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临终前说了10个字,使得武家免于灭门之灾,她究竟说了啥?

武则天临终前说了10个字,使得武家免于灭门之灾,她究竟说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03 更新时间:2024/2/3 13:47:35

武则天临终前说的10个字,使武家免遭灭门之灾。

明明掌权23年的她,杀了李世民很多子孙,可她死后为何却无一人敢报复呢?她临终前所说的那十个字究竟有多奇妙?

李世民去世之后,他的小老婆(才人)武则天被李治接入了宫中。

据说当时是李治的皇后提建议让武则天进宫的,目的是打击情敌萧淑妃。结果两个青铜弄来了一个王者,两人都被玩没了。

最后武则天成了皇后,武则天不仅要当皇后,还要当皇帝呢,很快机会来了。

李治因为中风,身体不怎么好,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

在此之前,武则天都是小鸟依人,对李治十分顺从。

然而当她执掌朝政后,立马化身为女强人,于是有了二圣临朝的局面,当时跟两个皇帝没啥区别,甚至武则天实权更大。

后来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按理说要放权了,但她哪里舍得放呢?

于是她临朝称制,将李显废黜,把李旦扶立为帝,实际掌权的还是她,后来武则天感觉这还不过瘾,干脆不装了。

她想要改国号为周,自己当皇帝,遮羞布都撕破了,李唐宗室哪里能答应。

于是许多王爷开始起兵讨伐,大才子骆宾王还写了篇檄文,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但他们虽然骂赢了,却没有打赢。

武则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哪能没有准备?

于是李唐宗室中,掀起了一股腥风血雨,李渊李世民这一支血脉,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李旦被老妈这手段吓坏了,连忙说:妈,我不姓李了,我跟您姓武好不好?

武则天这么残忍,难道没想过吕后的下场,不怕她死后李家报复吗?

75岁那年,武则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想要把皇位还给李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武则天之前,还曾有个权势滔天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做吕雉,但是吕雉死后,刘氏诸王群起发难,对吕氏一族疯狂报复,无论男女老幼全被斩了。

武则天熟悉历史,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她对李唐宗室的手段,比起吕后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她还没死,余威尚存,李唐宗室不敢干啥。

等到她一死,武氏一族肯定要被灭门,武则天也很头痛,身后事她也管不到啊。

而且在她快要去世时,局势已经不受控制了。

公元705年,81岁的武则天病倒在床,李显他们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禅位。

她最爱的男朋友,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都被禁军给宰了,武则天知道图穷匕见,再不做些什么,武家就要掀起腥风血雨了。

于是她趁李显来探视时,玩了一出苦肉计。

武则天老泪纵横,哭着对李显说:儿子啊,当初老妈把你从房县接来,就是想把重担交给你,妈当年苛责了点,不过都是考验你啊!

武则天的表现,评个影后完全没问题,李显演技也不差,感动得都说不出话来,哭着说自己死罪,一副母子情深的样子。开玩笑,玩政治的,谁的演技会比演员差。

之后武则天说了11个字,这11个字就是:去帝号,归本宫,叶落归根,听到这句话,李显居然放过了武氏族人,而且武三思等人,仍在朝堂参与政事,那么这10个字究竟代表什么呢?

去帝号,归本宫,叶落归根,我们逐一来分析这句话,古代把持朝政的皇后太后并不少,但是敢于称帝的女人,也只有武则天一人了。

封建王朝对这事很忌讳,简直就是逆鳞,你看古代的贼寇,比如宋江的梁山好汉,如果他们只是打家劫舍,朝廷还能容忍,甚至可以商量招安。

如果你要称王称帝了,那不好意思,朝廷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给灭了,因为一旦称帝,性质就变了。

所以朱元璋起义时,一直秉持着“缓称王”的战略,就是怕元朝急眼。

武则天放弃自己的帝号,是给了李唐王朝天大的人情。

意思就是说,武则天的武周不算数,她只是作为皇太后的身份,替李唐王朝打工的,她执政的时期,也属于唐朝的一部分,李氏政权没有覆灭和中断。

而归本宫,就是说她武则天,始终是李治的老婆,老婆帮丈夫守江山,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当初杀那些李唐宗室,也是因为藩王要反叛,要抢夺李治一脉的江山,所以她反应激烈了些。

另外她不算是皇帝,武氏一族也就算不得谋反。

最后叶落归根,就是打亲情牌了,在怎么说武则天也是至亲,她是李治的皇后,是李显李旦的母亲啊。

可惜武三思等人,不理解武则天一番好意,竟然发动政变篡权,最后父子两人都被杀死。李旦即位之后,还将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尸。

当年若不是武则天11个字,可能武家所有人,都会是这个结局。

更多文章

  • 清末的朝廷一直很畏惧列强吗?这个事情告诉你,国有国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末列强,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列强,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我们都知道,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我们和很多国家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列强在其中罗列了很多不合理的条约,其中比赔款更加侮辱清朝的,当属于领事裁判权。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当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犯法的话,中国无权依照本国的法律审判,而要交给外国在中国的领事,依照他们国家的法律进行判决。这是践踏中国法律,更是侮辱中

