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仙”韩信为什么看不起战神“白起”?

“兵仙”韩信为什么看不起战神“白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03 更新时间:2024/4/5 21:01:17

白起污点,一个是战场杀降,另一个是不择手段。

战场杀降,主要是秦赵长平之战。

至于是不是坑杀了四十万人,很多人表示怀疑。原因就是太违背常识、不可想象。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杀了那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可以说费了老鼻子劲,总共才杀了六百万人。而白起一场长平之战下来,竟活埋40万人。这个没法想象。

就是这40万人呆着不动,让秦军去挖坑,这得挖多大一个坑?坑挖好了,你还得想办法,或是驱赶、或是哄骗,把这40万人折腾到坑里。再后,你还得填土吧。所以,这就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

但是,现在人理解不了,并不能反证古代人做不到。兵马俑被挖出来了,但你能想象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人是怎么完成的吗?兵马俑和秦皇陵的工程量,要比坑杀四十万人难太多。

不择手段,以水淹鄢城最为代表。

以下是《水经注》的记载: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白起池就是这么来的。利用鄢城的地形,秦军组织了一个百里规模的水利工程,修筑长堤、引注夷水,然后自西向东冲灌鄢城。水火无情,大水漫灌之后,无论是楚军是楚民,也就死伤无数了。

这两件事,放在现在是残忍,放在当时也是野蛮。但野蛮早就开始了。春秋进入战国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打仗已经打得毫无底线可言。

春秋时代的打仗,形式大于实质。实际上就是两拨人在摆阵势、踢正步,最后看谁的正步踢得好。

毕竟是打仗,这么说是不是太极端了。看一下赭丘之战,就能知道春秋贵族们是怎么打仗了。

公元前522年到520年,宋国爆发华向之乱。简单说,就是国君宋元公,与本国的华、向两大家族,打起来了。但没这么简单,因为其他诸侯国插手了。

公元前521年,打了一场赭丘之战。战争的一方是公子城率领的诸侯联军;战争的另一方是华豹率领的大夫联军。两军一交战,公子城的战车,就跟华豹的战车遭遇了。两军交战勇者胜。而公子城却不是什么勇者,非常怕死。于是,调转车头就往回跑。

然后呢?然后华豹就喊了一嗓子:公子城,有种你别跑。

这可是打仗啊。你叫我、我就答应吗?公子城还真答应了,而且调转车头,回来就准备华豹单挑。这是为啥?因为礼。华豹要决斗,然后公子城却避而不战,这叫失礼。命可以不要,但礼不能不要。

两车刚一遭遇,华豹就给公子城来了一个“当场处决”。因为华豹已经把弓拉满,就等着射了。公子城没办法,只能结结实实地等着被“处决”,然而嘴却特别硬:平公之灵,尚辅相余。意思是我老爹宋平公的在天之灵会保佑我的,有种你就射。

你说射、我就射,华豹当头就是一箭。但没射中。看来平公真得显灵了,公子城连个汗毛都没伤到。见没射中,华豹立即拈弓搭箭,准备再射。但是,公子城不干了,也喊了一句“不狎,鄙”。华豹还要不要脸,咋着?你就不打算让我还手了吗,太卑鄙。

谁让你公子城不还手了,你该张弓就张弓、该搭箭就搭箭,好不?骂敌人不要脸,有用吗?这可是打仗呢。但是,还真管用。还是因为礼,决斗就该有决斗的规则,你给我一枪,没打中;然后就轮到我给你一枪了,打中还是打不中,凭天由命。

华豹当即就把弓箭放下了,然后静静地等待公子城的“当场处决”。两个人互相喊话都能听到,所以这跟当场处决就没啥区别。于是,公子城不慌不忙地拈弓搭箭,然后一箭就把华豹射死了。

这就是春秋时期的战争。所以,宋襄公才会不鼓不成列。因为战争就该这么打。但是,楚国耍流氓了。什么不鼓不成列,我就要往死里打。只要能获胜,我们楚国人才不跟你比赛踢正步。

