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百多年前的中国有多冷?因寒冷人口锐减1半,间接致明朝灭亡

三百多年前的中国有多冷?因寒冷人口锐减1半,间接致明朝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74 更新时间:2024/1/17 10:15:34

唐代诗人杜甫则写过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历来穷人的物质生活与富人是不能相比的,衣单食薄自然难以抵御寒冷,不过在古时候,就算是穷苦人家,也有他们的方法取暖,最主要的还是火,然后就是动物毛皮了。

不过在已经广泛种植棉花的明朝却还碰上了“小冰河期”,300多年前,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奇寒无比,就连广州地区,都是频频下雪,冻死了不少牲畜,并且许多人也都撑不过去,人口因此锐减了一半,而这还是得益于中国当时已有了抗旱高产作物土豆、玉米和红薯,不然死的人只会更多。

“小冰河期”虽然指的是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但“小冰河期”所带给人类的灾祸不仅仅只是极寒,还有大旱、饥荒、鼠疫等。据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上有过四次小冰河期,商周至西周初年是第一次小冰河期;第二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三国、西晋。

由于气温居降,导致北方干旱,不要认为只有高温才会导致干旱,只要不降雨,淡水资源短缺,人类便束手无策,粮食也没有收成,并且战乱不断,也就使得人口锐减,据了解,在东汉末年,汉族人口是六千万,但到了西晋完成统一时,汉族人口只剩下了770万,但紧接着又是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汉族人口仅剩下了400万人。

第三次小冰河期是唐末、五代、北宋初,汉族人口从唐末的六千万锐减到了北宋初的两千万,可见天灾人祸,于平常百姓而言是难以越过的灾祸。

明末小冰河期则是我国史上的第四次小冰河期,据研究发现,从1500年起,气温就已经开始骤然下降,气温最低的阶段则是1600~1644年,可以说,小冰河期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

山东沾化人李鲁生历经万历、天、崇祯明朝三朝以及顺治一朝,于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在天启初投靠了魏忠贤,崇祯初被贬山西平定州,后遇上李自成的祸乱;1644年,李鲁生接受了降清的王鳌永的招抚,因此归顺了清朝,而从李鲁生的经历可以获知,李鲁生亲眼见证了明末的苦难日子。

据历史文献记载,在万历四十三年,山东遇上了大旱;万历四十六年,广东下起了大雪;泰昌元年,淮北碰上了饥荒;天启五年,延安刮起了大风雪;天启六年,苏锡常风灾水灾;天启七年;陕西闹旱灾;崇祯即位后,陕西旱灾还未解决,接着是河南、山西、河北……

明末大鼠疫则是从1633年拉开了序幕,据史载,当时的情况已经是“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至1644年,虽然全国各地的旱灾已经出现好转,但农民起义军已经打进了北京,明朝迎来了灭亡。

明朝的灭亡,一方面是因为万历帝、天启帝、崇祯帝都不足以力缆狂澜,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天灾所致,翻开明末的历史篇章,简直是满目苍夷,农民困苦,为了一条活路也就揭竿起义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也在渡劫,从1570年至1580年,欧洲的粮食危机持续了十年之久,而除了饥荒,欧洲还遭遇到了兵灾、瘟疫、动物流行病等,神圣罗马帝国的普鲁士人口因此锐减了三分之二。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人民极度缺乏安全感,竟掀起了“女巫审判”的浪潮,300年间,数十万欧洲女性死于非命。

更多文章

  • 一部宋代手册《营造法式》,让梁思成与林徽因坎坷半生,却称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经典语录,梁思成林徽因个人简介,梁思成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贡献

    《营造法式》就像一部大宝藏,但是这部宝藏的出现、流传到再次被重视,可真是一波三折。北宋年间,国家大兴土木,宫殿、皇家花园、庙宇、官署、府邸等建筑层出不穷,为了形成统一规范,朝廷命人整编一部规范手册。先是两浙工匠喻皓写了部《木经》,不过,却着实粗糙,几年后,朝廷下旨再度修编。1097年,建过宫殿、官署

  • 明朝的太监都来自哪里?什么人会当太监?太监想有后代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太监,刑余之人。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之后也用来指受过其他刑罚的人。太监,出入禁内。专权者地位显赫,招摇过市,是上层社会的另类。太监,有“三个性儿”。指“太监性儿,闺女性儿,秀才性儿”。何意?指太监喜怒无常,却又常自己感伤,有娇痴样。甚难掌握,可若了

