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历史上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为什么历史上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693 更新时间:2024/1/21 9:46:46

其实不仅仅是扶苏胡亥,嬴政剩下两个儿子在人称呼之中看起来不姓“嬴”。除了这个事情比较可疑,还有就是很多人还有历史上很多文章都叫秦王嬴政儿子为“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公子高”,皇帝的儿子为什么要叫公子呢?这些疑问,还要从下文为各位读者进行解答。

一、为何“不姓嬴”

其实这件事情非常简单,嬴政的儿子都姓“嬴”,扶苏的名字叫做“嬴扶苏”,胡亥和其他儿子也是一样都姓“嬴”,赢胡亥、赢高等。只不过按照过去的叫法,习惯不直接称呼大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尊重人的行为,尤其是对于秦王嬴政一家。

也就是说,嬴政的儿子们并不是没有跟随父姓,而是习惯上称呼这些人的时候不加姓,直接称呼嬴扶苏为扶苏,赢胡亥为胡亥。

那为什么在称呼扶苏、胡亥等人的时候,要加上公子呢?他们可是皇帝的子嗣。其实叫“公子”在当初就是“皇子”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就是“皇子扶苏”和“皇子胡亥”的意思。

就比如,在《陈涉世家》这篇文章之中,曾经提到过扶苏“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这篇文章除了叫嬴扶苏为公子扶苏之后,还称呼胡亥为“二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简化称呼扶苏、胡亥等人,也是一种简化而又正式的称呼。

同样的,秦王嬴政在很多古书和历史之中也经常被省略“姓”,直接成为“政”、“王政”或者是“秦王政”,也不仅仅是秦始皇被这样称呼,很多皇帝和名人,很多时候也都省略了其姓。

这就和后来的清朝有点相似,因为清朝的时候,皇帝的名字太长了,于是后来才被称呼为“康熙”、“雍正”等年号来指代皇帝,主要目的也都是让称呼皇帝名字的时候可以简单一些,这些也都是从古代的文献内容一点点发展过来的。

这样看来,扶苏和胡亥等嬴政的儿子被这样称呼,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种非常温和而且“谦卑”的称呼,当初的臣子或者一些史学家都这样称呼他们,这个称呼也就一直延续到如今,也就导致很多人以为扶苏、胡亥等人不姓“嬴”。

不过关于扶苏等人的名字在历史文献中还可以进行简化,比如“公子苏”说的就是嬴扶苏。

其实我“嬴”姓还有一些其他的故事,原本嬴政不仅仅是姓嬴,而且还姓“赵”,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秦“国姓”的故事

秦王嬴政的名字如果向上考察,嬴政的名字也可以说是赵政,这个是有一定历史上的证据来左右的,有很多史书之中都管嬴政叫做“赵政”,这是因为嬴政的姓是“嬴姓赵氏”,“嬴”是从前赵国的“赵”姓的一个分支。不过也有另一个说法,是秦王嬴政的母亲姓赵,所以这就有了赵政这个名字。

但是不管怎么说,赵政这个名字确实也是嬴政的名字,最简单的一个验证当时就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赵政”这个名字,出现的结果就是“嬴政”。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之中,就对这件事情做过说明,并且称呼嬴政为赵政,其中还说嬴政的先祖本来就姓“嬴”,后来祖先追随他人征战天下,最后又在原来的姓上加了“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在舜时期,就有一个大臣名字叫做伯益,是黄帝的子嗣,后来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其实这可不是给个姓氏这么简单,更多的,这个“嬴”姓,成为了当时伯益及其子孙的招牌,所有人一听,这个人姓“嬴”,就知道这个人是谁,做过什么,什么地位。

后来伯益的后代有一个人叫“造父”,他也姓嬴,只不过就像前文提到的,这种称呼是随着历史还有古书传承下来的,不加其姓,就像扶苏和胡亥等人一样。

一开始造父就是一个养马的,被周穆王赏识,为周穆王平定叛乱,后来周穆王为了奖赏他,就给了他爵位和地位,并且给了一座名字叫“赵城”的地方给了他。造父也因此成为了“赵父”,后来也逐渐成为了战国时期的“赵国”,而嬴政就是其后代子嗣。

到了现在,原来的最初的赵姓和嬴姓已经出现很多分支,比如秦、黄、梁、马、徐等十多个姓氏最初都是嬴姓发展过来的。

其实很多人在提问关于为什么扶苏和胡亥等人为什么不姓“嬴”的问题的时候,其实最主要就是想到秦王嬴政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把封建社会和中央集权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所以就很难理解怎么这么封建的嬴政的孩子们在很多历史文献还有影视作品中名字没有“嬴”字。

其实只不过就是根据历史文献沿用下来的一种称呼,省略了扶苏、胡亥名字中的“嬴”姓,归根结底,他们还是姓“赢”的。

更多文章

  • 孔子周游列国时,卫国的南子不愿意与其共乘一车,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子最漂亮照片,孔子到底有多爱南子,公冶令南子

