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填补官吏之弊病,为何宋朝士人热衷于慈善?是认可,也是束手无措

填补官吏之弊病,为何宋朝士人热衷于慈善?是认可,也是束手无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16 更新时间:2024/1/21 18:19:41

没有网络进行炒作,没有多种渠道来获取利益,古代的慈善相比较于现代更加的简单纯朴,而在朝,慈善更加是一个充满热度的行业。只不过它有一点不同,现如今有能力进行慈善事业的多半都是商贾富豪,或者是为了清廉头衔而捐赠款项的官员。

然而在宋朝热衷于慈善行业的并不是这两类人,而是读书人!读书人愿意从事慈善行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的书生气质,以及为他人、为天下着想的身材怀,但是更多的一部分原因是时代背景下的束手无措。

一,宋朝士人一般参与哪些活动性的事业?

1,广泛参与赈灾活动事业的士人

在宋朝,因为各种防御设施并不完善,天灾人祸也不能够完全的防微杜渐,所以灾害发生后,必将导致大批的百姓流离失所,日生活物资缺少、生活没有保障,这时候政府如安抚这一批人员,尽量减少百姓的损失就是职责所在了。

为了赈济灾民,官府一般有三种办法:第一种就是最普通的利用官府职能进行赈济,提供粮食住所;第二种调控市场,比如说降低物价、时尚粮仓,让百姓能够利用低价格买到满足生存需求的口粮;最后一种便是动员民间百姓让他们能够自愿的加入赈济活动,奉献力量。其中动用民间力量在宋代比较特殊,因为它的重要性已经远超前两种,比起政府,百姓的力量和作用更加突出。

而在大批的从事慈善活动的百姓中士人家庭应该要占据大半。举例来说出生于贫寒家庭的书生刘宰,他的父亲是乡村的一名私塾老师,刘宰生而好学、勤奋用功,二十六岁的时候考取进士及第,同时也担任了一些官职。

不过他屡次丞相进谏都没有被采纳,刘宰觉得自己并不受重视,前途渺茫无望,干脆就辞官回乡,后来朝廷多次将他召回,高官邀请,他都没有答应,在乡下隐居了大半辈子。隐居的日子里,他乐于慈善事业,开办粥局,给附近的难民灾民施放粮食,可以说是当地士人家族中的上层人物

一般来讲士人家族能够在当地享有盛名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们原本就具有的家族名声、财产或者家中出有高官,第二个原因就是他在本地的口碑,有做过让乡里乡亲心生敬畏之情的事件。比如刘宰这样并没有家室可言的人,通过慈善事业来树立口碑和名声就是不二之选。

当然不为了树立口碑而进行慈善的士人家族也有很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的宋朝广泛参与赈灾活动事业的百姓中士人是必不可少的主力,士人通过慈善帮助灾民,慈善活动也帮助士人获得名誉。

2,参与修桥事业

宋朝士人参与最多的第二项活动性事业恐怕便是修建桥梁了。现如今,中国的交通已经位列世界前茅,公路、铁路交错横生,不管是去到哪里都能够有合适的道路选择,交通便利,所以大家可能已经体会不到因为路途坎坷而不能前进的辛酸。在古代,一旦遇见了沟壑或者河流阻碍交通,人们就会自发修桥修路。

修桥的钱来自两个方面,政府的钱库拨款和利用筹款方式向民间集资。只不过在南宋时期地方官员的财力并不丰厚,很难为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就此打住不在修建桥梁道路,经济很可能就会因此被阻碍发展,所以南宋的士人分分奉献力量,为修建大型桥梁捐物捐款,也设身处地地参与到修建活动中,发挥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宋朝的士人参与赈济活动和慈善事业不局限于灾难,还在于贴切事实、贴切百姓生活的建设活动,就比如参与建桥事业。

3,帮助役户渡过难关

其次,在南宋时期还有一项特殊的慈善活动名叫“义役”。因为在宋朝时期,每一年都会有田地承役,称之为役户,然而,役户没有了田地耕种就没有了粮食来源,失去了生存的工具,因为这样的制度让每一年的役户饱受艰苦,所以义役出现了。

义役的意思是由大家联合起来出资买一块田,或者是每家每户出田,按照排定的顺序把这块田地当作承役,这样就缓解了役户的困难,最初这样的组织只出现在个别的乡村民间,因为办法可靠、实行简单,颇受官员的赞赏,后被推广到其他的地方甚至全国。

