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看三国系列》公孙瓒败给袁绍真的是因为军力不足吗?(中)

《看三国系列》公孙瓒败给袁绍真的是因为军力不足吗?(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06 更新时间:2024/3/9 3:12:22

界桥之后:

上期说到,界桥之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被麴义的弩兵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公孙瓒的王牌部队就在这场仗中没了。不过作为封疆大吏,公孙瓒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至少界桥战役的完胜,并没有让袁绍占领上风,双方最多只是一个维持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

后面公孙瓒和袁绍又开始了两场战役——龙凑之战和巨马水之战。

界桥之战一年后,即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公孙瓒卷土重来,和袁绍在龙凑开战。注意此时,公孙瓒是联络了黑山张燕攻打袁绍的后方。打了个配合的。

并且黑山张燕还打下了袁绍冀州的重要据点——邺城。

熟悉历史和三国系列游戏的人都知道,邺城的重要性。其可以说的当时河北的“首都”。后来曹操平定河北后也是居住在邺城。可以说是曹操时代的政治首都(曹丕搬到了洛阳)。

五代十六国时,邺城也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

如果再往上推,战国时候,邺城还是魏国的陪都。不过,当时名气不大。后来秦始王统一了,魏国的陪都邺城,却划入赵国原首都的邯郸郡。

而《三国志10》那里,酒馆任务中的“七国首都巡游”,也将邺城划入“赵国首都”。这个也是错了,不过可以理解。玩游戏,也不需要太过认真。

而邺城的毁灭和北周末年著名的“三镇之乱”有关。其中驻扎河北的尉迟迥叛乱势力中心就是邺城(相州)。所以,在平定尉迟迥叛乱后,杨坚就把邺城毁了。

第一,杨坚害怕尉迟迥的残余势力重新聚集力量。

第二,杨坚认为河北有一个和洛阳、长安同等规模的政治、经济中心。很容易重新出现一个割据势力。不利于全国统一。于是毁了邺城。

无论如何,在东汉末年至北州末年邺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和战略地位。

但是这一个配合打得很差。

怎么说呢,或者是信息不发达原因。或者是公孙瓒失败得太快的原因。在黑山攻下邺城之前,公孙瓒军队已经在龙凑被袁绍打败了。

即,作为联军的主力被敌方首先打败,在袁绍开庆功会的时候。黑山张燕才攻下邺城——很可能是因为袁绍主力和公孙瓒拼命。导致后方空虚。

但是公孙瓒主力失败后,仅靠黑山军队自然无法抵挡袁绍的军队。邺城重入袁绍手中。

从龙凑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失去王牌“白马义从”之后,公孙瓒战斗力的下降。而袁绍也不再那么害怕公孙瓒了。

而龙凑之战后,公孙瓒在对袁绍的进攻中,失去了主动性。其后的第三次交锋“巨马水战役”不再是公孙瓒主动进攻袁绍。而是袁绍主动进攻公孙瓒。

《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写道“三年(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瓚又遣兵至龙凑挑战,绍复击破之。瓚遂还幽州,不敢复出。”

什么叫“不敢复出?”

就是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重新进攻袁绍了。

虽然这一句话并不完全正确,毕竟同年的“巨马水战役”,公孙瓒大败袁绍后。重新南下,占领了青州的一些地方。

不过“巨马水战役”的胜利意义不大。虽然公孙瓒“杀袁绍七八千人”,但是这只是袁绍手下崔巨业的部队。不是袁绍的主力部队。而巨水马战役后,公孙瓒势力发生的另一件事让他陷入更大的危机。

巨水马战役成为公孙瓒最后的辉煌。

昏招1:杀刘虞

公孙瓒和刘虞的矛盾上期说过。

两人面对游牧民族一个主张安抚,一个主张无力打击的不同态度的不可调和使得两人都对对方磨牙切齿。

一般来说,公孙瓒是武将,刘虞是谋臣,公孙瓒是手下,刘虞是上司。应该是公孙瓒谋反,起兵把刘虞杀了才对。

但是,将矛盾发展到兵戎相见确实是刘虞先动的手。

在巨马水战役后,(同年)刘虞带领十万兵马向公孙瓒进攻。当时的公孙瓒虽然一早就已经有堤防,还“筑京于蓟城以备虞”,说明他是有准备了的。

但是刘虞起兵时,公孙瓒“部曲放散在外”或者是在打青州。以至于公孙瓒听到刘虞来的时候“仓卒自惧不免,乃掘东城欲走。”(后汉书)

