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盲皇帝”刘邦一生著诗2首,却力压乾隆4万首,已成千古绝唱

“文盲皇帝”刘邦一生著诗2首,却力压乾隆4万首,已成千古绝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89 更新时间:2024/1/21 16:00:51

刘邦从一个泗水亭长,做到汉朝的开国皇帝,可谓是旷古绝今。

众所周知,刘邦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他写的两首诗,却一直流传至今,甚至达到了可与专业诗人相媲美的程度。

反观乾隆皇帝,从小接受正统的皇家的教育,学习诗书礼仪。

他一生曾经写下四万多首诗,差不多是每天都要写诗的频率。

然而,“文盲皇帝”刘邦一生著诗2首,却力压乾隆4万首,如今已成千古绝唱。

诗不在多,而在于精

乾隆皇帝虽然诗写得特别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打油诗,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形容这顿饭好吃,他也会写首诗称赞,这样的诗,好像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流传得比较多的,是他悼念富察皇后的几首诗,算是有几分真情实感。

乾隆皇帝自号“十全老人”,对任何事情都十分自负,对写诗方面也是如此,基本上每天都要写上几首诗。

闲来无事,就把这些诗送给大臣们,或者和才子们一起吟诗作对。

乾隆皇帝写了四万多首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可以做写诗数量第一多的帝王,这才是乾隆皇帝所追求的。

他也并不在乎自己的诗质量如何,他只想拿到写诗第一皇帝的称号,这与他好大喜功的性格,颇为遥相呼应。

而刘邦自知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并不会随意地写诗。

他所写的诗都是情感渲染到位,才会动笔写诗。这与乾隆皇帝写诗的本质就有很大不同。

刘邦一生只写了《大风歌》和《鸿鹄歌》这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也十分直接的表达了刘邦当时的情感状态。

根据史书记载,刘邦在写这两首诗的时候,甚至还流下了眼泪。

铁血帝王的眼泪,何其罕见而又珍贵,可见刘邦是对这两首诗,赋予了自己太多的情感。

而这两首诗也记录了汉初两件比较出名的事情,《大风歌》是刘邦在击败英布后,经过自己的故乡沛县所作的诗。

而《鸿鹄哥》则是他想改立太子不成,而后有感而作。

《大风歌》成功者的悲伤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平民出身,开创新的大汉王朝,最后登上九五之尊的人。

刘邦家里大部分人都是平民,不要说做皇帝,就连做一个县令,他们都没有想过。

刘邦早年的时候,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就连刘邦的父亲刘太公都十分不喜欢这个儿子。

刘邦也因此记恨刘太公许多年,甚至在他登上皇位之后,还问父亲:“您曾经说我生产劳动,不如我的二哥,如今你看看我挣下的这份家业与二哥比,怎么样?”

刘邦这么问,颇有几分羞辱父亲和二哥的意思,也使得父亲刘太公十分的尴尬。

刘太公只能笑着说:“当然是你更厉害,你二哥那点能力怎么能和你比啊!”

后来他也不知道怎么混到了泗水亭长的位置,秦朝的亭长相当于今天村长这个职位,大小也算是一个官。

再加上他十分喜欢在外面结交朋友,像萧何、樊哙等汉初名人,都是和刘邦相识于微末。

虽然刘邦在当时的一众起义者者,兵力不算最强,但他却是最后的赢家,顺利建立大汉王朝。

随着大汉王朝成功建立,刘邦也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

但是打江山难,守江山则更难,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如今却要谋反,这也使得刘邦十分心痛。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谋反,这让汉高祖刘邦异常头疼,英布是一位极其英勇善战的将军,着实不好对付。

英布本来是追随项羽的叔父项梁起事,后来项梁死后,就追随项羽,被封为九江王。

后来在汉臣随何的劝说下,改投到刘邦麾下,后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英布虽说不像吕布那样被称为三姓家奴,但这种背弃旧主的行为,也不值得为人所信赖。

他的谋反可以说是被刘邦所逼,也可以说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刘邦不顾大臣的建议,决定此次要御驾亲征。

在英布的眼中,除了韩信和彭越,其他的将领根本不配与他一决胜负。

但他没想到,此时年迈的刘邦,选择御驾亲征。

这场战役的结果,也是家喻户晓的,以刘邦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回京的途中,刘邦突然想回到自己的故乡沛县。富贵不归故里,又有什么意思呢?

