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是用“置于死地而后生”,项羽和韩信能成功,马谡为何却败了

都是用“置于死地而后生”,项羽和韩信能成功,马谡为何却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62 更新时间:2024/2/4 3:57:55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都是用“置于死地而后生”,项羽韩信能成功,马谡为何却败了。

这副有名的对联提到两个典故: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是说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奋力一搏终会成功,卧薪尝胆是说忍辱负重下定决心奋力拼搏也可最终成功。

在秦末发生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过漳河进击强大的秦军,项羽命令军士破釜沉舟,断绝退路只能向前。

结果军士们个个奋勇上下齐心与强敌秦军以死相拼,最后绝地逢生,彻底战胜敌军。在战争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勇冠三军,威震天下,成为西楚霸王。

韩信是楚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兵仙”,其指挥作战的军事谋略首屈一指。在楚汉战争期间曾创造出许多经典战例流传千古,井陉之战就是其中一例。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率领三万新招募的汉军对二十万赵军之战也是以少对多,以弱对强之战。但是他超出常规思维率军背水列阵,开战以后先败后胜,从绝地反击,彻底击败赵军。

巨鹿之战和井陉之战都是兵法中“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经典战法。

在巨鹿之战和井陉之战中,除了将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谋略外,己方将士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勇气极为重要,如果稍有胆怯,战线一旦崩溃,结局就会完全两样。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与士兵们破釜沉舟,具有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属于勇猛之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不着痕迹地置己军于绝地,同时又布疑兵于敌后,属于智谋之将。

三国时期的蜀汉参军马谡熟读兵书,是个很好的参谋人才,曾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在伴随诸葛亮南征平乱时,提出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精辟战略方针。但马谡并无亲自领兵作战的经验。

在北伐曹魏时诸葛亮却在马谡的要求下让他领兵去守街亭要道。熟知历史的马谡对巨鹿之战和井陉之战应该是了如指掌,并不刻意仿效。于是屯兵于土山,也希望自己的军士被敌军围困以后绝地反击,拼死一搏,以居高临下的地形地理优势势如破竹地战胜敌军。

谁知蜀军的心理素质远不如巨鹿之战的楚军和井陉之战的汉军,蜀军几次向山下敌军冲击不见成效之后就信心尽失,军心彻底崩溃,虽有王平在外策应也无济于事。最后蜀军街亭惨败,马谡丧师失地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诸葛亮认为自己用人不当而自贬三级。

其实诸葛亮除了用人不当之外还犯有另外两个自己没有说出来的军事错误:一是蜀军北伐曹魏本来就是以少对多以弱击强,在军事上应该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寻机歼敌。

但诸葛亮却为了布疑兵而调动将领几处派兵。正是因为诸葛亮过于分散兵力所以各处兵力都明显不足。甚至造成后来街亭之败后在司马懿大军兵临西城时万不得已只好用空城计对敌。

第二个错误是料敌不足,他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和敌人有可能来袭,但没料到司马懿会亲率主力大军前来夺取街亭(三国真实历史是曹魏名将张郃率大军夺街亭)。

诸葛亮即使派其他得力将领率军按他的计划在街亭路口扎寨也根本无法守住街亭,因为一是兵力太过悬殊二是街亭根本无险可守!

也许马谡看到街亭无险可守就别出心裁用了个屯兵土山的昏招。可能也是由于被围后出击太晚,兵士们因为水道被断饥渴难挨体力疲惫而无法神勇起来遭致惨败。

结语

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优秀将领面对战场情势需要随机应变,已有的战法战例绝不可生搬硬套。古往今来既有很多勇敢和智谋兼备的名将,也有只能纸上谈兵的将军,像战国时的赵括,三国时的马谡等等。

参考文献:《三国志》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惠文王抓住千载难逢之机,奠定秦国百年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惠文和秦国关系,秦惠文王对秦国的影响,秦惠文王时期的事件

    但您有没有疑问,秦国是怎么变得如此强大的?为什么其他各国都不如秦国呢?说到这里,个人觉得首推是商鞅变法,而且秦国是变法最彻底的;其次是秦国陆续几任君主都比较有才干;最后一方面也是今天要说的,是秦国的后方基础比较雄厚,粮仓充盈。[var1] 说到粮仓充盈,这个可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会儿都是靠天吃饭,经常

  • 周亚夫的治军为何如此成功?深度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亚夫治军,周亚夫军细柳停顿划分,周亚夫知道雪鸢死的真相

