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惠文王抓住千载难逢之机,奠定秦国百年国运!

秦惠文王抓住千载难逢之机,奠定秦国百年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47 更新时间:2024/1/8 21:53:36

但您有没有疑问,秦国是怎么变得如此强大的?为什么其他各国都不如秦国呢?

说到这里,个人觉得首推是商鞅变法,而且秦国是变法最彻底的;其次是秦国陆续几任君主都比较有才干;最后一方面也是今天要说的,是秦国的后方基础比较雄厚,粮仓充盈。

[var1]

说到粮仓充盈,这个可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会儿都是靠天吃饭,经常闹饥荒。而秦国这方面却可以妥善解决。

之前写过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秦国三大粮仓之一。今天要说说另外一个对秦国而言更为重要的粮仓—巴蜀粮仓。

这巴蜀粮仓也不是“天赋”秦国的,怎么跑到秦国手里的呢?这要从巴蜀之地的领主们自己“作死”开始。

在公元前316年及之前,巴蜀地区只要有三个国家,蜀、巴和苴(音同居)。蜀占据现今的成都一带,巴占据重庆嘉陵江一带,苴在现今广元市一带。

[var1]

其中蜀最强大,经常没事就揍巴和苴一顿。巴和苴因为实力原因只能抱团取暖,联合抗蜀。

前316年,蜀国再一次起兵攻打苴。这一次吧,看上去蜀国是要把苴灭了。苴侯也就是苴国的君主又跑到了巴国,这一次他们做了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向秦国求援。

当时的秦是秦惠文王,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可是高兴了半天又开始犯愁。因为手下大臣们也有分歧。以张仪为代表的一派提出要讨伐韩国,理由是韩国的位置太过重要,而且东周国和西周国都在韩国旁边,占据韩国就可以挟君子以令诸侯,进而建立王业。

而以司马错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要入蜀。认为占据蜀地可以增加秦国的领土,令秦国的战略纵深大为加强;此外巴蜀地区较富庶,可以令秦国更为富裕,增强秦国的经济,并且使秦国的军力更加强大。“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战国策·秦策—》)。并且巴蜀之地可以从水路通往楚国,“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

[var1]

两派说的都有理,但是也都有回避不了的问题。东征方面韩国确实在战略要冲,可也正是因为在战略要冲,那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是秦国去打韩国,剩余那几家肯定不会放过秦国,必定群起而攻之。谁也不会让秦国占据韩国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南下巴蜀,虽然这方面的阻力小很多,因为各国都不把巴蜀之地放在眼里,认为那是蛮夷之地,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可是此去巴蜀地势险峻,要翻过重重高山峻岭,这道上可就费了劲了。别说战国了,一千年以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可见去巴蜀地区有多难。

最终,秦惠文王作出战略决断,南下入蜀。他一直都有吞并巴蜀之心,可是一直以来,都因为蜀道太难,别说入蜀作战了,就是挥师南下,光是入蜀这一个环节都难以实现。可是这次他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巴国和苴国现在敞开怀抱让秦军进入,秦军已经没有了“蜀道难”的问题,解决了最大的困难以后,秦惠文王已经看到了他桌上摆着香喷喷的蜀国小米,桌下放着一堆一堆的大豆!

[var1]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张仪、司马错率领秦军主力南下越过秦岭到达汉中,又从汉中过金牛道,一路畅通无阻,杀气腾腾地向葭萌关杀来。蜀军不甘示弱,一路北进,双方在葭萌关(现今剑阁东北方向)展开决战,蜀军大败。蜀王最终被秦军所杀。

在将蜀国灭掉之后,秦军一点没闲着,捎带手把苴国和巴国也给灭了。蜀地的这三个国家在秦军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就此,秦国完成了对蜀地统一。

苴国和巴国其实怪可怜的,你说他们要是不请秦国入蜀,他们就会被蜀国所灭。可是他们请了秦国入蜀,最后自己的结局就是被秦国所灭。可以说,被某国所灭已经是这两国的天然宿命。

[var1]

而秦国入蜀为自己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将在未来的百年中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秦国入蜀就如同后来修建郑国渠一样,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所具有的“战略视野”,这种“视野”其实纵观其余六国,都有所欠缺。

秦国的强大不是没有来由的,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帝国是如何慢慢发展的,正可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秦国在百年后横扫六国之举,就是在难于登天的蜀道上一步一步开辟出来的。

更多文章

  • 周亚夫的治军为何如此成功?深度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亚夫治军,周亚夫军细柳停顿划分,周亚夫知道雪鸢死的真相

    在公元154年的时候,地方势力割据一方,场面十分混乱。很多诸侯国拔地而起,想要占领主权。当时执政的是西汉王朝,为了给地方一个下马威,西汉王朝派遣了很多精锐的士兵。其中有一支百战百胜,战无不怠的特种部队,那便是是由周亚夫所带领的细柳军。为什么由他所带领的军队会如此精悍呢?我们不妨进一步看看。首先就要从

