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谈:汉朝谋士陈平的成功之道

浅谈:汉朝谋士陈平的成功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4/1/18 19:15:22

那可莫过于“风光地来,体面地走”。对这些人的一生,后人既羡慕他们的“好命”,又挑刺他们一些苟且换荣耀的行为

这其中的典型人物,莫过于大汉初创团队的三朝元老陈平

后世一面肯定陈平的“权智有余”,献刘邦六策,谋定江山;同时批判他流转于吕氏与汉室之间,苟得荣华富贵,“公正不足”。站在古人崇尚的忠君卫道这一角度,陈平可谓是劣迹斑斑。

然而以现代人的视点来看的话,陈平的成功之道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终其一生不树敌,只求个太平繁华。

身边的伯乐

要承认的是,陈平的成功,离不开伯乐的提携。

陈平出身贫寒,爱读书而不作农事,所有的农活花销都由哥哥陈伯一家来承担。长大之后也没早早娶亲,还把钱财“浪费”在社交游乐之上。

坦白说,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对于家庭都是天大的累赘,更何况是物资匮乏、民不聊生的秦末。

很快,陈伯的妻子忍不住爆发了,向丈夫抱怨“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陈伯果断选择休妻,继续供养陈平。

这里的行为值得商榷,但不得不佩服陈平的哥哥陈伯目光长远。正是在他的坚持下,陈平熬到了真正的贵人。

县里有富人张负,孙女连丧五偶,苦于嫁不出去,陈平正好处于富人瞧不起,穷人也瞧不上的窘况。

张负满意于陈平的高大魁梧,陈平也需要张家的资金来社交。双方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张家其他人其实并不看好这门亲事。陈平穷又懒空有一副皮囊,绝非良配。 张负却认定这此子人帅又爱读书,定有出头之日。

不仅当着县里所有人的面把孙女敲锣打鼓地嫁给了陈平,张负还亲自告诫自己的其他后代来显示陈平的地位,“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在亲家的扶持下,陈平如虎添翼,交游的范围愈加宽广。周围不敢再小觑这个曾经的穷小子。

同时,平定乱世的渴望慢慢滋生在陈平的心绪中。“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秦末大乱,他的舞台来了。

化敌为“友”

不过,即使小心翼翼如陈平,早期的仕途也并不顺利。

公元前205年春,陈平已从魏王咎跳槽到了楚王项羽,立下不少功劳。岂料风云突变,军队吃败仗,殃及了负责相关政务的陈平。

项羽放出风声要处决责任人,陈平闻讯,慌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以示和项羽恩怨两清;本人带了一把宝剑,欲渡黄河投奔对岸的刘邦。

一踏上船只,陈平感觉船夫过于注意自己了。转念一想,他孤身一人,又身着大衣,不是待宰肥羊又能是什么呢?

转眼间,船舱里走出了一个人,略带玩味地看着自己。两名船夫眼神一交汇,眼看就要动手了。

危急时刻,陈平解开衣服,光起了膀子。在两人懵然目光的注视下,一边扭转着身子扒拉起眼前的船桨,一边面带微笑地和两人聊起了奇闻轶事。

两人这才确信陈平身上并没有财物,放下了作恶心思。陈平躲过一劫后,顺利地渡过黄河,并在朋友的推荐下跟随起了汉王刘邦。

后人看这一段可能会颇为失望,陈平明明带着把宝剑,好好的武打场面怎么就cut了呢。

事实上,化潜在的敌人为友好的“朋友”,才是人生趋利避害的指南针。图一时之快,恐一世之悔。

宠不树敌,绝焉

陈平在刘邦这里很快受到了重用,刘邦为了留住人才,赏赐颇为大方。陈平境遇上升之快,让其他战场上洒热血的武将们眼红不已,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

诸将很快收集了陈平的黑料,一起在刘邦面前参了他一笔。参的内容么,正是后人津津乐道的昧金盗嫂之事。

刘邦开始还不信,可架不住劝的人多;陈平毕竟是“三姓家奴”,刘邦心中渐渐地起了疑虑之心。

终于,刘邦决定亲自来审问陈平,“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陈平的回答,堪称古代兵荒马乱时期,求职者应答面试官跳槽多的理由的典范。

首先,陈平踩了魏王和项王两脚,指他们不能信人,与刘邦能用人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陈平表明了自己是没有任何根基的草根,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消除刘邦动用资金的疑虑;

最后,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以退为进;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行我就干不行就让我走,我什么东西都不要。洒脱的同时仍然充满着对于明主的感恩。让人不好意思去拒绝。

刘邦本就处于在用人之际,这么一聊反而更加看重陈平了,赏赐愈厚。其他将领见状,不敢多嘴了。

试设想,如果陈平没有通过这种感恩戴德的方式,而是直接陈诉冤枉,抑或是反击造谣的人,结局会不会急转直下呢?