    在公元154年的时候,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场面十分混乱。很多诸侯国拔地而起,想要占领主权。当时执政的是西汉王朝,为了给地方一个下马威,西汉王朝派遣了很多精锐的士兵。其中有一支百战百胜,战无不怠的特种部队,那便是是由周亚夫所带领的细柳军。为什么由他所带领的军队会如此精悍呢?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首先就要从

  • 秦将白起的成名之战,魏国元气大伤,秦国“搂草打兔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说法,就是秦国通过“四大战役”消灭了其余六国的主要力量,这才迎来了始皇嬴政最后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千军,一举定鼎中原的壮举。[var1] 今天,咱们来说说这个所谓四大战役之一的华阳之战。首先说结论,华阳之战谁赢了?秦国;谁输了?魏国。为什么华阳之战被封为“四大战役”之一呢?是因为秦国通过华阳之战彻

  • 韩信最狠战术,仅用一万新兵打败20万精锐,后世欲效仿却无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带兵有多厉害,韩信如何做到统领百万大军,韩信的武力有多强

    韩信,西汉初年赫赫有名的诸侯王,后人因其过人的军事能力,而尊称他为“兵仙”,无论谁要搞军事能力排行榜,韩信总是会上榜的。论出身,韩信是个平头老百姓;论资源,韩信连兵书都没几本,小时候到处混饭吃。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在30岁前就领导了潍水之战,以数万人破敌20万;井陉之战使出背水一战的战术,以1万人破敌

  • 秦国与赵国大战时蛮夷偷袭赵国,赵国回身打蛮夷秦国为什么不趁机灭了赵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是怎样击败赵国的,秦国攻打赵国输得最惨的一战,秦国如何灭赵国

    这件事要问为什么秦国没有趁着赵国防守空虚偷袭?那完全是因为秦国自己的事也忙不过来,手里压根就无兵可派,想偷袭也来不了。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当时的一个大背景。[var1] 话说在公元前三百五十六年到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秦国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场非常彻底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从这里开始,秦国的国力日渐

  • 魏、汉(蜀 )、吴三国国号是怎样确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从汉到“蜀汉”东汉末年,神州大地群雄逐鹿。或刀兵相见,或尔虞我诈折冲樽俎,天下势力经过一轮轮整合,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独大。公元220年,曹操长子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建“魏”。221年,刘备在蜀称延续汉室正统,立国为“汉”。222年,孙权接受魏的称号为“吴王”,7年之后称帝,立国号为“吴”。三

  • 马谡效仿韩信的背水一战,却没学到精髓,焉有不败之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战场之事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将军能保证自己常胜不败,然而上司并不会理会这些,他们只看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马谡失街亭,并不能说明马谡就是庸才。根据史料,马谡此人还是有韬略的,有一定的领兵作战能力,当初驻守街亭时虽敌强己弱,但并非没有击败张颌的可能,细看马谡在街亭的排兵布阵,是完全符合兵法之道的,而

  • 三国历史上被低估的九大名将,你认识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中最强的十大名将,正统三国名将一览表,三国之绝世名将

    TOP9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被我们传诵了很多年,其实当事人廖化还是挺有能力的,只是当时蜀汉政权功臣宿将凋零殆尽,硕果仅存的也只有廖将军了,所以这句话才会这样流传下来。廖化,本名淳,蜀汉后期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一个皇帝再昏庸,也不可能对一个普通的七十多岁的糟老

  • 秦二世竟不是末代秦王,真正的末代秦王其实是贤君,在位仅46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二世死后谁当了皇帝,秦二世皇帝介绍,秦二世是什么样的君主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铁骑之下,秦王朝最后的辉煌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成了废墟,王子皇孙,转眼沦为刀下残魂。秦二世胡亥却有幸逃过此劫,因为他早就被其最信任的中丞相赵高给逼得自尽了。可能有人会认为,随着胡亥的自尽,秦王朝便已经绝祀,其实不然,最后一位秦王其实是位贤君,可惜在位仅46天。

  • 蜀汉灭亡,大多数君臣得到善待,唯有关羽被诛灭全族,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的结果,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当年关羽守荆州的时候,率军攻打襄樊,将曹仁打得落花流水,没有半点还手之力,于是,曹操派于禁前去增援,庞德作先锋打头阵。据说,庞德出征前是抬着一口棺材的,誓死斩杀关羽!可惜的是,结果很悲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擒,庞德被杀,仇恨的种子从此种在了庞德儿子的心中。此战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