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摄于杭州灵隐寺,本社图片版权所有)
康熙给灵隐寺改名一事,确有记载。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灵隐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烧毁,宏礼重建。雍正六年 (1728)总督李卫倡议重修,当时天王殿得以再次重修,堂宇楼 阁焕然一新。然而其后又烧毁。现在的建置是近年重建的。康熙帝曾巡幸此地,赐云林寺之匾额。
然而,杭州当地百姓却又叫回了“灵隐寺”。——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直到晚清民国,“然而,一般仍以佛教史上留有名声的旧名——灵隐寺称呼之。”
那么,1920年代的灵隐寺还有什么文物呢?据1941年《中国文化史迹》(本社《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正门天王殿为五间四面。进天王殿,正面有大雄殿,五间 五面三层,这是近年再建的。大殿前有月台。月台左右各 有一座九层的石塔。石塔应该是建于宋初。在大雄殿的前庭, 东有客堂和财神殿,西方亦有相同的堂宇,相对而立。财神殿之南,大雄殿之东,也有两座建筑,为僧房。与之相对,西边有大建筑,为罗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