回到沛县的刘邦,宴请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吃饭。

在酒意的驱使下,刘邦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在刘邦大获全胜时写的,开头确实是激情澎湃,但结尾却让人感觉到了无奈与悲伤。

当初的那些名将,譬如韩信、彭越、以及英布都相继被刘邦诛杀。

他虽登上九五之尊,但是却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境地,才会发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感慨。

这是成功者的无奈,更何况此时刘邦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他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他心中更多的是不甘心,始终不能战胜生老病死,同时他也舍弃不了这大好河山。

《鸿鹄歌》帝王的无奈

《大风歌》最后虽是充满了无奈之感,但开头却还是颇为激情洋溢。

而《鸿鹄歌》则是彻头彻尾的无奈与无能为力,即便是贵为帝王,却还是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主。

《鸿鹄歌》虽然没有《大风歌》那么出名,但也是小有名气。

《鸿鹄歌》的创作背景有又是汉初的另外一件大事,关于太子的废立。

太子刘盈是刘邦和吕雉的嫡长子,自然是名正言顺的太子。

但是由于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而吕雉年老色衰,不再被刘邦所喜爱。

子凭母贵,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也就十分得刘邦的喜爱。

对于喜欢的女人和儿子,刘邦怎么看都觉得顺眼,而对于吕雉和刘盈,刘邦则是越看越觉得讨厌。

他甚至觉得刘盈太过仁慈,不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反而刘如意十分像自己。

这个想法在刘邦的心中一直不断地闪现,他竟然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

废立太子,已经不仅仅是帝王的家事,事关整个国家的根基。

即使刘邦想废掉刘盈,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何况刘盈的母亲吕雉,也不会束手就擒。

吕雉是刘邦的发妻,与刘邦的一众股肱之臣关系都很好。

像萧何、张良等大臣都非常认可吕后,毕竟都是曾经一起共患难的老友,像樊哙还是吕雉的妹夫,更是会拥立刘盈为太子。

而戚夫人,只是凭着年轻貌美得到刘邦的喜欢,在朝中没有任何的根基,根本没有人会支持立刘如意为太子。

即便刘邦贵为天子,但是立太子之事,他也不能一意孤行。

吕雉听说刘邦想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立马找到名相张良商量此事。

张良自然是支持刘盈为太子,他就给吕雉出了个主意,张良让吕后找到商山四皓,并请他们出山辅佐太子。

商山四皓是汉初较为出名的大学者,刘邦三番几次请他们出山,都被拒绝。

这次刘盈可以请他们出山辅佐自己,这无疑代表着民间和世家对太子的认可。

由于太子刘盈仁慈、尊重读书人,商山四皓很爽快地答应出山辅佐他。

刘邦见到自己一直没有请出山的人,竟然肯出山辅佐刘盈,他就知道太子已经不能废了。

废太子之事只能就此作罢,看着心爱的女人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刘邦深感自己即便贵为帝王,却还是有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做主。

于是,他不禁写下了《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他把太子比喻为鸿鹄,如今太子羽翼丰满,他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地废立太子。

刘邦自知大限将至,他十分了解吕雉的脾气秉性,他死后,吕雉一定不会让戚夫人安度晚年。

刘邦看着戚夫人,心中不甚难过,只希望她以后可以安分守己,自求多福。

刘邦的猜想果然没有错,在刘邦去世后不久,吕雉就对戚夫人和刘如意伸出了魔爪。

吕雉的狠辣在历史上都是享有盛名的,最为出名的就是她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并让自己的儿子刘盈前来观赏,差点把刘盈吓疯掉。

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也自然是难逃吕雉的毒手。

若是刘邦知道自己的爱妾和爱子,遭遇了这样非人的对待,他一定恨不得从长陵爬起来,痛打吕雉一番。

可惜这一切已经由不得刘邦做主了,他早已沉睡在长陵之中。

一代帝王也护不住心爱之人,可见刘邦在写《鸿鹄歌》的时候,是多么心酸和无奈。

刘邦虽是“文盲皇帝”,但他对这两首诗,投入了自己太多的情感,也唯有这样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流传千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13岁嫁给88岁的乾隆,历经三朝皇帝,她的经历为何如此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的一生经历,乾隆历史上最喜欢哪一个妃子,乾隆一生娶了几个皇帝

