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出身低微,为何能够成功、能够驾驭那么多不世出的牛人?

刘邦出身低微,为何能够成功、能够驾驭那么多不世出的牛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17

第一,关键时机

这个世界不是无限的、也不是连续的。

美洲新大陆只有一个,哥伦布发现了。后来之人,即便强过哥伦布十倍百倍,也只能唏嘘感慨。谁也不可能再发现一个新大陆。这跟哥伦布能不能打破蛋壳、竖起鸡蛋,没一毛钱关系。

在关键的窗口期,哥伦布恰逢其时了。而这就行了。其他人,与其羡慕嫉妒恨或顶礼膜拜,不如赶快认命,说一句生不逢时比啥都强。

秦末乱世就是一个窗口期。

刘邦恰恰生在了反动势力最雄厚、秦朝力量最薄弱的“泗水系月牙形水乡山泽地带”。这就是一个新大陆。刘邦发现了、项梁也发现了,很多乱世豪杰都发现了。

然而,五世相韩的张良呢?

他堵在秦帝国的东大门、旧韩故地,死命干。新大陆摆在他身后,然而他却没发现。即便经天纬地、即便拔山超海,张良一个落魄贵族,扛得住秦帝国的虎视眈眈吗?

发现之后,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有望成为另一个哥伦布、另一个成功者。

刘邦在沛丰之地拉出了队伍、攻占了城池。秦帝国的泗水郡,硬是打不过这伙沛丰农民起义军。然后,刘邦就是一方豪强。

即便丢了沛丰之地,跑去投靠项梁,项梁也要高看一眼。造反的十八路诸侯中,刘邦要算一路。在秦末乱世这个关键窗口期,刘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获得了先发优势,原因就是抓住了关键时机。

第二,关键位置

沛城父老从沛城十大杰出人物中抓阄选一个带头人。就才干来说,带头人应该选谁?

沛地翘楚,应该是萧何。沛县县令是大秦朝廷派来的,而沛县主吏萧何则是地方翘楚的代表。所以,萧何最有希望。

然而,在抉择时刻,萧何怂了,曹参也怂了。他们都不敢担当起义军的领袖。然后,就是“常有大度”的刘邦,当了领袖。

领袖,只能有一个。

这就是关键位置。任凭经济再怎么发展、社会再怎么进步、文化再怎么繁荣,排位也总是稀缺的。

刘邦获得了排位优势。他靠的是什么?是野心,是胆略。刘邦有当领袖的野心,也有当领袖的胆略。而萧何和曹参,只能甘拜下风。

初始条件的小小差异,却可以注定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命运。因为成功是个幂率分布。尤其是在胜者通吃局面下,第一名将获得所有,而第二名将泯然众人。这就是刘邦与萧何、与曹参的不同。

成功靠抓住了关键时机、占得了关键位置。但是,成功就不能一步一步地打怪升级吗?这当然可以。

风平浪静的时候,靠岁数。

官僚制低头走流程,你的前辈总是比你进步快,而且一直比你进步快。原因是人家年龄比你大、毕业比你早、先到了这个领域,然后,前辈就是师傅,而你只能是新兵。

那能超越吗?当然能。在博弈的最初阶段,抓住某些小机会,就能实现反超。你让领导器重了、他让领导嫌弃了,反超是大概率事件。但关键是这个风平浪静。风平浪静之下,谁都能掌舵。所以,又凭啥器重你、又凭啥有嫌弃他?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跟学长在一间办公室里死磕,换个办公室、换个领域、换个赛道,才是王道。

这是风平浪静的时候,那波谲云诡的时候呢?当然是靠能力。但仅是靠能力吗?

跟随刘邦创业的那些人,有屠狗的樊哙、有吹箫的周勃、有驾车的夏侯婴,等等。这些人都是起于微末的人。韩信这个受过胯下之辱的落魄士子,甚至都不愿与这些人为伍。

但是,这些人却都成了名将豪杰。难道整个秦汉帝国的名将豪杰,非要出自沛丰之地的微贱之人吗?当然不是。

但是,这些人是刘邦的创业元老,人家卡住了关键位置。有了位置,这就够了。位置是必要条件,有了未必能行;而没有却肯定不行。

有人力能敌项羽、谋能过张良,但是有用吗?没用。沛丰功勋就是沛丰功勋,能与之并列的后来居上者,最后也没几个。韩信、陈平张苍,数来数去也数不够十个指头。

无论是风平浪静比年龄、还是波谲云诡比能力,都抵不过这个关键位置。

第三,成功定律

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在刘备与孙权之间,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选择孙权?因为孔明军师选择了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阵营。

一个领域已经成熟,一个领域尚在混乱,到底选哪一个?

