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廉颇、蔺相如一文一武,助赵国强大,二人为何未得善终?

廉颇、蔺相如一文一武,助赵国强大,二人为何未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99 更新时间:2024/1/4 3:58:29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割据。作为七雄之一的赵国,曾有廉颇蔺相如两位名臣。描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世人熟知,至今还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

一国中的文臣和武将能够团结一心,实属国家大幸。然而,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随着赵国逐渐走向衰落,这两位名臣晚年的结局也颇为凄凉,令人感慨。

负荆请罪,化干戈为玉帛

赵惠文王时期,廉颇作为赵国的名将,多次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其英勇之名传遍了各个诸侯国。在赵国,廉颇也因此享受很高的声誉。

[var1]

当时秦国在不断地吞并战争中,逐渐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与秦国相比,赵国逐渐落了下风。

因此在秦王提出用15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时,赵国虽然不愿,但碍于秦国实力不敢拒绝,只得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面对蛮横无理的秦王,蔺相如毫不畏惧,据理力争,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最终将和氏璧完好无缺地带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

归来的蔺相如受到了赵王的赏识,后来的渑池会盟中,蔺相如与赵王一同来到渑池,并与秦王周旋,保全了赵王的尊严。回国后赵王升蔺相如为上卿,官职在廉颇之上。

[var1]

征战沙场的廉颇对此心存不满,并放话:“我见相如,必辱之。”后来廉颇折服于蔺相如的谦虚与深谋远虑,羞愧交加的他决定负荆请罪。蔺相如也展现了君子气度,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了好友。

蔺相如与廉颇两人一文一武,共同辅佐赵国。在秦国逐渐强大的情况下,赵国在自我保全的同时,还能多次征战周边小国,促使国力逐步强盛。秦国虽然有吞并之意,但因为忌惮赵国实力,只得转而去攻打其他弱小的诸侯国。

诸侯争霸,赵国衰落

廉颇与蔺相如是赵惠文王的左膀右臂,深受赵惠文王的信任。然而,在赵惠文王去世之后,其子孝成王继位,这位新继任的赵国君主,却并不信任廉颇和蔺相如。

[var1]

赵惠文王还在世时,秦国曾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赵国求助,赵惠文王询问了朝中大臣的意见,最终派出大将赵奢前去增援。

赵奢一路过关斩将,击退秦军,受到赵惠文王的赏识,归来之后其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当。这时赵奢的大放异彩,受到重用,为日后赵国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赵惠文王去世后不久,一直将赵国视为眼中钉的秦国抓住时机向其发动战争。孝成王派出廉颇应战,而廉颇驻守长平,与秦军相持不下。这场战争一直分不出胜负,本就不信任廉颇的孝成王最终决定撤下廉颇,派赵奢之子赵括取代廉颇之位。

虽然是大将赵奢的儿子,自小也熟读兵书,但赵括只懂理论,根本无法应对战场上的变化,最终将赵国军队推上了绝路。长平之战中,赵括的错误决定使赵军战败,赵括兵败被杀,赵国军队中的20万士兵被秦军将领白起坑杀,赵国元气大伤,由此逐渐走向衰落。

[var1]

廉颇和蔺相如一片赤诚,勠力同心,推动着赵国逐渐走向强盛。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赵惠文王之后的君主,都不愿再重用这两位老臣。

郁郁不得志,两位名臣晚年凄凉

赵国大败后,秦军曾一路攻到赵国都城邯郸,幸得其他诸侯国相助,赵国在这场战争中才免于灭国的命运。

然而,之后的赵国实力衰微,为赵国鞠躬尽瘁的蔺相如见此情景悲痛不已,再加之本就年迈,身患重病,在长平之战后不久,蔺相如便悲愤交加,因病去世。

曾经意气风发,面对蛮横无理的秦王也毫不畏惧,到了晚年却不被重用,仕途失意又要面临亡国之危,最终在失意与悲痛中离开人世。蔺相如的结局,着实让人唏嘘。

[var1]

与蔺相如有着刎颈之交的廉颇晚年同样凄凉。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后,重新起用廉颇。在燕国攻打赵国时,廉颇与乐乘率军大破燕军,燕国被迫割5城求和。这时的廉颇被封信平君,成为了稳固赵国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赵孝成王去世后,廉颇因为与乐乘不合,被赵悼襄王夺去将军之职,廉颇一怒之下带兵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后,廉颇害怕回到赵国受到赵王惩处,索性离赵投奔了魏国。

曾经是赵国的一员大将,廉颇来到魏国后也未得重用。他同蔺相如一样,为赵国鞠躬尽瘁,奉献了所有,最终却落得投奔他国的下场。廉颇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希望能够重回赵国,为赵国效力。

当时赵国也常受到秦国的骚扰,无将可用的赵悼襄王又想起了远在魏国的廉颇。于是他派人去请廉颇回国,但其身边的奸臣郭开却因与廉颇有仇,故意让出使得使者说廉颇的坏话。

[var1]

当赵悼襄王从使者口中得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时,认为廉颇已经不能再担将军重任,便不再派人前往魏国请廉颇回国。

尽管后来廉颇来到了楚国,成为了将军,但这时他的心中思念赵国,也没有了曾经的英勇,没能为楚国立下什么功劳。见此情景,楚国自然也没有再重用廉颇。

岁月的洗礼之下,廉颇最终成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变成了垂垂老矣的老人。在失意与无奈中,这位将军最终客死他乡,在楚国寿春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旅程。

在廉颇死后不久,秦国又一次发动战争。赵国气数已尽,无力还击,最终被秦国吞并,走向灭亡。

廉颇和蔺相如一片赤诚,勠力同心,推动着赵国逐渐走向强盛。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赵惠文王之后的君主,都不愿再重用这两位老臣。

