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出身并不显赫,在宁远大战之前,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吏。面对后金的猛烈攻击,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放弃关外之地,退守关内,但是袁崇焕力主抗敌,守住关外。后来他率兵坚守宁远城,不仅击退了努尔哈赤,更是一炮将努尔哈赤打成重伤,取得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开始了自己辽东抗清的一生。但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他却犯下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他犯下欺君大罪,对形势估计错误。所谓欺君大罪是因为他曾跟崇祯皇帝说过要在五年之内平定辽东战事,而事实上,这也只是他安慰皇帝的话罢了,了解当时情势的人都知道,明朝那会打的是2线战争,一方面要抵抗外敌,另一方面要平定内部农民起义。再加上天灾不断,当时的明朝根本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五年之内根本不可能解决辽东战事。
第二点是临阵杀将。古人打仗最忌讳的就是临阵斩将,这不仅会动摇军心,更有可能会激起兵变,而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却犯了这条兵家大忌。他杀的是明末抗清名将毛文龙。毛文龙曾派兵驻守在军事重镇东江镇,东江镇在平壤附近,也就是处于满清的后方。
此举相当于在满清的后方安了一个钉子,让满清非常被动,一旦全力攻打明朝,必定会后院起火。但是袁崇焕却将这样一个大将,以犯下十二罪为由,直接杀了他,引起了毛文龙手下不服,很多人在后来直接投奔了满清。而更要命的是他未经皇帝允许就杀了大将,让崇祯皇帝非常不爽,甚至怀疑他有通敌之嫌。
第三点是缺乏大局观。袁崇焕认为长期与满清对峙耗费太多国力,于是他想与满清议和,避免明朝国力的过多消耗,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样做其实也是让满清得到了休整。
相比较之下,明朝虽然打不过满清,但是整体国力却是要比满清强很多,所以那个时候比的就是谁能扛得住,而袁崇焕此举无疑是缺乏大局观。私下议和,却不与崇祯商量,加上崇祯这个人本来就是疑心很重,所以袁崇焕被处死也是肯定的。
袁崇焕死后乾隆皇帝曾为其平反过,在《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了乾隆说的一句话:“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努尔哈赤说他,一生从未遇到敌手,唯有袁崇焕,而康有为更夸赞袁崇焕为雄才大略,古今寡比。就连当代的武侠小说家金庸也惋惜说,袁崇焕更像古希腊的一个悲剧英雄。后世人的评价无不在惋惜袁崇焕,从后世诸多名人口中的评价可以看出来,袁崇焕被诬陷为卖国贼实在是太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