  • 秦将白起的成名之战,魏国元气大伤,秦国“搂草打兔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个说法,就是秦国通过“四大战役”消灭了其余六国的主要力量,这才迎来了始皇嬴政最后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千军,一举定鼎中原的壮举。[var1] 今天,咱们来说说这个所谓四大战役之一的华阳之战。首先说结论,华阳之战谁赢了?秦国;谁输了?魏国。为什么华阳之战被封为“四大战役”之一呢?是因为秦国通过华阳之战彻

  • 韩信最狠战术,仅用一万新兵打败20万精锐,后世欲效仿却无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带兵有多厉害,韩信如何做到统领百万大军,韩信的武力有多强

    韩信,西汉初年赫赫有名的诸侯王,后人因其过人的军事能力,而尊称他为“兵仙”,无论谁要搞军事能力排行榜,韩信总是会上榜的。论出身,韩信是个平头老百姓;论资源,韩信连兵书都没几本,小时候到处混饭吃。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在30岁前就领导了潍水之战,以数万人破敌20万;井陉之战使出背水一战的战术,以1万人破敌

  • 秦国与赵国大战时蛮夷偷袭赵国,赵国回身打蛮夷秦国为什么不趁机灭了赵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是怎样击败赵国的,秦国攻打赵国输得最惨的一战,秦国如何灭赵国

    这件事要问为什么秦国没有趁着赵国防守空虚偷袭?那完全是因为秦国自己的事也忙不过来,手里压根就无兵可派,想偷袭也来不了。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当时的一个大背景。[var1] 话说在公元前三百五十六年到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秦国发生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场非常彻底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从这里开始,秦国的国力日渐

  • 魏、汉(蜀 )、吴三国国号是怎样确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从汉到“蜀汉”东汉末年,神州大地群雄逐鹿。或刀兵相见,或尔虞我诈折冲樽俎,天下势力经过一轮轮整合,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独大。公元220年,曹操长子曹丕篡汉自立称帝建“魏”。221年,刘备在蜀称延续汉室正统,立国为“汉”。222年,孙权接受魏的称号为“吴王”,7年之后称帝,立国号为“吴”。三

  • 马谡效仿韩信的背水一战,却没学到精髓,焉有不败之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战场之事都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将军能保证自己常胜不败,然而上司并不会理会这些,他们只看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马谡失街亭,并不能说明马谡就是庸才。根据史料,马谡此人还是有韬略的,有一定的领兵作战能力,当初驻守街亭时虽敌强己弱,但并非没有击败张颌的可能,细看马谡在街亭的排兵布阵,是完全符合兵法之道的,而

  • 三国历史上被低估的九大名将,你认识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中最强的十大名将,正统三国名将一览表,三国之绝世名将

    TOP9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被我们传诵了很多年,其实当事人廖化还是挺有能力的,只是当时蜀汉政权功臣宿将凋零殆尽,硕果仅存的也只有廖将军了,所以这句话才会这样流传下来。廖化,本名淳,蜀汉后期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一个皇帝再昏庸,也不可能对一个普通的七十多岁的糟老

  • 秦二世竟不是末代秦王,真正的末代秦王其实是贤君,在位仅46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二世死后谁当了皇帝,秦二世皇帝介绍,秦二世是什么样的君主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铁骑之下,秦王朝最后的辉煌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成了废墟,王子皇孙,转眼沦为刀下残魂。秦二世胡亥却有幸逃过此劫,因为他早就被其最信任的中丞相赵高给逼得自尽了。可能有人会认为,随着胡亥的自尽,秦王朝便已经绝祀,其实不然,最后一位秦王其实是位贤君,可惜在位仅46天。

  • 蜀汉灭亡,大多数君臣得到善待,唯有关羽被诛灭全族,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样的结果,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当年关羽守荆州的时候,率军攻打襄樊,将曹仁打得落花流水,没有半点还手之力,于是,曹操派于禁前去增援,庞德作先锋打头阵。据说,庞德出征前是抬着一口棺材的,誓死斩杀关羽!可惜的是,结果很悲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擒,庞德被杀,仇恨的种子从此种在了庞德儿子的心中。此战过后,

  • 盘点春秋战国时期最顶尖的十大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十大军事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有哪些,战国七雄时期著名军事家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是圣贤、大仙、隐士、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天文学家、百科全书巨人辈出的年代,也是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的时代,诞生了502家学派。这时期的人才就像天上的繁星——无穷无尽,多的数不清。就光军事家能留下名字的就有几百个。今天我们从几百位军事家里挑选最顶尖、最厉害的十大军事家。排名不分先后。一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