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有文武状元,为什么文状元那么出名?武状元却籍籍无名

古代有文武状元,为什么文状元那么出名?武状元却籍籍无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67 更新时间:2024/1/10 7:36:42

翻开中国的科举史,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在科举过程中,文状元名人辈出且青史留名,比如柳公权、文天祥、杨慎等,但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武状元,却鲜有出名的将军,你能想出一个吗?

按道理说,对中国这样的战斗民族来说,战斗频繁发生,武状元是有用武之地的。战斗的机会很多,武状元起点那么高,成为一代名将和青史留名的机会应该更大。

然而,从历史上看,至少相比历史上政绩斐然的文状元而言,武状元还真没什么可说的,除了郭子仪之外(不是武状元,当时还没有武状元之称),其他的要战绩没战绩,要名气没名气,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武举究竟考什么?

武科举要比文科举晚一些,杨广科举的100余年之后,西元702年武则天首开武科举,由兵部主持。一直到1901年的清朝,持续1200多年的武举才被废除,和文科举几乎是同时。

那么,武举究竟考什么呢?这要看具体朝代,其中元朝忽略不计,大部分时期都不开科举。

(1)唐朝时期,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让人无语的是,唐朝武科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因此,郭子仪应该相貌不凡。

(2)宋朝时期,武科考试内容出现了重大变化,即: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所以,南宋出名将并非偶然,与之也有一定关系。

(3)明朝时期,规定“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加武试。换言之,如果没有军事天份,那么即便四肢发达也没用。

(4)清朝和明朝相反,先考个人武力,首先考试骑射,然后比试力气,重点在于“骑射功夫”,和清朝国策一样。合格者才考笔试。

武状元为何没落?

从上面来看,唐宋明清都有武科,考试内容也不能说太差劲(除了唐朝主要看力气,缺少谋略考试之外),也出了不少武状元,国家也很重视,为何鲜有武状元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呢?

需要说明的是,唐朝首开武举,但一开始并没有设置武状元,所以郭子仪不是武状元。直到宋神宗时期(1067-1085),中国才出现第一名武状元。

(1)武状元身份非常尴尬,空降一个武将,军队系统的人不喜欢;因为文武对立,文官系统的也不喜欢,所以即便是武状元,也很难有什么发挥空间。

(2)国家承平时间,录取的武状元,基本上没什么用武之地;国家危难之际,录取的武状元,基本上也很难让人放心。另外,军队系统是主将说了算,对于武状元,未必看得上眼。

(3)武状元自身能力问题,比如清朝重视骑射,不太重视谋略等,这样的武状元相对能力较差。况且,武状元往往是富家子弟出身,没什么战斗经验,也不会去想战斗。

当然,这一话题至今没有准确的答案,专家也没有对此详细的分析,所以也无法说一个子寅卯丑来。列为读者朋友,对此有什么高论?

有朋友说,考试第一名,往往没什么出息,就如持续40余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出什么领军人物,反而是“被领导”。

其实,话不能者说,古达文状元就名人辈出,为何武状元不能?而且,持续了1200余年武科,怎么说也得出一些牛人吧,碰运气也能碰到一些呀!显然,武状元几乎集体沉沦,没能成长为一代名将,原因值得深思!

标签: 文状元武状元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丫头需要随时足老爷和少爷 她们是如何伺候主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丫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丫头是如何伺候主人的,随时满足老爷和少爷的需求。古代中国人们奉行男尊女卑的教条,女性地位低下。从来没有哪个封建家族的老爷是女性,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不过,这世界从来只有更惨而没有最惨,相较于女主人,丫鬟的地位就更为低下。在

  • 李鸿章死后,慈禧太后为何会如此伤心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大清晚期,中兴四臣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论对大清朝的影响力,张之洞是没办法和前面三位相提并论的。而若论军事之外,在政事儿上,对大清朝的军政推动和影响力,首推李鸿章。李鸿章的淮军,海陆支撑着帝国三十年。这是湘军,没有做到的。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终于不用东躲西藏了,她带着光绪坐火车会

  • 朱由校在木工方面的造诣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由校在木工方面的造诣有多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帝王和现在政治家最大的不同便是现代政治家必须要通过层层筛选,经历多种政治活动才能当选为管理国家的政治家,而古代帝王则不然。他们只是因为身上流淌着皇家血液,便被认为天生的王者,生下来就是管理国家的料,这也致使皇帝们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皇

  • 嘉庆有哪些特质?乾隆为何把他确定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想将诽谤公布天下,以获清白,却 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审判台;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 宫中的秘

  • 黄巢之乱结束后,大唐是怎样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黄巢之乱结束后,大唐是怎样的局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如果仅从简单的实力对比来看,黄巢之乱后的大唐帝国还有机会中兴,唐僖宗并不是汉献帝。汉献帝上位前,宦官团队已被人连根铲除了,这样一来,他就丧失了与自己利益根深蒂固的团队。在这种背景下,汉献帝所能依赖的就只有朝臣和军人两大势力,但这两大

  • 东吴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与孙权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孙吴集团占据江东六郡,又有长江天堑为险,按理来说是不会这么快灭亡的。但可惜的是,孙权晚年昏庸无能,其后代子孙为了皇位又自相残杀。到了末代皇帝孙皓继位之时,他更是荒淫残暴,一手加剧了东吴灭亡。对此,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便总结了两点根本原因。“孙权横废无罪之子,虽为兆乱,然国之倾覆,自由

  • 宋朝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开始的时候,赔偿求和还可以保得国家周全,可伴随着金国的崛起,求和的方式也已经慢慢失去了作用,毕竟人家金国的野心是要入主中原的,怎么会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妥协呢?北宋末年,金兵开始大举南下,想要灭亡宋朝,后来在军民的团结抗战下,总算是暂时逼

  • 金匮之盟是否能为赵光义正名?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光义,北宋,历史解密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赵匡胤召弟弟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突然驾崩。二十一日,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是宋朝第二位皇帝。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帝代表着最高权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诱惑力是很大的。因此很多人挤破了头甚至为此不惜把家族

  • 古代风险系数最高的职位是唐朝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风险系数最高的职位是唐朝太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宗李显太子李重俊李重俊是李显的第三子,按理说太子之位本不是他的,可是命运使然。先是他的大哥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私下里议论张氏兄弟擅政之事,于长安元年(701年)被武则天处死。后来在神龙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

  • 唐朝的状元真的受万人瞩目、出将入相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状元真的受万人瞩目、出将入相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科举制是隋炀帝杨广发明的,他强化了隋文帝分科考试的宗旨,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真正诞生。科举制诞生意味着选官制度的颠覆性变革,标志着长期以来被贵族垄断的政治格局被打破。隋朝的统治一瞬即逝,随后唐朝并没有否定隋朝的制度建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