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当中,为何秦国能吞并六国?司马迁的祖先功不可没

战国七雄当中,为何秦国能吞并六国?司马迁的祖先功不可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44 更新时间:2024/2/7 2:57:43

[var1]

很少有人料到的是,秦之所以能够吞并六国,竟然和《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司马错,秦国名将,太史公的八世祖。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底蕴深厚,不然像七雄之一的韩国一样,就算进行了申不害变法,然而毕竟地盘只有那么一点,局限性很高。

而早在公元前623年,秦国第九位国君秦穆公就出兵关西,开辟千里土地,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但对于秦国的危急局面而言,却依然没有改变。

[var1]

单单从地图上,就不难看出秦国的局限性,秦国的祖先,本来是商纣时期大臣,参与叛乱后被周平王提拔为护卫,允许在边疆铸造城池,并且拥有铁器,除此之外,周天子还将被西戎占据的大量土地赏赐给了秦国,然而这不过是画大饼而已,之后才因为养马有功,才将秦国国君提升到侯的爵位。

秦国要想称雄,首先受到了地理上的限制,作为拱卫周天子的第一道屏障,他们随时随地要面对西戎的威胁,这导致秦国历代国君采取联姻的做法,为此没少受到东方六国的嘲笑。

[var1]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惠文王时期的谋臣,尽管在他任期之内,秦国发展壮大不少,但几乎没有诸侯会将偏远的秦当作逐鹿中原的头号竞争对手,而到了公元前316年,发生了一件决定秦国命运的大事。

当时的秦惠文王,打算扩充土地,将处于中原,势力又比较弱小的韩国当成首要目标,结果南方的巴国和蜀国之间爆发战争,却都找秦国帮忙,秦惠文王又将目光瞄向了蜀国,但是他又担心韩国的偷袭,随后展开了军事会议,群臣之间也是争论不休。“秦惠王欲先伐韩,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

[var1]

其中以丞相张仪为主的一帮人,极力主张攻打韩国,理由也很简单,韩国能够成为进入中原的敲门砖,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大伙纷纷附合,然而司马错却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在他看来,此时的秦军,尚且不能和中原诸侯所对抗,一旦将韩国作为目标,很有可能会被当成众矢之的,不如先将蜀国作为自己的根基,进一步扩充国力,再为将来做打算。

“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

[var1]

司马错的一番话,打动了秦王,在此之后,他随即被任命为大将,进军蜀国,迫使其投降,秦国国力进一步强盛,在此之后,司马错又于前289年和前280年进攻魏楚,先后攻占了其60座城池。

相比较商鞅白起等人,司马错的存在感并不高,然而正如刘禹锡所写下“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但是司马错提倡秦国占据巴蜀的决策,却成为最妙的一步棋。

[var1]

巴蜀拥有着大量人口和耕地,为秦国带来了勃勃生机:“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於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这一段年代,也正是苏秦佩戴六国相印,组建反秦合纵联盟的时期,巴蜀地区帮助秦抵挡住了十多年的压力,成功拖到了联盟的破灭,正如《华阳国志》所写:“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出蜀道的秦军因此获得了楚国大量土,司马错的功绩的确不能让人忘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南北朝·齐国篇(479年-502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国皇帝排名,魏晋南北朝历代帝王,中国历史上的齐国皇帝

    1.萧道成,字绍伯,小字斗将,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人,萧何二十四世孙,在位4年(479-482),广览经史,能文擅书,喜爱围棋,性情深沉。477年自封齐王,掌宋军国大权,479年建立南齐,建都健康,俭约清明,减免百姓负担,宽简刑罚赋税。括清整理户籍,设立校籍官员,引发“却籍”之乱,侵犯地主阶级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五代十国·闽国篇(909年-945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代十国皇帝一览表,五代十国各国皇帝简介,五代十国历代的帝王

    1.王审知,字信通、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在位16年(909-925),出身贫苦,被朱温封为闽王。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减轻徭役,降低税收,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避免战争,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享年64岁,谥号忠懿王,庙号太祖。2.延翰,字子逸,太祖长子,在位2年(952

  • 战国墓中出土“水晶杯”,并非盗墓贼遗落,其实古代早就有玻璃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经专家鉴定,战国墓中的“水晶杯”确实是水晶制作,并非现代玻璃杯,这才让大家深信,这“水晶杯”确实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其实,在战国墓中出现玻璃杯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因为在战国末期,我国就已经有玻璃了,而且很有可能还是自制玻璃;如果追溯玻璃的起源,更是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就已经有玻璃出现,所以,在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南北朝·梁国篇(502年-560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梁朝历代帝王,中国古代各朝代帝王名字,古代中国历代帝王

    1.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萧何二十五世孙,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在位48年(502-549),博通文史,才思敏捷,文笔华丽,为“竟陵八友”之一。建都建康,留心政务,纠正弊政,加强集权,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勤政爱民,政治安定,经济复苏,开创盛世。后怠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五代十国·南楚篇(907年-951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在位23年(907-930),907年,被朱温封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927年,被后唐封为南楚国王。上奉天子,下奉士民,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赋税,经济繁荣。享年79岁,谥号武穆王。2.希声,字若讷,武穆王次子,在位2年(930―

  • 成都挖出扁鹊医书,为什么刚一出土,扁鹊就被移出了历史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扁鹊医书出土后被踢出教科书,扁鹊为什么叫扁鹊,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

    说到神医,华佗想必是被人提及最多的人物,其次就是张仲景以及孙思邈,但还有一位号称是神医的人物,近些年来的讨论却是越来越少了,这个人就是扁鹊。其实大家可能还注意到的是,扁鹊不仅讨论度越来越少了,还被移出了历史课本,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扁鹊是否存在,在历史上都是一个争议性不小的问题。[v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五代十国·后唐篇(923年-937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1.李存勖,小字亚子,代北沙陀人,生于晋阳,晋王李克用之子,在位3年(923-926),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灭后梁,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洛阳,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但沉湎于声色,治国乏术,用人无方,纵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

  • 怪不得课本上从来不提,廉颇和蔺相如晚年的生活,原来是这个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262年,赵王听信奸臣之言,把本在战场上的廉颇换成了赵奢的儿子赵括,结果这场长平之战赵国以失败告终,白起在这场战争中坑杀了45万赵军,赵国也因此开始走向衰败。而因为蔺相如的足智多谋,才在“渑池大会”上保全了赵国的利益和赵王的尊严。由于蔺相如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升官,这引起了廉颇的不满

  •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五代十国·吴越篇(904年-978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越皇帝顺序表,历朝历代帝王一览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

    1.钱镠,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在位28年(904-932),保境安民,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兴修水利,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扩大垦田,岁熟丰稔。享年81岁,谥号武肃王,庙号太祖。2.元瓘,原名传瓘,字明宝,太祖七子,在位10年(932-941),

  • 战国七雄,秦国的实力并不强,为何能接连吸引商鞅、张仪等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仪是怎么评价商鞅的,战国七雄为啥秦国只灭了六国,大秦帝国商鞅与张仪

    [var1]嬴政 剧照然而一开始的秦国实力并没有这么强大,秦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离不开秦国历代先王的苦心经营,更离不开以商鞅、张仪为代表的能臣名将们的出谋划策,那么,为何这些人才会在那时放弃比秦国实力更强大的诸侯国,反而甘愿委身于前期实力不强的秦国呢?群雄争霸,实际上是人才争夺战西周末年,王室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