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聊一聊历史上真实的孙坚是怎么样的。
大家也别怪我用最近热播电视剧《狂飙》里的角色说事,笔者还真不是胡说八道蹭热度,而是借用电视剧《狂飙》,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孙坚以及孙坚的成长环境。
而《后汉书·杨终传》则是这么的:
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纵而莫诲,视成任性,鉴念前世,可为寒心。
从杨终传的记载可以看到,在东汉时,人们普遍认为“轻狡”的人道德水平都很低,没有什么操守。
那么,年纪轻轻的孙坚被当地上的人认为是“轻狡无行”,这不是“高晓晨”又是谁?
更何况史料在谈到孙坚求亲被拒后,很快就展现了自己“无行”的一面:
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
吴夫人在家里是怎么知道孙坚恼羞成怒的?十有八九是孙坚求亲被拒后到处宣扬自己要报复;而作为侨居钱塘的外地人,吴夫人担心得罪了孙坚这个“高晓晨”给钱塘的亲戚找来灭门之祸,于是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嫁给孙坚。
孙坚这种“轻狡无行”的脾气从没有收敛,孙坚后来相应号召起兵讨董之时,第一个杀的是平时依仗家世和出身看不起自己的荆州刺史王叡
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
根据裴松之注释记载,王叡其实也并没有怎么羞辱孙坚,只是看不起“县吏”出身的孙坚,对待孙坚很轻慢,结果孙坚就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起兵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杀王叡;其实王叡也正准备响应号召起兵讨董。
当王叡哀求孙坚求饶时,孙坚表现的非常冷酷,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王叡有什么死罪,但是王叡必须死:
叡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及叡举兵欲讨卓……兵进及楼下,叡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叡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后来,孙坚又因为南阳太守张咨不愿意供应他麾下几万军队的粮食,直接杀了张咨。
这样性情的孙坚,如果吴夫人家族真的拒绝了孙坚的求婚,那么吴家的下场可想而知。
最后,为什么说孙坚的祖父、父亲在吴县担任“小吏”,就一定是“高启强”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县里的衙役和胥吏本来就是处于灰色地带,很多胥吏其实就是当地“黑老大”。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如果没有在祖父、父亲身边的耳闻目染,没有家族在当地的势力,孙坚是怎么养成“轻狡”的性格的?又是怎么在当地有“轻狡”的名声?
为什么吴夫人担心不同意孙坚的求婚就会给家族招来灭门之祸?
很显然,在当地一定是流传着触怒了孙坚以及孙氏家族的恐怖后果,而吴夫人一定也听说过。
正如《红楼梦》里所说,当地方官的才到任第一件事就要打听当地有哪些豪门大族是得罪不起的;而像吴夫人这样的富裕家庭,迁居到一个新地方,第一时间要打听的自然是当地有哪些“高启强”、“唐小龙”得罪不起。
综上所述,孙坚家族虽然在三国群英里出身属于最低位的那一档,但是这个“最低”也是相对于袁绍“四世三公”、曹操的“太尉之子”、刘备“汉室宗亲”而言。
以东汉普通人而言,像孙坚这样累世县吏的家族已经是“天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