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句话鼓舞了无数人,句中的主角们也因此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那么其中的孙叔敖又是何人?竟值得亚圣如此推崇。
[var1]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原来是因为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就春秋霸业,并且居功甚大。因西周灭商后采取分封制,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数量不少,比之后的战国时期多得多。
正因如此,春秋诸侯们在那时根本都没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意识,实在是要消灭的国家实在太多了。
但在那时远欠开发,一片蛮荒之地的南方却不一样,在那里,号称“我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却是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南方地区。
[var1]
到了楚庄王时期就了不得,竟然打败了传统的中原霸主晋国,完成了楚国历代先君一直梦寐以求的大业。
对于楚庄王,人们很好奇,是什么让一个荒废了整整三年的国君一下子像换了个人,这背后到底有何隐因。
楚庄王初继位时,楚国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境地,内有公子作乱,外有晋国率领众多盟国南伐楚国。
[var1]
同时,楚国的大权并不是在作为君主的楚庄王身上,而是在楚国令尹成嘉手上。
因此,楚庄王继位后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一幅昏君的样子。
可是三年后的一场宴会上,他却大发神威,像变了个人似的,将楚国治理地蒸蒸日上。
要知道在楚庄王二年,权臣成嘉就已死去,楚国朝堂上也不存在阻碍楚王掌权的力量。
那么楚庄王一鸣惊人为何要在三年后呢?楚庄王三年又发生了什么,才能让一个昏君突然变成一个明君。
翻开历史文献,笔者发现楚庄王三年,楚国先是遇天灾,后又遇上人祸,几乎都快要亡国了。
[var1]
自古历朝历代的君王权威最高深者,必开国之君和中兴之君两者其一,楚庄王肯定不是开国之君,那么只能做个中兴之君。
只要把水深火热的楚国拯救出来,那么楚庄王的雄心抱负才有得到完全实现的机会,不然容易遭到大臣贵族们的反对。
当然,楚庄王的“一鸣惊人”也有赌博的成分,如果改革失败,那么其王位甚至是性命都可能会不保。
幸运的是,楚庄王赌赢了,他不但把陷入泥潭的楚国带出了沼泽,还将赤色的楚旗插上了中原。
对于楚庄王的霸业,圣人孔子也非常叹服,认为他是一等一的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