公孙瓒是想跑的。但是刘虞是“秀才带兵”,下令部队不可以伤害百姓居住的房屋。导致部队施展不开来。十万人对兵力不齐的公孙瓒竟然打不下来。

及后,公孙瓒“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刘虞的十万大军就这样被打败了,最后被公孙瓒捉住并处决了。

公孙瓒对刘虞也是不客气,处决当天是晴天,他说如果下雨的话,那就放了你。当然,刘虞是个好人,但是上天也没有下雨。刘虞就被处决了。公孙瓒也全并幽州。

有人对此拍手称赞,认为这一战后,公孙瓒全据幽州,势力大增。

其实不然,刚刚相反,此战过后,公孙瓒的地盘的扩大了,兵力也增加了,但是实力却更加差了。

一个诸侯的实力强与弱,不单单要看个人的表现,还要看综合的情况。

上期说过,刘虞非常得民心以及游牧民族的人心。乃至于公孙瓒让人将刘虞的尸首送到长安的时候。他的旧部在半路上劫了下来重新埋葬。而公孙瓒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恶劣。

所以当刘虞被公孙瓒杀后,公孙瓒的敌人增多了——

“刘虞从事渔阳鲜于辅等,合率州兵,欲共报瓚。”

“乌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种人及鲜卑七千余骑,共辅南迎虞子和,与袁绍将合兵十万,共攻瓚。”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处于北面的游牧和南边的袁绍夹击之中。而且那些见到公孙瓒就躲的游牧民族为刘虞报仇起来,十分凶猛。公孙瓒的外围失守的城池越来越多。

而也是杀刘虞后,公孙瓒才建筑易京自守的。而不是被袁绍打败建筑易京的。

所以说,杀刘虞是公孙瓒致命错误。比界桥大战失去“白马义从”还要严重。

但是就公孙瓒的立场来说,如果不杀刘虞可以怎么办?

即使不杀刘虞,只是软禁他。他的部下和游牧民众就不会打着拯救刘虞的名号来打公孙瓒?而且不杀刘虞,朝廷允许吗?

那时候朝廷已经不重要了?

还真不是。

因为《后汉书》里写得明白,公孙瓒和刘虞互相写表到朝廷,诋毁对方。两方都想得到朝廷的支持打压另一方。

而且公孙瓒杀了刘虞后,是安了谋反罪名给他的。

纵观东汉末年诸侯之中,敢正面无视朝廷的也就袁术了。

否则,曹操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即使怨恨极深,而且手握重兵。在刘虞攻打公孙瓒之前,公孙瓒只敢筑城防备刘虞。不敢对刘虞用兵。

但是刘虞动手了,那么他就必须杀了他。

杀了刘虞至少可以兼并刘虞的势力。不杀刘虞,软禁或者放他回去,那一样会招致报复,或者危害比不杀他还要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尧、舜、禹的身世之谜,是元始天尊从嘴里吐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尧舜禹是神话还是历史,尧舜禹80集电视剧,尧舜禹是山西人吗

    尧、舜、禹是古代历史上非常值得让人们敬佩的三个人,很少人追溯他们的身世。此三人对人类有着天大之功,被称为“万世君师”。三人也被称为三官大帝,尧、舜、禹分别对应天官、地官、水官。是由元始天尊取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入口。经九九之期,也就是经无穷无尽的岁月,这几种气融会贯通,结成圣胎灵体。在正月十