    纵然大多数时候,孔子都是以较为严肃的形象出现在众人口中,但是有关孔子的奇闻趣事并不少,流传颇广。[var1]在这之中,被称为圣人的孔子就曾经因为一个美女不愿与其同乘一辆车,勃然大怒,更是留下一句名言,使得该美女被后人足足骂了两千余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孔子与这美女又有何渊源?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了解一

  • 为什么华佗必须死?等曹操儿子掌权后,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为什么杀掉华佗,曹操与华佗的故事100字,华佗给曹操开颅原文

    华佗简介 三国时期,能人辈出。武力方面有关羽、吕布等名将,智力方面有诸葛亮、司马懿等,而在医术方面就只有华佗独领风骚。年轻时期,周游四方,足迹遍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与传统中医不同,他最擅长的却是中医最薄弱的外科领域,被誉为外科鼻祖。他在行医过程中,特别喜欢观察和思考,这样让他的医术逐渐的

  • 令士兵表演自刎,杀忠良,害百姓,易中天:勾践不是个“好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真实的勾践易中天,勾践有多惨,勾践有多残暴

    “百二秦川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在中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灭掉吴国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勾践在大多数人心中也一直是雄霸天下的英雄人物。然而,易中天却评勾践“最不是个东西”。近代以来流行“疑古”。官方用来盖棺定论的史书被“疑古派”嗤之以鼻,许多古代帝王被重新审视。[var1]历史真相

  • 为什么刘邦能从汉中夺取天下,而刘备却不能?不要怀疑我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发家汉中刘备为什么不行,刘备和刘邦的关系,刘邦和刘备关系图

    刘邦,我们都认识,他就是汉王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从基层反叛的帝王,刘备则是刘邦的后人,也就是汉代的王族,有着根基,可是他们都来自汉中,为什么刘邦能够开创汉,并做了开国之君,而刘备,明明已经有了根基,为什么偏偏要窝在这个地方?现在,我们将会对他们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差异。 刘备与刘

  • 孔子“遗产”真强大,福荫子孙2000多年,77代子孙出生就是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孔子的子孙后人的现状,孔子的优秀后代,孔子家族真实历史

    1920年2月23日,孔子第77代后人孔德成出生。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更是创造了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文化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孔子也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对教育及文化的巨大贡献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大的财富,也是他留给自己子孙

  • 为什么刘邦仅有汉中能得天下,而刘备地盘大多了却不能复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题目中所说的“刘邦仅仅据有汉中,刘备的地盘大得多”,并不准确。实际上,刘备和刘邦的地盘差不多。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一带。张良贿赂了项伯,又替刘邦求得了汉中郡,这样刘邦就拥有了汉中和巴蜀。 仅从领土面积来看,刘邦的汉国并不算小国,刘备的蜀汉并不比刘邦的汉国大多少,两个政权可

  • 韩复榘夫人给张宗昌让座,张随口开了个玩笑,几天后被韩派人谋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1932年,张学良在北平召开各省将领军事会议。韩复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间隙,他携夫人纪甘青专门拜会张宗昌。张宗昌欣喜不已,设下宴席款待。韩复榘在席间表现得很是豪迈,在此之前两人在会议间,经撮合义结金兰,张宗昌年长所以被奉为大哥,双方相见恨晚。宴席结束后他们又相约一起看戏,张宗昌来得晚了一些。出

  • 秦国为何愿意用15座城池,去换一块和氏璧?其实背后另有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氏璧是赵国给秦国的吗,秦国如何得到和氏璧的,和氏璧在哪个秦国

    而在这期间根据事件也演变出了许多成语,如“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卧薪尝胆、完璧归赵等等。”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的由来,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蔺相如运用计谋成功的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被后人称为完璧归赵。但到了时代变迁的今天,却有学者指出蔺相如的这招完璧归赵愚蠢至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为什么刘禅归顺能封公,孙皓只能封侯,背后差距的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禅和孙皓是怎么死的,刘禅和孙皓谁的智力大,刘禅和孙皓谁强

    刘禅很满意他投降后的生活,刘禅投降之后被封为安乐县公,如果按照邓艾的意见是封为扶风王,以此来利诱东吴投降。当然最终邓艾以谋反之罪被诛杀,刘禅到达魏地之后被封为安乐县公。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对于刘禅这种胸无大志,得不且过之人,

  • 孙膑最后一计,田忌舍弃不用后,为何孙膑会从此神秘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忌与孙膑的结局,齐威王田忌孙膑故事续写50字,田忌赛马中田忌和孙膑的人物特点

    在古代之时,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往往可以决定一个时代,此时必定要提起一个姓氏,孙。先有孙武撰写“孙子兵法”,被誉“百世兵家之师”;后有孙膑写“孙膑兵法”,马陵之战名震天下。孙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他曾经受人迫害,逃到齐国之后得到重用大显身手,一战名震天下,也成就了田忌在齐国的地位。然而,孙膑献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