楚国人无下限,那大家就一起无下限。为了能获胜,自然各种不择手段。但不择手段还是有限度的。那就是打胜就行,没必要打死。但是,秦国人又耍流氓了,把下限又往下降了一格。因为秦国人尚首功。

公元前364年,爆发了秦与三晋之间的石门之战。这时候,秦国还没有商鞅变法。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六万颗人头,就被秦军全给割了下来。以前打仗,可没有这么大的杀伤数字。但自此之后,这成了常态。各种以万为单位的战果统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十万级、二十万级的。这就是战国战争的常态。

仗打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取胜的问题了,而是必须杀人。这是赤裸裸的野蛮,也肯定是严重失礼了。然而,周天子却赐予秦献公以“黼黻之服”。所以,战国战场,已经毫无人性、毫无下限,更毫无礼仪可讲。

这就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孙子兵法根本没用。你孙子讲战略,什么多算少算、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等这些全成了废话。因为大家开始玩KPI了,砍多少人头、立多大的功。

所以,到了白起的时代,就必须怎么残酷怎么来。为什么打胜了还要杀降?你只有收割了人头,才能拿到赏赐和爵位。凡事都要拿人头说话,人头才是硬通货。这时候,死人已经比活人值钱。各种战场杀降、各种不择手段,全要奔着这个硬通货发力。

而楚汉争霸呢?楚汉争霸比战国战争、比秦赵长平之战还没下限。因为大家开始屠城了。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正如哈耶克所说:最坏的家伙最容易爬到权力的顶峰。套用一下这句话,就是:最不择手段的家伙最容易爬到名将雄主的位置。

项羽就是典型的不择手段,他比白起还狠。所以,遇到这么一个东西,还要脸面的大秦政府军便只能是蠢猪操作的宋襄公了。但竞争越激烈、打法越相似。KPI铺就了一级一级通往地狱的台阶。你项羽这么玩,他刘邦也必须这么玩。所以,刘邦也屠城,可能比项羽少,却也不止一次。

然后,再说:韩信有没有可能看不起白起?

成就白起威名的,是秦战国的东出锐士和不择手段。这种不择手段就是被商鞅变法制度化了的军功爵位制。尚首功,在商鞅变法之前,可能已经有了。因为石门之战早于商鞅变法,秦国人早就开始无下限地操作了。但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把流氓的手段给制度化了,那便是无敌。

制度化的特点,就是官僚化、就是KPI。国君是汉武帝还是晋惠帝,不重要;将军是霍去病还是李广利,也不重要。因为作为官员、作为士兵,你低头走流程就行了。而这个流程就是:砍掉敌人的脑袋、才能拿到赏赐。

在入关之前,刘邦的沛丰子弟兵,肯定打不过项羽的精锐楚军。即便是在鸿门宴,刘邦也不敢跟项羽掰手腕。就入关之前的战役来说,刘邦就没打过什么精彩的胜仗。而刘邦之所以能入关,一是因为大秦官员没了忠心,投降都要排队了;二是因为项羽巨鹿之战把秦帝国的有生力量给打没了。

但是,从关中到汉中、再从汉中到关中,也就是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刘邦的军队便还定三秦。这还不算完,一年不到的时间,刘邦的军队硬是把项羽的老巢、西楚的国都,彭城,给端了。

这相当于从今天的陕西汉中打到了今天的江苏徐州,时间则是从公元前206年8月(秦历)到公元205年4月,不到一年时间。

张良,再怎么运筹帷幄;韩信,再怎么攻取必胜;萧何,再怎么不绝粮道,你都解释不了刘邦这个逆天操作。穿越小说不敢这么编,孙子兵法也不敢这么写。

如果聚焦在战略层面,那就没法解释。但孙子兵法的战略,早就败给了秦人尚首功的KPI考核。所以,一定要关注刘邦军队的军制变化。

在汉中期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之后,刘邦与韩信做了一次正式的交谈,即“汉中对”。

汉中对,韩信提出了一个战略,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这个战略没啥用。我们的认识误区是:打仗就是名将单挑;战争就是兵法比优,自然一切胜仗都是设计出来。实际上,人算抵不过天算,各种偶然和复杂因素能抵消全部谋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实际上就是烂操作。因为章邯完全不给机会,就在大散关一线等着刘邦呢。但其他偶然因素却促成了刘邦的暗度陈仓。这里就不多说了。