4,兴修水利

中国是一个以农耕社会发展而来的国家,所以水利工程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它让粮食的产量上涨,百姓挨饿的占比率下降,所以在宋朝的时候统治者格外的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并且为了更好地新修大批的水利工程,宋朝还专门设立了管理修建的部门、提拔专门的官员,不过兴修水利和兴修桥梁都遇见了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政府的财力不足,还得依靠民间力量扶持。

孙逢辰原为宋朝官员,吉州龙泉县人,在担任官员期间他政绩优异,受到上级的赏识,后来他退休回乡,看见一处水源没有被利用,日子长久就荒废了,于是他捐出财物,招募百姓复建水利工程,把这项水利命名为孙公陂。

从士人参加慈善事业的四种途径,

我们可以看出士人是宋朝时期慈善事业中奉献力量最大的一个人群。他们有的是由心而发的想要为了百姓生活作出帮助,但是有一些也可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名誉,那么慈善对士人的帮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能够广泛参与活动其实是一种地位、身份的认可

1,读书人得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

士人愿意花费时间甚至耗费财力的参加慈善活动可不是吃饱了撑着,自然也是有利可图的。首先士人就是读书人,他们一般化教育的程度比群众更高,喜欢吟诗颂词,对于读书孜孜不倦、废寝忘食,想要成为士人需要有区别于其他人的自身修养和服饰穿

就比如读书人应该穿长袍或者儒服,只有穿着儒服的人,外人才知晓他的文化水平。另外能够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和活动事业也证明了他的士人身份和社会地位,所以参加活动还有一定的炫耀色彩在其中。

所以说,参加活动,读书人得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让乡民知道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身份,也一方面证明自己的士人头衔名副其实。

2,得到了官僚阶级的认可

另外,由于士人参加活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地方官员解决燃眉之急,所以宋朝时期有新官上任往往会对士人更加恭敬和礼遇,不管是考取过功名的士人还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普通人,官员都会对他们尊敬有加,相当于士人得到了官僚阶级的认可。

因此,为了在当地稳定自己的地位,获得官员格外的关照和一些平常人没有的便利,士人也会积极的参加慈善活动,为活动捐款捐物或者献力。

三,为什么士人能够成为活动事业的主体?这也是一种束手无措

1,被地方的官员强行逼迫

表面上士人在面对活动活动的时候大方得体,可是从实际出发一介书生或者是退休官员,其实家中积蓄并不算多,总是做活动活动也不是长久之计,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是如此“乐此不疲”得参加慈善活动呢?所以其实有很多的士人参加活动都是被地方官员强行逼迫的!

南宋时期经济并不繁荣,甚至还一度出现亏空的状况。这意味着他们每一年收入不多,可是开支却远超收入,导致地方政府的经费紧,在面对赈济赈灾活动以及兴修水利工程、桥梁活动时,稍显心有而力不足。

可是皇帝已经把责任推到了地方官员的肩上,官员自然不能谎报实情或者是办事不力,但是就算地方官吏再怎样的节省开支,也还是九牛一,杯水车薪呀!

所以说,依靠士人的救助在所难免,一些士人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可能并不想捐款,但是地方官员会利用“劝告”的方式婉言求助,实际上这种委婉的方式何尝不是暗里威胁呢?想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士人就不得不参加活动,接受这份强行逼迫了。

2,宋朝官员上任走马观花,要依赖当地的士人

第二种士人的束手无措体现在官员除去在钱财上面没有雄厚的支撑以外,他们的能力也是不够的。这是由于在宋朝时期官员调任的幅度大且频繁,经常是才在一个地方摸清楚情况,适应了当地的管理制度、找到了可行的办法,就被一纸调令调去了远隔千里的另一处!一切又得重新来过。

所以说宋朝官员走马观花般的上任,让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去处理各式各类的赈济活动活动,还得依靠本地享有盛誉的士人阶级扶持组织。

总结

总结来说,宋朝士人士人热衷于活动事业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常做活动可以让他们提升在社会中的地位,还可以获得官僚阶级的认可。其次,士人没有多少精力和意愿的情况下,参加活动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束手无措,政府官员办事不力,没有钱也没有能力,不得不依靠士人的帮助扶持,填补了官吏的弊处。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南迁时,为何选择了杭州而非南京作为首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举报0分享至原本,东晋及南北朝对峙的漫长三百年时间里,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是定都南京的;即南宋在南京建都,可以沿袭历史成例,有历史方面的因素。另外,南京占据着长江天险,虎踞龙蟠,有地利之便;则南宋在南京建都,也有地理方面的因素。实际上,南宋建国初年,至于在哪儿建都,很是有过一番争论的。赵构即位的地

  • 皇帝不愿出席如懿丧礼,甄嬛说出一番话,竟让乾隆目瞪口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甄嬛最后对如懿的独白,如懿与甄嬛的关系图,甄嬛对如懿的改变