  • 魏晋南北朝服饰之“服妖”现象:男服女妆多互效,乱世变节易风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绚烂多姿的服饰艺术与礼仪制度相得益彰,礼盛于太平,服正于礼盛,各朝各代正统服饰是基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形成,而朝代更替之际,服饰亦会伴随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发生转变。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思想文化活跃的时期,政权更替下的社会动荡激发人们各阶层思想与个性之活力,亦影响衣冠服饰风格形成独特之异美

  • 历史上最富有的三人,和珅不是最富有,可惜最终都是一无所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和珅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吗,历史上的和珅是怎么一个人

    当百姓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打开家里的粮仓帮助百姓们度过困难的时期,但是他却十分的浪费。当然他的钱来路也并不是光明的,他是靠在江上打劫一些来往的富商而富有起来的,可以说是十分的无耻了。他的生活十分的奢侈,让百姓们都十分的憎恨他,最后因为被人诬陷,然后被官府地军队捉住,在乱市被杀头,然后他的家产也被抄光

  • 如果没有此人,满清只是野蛮人,不可能统一中国,清朝也不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为什么不能挽回满清王朝,满清历史真实照片,满清是否会改变历史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这位满清帝国的奠基人在折腾了明朝十多年之后,终于含恨地闭上了眼睛。他的出现给后金挑战明朝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短暂的安排过后,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被推举为新汗,年号“天聪”。此时皇太极年35岁。正是这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带领他父亲留给他的基业实现了历史性的

  • 同样是游牧民族,元朝蒙古人能征服天下,清朝八旗子弟却无心开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蒙元政权对“土地”的渴望源于草原民族的“分封制”。蒙古帝国实际上是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草原游牧贵族通过多年的军事征伐建立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蒙古社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军事贵族阶层,他们热衷于掠夺,不断发动战争,正如成吉思汗所言:“取天下啊,各分土地,共享富贵"。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带领下,先是统

  • 李莲英长相丑陋,为何还深得慈禧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莲英与慈禧的真实关系,档案北京卫视慈禧与李莲英,老梁故事汇慈禧李莲英

    会梳头,深得慈禧喜爱慈禧太后是一个爱美之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容貌。晚清时期,皇宫内有一个职位:专门给慈禧太后梳头。由于慈禧的年龄越来越大,难免出现掉头发的情况,梳头匠这个工作担负着很大的风险,轻则打骂,重则有生命危险。专门掌管慈禧日常的太监,因为此事犯了难,太后每次梳头都掉几根头发,不止如何是好。李莲

  • 崇祯临死前,突然顿悟了天启皇帝遗言魏忠贤可托付,断不可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天启叮嘱崇祯重用魏忠贤是真的吗,魏忠贤能控制天启吗,崇祯与魏忠贤什么关系

    想要了解更多的话,我们就要翻阅史书,去查证这件事的缘由……原来魏忠贤本是崇祯帝哥哥,也就是天启皇帝,是他的手下。但是天启皇帝是按照旨意继承皇位,自己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一心只对木材雕刻之类的有兴趣。而魏忠贤想保护着自己的太监之首的位置,也就只能按着天启皇帝的兴趣不敢说什么不是。当时的魏忠贤,因为天启

  • 解密清朝:统治中国300多年的姓氏“爱新觉罗”到底是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单姓和复姓的汉人来说是非常绕口的,随后在后世称呼都称呼皇帝的称号或者名字,但是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到底是从哪里而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探索一下。在朝鲜的记载中,努尔哈赤姓雀和崔,雀的含义主要是源于努哈哈赤先祖的传说,先祖是母亲吞下雀卵才生了他的来,而崔则是因为朝鲜族对觉罗的发音和崔相似,

  • 宋朝传下的结婚习俗,《婚姻法》没写,但现代男女却依然热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有婚姻法吗,宋朝时期的婚俗,宋朝时期的婚姻制度

    婚原本写作“昏”,一种说法是古人认为黄昏是娶妻的吉祥时刻;另一种说法是远古部落会选择黄昏时候到其他部落抢掠女性成婚,目的是防止被抢女性找到回家的路。从古至今,产生过多种不同的婚礼习俗,从原始社会的抢婚、群婚,到秦汉时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到隋唐时期的“六礼”,古代婚姻制度和习俗的逐步完善,背后折射

  • 帮助雍正当皇帝的隆科多,最后为什么被雍正帝幽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隆科多是清朝唯一一个被皇帝公开叫舅舅的人,他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应该知道,当时隆科多是九门提督,他将康熙驾崩的消息提前告诉胤禛的,胤禛连夜赶忙皇宫,随后拿出康熙的遗嘱,胤禛即皇位。这也使得雍正的继位显得扑所迷离,对于隆科多的功劳,雍正帝是记得的,雍正在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