追求那种下班就回家、回家就吃饭、饭后就遛狗的生活,应该选前者。前者要做的事情只是低头走流程,没有机会也没有风险。但,有野心的话,应该选后者。后者充满无限可能。

孙权属于前者,集团已经建立、排位基本固定,诸葛亮去了,也是低头走流程。所以,孙将军能用亮而不能尽亮。这是一个稳定的领域,凭啥让你诸葛亮瞎折腾?

刘备属于后者,集团就三兄弟、位子还没排,诸葛亮去了,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所以,只要诸葛亮有本事,刘备就敢用。在当时的刘备阵营,才是尚贤不尚德的。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

诸葛亮是选阵营,刘邦是选领域。刘邦恰恰选了一个混乱而不确定的领域。那就是造反,甚至还当上了造反的领袖。

诸葛亮宁可选择风险更高的主公刘备,而不选择风险更低的主公孙权,为什么?因为野心、因为胆量。刘邦也是如此。

成功定律第一条:你得有野心、你得有胆量、你要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在造反这件事上,各路诸侯完全不讲什么排位优先、出身优先。你家祖上好几代都是王、都是相,这没用。一切都是能力说了算。礼崩乐坏,才会尚贤不尚德,或者说尚强力而不尚出身。

刘邦以下,必须比排位。卡住了排位,就能跟着成功者封侯拜相。刘邦一级,必须拼能力。能力足够,就能给天下定章程。

在波谲云诡的地方、在混乱无常的领域,大家拼的是能力。而结果却是胜者通吃。刘邦拼赢了、汜水称帝,项羽拼输了、乌江自刎。

成功定律第二条:竞争越激烈的领域,能力越重要,但胜利者可以通吃而失败者死无葬身之地。

刘邦还定三秦,靠的是韩信。刘邦彭城逃亡,靠的是夏侯婴。刘邦荥阳之战,靠的是陈平、张良。刘邦擒魏破赵,靠的是韩信。刘邦袭齐破龙且,靠的是韩信和郦食其。刘邦有一个强大的团队。

这个团队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攻取必胜的韩信、运筹帷幄的张良、不绝粮道的萧何,攻城略地第一的曹参、令楚霸王色惧的樊哙、屡献奇计的陈平,等等。这些人为刘邦帝国的建立,都做出了功绩。但是,成功却只属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邦。

成功定律第三条:成功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而成功的果实却只属于一个人。

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运气是这个宇宙的通行证。

赶上了秦末乱世,这是运气;身处沛丰之地,这是运气;当仁不让地做了领袖,这是运气;还定三秦充满了不确定性,还是运气;得天下人才而用之、组建了一个最强团队,这还是运气。而这些运气全都集中到了刘邦身上。

刘邦为什么能够驾驭那么多不是出的人才?

抓住了关键时机、卡住了关键位置、实现了胜者通吃的成功。刘邦是成功者,于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至于刘邦是否占了道义,“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是否“与天下同其利”,“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是否“天之福也”,“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等等这些,都不重要。

跟着刘邦有肉吃,这就够了。

那些不世出的人才,自然会选择跟着成功者刘邦。他们同样抓住了关键时机、卡住了关键位置、在不确定性中获得了成功。当然也要靠运气。跟了项羽的那些不世出的人才,只能说运气不好,成了俎上鱼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的剑术号称大唐第二,他招收的徒弟曾在乱军中救回他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白个人简介,李白100首必背诗,登太白峰李白

    同样,古代绝大多数的文人,都不会拿诗歌作为主业,他们都有着别的才能,李白一生希望能进入政坛,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有着非常高超的武艺。比如李白的剑术,在他的诗歌里面,剑就是经常出现的,读李白的诗,也总是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豪气。李白的武艺相当厉害,剑术更是当时的一绝,他表示自己十分喜好剑术,在我们的印象里,