答案是会,后来的韩信就是反面案例。

韩信在因莫须有的造反被贬为淮阴侯后,对刘邦无比的失望,自此开始托病不上朝。明明清楚刘邦在提防他的才能,也不肯低下头颅让对方放过他。

韩信也万般不愿与朝中其他诸侯并列,因为这些人远不如他,地位却相仿

史记有云,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连刘邦当时最亲密的侍卫长都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刘邦和诸将谈用兵。韩信依旧不服软,用多多益善来自夸,藐视他人。自此之后,逐渐将大汉核心层得罪完的韩信,终究走到了不得不造反而亡的结局,引后人唏嘘不已。

笔者也不禁感叹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风景可以如是,做人还得沉得住气才行。

审时度势,吕汉无妨

助人先助己。要说陈平献上的六计中,哪一条对自己最受用呢?那可莫过于救樊哙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晚年病重,他害怕自己的妻子吕氏夺取基业,千方百计欲剪除吕氏羽翼。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准备将自己曾经的心腹爱将,可又是吕太后妹夫的樊哙直接擒杀,夺回他的军权。然而这项使命交到献策的陈平去执行的时候,方觉得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高祖皇帝会不会念旧改悔了先不说。高祖本人已是病入膏肓行就将木,杀了樊哙就等于得罪即将掌执天下的吕氏,不杀又有违君命,两难啊。

思来想去,折衷一下,陈平决定先抓樊哙再说。他让人假传命令抓住了樊哙关押在囚笼里,亲自监押樊哙回长安交给天子来处置。

半路上高祖仙逝的消息传来,陈平又心生一计。他赶紧独自跑回宫中,扑腾一声跪在高祖的灵台前大声哀嚎,长跪不起。其意莫过于述说樊哙之事尚未办妥,陛下却先走了,臣该怎么办。

这凄切之音终于如陈平所愿地惊动了吕太后。吕太后赶来,听陈平念叨出樊哙并无性命之虞后,松了一口气,陈平看上去也显得顺眼了不少。

见状吕太后假意安慰他办事忠于职守,还给他屋子休息。陈平见目的达成,便找个托辞就离开了。

后续出现了一些对陈平不利的谗言,吕太后看在这件事的面子上,并没有予以理睬。

陈平的急中生智,成功避免树立吕氏这个无法战胜的敌人,也为后来的拨乱反正立下了坚实的基础。

笑泯恩仇,大义凛然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平表面对吕氏颇为敷衍,心里的认知依旧清醒:吕太后年事已高,等她百年之后,吕氏子侄平庸无奇,难承大统。王权,终有回归刘汉的一日。

陈平开始寻找支持刘氏宗室的重臣。绛侯周勃,是他首先要争取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陈平和周勃的渊源可不简单。昔日在高祖刘邦面前参过一本的人里,就有周勃。

若非陈平反应机敏,仕途乃至性命就此断绝未尝可知。很难有人在这种处境下会心生好感。

更何况周勃一介武夫,和身为谋臣的陈平互有倾轧。要想交往这样一位人物,内心深处没有芥蒂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史为证,“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

无论天下归谁,将相和心,国家就会安稳。古有蔺相如和廉颇,负荆请罪的美话维护了赵国数十年的平稳局面。

陈平为了国家大义,决定放下这段过往。他在周勃的寿辰上亲自献了五百金以示贺礼,并且摆上丰盛的乐席,让周勃大为受用。

你来我往,陈周二人的关系逐渐升温。他们明面上宴请四方,暗地里网罗党羽,为复兴刘氏宗室作了充分的准备。

吕太后驾鹤西去之后,诸吕权力大衰。在周勃和陈平的协助下,刘氏轻易地扫平了诸吕,成功复位。

公元前180年,高祖四子刘恒即位,史称汉文帝,开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总的来说,陈平私德有失,大义无妨。故陈平几度变换阵营,依然能得到多数后世统治者和史评家的首肯,皆缘于此。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

公元前179年,陈平病逝,谥号献侯。

纵观陈平一生,批驳者认为他的计谋皆诡道,非正途,难以将福泽留后;陈平生前自己曾经预言过,“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后人果真在汉武帝时期失去了爵位。

然俱往已,多数人只求今生太平吉祥,那陈平在保全自己的方面值得很多人去借鉴。

做好自己的本分永远是最紧要的。尽可能不去树敌,不去迁怒,能避免无端不少灾祸。不管是在平时生活还是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可以执行这一原则。

毕竟能否荣华富贵,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我们做不到像张良那般清心寡欲,能像陈平这般无愧于心就好。