    晋妃宫门一入深似海,此生唯有空余恨。自古后宫佳丽三千,皇帝不可能做到雨露均沾,自然会有一部分女人在漫漫长夜独守空房。然而历史上有一些不得宠的后妃却能保持心态乐观,在寂寞空虚中懂得保养自己,深知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资本,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名分。本文要讲的这位妃子就属于这种情况。她就是乾隆后宫最后一位妃嫔:出

  • 半世英明半世糊涂的四位皇帝,康熙强势入选,榜首被称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皇帝是史书中最受关注被评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因此皇帝们在位期间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史书上留下英名好评,可是这个英名好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经常关注历史的网友都了解很多皇帝都是在继位初期兢兢业业并且创下了巨大的功绩,但是随着心态的变化很多前期英名的皇帝也都开始放松自己从而导致

  • 为何清朝百姓喜欢“反清复明”,元朝百姓却不喜欢“反元复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反清复明却没反元复宋,朱元璋反清复明,反清复明持续了多久

    至于说为什么清朝时的汉族百姓喜欢以“反清复明”为口号,而元朝却没有用“反元复宋”为口号,这跟宋、明灭亡的情况有关系。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灭亡很突然:李自成兵薄北京城下,并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北京城的军官太监就急相开城,迎接他进入了。而这个时候,李自成只占领了陕西、山西、湖北、河南等地,江南各省,包括明

  • 和珅曾经推出过新思想,乾隆不同意,为此大说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当时的清朝认为他们国家在生产这方面实在是太过落后了,而在之后的日子中,他们也没有办法打破那种封建的思想,第2种情况就是当时的经济状况没有像以前那样强势,而宋朝的时候已经是属于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当时当时却因为常年战乱将这种平衡给打破,第3个则是君主对于整个国家没有什么太多的看法,而导致一个思维固

  • 甄嬛的历史原型钮祜禄氏出身名门,乾隆生母,享尽无数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十年前,电视剧《甄嬛传》红遍大江南北,女主人公甄嬛出身普通官宦,凭借美貌聪慧、胆识韬略圈粉无数。她与雍正皇帝的缠绵悱恻及爱恨交错更是让大众为之动容,后来还做了皇四子弘历(乾隆皇帝)的养母,最终一路逆袭成为大清朝至尊至贵的皇太后。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电视剧更是需要迎合市场和大众的追求,而

  • 说说《雍正王朝》里面大家最讨厌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最不喜欢的一个人,编者以为老十四应该排在第一位。为什么要把他放在第一位呢?主要有两件事确实让人寒心。第一件事就是伪造太子手谕调兵,直接把太子给拉下马,这样的心机和胆量确实让人难以想象。第二件事就是平定西北叛乱,老八最起码在大事上还是很有底线的,他全力支持雍正平定战乱,老十四却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竟

  •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前后的故事之三百二十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拜音图,系巴雅喇的第二子,生于万历三十一(1603年),在努尔哈赤时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侄子。到皇太极几时,始崭露头角,天命十一(1626年),努尔哈赤死,皇太极即位,一个月后,在更制官制的过程中,将拜因图擢升为正黄旗佐管旗务大臣,正式进入后金统治集团成员之中。天聪八年(1634年),拜音图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貌寝短视、妻妾成群,与和珅的关系还很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铁齿铜牙纪晓岚》,张国立饰演的纪晓岚英俊浪漫,也许是受这部剧的影响,很多观众都认为历史真相纪晓岚也是,正人君子,口舌生花。但电视剧在美化历史事实后,出现在电视剧的大屏幕上,由于含有大量的艺术元素,电视剧塑造的形象往往与实际历史相去甚远。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不仅长得难看,妻妾成群,大贪官与珅的关系

  • 重点推进!凌家滩等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记者2月16日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安徽今年将指导编制申遗文本和规划,推进凌家滩、“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图:凌家滩墓地祭祀区。(徐旻昊 摄)考古是打开遗址时光封印的钥匙。今年,我省持续推进淮南武王墩墓地考古发掘,重点开展人字洞遗址、禹会村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和研究,揭示安徽在百万年人

  • 道光太难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祈雨是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雩祭是官方为求雨而举行的最高级别祭祀由王室或者皇帝亲自执行到了清朝,雩祭已形成完善的典礼定制,分为常雩和大雩两种。整个清代只举行过两次大雩礼,一次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另一次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力匕久旱盼雨日复一日阝 勹廴 匚道光十二年入春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