  • 刘备在夏侯渊阵亡后说了什么,让黄忠听后心寒,张飞听了心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这个人在三国中的的形象大家都知道,是一个不容易信任别人的人,但是如果有人被他重用,他就会非常信任,这个在剧中我们就能明显的看出来。在曹操把夏侯渊一个人留在汉中这件事就能看出来,曹操去接受他人的投降,留夏侯渊一个人留守汉中,他明知道这个时候刘备一定会攻过来,但是他还是只留下夏侯渊一人,可见对夏侯渊

  • 唐朝为什么要死磕高句丽?中央帝国容不下这个穿越的怪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灭掉高句丽的原因,唐朝为什么一直攻打高句丽,为何唐朝要征高句丽

    高句丽到底有多不好打隋文帝万里长城万里战线,八道出击、横扫漠北,一仗下来就把突厥人打得哭爹喊娘。历经隋末乱世,突厥再次成为草原霸主。公元626年8月,东突厥二十万大军席卷关中,饮马渭水河畔,逼着一代雄主李世民签下了渭水之盟。李世民称之为渭水之耻,太宗不修宫殿、宿卫勤练弓马。三年后,公元629年11月

  • 赵云去世后,诸葛亮哭泣,张苞去世后,诸葛亮吐血晕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两人的人生经历更加的精彩,尤其是张苞,他和张飞一样勇猛、英俊,使用的武器是张飞曾经的使用的八丈蛇矛,是蜀汉后期的大将,曾大败魏将郭淮、孙礼,在追赶郭淮、孙礼二人时坠崖,之后被诸葛亮送回成都养病。回到成都,张苞的病情加重,不能下床,米饭也难以入口,过了几天,张苞病逝。侍从将张苞去世的消

  • 玄武门之变不为人知的黑暗面:李世民差点被杀,两样东西反败为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详解,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晚年后悔玄武门之变吗

    众所周知,李世民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战功卓著、功勋巨大,每每遇到难打的硬仗,难啃的骨头,都由李世民亲自出马解决,而每次李世民几乎都能成功,这也使得他周围聚起了一帮文臣武将,一股足以与太子李建成抗衡的势力。作为唐朝的开国君主唐高祖李渊一直对这个儿子青睐有加,除了太子之位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几次甚至当着李世

  • “兵仙”韩信为什么看不起战神“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白起污点,一个是战场杀降,另一个是不择手段。战场杀降,主要是秦赵长平之战。至于是不是坑杀了四十万人,很多人表示怀疑。原因就是太违背常识、不可想象。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杀了那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可以说费了老鼻子劲,总共才杀了六百万人。而白起一场长平之战下来,竟活埋40万人。这个没法想象。就是这40万人

  • 唐朝这个民族相当彪悍,将唐军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全族被赐为李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沙陀人和匈奴人一样,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突厥动荡分裂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支民族。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地方的控制逐渐虚弱,一些手握重兵的地方将领纷纷建立自己的领地。而沙陀人居住的西域便在这个时候脱离唐朝的控制,形成了自己的小势力。然而沙陀实力太小,被面对西南的吐蕃国,沙陀人没得办法只好向吐蕃称臣,沦为

  • 韩信一生征战无数,为何最后下场凄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俗语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成功完全是依赖于一个人,但是一件事情的失败也完全是依赖一个人。今天小编想跟大家具体说说萧何这个人。这个典故其实说的是韩信的一生,韩信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一个人,但是苦于没有人引荐,所以在碰到萧何前他的日子是郁郁不得志的。萧何呢,一直是

  • 同为五虎上将,关羽不把马超与黄忠放在眼里,为何不敢小看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个人特点,马超赵云黄忠战法搭配好用吗,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机甲皮肤

    关羽,张飞就不用说了,刘备的结拜兄弟,赵云曾经为了救刘备和他的家人,多次独闯敌营,对刘备有救命之恩,相对这四个人,马超就稍微弱一点了。但是为什么马超的武力值仅仅是排在了关羽之后,就被关羽瞧不起呢?仅仅是因为地位不如自己吗?那当然不是了,单单说马超在对战曹军是能逼得曹操弃袍而逃,就知道,此人是完全有实

  • 经历辉煌盛世的唐朝,既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也有传统的弊端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爱情野史,唐朝历史完整版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的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多元化、开拓与创新是可以形容唐朝时期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一个词汇,唐朝近三百年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绚烂而又多彩的瑰宝,这些瑰宝无论是在唐朝之前还是在唐朝之后的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是无法比拟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