汉中对,韩信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申军法。这个历史细节,李开元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一书中做过考证。这里直接说申军法到底要干什么。这就是一场军事改革,用秦战国或秦帝国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彻底改造汉军。军队制度变了,政治制度也要跟着变。接下来,刘邦集团便彻底废除了楚制,采用了秦制。所以,楚汉争霸,在本质上说,是另一次秦制战胜楚制、新制度战胜旧制度的战争。

我们只有从汉中对这个历史事件,从汉军改制以及刘邦集团废楚制、行秦制的角度,才能理解刘邦还定三秦之后的逆天神操作。

如果再要论证,那就是刘邦大封功臣这个历史事件。曹参功臣第一,这是大家伙集体评定的。那大家伙是怎么评定的?就是按照军法军制严格计算的。如果没有申军法,曹参就不可能被评为功臣第一。连个KPI都没有,那就没法评谁是第一。但是,刘邦耍流氓了,非要让萧何第一,你们跟我讲考核、我却跟你讲政治。于是,曹参负气离朝,直接跑到齐国当相国了。

从春秋到战国、从战国到楚汉,说这些的历史背景到底有啥用?

了解了这些背景,也就知道韩信不可能反秦制,自然不可能瞧不上白起。因为白起是秦制的产物,而且白起把秦制发挥到了极致。从这个角度来说,白起和韩信是一种人。

但韩信用兵总是奇谋诡计,而白起用兵却总是硬碰硬。以少胜多的韩信,难道没有资格嘲笑白起吗?

甚至,白起打仗,一直是在搞工程。水淹鄢城,绝对是搞工程了。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民60万人、赵军民45万人。然后,白起竟搞了一场包围歼灭战。所以,白起则是在利用地形搞工程。甚至,如果真是坑杀40万降卒,那白起更要搞工程。

这两个人的打法完全不一样。韩信安邑之战、井陉之战、偷袭灭齐之战、破龙且潍水之战,的确打得巧妙。但是,魏王豹、陈余、齐国田氏,都是什么人?要么是旧贵族,要么是旧贵族的门客。也就龙且,还能跟韩信一拼,其他人全是渣渣。在战国时代,这伙人就该被淘汰了。因为六国统统跟不上形势,战略操作比不过KPI考核。

只有遇到这些人,韩信的各种奇谋诡计才有施展的可能。大人打小孩儿,一个白鹤亮翅、小孩儿躺下了;再一个黑虎掏心、小孩儿掉眼泪了。大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武艺高超,但拳击擂台上就都变成直摆勾了。

楚汉彭城之战,你韩信怎么不奇谋一下了?后来的垓下总决战,韩信完全就是人多欺负人少的保守操作。

刘邦集团取得了胜利,完全都是因为自己已经彻底蜕变,他们比项羽集团更能打。否则,根本无法解释打到最后怎么就打出了一个汉初功勋集团。这些人才是绝对的硬实力。战争首先比的,不是奇谋妙计,而是谁的军队更能打。而把军队组织起来,就是制度。

韩信从汉中对的时候,就已经参透了这个底层逻辑。所以,对于白起,他只能说白起是个曹参式的人物,而不会看不起。

现在能杜撰到到这种程度,完全是电视剧带了节奏。为了情节需要,剧情可以肆意杜撰。因为你总要证明韩信最牛。那就要找一个牛人对标一下。选蒙恬不过瘾,那就接着选白起。我们欣赏电视剧的情节就好,却不能把电视剧当成参考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这个民族相当彪悍,将唐军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全族被赐为李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沙陀人和匈奴人一样,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突厥动荡分裂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支民族。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地方的控制逐渐虚弱,一些手握重兵的地方将领纷纷建立自己的领地。而沙陀人居住的西域便在这个时候脱离唐朝的控制,形成了自己的小势力。然而沙陀实力太小,被面对西南的吐蕃国,沙陀人没得办法只好向吐蕃称臣,沦为