[var1]

虽然曾经享有无上的荣耀,但在晚年时,蔺相如在无法帮助国家复兴的悲痛与年迈病痛中离世,而廉颇为了赵国一生征战沙场,最终却客死他乡。

这两位战国时期的名臣,因为“负荆请罪”的故事被世人熟知,但最终的结局却十分凄凉,让人唏嘘。

更多文章

  • 春秋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齐国因它而衰,吴国因它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关羽死后为何张辽这么恨吴国,春秋战国十大战争,吴国vs齐国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4年春末,吴国与齐国争夺东方霸权的大决战终于爆发。此役,吴王夫差征调了全吴九郡共十万大军,加上其附属国越国的三千越甲,总共十万三千人马,从姑苏城胥门出发,经邗城,过邗沟,逆淮水直达鲁境,与鲁国的军队会合,总计约十余万大军,沿汶水自西而东进攻,五月攻下博地(今泰安市南旧县村),5

  • 商人卖铁器给匈奴,汉武帝下令杀掉500多商人,反而重赏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得到匈奴的宝刀,汉武帝时期派谁先后三次出击匈奴,汉武帝花光国库打匈奴值得吗

    汉朝开始战略反击,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带领下,汉朝也取得了多次大胜,不仅基本消灭了匈奴主力,还俘虏了大量的匈奴人。然而匈奴在草原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要想彻底消灭他们,实在是比较困难的,匈奴一直都没有放弃反抗。汉朝国内,长期与匈奴的对抗,让很多民众心里对匈奴是非常仇视的,可也有一些逐利的人,见到国家与

  • 越王勾践之女,竟为了越国崛起而给楚王殉葬,这个世界太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据《列女传》记载,大概公元前496年前后,也就是吴越二国开始在江南争霸期间,楚昭王带着他的两个宠姬越姬、蔡姬在云梦泽王家猎场打猎游玩。楚昭王左拥右抱,相当开心,就问两个妹子:“你们开心吗?”蔡姬忙说:“开心,当然开心。”楚昭王便趁机说道:“吾愿与子生若此,死又若此。”意思竟要两位美女给他

  • 萧何功臣第一,张良应该功臣第几?张良无论第几,都只能黯然退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萧何张良谁的功劳大,老梁讲张良萧何,张良陈平萧何三人谁厉害

    那么,萧何应该排第几?就实际功勋而论,萧何连前五都进不了。因为还有吕泽,这家伙在刘邦入关之前,直接带出了一支队伍,还是沛丰起义的原始股东。萧何只能与张良、曹参、樊哙、灌婴这些人比拼第五。而如果把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韩王信算进去,萧何、张良之属还要往后排。那么,为什么萧何就功臣第一了?韩信、彭越、英布

  • 艾陵大胜后吴国威压齐晋,如日中天,却为何转眼就被越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国越国是怎么灭亡的,马皇后收复越国,艾陵之战齐国损失多少人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后,声势如日中天,吴国不仅得到了齐国大量战利品与战争赔款,还侵占了鲁宋一部分地盘;而与此同时,越国虽然也蒸蒸日上,但按这发展速度,恐怕永远也追不上吴国。越王句践心急如焚,赶紧找来心腹谋臣文种范蠡,商量对策。文种笑道:“大王还记得微臣前些年提出的灭

  • 董卓被困后大喊6个字,让人嘲笑近千年,印证了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临死前大喊六个字,董卓临终前大喊的话,董卓临终前说的什么话

    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董卓,这个奸臣可以说是代表性的人物了,他不光是把皇权操控在自己手里,他直接利用手中职权,威胁皇帝下位,立了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好让他更好的操控朝局。董卓相对比曹操可恶应该就是,曹操是为了推翻董卓,虽手段残忍,但并没有像董卓那样迫害百姓,所以要容易接受一点,而董卓完全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 战神之殇!李牧死,赵国灭 秦始皇只用八年就完成统一六国的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9年,秦赵两国激战正酣。秦王嬴政派内间到邯郸,用重金贿赂了赵相国郭开。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说李牧企图谋反,赵王迁听信郭开的话,便委派赵葱以及大将颜聚去赵军大营,准备替换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不奉诏,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拒绝交出兵权。这更加坐实了郭开的馋言。赵王迁大怒,暗中命令赵葱和颜聚

  • 匈奴王被诛杀,其部投降汉军,其子被汉武帝赐姓金,后成托孤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武大帝匈奴单于被杀,汉武帝托孤完整版视频,刘彻托孤

    击败匈奴,俘获祭天金人的原因汉武帝元狩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当时是春天,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数万大军,从陇西出发向北袭击匈奴,越过祁连山和焉支山一千多里。俘获匈奴的祭天金人。而金日磾作为休屠王的儿子,也因为匈奴被汉军打败,而投降了汉朝,汉武帝非常高兴,便下令赐姓休图王部族姓金,所以匈

  • 千古一帝“秦始皇”,如何横扫六国,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文字,秦始皇六国地图全图,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整过程

    [var1]自古以来,历史上有多少文人雅士都对秦始皇进行了批判,可其实,始皇的才能不只在于继承了秦国百年以来的基业,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寻,也有太多的我们没有深入去了解过。就像清末思想家章太炎也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年幼置身赵国,受尽侮

  • 蜀国最大的隐患,诸葛亮明知是谁却不除掉,最后一张嘴让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谯周,促使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的关键人物,在历史上凭借一张嘴使得曹魏(司马昭专权时期,这个时候曹魏名存实亡)最终统一了蜀国。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从小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是地地道道的蜀国人。不幸的是在他幼年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后来家境贫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