡士若干名,以为议员。各省设自治政府,由中央政府选派驻省总督一人,为一省之首。设立省议会,由各县贡士若干名,以为议员,所有该省之一切政事、征收正

  • 大清灭亡后,李莲英的姐姐才敢说出一事:慈禧其实不是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晚清最有权力的女人,历史上有关她的传闻特别多;而慈禧太后究竟因何缘故死亡,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是因为药石无用而病死宫中,但是作为一朝太后,掌控国家所有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病症,能让全国最顶尖的御医们都束手无策;直到清朝灭亡后,大太监李莲英的姐姐才敢说出真相,慈禧

  • 《封神榜》纣王暴戾无道,为何被封为天喜星,还专门主持姻缘事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稍微梳理一下就能发现,其实封神这事本身就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以及通天教主联合商量好的,而截教虽然败了,也有少部分弟子被封神。理清了这件事后,其实就能解释为何商纣王也能封神了。但问题是,商纣王不仅封了神,封的还是姻缘之神,这又是为啥呢? 姻缘之神 按理来说,作为故事里的反派,商纣王本就不应该得到封

  • 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下)皇帝没有最差的,只有更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启元最后的下场,宋朝历史简介及皇帝顺序,宋朝皇帝在位时的地位

    宋⾼宗(1107—1187)名赵构,1127-1162在位。徽宗第九⼦。靖康⼆年(ll27年)⾦兵俘徽、钦⼆宗北去后,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主张,南逃⾄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将抗⾦,但重⽤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

  • 论商朝考古研究:商朝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让商朝占据上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朝多次迁都保持了商朝相对稳定,研究商朝历史的五个途径,商朝文化特点分析

    文 |蒋冉Jiang编辑 | 蒋冉Jiang甲骨文和考古发现确实表明,这个时代的战争既残酷又血腥。尽管商朝许多冲突的最终解决方案尚不明确,但商朝显然在大多数时间都占据了上风,那么,商朝为何会占据上风?优越的防御工事传统的历史记载表明,昭子位于殷墟以南,介于神权首都安阳和木叶的延伸边界之间。已经提出了

  • 西吴壁遗址发现16座商代墓,形成时代在公元前16至15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西吴壁遗址位于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以丰富的夏商冶铜遗存闻名于世。2022年7月—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在西吴壁遗址夏商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东部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共发现并清理了16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按照墓圹规模和随葬品的差异,这些墓葬初步

  • 博物院丨妇好鸮尊:刚柔并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妇好鸮(xiāo)尊,商代晚期,青铜盛酒器。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是该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戎马一生的女将军,也许会在大战凯旋后,架火炙肉,豪饮一杯庆功

  • 一口气看完:夏朝470年历史,从大禹到夏桀,为何外国人极力否认这段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夏朝历史详解,夏朝历史简介及简史,夏朝的历史小常识

    他继承父亲鲧的治水大任,开凿龙门,将洪水倒向大海,平息的这场上古大洪水,也因此赢得了天下共主的位置。此时大禹还只是部落首领,和之前的尧舜无异。直到大禹在涂山召集夏和夷的部落首领,让大家承认大禹执玉帛亦有万国,掌管东极之西陲两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这场名为涂山之会的壮举正是夏朝建立的开始。大禹开创

  • 商朝前神仙就爱管人间的事,为何后来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封神演义》中的各路大神,先是女娲生气让妲己勾搭纣王,祸乱朝政,后来就是商周大战,各路神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问题是,在封神榜告成之后,神仙的脾气好像立马变了,成了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群体,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我们熟悉的《西游记》。好了,问题来了:为啥商朝之前神仙一个样,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