  • 韩信一生征战无数,为何最后下场凄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俗语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成功完全是依赖于一个人,但是一件事情的失败也完全是依赖一个人。今天小编想跟大家具体说说萧何这个人。这个典故其实说的是韩信的一生,韩信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一个人,但是苦于没有人引荐,所以在碰到萧何前他的日子是郁郁不得志的。萧何呢,一直是

  • 同为五虎上将,关羽不把马超与黄忠放在眼里,为何不敢小看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个人特点,马超赵云黄忠战法搭配好用吗,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机甲皮肤

    关羽,张飞就不用说了,刘备的结拜兄弟,赵云曾经为了救刘备和他的家人,多次独闯敌营,对刘备有救命之恩,相对这四个人,马超就稍微弱一点了。但是为什么马超的武力值仅仅是排在了关羽之后,就被关羽瞧不起呢?仅仅是因为地位不如自己吗?那当然不是了,单单说马超在对战曹军是能逼得曹操弃袍而逃,就知道,此人是完全有实

  • 经历辉煌盛世的唐朝,既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也有传统的弊端出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爱情野史,唐朝历史完整版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许多的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多元化、开拓与创新是可以形容唐朝时期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一个词汇,唐朝近三百年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绚烂而又多彩的瑰宝,这些瑰宝无论是在唐朝之前还是在唐朝之后的任何一个历史朝代都是无法比拟的。文

  • 死不瞑目:曹操临死前最遗憾的事情,字字充满悲痛,至今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评价曹操,曹操临死前的经典语录,郭嘉之死曹操痛哭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洛阳城内,汉末三国时代的头号“英雄”曹操走到人生的终点,终年66岁,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就此划上句号。在临终前,曹操命令世子曹丕尽快从邺城赶赴洛阳,以承袭魏王、汉朝丞相职务,并向家人和群臣交代了很多后事,包括葬礼从简、遗产分配、妻妾入住铜雀台、各地驻军长官不得擅离职

  • 结束至汉末以来的乱世,最后却二世而亡,隋朝的统治为何如此短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一共多少年,隋朝十大绝色美人,隋朝张丽华

    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隋朝,随后他南下灭掉陈朝,结束了汉末以来的乱世,在他死后,杨广登基却把国家给毁掉,隋朝先天的基础其实非常好,它继承原本北周的制度,自己也开创出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新制度,府兵制,三省六部与科举制这些影响中国千年的先进制度都是隋朝开始出现并实行的,后来唐沿用隋的制度,将国家发展到巅

  • 瑞安古为江南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孙权座舰名为“飞云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模拟古代造船场景东吴水军基地设在瑞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临江仙》因电视剧《三国演义》而广为传唱,东汉末年的英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单刀赴会的关云长、七进

  • 隋朝四大名将之首,妄议自己当天子,猜忌心重的隋文帝仍委以重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文帝评价100字,隋朝名臣名将一览表,隋文帝杨坚到底有多厉害

    杨素虽然与皇族同姓,但他并不是皇族,史书记载:“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也。”他的来头可不一般,弘农杨家是中原名门,隋朝得国之后,杨氏皇族就表示自己也是弘农杨家,相比之下,杨素绝对是正宗的弘农杨家后人,杨坚的家族就不好说了。从汉末之后,一直到隋唐阶段,中国处在一个独特的环境里。地方的士族崛起后,开始

  • 如果项羽忍辱负重过了江东,他能够卷土重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回江东还能卷土重来吗,假如项羽过了江东800字作文,项羽十八岁称霸江东

    项羽不是个政治家,但是他是个真男人,有情有义,血肉丰满,比起刘邦,更受人们的喜爱。就连司马迁都把他归为帝王,给他修了《项羽本纪》。项羽的传奇一生,以乌江自刎,达到最高潮,也走到了最后。他以如此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也结束了楚汉纷争。项羽的乌江自刎,让后人惋惜不已,让无数人耿耿于怀。大诗人杜牧的

  • 东汉有6位傀儡皇帝:除了汉献帝,另外五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汉殇帝刘隆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元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106年2月13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即位的刘隆刚出生100余日。延平元年八月初六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1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