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手握蜀国重兵,几乎与诸葛亮分庭抗礼,为何离开江州就不行了

此人手握蜀国重兵,几乎与诸葛亮分庭抗礼,为何离开江州就不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37 更新时间:2024/1/20 0:37:24

东汉后期巴郡是一个物产丰饶、人口众多、生产发达的地区。公元154年巴郡太守但望在给朝廷的奏报中指出:

郡治江州,气候炎热,疾病流行。

地势刚险,皆重屋累居,数有火害,又不相容,结舫水居五百余家,承三江之会,夏水涨盛,坏散颠溺,死者无数。

”可见山城江州经常发生火灾水灾,给老百姓造成严重的祸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重庆解放以前,其间约一千八百年,并无根本的改变。

到了三国时期,巴郡下辖江州、垫江、临江、枳、平都、乐城六县。巴郡太守仍住在江州。

江州在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各个实力集团或敌对势力的必争之地。公元201年益州地主集团举兵反抗刘璋集团的统治,就以江州作为主要根据地之一。刘璋集团镇压了益州地主集团的反抗之后,便把这个战略要地紧紧控制在它的手中,派遣著名的将军严颜等人驻守在这里。

公元214年,刘璋集团战败,向刘备集团投降,但是刘璋集团的军队,有的在前线投降后尚未被整编,有的还分散在各地,并未受到严重的损失。刘备刚才占领益州,需要解决的内政外交上的重大问题甚多,对刘璋旧部不能不采取妥协的态度,所以任命刘璋的女婿费观为巴郡太守领江州都督.后来,中都护李严担任江州都督。

李严是南阳人,曾经在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手下作官,他干练精明,颇得刘表及刘璋的信任,是一个老于世故、才能出众的官僚。他的年纪大约稍长于诸葛亮。

公元212年,刘备从葭萌回军, 占据涪城,准备进攻成都,但是军事实力不够。213年,刘璋派李严指挥驻扎在绵竹的各路军队,抵御刘备的进攻。不料这位指挥官却在前线率领一些官员和军队投降敌方。于是刘备军队的力量大增,声威更盛。在绵竹战役中,李严率领军队投降,对刘备集团取得最后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李严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后来他在刘备政权中又占有重要地位。

刘备为了笼络刘璋集团,扩大新建立的蜀汉政权的基础,公元222年,他任命李严为尚书令。次年刘备病危,便命诸葛亮与李严“

并受遗诏辅少主

”,可是又叫李严担任中都护,驻守永安。在这期间发生了几件颇不寻常的事情。益州从事常房往南中巡视,但是他不宣传丞相领益州牧诸葛亮的教令,却以都护李严的书信去晓喻益州郡大姓雍闾。其次,李严的老朋友孟达投降魏国以后,甚为魏文帝曹丕所倚重;而李严历事三刘(刘表.刘璋、刘备),二三其德,朝秦暮楚,当时他率军镇守蜀国的东大门,如果绵竹战役的旧剧重演,则蜀国的前途将不堪设想。这些征兆当然不会不引起诸葛亮的认真考虑。

公元226年,李严奉命率领军队驻防江州。他到了这个战略要地,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力求扩大权势,飞扬跋扈, 不可一世,结果是自贻伊戚,招祸取咎。

他在江州筑大城,周围十六里,修建苍龙门和白虎门,还计划在城西十里处凿通后山,汇通两江,建设一个新城市,作为他的势力控制的据点。

他在江州要求蜀国政府划出五郡建立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

他在江州要求蜀国政府允许他开府治事( 当时在蜀国中,只有丞相诸葛亮一人开府治事)。

他在江州,与身在敌国的孟达却有书信往还,并且听任他的部属王冲到孟达那里传递消息,挑起孟达仇恨诸葛亮。

他在江州,与刘璋旧部属(如费观)往来密切,亲昵无间,但是对诸葛亮派去的护军辅匡却有意冷落,进行排斥。

特别严重的问题是他驻屯江州,手握重兵(约占蜀国军队的四分之一),而竟敢违抗丞相诸葛亮的命令,不服从调遣。

这时,江州仿佛成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军事中心,要同成都分庭抗礼,平分秋色。诸葛亮与李严的关系,大有西周初期周公主陕东、召公主陕西,二公分陕而治的势态。

这种势态当然是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诸葛亮所不能容许的。他经过仔细考虑,作出了周密的部署,抓住有利时机,终于夺回了战略要地江州的控制权。

公元230年,诸葛亮上表晋升江州都督李严为骠骑将军,并命令他带领军队二万人前往汉中。同时,还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继任江州都督,办理善后事宜。李严找不到可以借故推辞的任何口实,而且他也看到江州的后面驻屯着永安都督陈到率领的一支精兵。陈到是威名仅次于赵云的一员勇将。李产只得遵令领兵就道,到达汉中,诸葛亮便命令他留驻汉中,署汉中留府事。

李严虽然离开了江州,但他还有一些潜在的力量不容忽视。他同诸葛亮的矛盾,表面上好像是个人权位之争,实际上却反映了“旧人”与“新人”两个集团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蜀汉政权内部的根本矛盾之一,确实是不容易解决,但又不能不设法解决。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供应军需物资。据说他趁机施展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手段,企图诬陷诸葛亮。他的罪行被揭露后,诸葛亮当机立断,联合“新”“旧” 高级官员二十二人上表给后主刘禅,将李严削职为民,流放梓潼郡。同时,诸葛亮下令夺去江州都督李丰的兵权,派他为从事中郎,前往成都,在丞相府长史蒋琬身边办事。新任江州都督,则任命原巴西太守李福担任。从此以后,江州这个战略要地才真正回到了蜀国政府的掌握之中。