    包容,怜惜,分享,喜欢,在乎万语千言与满腔情愫,都尽在唇齿之间电视剧《如懿传》正在持续热播中凌云彻的死并没有让皇帝相信如懿这一点成为皇帝和如懿的心结三年过去了,只要有人提起此事皇帝还是会话里有话是说如懿这一点估计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接受吧曾经的他们是多么的恩爱如懿算得上是最幸福的女人如今,只因皇帝的疑

  • 宋徽宗的美学造诣,不想当画家的皇上不是好的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是不是一位书法家,宋徽宗的书法造诣有多高,宋徽宗的书法谁教的

    提起宋徽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和他父亲的靖康耻。被他重用的蔡京无恶不作,宋徽宗的统治导致丢失掉大半江山。难道他真的是昏庸无能,一事无成吗?其实并不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成就可算得上所有皇帝中的“天下第一”。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宋徽宗在艺术上的成就到底有多大。 人们所熟知的《瑞鹤图》就是宋徽宗最为经

  • 皇太极只用了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借崇祯皇帝之手除掉袁崇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崇焕为什么不挡皇太极,皇太极vs袁崇焕,皇太极和袁崇焕的关系

    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方剑,把毛文龙杀 了。皇太极在辽东屡屡败于袁崇焕,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做好一

  • 司马光砸缸,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被救的那个孩子是谁!说了你也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光真的杀了他母亲吗,司马光砸缸诡异故事,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相信大家在小学的时候都学过《司马光砸缸》这一篇课文,这篇经典的故事直到大家长大了也还记忆犹新吧!司马光小时候就非常的聪慧,在一群孩子们当中脱颖而出。当一群小朋友在院子了玩耍时,有一位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水缸那么大,小孩又太小,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就淹死了,就在其他小朋友手足无措时,司马光急中生智用石头砸

  • 皇太极猝死,多尔衮手握重兵却没当上皇帝?说明野心是必要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皇太极真的抢了多尔衮的皇位吗,皇太极与多尔衮差几岁,皇太极和多尔衮关系

    但根据史料记载,最后继承皇位的,却是皇太极的第9个儿子福临,他那会还是个小孩子,只有5岁大。皇帝的宝座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的,一个小孩子有什么能力和实力雄厚的大人争抢呢?但是,代善年纪太大了,没什么心思争抢,只有豪格与多尔衮斗得激烈。因为实力相当,两人谁也没法赢过谁,局面就僵住了。最后,多尔衮没办法,

  • 元朝和清朝属不属于中国朝代,答案很简单,看了就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在我国的北方,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分割,只是有一个大概的范围,而在这个范围之内往往存在着很多游牧民族,他们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中原地区有一定的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演变出一个个小的政权,由于他们所处的地区资源匮乏。因此他们非常向往物产富饶的中原地区,于是便有了与南方集权政府的摩擦与对抗。但

  • 畏罪自杀都不行, “抄家皇帝”雍正查贪官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抄家皇帝雍正,雍正抄家八爷完整版,曹家为何被雍正抄家

    刚刚即为的雍正,龙椅还没坐热,就马上就开始了一系列严格的清查工作,彻查全国各地财政亏空的情况。一场暴风骤雨一般的惩贪行动在全国铺开,成立专门的调查机构,严厉的要求全国各地补足所欠的钱粮亏空。主要原则是,凡亏空官员被查验核实之后,不仅要马上搜查他的办公地点,连他老家的所有家产都要查封,家人也要被严密控

  • 为何说大宋的转折点是赵光义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史学界如何看赵光义登基,大宋王朝太宗赵光义,绝代双雄赵光义登基见小周后

    然而这样的光景也没有维持太久的时间,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后赵光义即位。但是对于他的才智,天下人存在还是诸多异议的,所以并不是很认可,兵权也没有第一时间移交到他手上。在位两年,风波不断,军队们一心想立赵匡胤的儿子为皇上,屡屡逼赵光义就范,但最终都未果。也就是这个时候,赵光义

  • 生育子女最多的6位皇帝,康熙才第四,第一最牛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的14个儿子当皇帝,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康熙的好儿子,康熙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说他是养育子女最多的皇帝,其实不然。无论是王爷里面,还是皇帝里面,他不是最多的!在王爷里面中山靖王刘胜最多,光儿子就有120多,如果再算上女儿的话,估计得200多人,这可超过了任何王爷!可他毕竟只是王爷里面最牛的,不是皇帝!皇帝里生育子女排在第6位的是李渊。李渊虽是唐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