  • 虎啸龙吟司马懿养死士灭曹真,曹氏一族快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曹真死后,争斗远未结束。曹真唯一的儿子曹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虽然曹爽之前还在吸食五石散消极度日,但曹真的死也算是唤醒了他。曹爽坏心眼挺多,他培养自己的势力,将司马懿的兵权夺去。而司马懿只能装病,才为此逃过一劫。享受过权力的司马懿,野心变大了。为了不被曹氏灭掉,司马懿豢养了一批死士,目的就是为了除

  • 武王伐纣是历史的进步,武王对待不同的几类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王讨伐纣王,文王和武王的关系,武王伐纣背后的动因

    周武王即位第九年,在盟津(在今天河南省孟津县西北部)召开誓师大会,这既是讨伐纣王的总动员,也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同时还可以看看自己在诸侯当中的影响力如何。当年周文王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很高,但武王继位后对于自己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的把握,因此需要检验一下。历史未记载纣王对此有什么反应,采取过什么防

  • 曹爽夺兵权,曹叡杀郭照,司马懿造反是被他们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曹爽恨司马懿入骨,论心计比曹真更多。司马懿也一定想不到,去了个曹真,又来了个曹爽,而曹爽还更狠。不仅夺走了司马懿的兵权,还一心要置他于死地。年迈的司马懿唯有装死才逃过一劫。另一边,曹叡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最终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命辟邪勒死了太后郭照。而这一举措,也让司马懿开始对曹叡有反意。前面有曹叡的

  • 二里头文化不复存在,青铜时代的王朝仍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二里头遗址对华夏文明有哪些意义,宋朝的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有多大,二里头文化商周

    文 |蒋冉Jiang编辑 |蒋冉Jiang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历史上的中国文明是从这些青铜时代的王朝中发展出来的。那么,青铜时代的王朝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王朝继承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用“商”和“周”来表示时期和社会政治实体,掩盖了商周国家之

  • 柏灵筠张春华说的这句话,印证了司马懿黑化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和柏灵筠斗智,柏灵筠张春华,虎啸龙吟司马懿柏灵筠

    剧中,司马懿是个有野心有抱负又有点腹黑的人。作为他身边至爱的两个女人,张春华与柏灵筠都说过同样的话:若有天你能连我都骗了那该多可怕啊。这句话在《虎啸龙吟》中,柏灵筠对司马懿说时让观众印象万为深刻,为后来司马懿黑化做了铺垫。而其实在前部《军师联盟》中,张春华也说过此番话。印证了黑化后的司马懿是多么可怕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 | 一片甲骨惊天下!为你述说三千年前殷商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可以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

  • 袁绍帮助曹操打吕布,是一时糊涂,还是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s2袁绍吕布朱儁强不强,吕布投奔袁绍,吕布曹操刘备袁绍关系思维导图

    《三国志11》群雄割据版本,曹操和袁绍是盟友。为了这件事,我一度懵了一下。毕竟曾经想引曹操和袁绍开战,然后从中取利的。后来,被他们两个围着殴了一顿……曹操和袁绍小时候是好朋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他们两个偷新娘的故事——袁绍和曹操小时候喜欢充当游侠,遇见一户人家娶新娘。两个人就商量着袁绍在外面喊“有贼”

  • 张春华的死让司马懿崩溃,他怒杀七千人成为乱臣贼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野心变大的司马懿,哪可能乖乖当个农民,他只是在等待好时机。司马懿与妻子张春华是从小长大的,与知己柏灵筠不同的是,张春华更是司马懿的至亲,在心中占有极重的位置。所以当张春华死后,司马懿觉得整个家都倒了,不会有第二个张春华能安抚他,驾驭他。之后司马懿由于受打击太大,开始变得疯癫,什么都没有的他,开始

  • 夏的延续|雄主夏启与他的世袭制王朝|夏(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传子制”的确立 夏禹娶涂山氏生启于嵩山石室。禹死,启继位。 “启生于石”——《随巢子》 启是如何取得继承权,史料记载不一。孟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和平谦让帝位的仁政场景。夏禹向上天举荐益,禹死后,益又把帝位让给禹的儿子,自己躲避到了箕山之北。当时朝见天子的人,打官司的人都不去益那里,而去启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