更多文章

  • 晋武帝司马炎,如何统一天下,开创太康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何曾曾经说过: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主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晋武帝司马炎,推翻了魏国的统治,一手建立了晋朝。司马炎从小便十分的聪明伶俐,展现出了与旁人不同的天赋。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司马昭变因病去世,他也因此继承父亲的侯位。并

  • 汉中之战,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仅仅输了一场就主动放弃汉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不重视汉中呢?因为对于曹操来说,汉中虽然是一个进攻益州刘备的前沿军事基地,但弊端也是明显的。汉中与中原之间隔着秦岭,这对粮草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以那时候的运输能力来说,翻越秦岭不仅耗时很长,而且道路艰险。可汉中对刘备不一样,这里是益州的北大门,曹操占据此地,无异于在刘备的头上悬了一把刀,随时

  • 晋朝有两辆羊车,一辆见证了盛世,一辆见证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朝羊车图片,晋朝的建立与灭亡,晋国鼎盛时期有多少辆战车

    司马炎不纳盛世危言司马懿蛰伏了一辈子,司马昭处心积虑了半辈子,折腾到最后,却都没有这司马炎建立的功业大。司马炎也曾勤政爱民过,但是他却被如此顺利的成功迷惑,认为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如今吴国已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太平盛世已成,再无战事可言。他的这种短视很快被身边的大臣们发现,也曾有人对此劝谏过司马炎

  • 巫蛊之祸害死太子,悔悟的汉武帝是怎样报仇雪恨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惨祸前后牵连数十万人,无数勋亲贵族被杀。其中:皇后卫子夫自尽,太子刘据全家被诛灭。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皆被诛杀,卫氏家族等同于覆灭。丞相公孙贺父子以及全族被灭。请大家记住这些人,这将是我们找出幕后黑手的重点,要考的!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江充得罪了太子刘据,担心将来太子登基后,自己遭到清

  • 晋朝皇帝听从祖先遗嘱,其皇陵所在地至今成谜,一个都未被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数千年的你来我往之中,盗墓贼显然逐渐占据了上风,中国遍地的帝王陵寝,很多都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所以,帝王陵在如今依然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而在中国历史中,确实有一些帝王陵寝防盗做的非常成功,它们中有充满水银的秦始皇陵,至今幸存千年的武则天陵,以及不知下落的成吉思汗陵。但以上这些都只是个别代表,

  • 书生狄山坚持对匈奴和亲,汉武帝令他去守边城,一个月后匈奴屠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也难怪,对匈奴的战争朝着汉朝有利的方向转移,大汉军队在卫青、霍去病的带领下连战连捷,匈奴的休屠王等也都投降了。这种情况下,匈奴人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主动派人来和亲。这跟此前汉朝卑躬屈膝求着匈奴人和亲有天壤之别。众大臣议论纷纷。只听学富五车的博士狄山说:“和亲对我们有利。”汉武帝询问有什么好处,狄

  • 晋惠帝:为了称帝甘愿把土地分给他人,成为皇帝之后却翻脸不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别人帮助了他,他许诺给其城池,可是当目的达到之后,却又将自己许下的承诺抛在脑后。身为国君却德行不端,难以取得天下人的尊重。晋惠公因为种种背信弃义的行为而被天下人取笑,连他的儿子女儿都声称没有颜面在诸国之中立足;晋国也在晋惠公的荒诞统治之下,失去了与列国争霸的资格。晋惠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做人

  • 三国中蜀汉五虎之下第一人的魏延,武力究竟如何?上限五虎,下限张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刚一出场就和荆州第一大将文聘大战了一天不分胜负,这次魏延本来是来投靠刘备的,但是刘备直接没进城就跑了,给魏延腰差点都没有闪坏喽。第二次出场是关羽战长沙之时,关羽太自大了,就一个黄忠他就拿不下,要是魏延也来夹击他,一世英名就毁在长沙了。魏延投降刘备后,一直都是副将,活在关、张、赵、黄四人的阴影之下

  • 晋朝最短命的皇帝,52岁登基8个月后抑郁而终,娶“黑人”做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帝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在宫里长大的皇子们从小就对皇位虎视眈眈,彼此明争暗夺,只为拥有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在深宫大院长大的孩子,骨血亲情已经淡如水了。然而皇帝却不是那么好当的,内忧外患,外有强敌来犯,内有后宫之乱。虽然身居高位,却不得不处处谨言慎行,更有甚者,要对自己

  • 李白:仕途不顺,却因一壶酒发光发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的仕途经历,李白仕途不顺的原因300字,李白仕途失意时的名句

    追梦路艰难,秉承初心更可敬从相关李白身世的传言来看,李白从出生就被赋予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少年时代更多地是被冠上“才子”之名。作为“绣口一吐就是整个盛唐”的他来说,“才子”此名确实名副其实。他精通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的精髓,而他最初的梦就是“为生民立命”。所以他积极入世,寻求各种入朝为官之法。可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