  • 清朝时为何出嫁的格格大多不能生育?原因在其奶妈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奶妈为什么会一直产奶,清朝为啥生了皇子要奶妈抚养,大清第一奶妈

    从满清入关后直到康熙帝出台了一系列对皇子皇女的抚养条令起,其本意是为了将来的防止外戚干政,可是,没想到直接受连累的是那些格格。清廷规定:清朝格格出嫁后,均会被赏赐一座府邸,供格格和驸马居住,但是又有一个变态的规定,就是不允许驸马与格格同住,即使是结了婚同在一个屋檐下也不能同房。公主院子里的出入权都掌

  • 稀缺版别的铜币:安徽嘉汉艺术强势推荐:大清铜币“户部丙午皖字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最早的货币,大约是在夏商之际,海贝成了先祖们制作货币的首选,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钱币,贝币。商周时期贝类的货币职能并不单一,有时也被制作成装饰品,象征着财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用骨、陶、石、玉等制作仿贝,以满足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直至以青铜为材质的金属仿贝出现,由此,我国货币的发展进入到

  • 一代文豪苏轼,明明远离朝堂却为何仍深陷乌台诗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乌台诗案后苏轼的人生轨迹,乌台诗案是苏轼的哪一首诗,苏轼几次被贬及原因

    乌台诗案显然是预谋的,此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朝廷虽力推新法,但新法的主导人物王安石、吕惠卿、章惇等均不在朝堂,那么谁会预谋陷害苏轼呢?变法后期,新党中坚人物均不在朝,变法实际上由宋神宗亲自主导,所以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宋神宗主导了乌台诗案。那么宋神宗为什么会一手炮制乌台诗案来对付苏轼呢?

  • 妖将射死老虎,乾隆:除了后妃,要啥都行。海兰察:胖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海兰察与胖宫女,平定准噶尔乾隆有多残忍,乾隆评价海兰察

    满朝文武都在想:“海兰察这回又要发达了。”不料,海兰察一句话惊呆了群臣,也逗乐了乾隆。在乾隆皇帝引以为傲的“十大武功”中,海兰察就参与了其中7个。1755年,准噶尔叛乱,小兵海兰察,正扛着板斧砍木头,突然,敌军主将巴雅尔,正骑马路过。海兰察想都不想,抡起斧子上马大战。令人震惊的是,巴雅尔很快体力不支

  • 14本完本宋代历史穿越小说,三百载岁月,有金戈铁马也有文采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十大必看宋朝穿越小说,有关宋朝的穿越小说排行,十部必看经典穿越历史小说排行榜

    对外,从北宋时期的辽、西夏,两宋之交后的金,乃至于此后的蒙古,一直被强势敌国入侵;对内,虽然经济繁荣但内部矛盾重重。同时,两宋时代是对士大夫阶层最为友好的朝代,文人墨客众多,文采风流极盛。因此,众多宋穿网络历史小说出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12本完本宋穿网络历史小说,这些小说从不同时代、不同维度解

  • 家世、生娃、抱大腿,清朝后宫的嫔妃们,怎么做才能顺利晋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后宫嫔妃等级庶人,清朝妃子选秀流程,清朝福晋和嫔妃

    在这场争夺男人的棋局中,笑到最后的人才是正确答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一个妃子的晋级之路,到底是简单还是艰难。一个女人在后宫中想要活下去,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跟自己的“老板”搞好关系,只有自己被看重,在宫中才不会受到欺辱。不过搞好关系的途径有很多,其实第一条就是得宠。宫中尽是一些拜高踩低的人,一个妃子不得

  • 苏州这座古寺,曾为南宋太尉家祠,千年五次改名,一碗素面有禅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老街的形成与日渐繁华,可上溯至一代南宋名臣王皋及其家族的到来。宋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王皋举家南迁,追高宗于明州(即今宁波),高宗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此时,恰遇高宗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作乱,王皋闻讯后,及时会同张浚、韩世忠率军平定叛乱,并护送高宗驻跸平江府(今苏州),高宗嘉奖其功,封王皋为柱

  • 60岁老人河边散步被女子搭讪,2000元买下清朝贵妃雕像,追悔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女子开口就问王大爷要不要宝贝?清朝的,是个贵妃,可值钱呢,说着就从手提袋里掏出1个用纸包着的小铜人。王大爷接过来一看,心中不由大喜,这贵妃明眸皓齿,貌美动人,看起来栩栩如生,和她对视几下似乎都能感到眉目在传情。王大爷觉得这应该真是清朝时期的东西,他留了一个心眼,问女的这东西是自家的还是别的什么地方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