更多文章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解读殷商文化带你梦回千年古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殷墟博物馆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而命名,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它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家专业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馆。殷墟景区大门(央广网发 戴泽鑫摄)殷墟最令人感到震撼的甲骨文,解开了中华文化的密码。在馆内,只见形状比巴掌略大的甲骨文片,在灯光的映照下,如蝇头小楷大小的工整文字依然

  • 孙尚香究竟对刘备有没有感情,最后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夫人虽然是差点就将小阿斗带到了东吴,但是这事根本和她毫无干系,她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东吴的阴谋是要利用她,而且她第一念头,也是考虑自己的丈夫,先是说皇叔远出,后说若是不辞而别恐有阻挡,但是终究是挂念母亲的心更重一些,这毕竟是孝道,放在哪里都是驳不倒的大道理。先考虑丈夫远出,这有情有义;对母亲病危的消息

  • 《看三国系列》公孙瓒败给袁绍真的是因为军力不足吗?(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界桥之后:上期说到,界桥之战,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被麴义的弩兵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公孙瓒的王牌部队就在这场仗中没了。不过作为封疆大吏,公孙瓒的实力还是很强的。至少界桥战役的完胜,并没有让袁绍占领上风,双方最多只是一个维持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后面公孙瓒和袁绍又开始了两场战役——龙凑之战和巨马水

  • 揭秘尧、舜、禹的身世之谜,是元始天尊从嘴里吐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尧舜禹是神话还是历史,尧舜禹80集电视剧,尧舜禹是山西人吗

    尧、舜、禹是古代历史上非常值得让人们敬佩的三个人,很少人追溯他们的身世。此三人对人类有着天大之功,被称为“万世君师”。三人也被称为三官大帝,尧、舜、禹分别对应天官、地官、水官。是由元始天尊取始阳九气、清虚七气、晨浩五气入口。经九九之期,也就是经无穷无尽的岁月,这几种气融会贯通,结成圣胎灵体。在正月十

  • 虎啸龙吟司马懿养死士灭曹真,曹氏一族快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曹真死后,争斗远未结束。曹真唯一的儿子曹爽继承了父亲的遗志。虽然曹爽之前还在吸食五石散消极度日,但曹真的死也算是唤醒了他。曹爽坏心眼挺多,他培养自己的势力,将司马懿的兵权夺去。而司马懿只能装病,才为此逃过一劫。享受过权力的司马懿,野心变大了。为了不被曹氏灭掉,司马懿豢养了一批死士,目的就是为了除

  • 武王伐纣是历史的进步,武王对待不同的几类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王讨伐纣王,文王和武王的关系,武王伐纣背后的动因

    周武王即位第九年,在盟津(在今天河南省孟津县西北部)召开誓师大会,这既是讨伐纣王的总动员,也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同时还可以看看自己在诸侯当中的影响力如何。当年周文王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很高,但武王继位后对于自己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的把握,因此需要检验一下。历史未记载纣王对此有什么反应,采取过什么防

  • 曹爽夺兵权,曹叡杀郭照,司马懿造反是被他们逼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曹爽恨司马懿入骨,论心计比曹真更多。司马懿也一定想不到,去了个曹真,又来了个曹爽,而曹爽还更狠。不仅夺走了司马懿的兵权,还一心要置他于死地。年迈的司马懿唯有装死才逃过一劫。另一边,曹叡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最终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命辟邪勒死了太后郭照。而这一举措,也让司马懿开始对曹叡有反意。前面有曹叡的

  • 二里头文化不复存在,青铜时代的王朝仍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二里头遗址对华夏文明有哪些意义,宋朝的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有多大,二里头文化商周

    文 |蒋冉Jiang编辑 |蒋冉Jiang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历史上的中国文明是从这些青铜时代的王朝中发展出来的。那么,青铜时代的王朝对中国文明有哪些影响?王朝继承以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用“商”和“周”来表示时期和社会政治实体,掩盖了商周国家之

  • 柏灵筠张春华说的这句话,印证了司马懿黑化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和柏灵筠斗智,柏灵筠张春华,虎啸龙吟司马懿柏灵筠

    剧中,司马懿是个有野心有抱负又有点腹黑的人。作为他身边至爱的两个女人,张春华与柏灵筠都说过同样的话:若有天你能连我都骗了那该多可怕啊。这句话在《虎啸龙吟》中,柏灵筠对司马懿说时让观众印象万为深刻,为后来司马懿黑化做了铺垫。而其实在前部《军师联盟》中,张春华也说过此番话。印证了黑化后的司马懿是多么可怕

  •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视频 | 一片甲骨惊天下!为你述说三千年前殷商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可以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