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临死前,发了毒誓诅咒吴国灭亡,9年后,一语成谶

伍子胥临死前,发了毒誓诅咒吴国灭亡,9年后,一语成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00 更新时间:2024/1/24 5:38:39

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在梁超看来,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伍子胥是一时之雄。实际上,伍子胥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他死前曾预言吴国会被越国灭掉,九年后,应验了。

[var1]

一、家破人亡,独留一人

公元前557年,正值春秋时期,楚平王任命伍奢为太子太师,费无忌为太子少师,让着两位股肱之臣来辅佐15岁的太子(芈建,又称太子建)。没想到,费无忌竟是个奸佞小人,他见太子重用伍奢而轻视自己,打算设计除掉伍奢。

五年后(公元前552年),费无忌诬陷太子和伍奢密谋造反,楚平王信以为真,立即下令逮捕伍奢。费无忌又进谗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不是一般的人物,不如以伍奢为人质,召他两个儿子一起入宫,然后将他们一齐杀死。楚平王也想斩草除根,于是派人去召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前来。

伍奢听闻楚平王要抓自己的儿子,说:我长子伍尚为人敦厚,他听说父亲被捕,一定会束手就擒。可惜我的次子性格刚烈,能忍辱负重,他一定不会来。

果然,当楚王派人来到伍尚、伍员面前时,伍尚明知是陷阱,也甘愿受死。而伍员则夺门而出,逃之夭夭。

[var1]

伍奢听闻次子逃跑,叹息道:

“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意思是,你放走了我的次子,他不会善罢甘休的,将来楚国必将陷入战争之中。

这个逃跑的人,名叫伍员,他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叫伍子胥(字子胥,以字行)!

二、四海之大,何处容身?

伍子胥冒死从楚国逃走,他先逃到宋国,但宋国发生内乱,他又逃到吴国,在路经昭关时被楚国追兵追赶,前面有一条大江挡住去路,伍子胥正感叹天要亡我时,突然出现一个渔夫划船而过,伍子胥连忙高呼渔夫靠岸。渔夫撑着小船靠岸接伍子胥上船,然后划船飘入江心,后面的追兵鞭长莫及。

渔夫将伍子胥送到江对岸,伍子胥摸着空空如也的荷包,非常尴尬,他解下身上的佩剑对渔夫说:“这把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价值黄金百两,我把他送给你,以感谢您的救命之恩。”

渔夫笑道:“楚王为了抓你,悬赏黄金万两。我若贪图钱财,何不把你送给楚王呢!”说罢,划船而去,独留伍子胥在风中怅然。

[var1]

伍子胥过江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后来靠一路乞讨才逃到吴国。在吴国,伍子胥见到了一个让他施展抱负的人——公子光。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兄,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阖闾。

三、拥立新君,攻楚复仇

公子光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早就觊觎堂弟的吴王之位。于是,伍子胥给他推荐了一个叫专诸的刺客,成功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取而代之,成为著名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的登基,直接促使了伍子胥的平步青云。吴王阖闾即位后,伍子胥先后五次攻打楚国,连连取胜。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率领吴军攻入楚国国都郢,楚昭王落荒而逃。伍子胥为了报仇,掘开了楚平王的墓穴,鞭尸三百,算是为父兄报仇了。

[var1]

伍子胥不仅助吴王阖闾打败楚国,还接连收拾了周边诸国,连势力强大的齐国、晋国对吴国也十分忌惮。一时间,吴王阖闾独霸江淮,无人能敌。

因伍子胥的功劳实在太大,吴王阖闾曾有意和伍子胥平分天下,伍子胥拒绝了。

四、这个大王不听劝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带伍子胥等人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在阖闾军前集体自杀,彻底惊呆了吴国众将。勾践趁吴国军心大乱之际,率军打败了阖闾,阖闾受伤,不治身亡。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伍子胥作为托孤重臣,辅佐夫差,并引导夫差灭掉越国,为父报仇。

[var1]

两年后,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勾践采纳范蠡、文种的建议,卑微求和,并自愿到吴国为奴。夫差面对越国送来的金钱和美女,内心十分犹豫。伍子胥劝夫差趁机灭掉越国,但夫差心慈手软,给勾践留了一条生路。

勾践在吴国待了三年,伍子胥多次劝夫差斩草除根,吴王夫听信伯嚭的谗言,越来越不信任伍子胥。后来,越王勾践回国,采纳文种的“灭吴九术”,越国逐渐强大起来。伍子胥劝夫差趁早发兵攻打越国,而夫差却一直想北上攻打齐国。在这时,伯嚭诬陷伍子胥要谋反,夫差大怒,将伍子胥赐死。

伍子胥临死前,悲愤交加。根据《史记》记载,

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var1]

伍子胥之死,让人想起了战国时期的白起、汉朝初年的韩信。伍子胥临终前的这番话很值得琢磨,他的意思是说:“当年,你的父亲靠我才独霸江淮。而今,你却听信伯嚭的谗言加害于我。我死后,一定要把我的双眼挖出,挂在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到吴国被越国灭掉。”

五、将军已逝,一语成谶

伍子胥死后,吴王夫差好大喜功,沉迷于酒色,吴国外强中干,而隔壁的越王勾践时刻盯着吴国。终于,在伍子胥死后九年,越王勾践对吴国发动总攻,吴王夫差兵败如山倒,退守于姑苏台上。

越王勾践想给夫差留一线生机,想把他流放到甬东,夫差听闻后,不忍受辱,于是拔剑自刎。

[var1]

夫差是吴国第25任国君,他的死亡,宣告传国近700年的吴国彻底灭亡。巧合的是,勾践攻入吴国国都时,正好是从东门经过。伍子胥真的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了吴国的灭亡。伍子胥不愧为春秋第一狠人,九年前发的毒誓,一语成谶。

必须要说的是,因无颜面对伍子胥,吴王夫差在自杀前,特意交代属下要将自己的双眼用白布蒙上,如此,他到了另一个世界就不用面对伍子胥了。

[var1]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曾评价伍子胥:

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杀之,而国卒以亡。

吴国能得到伍子胥,是吴国的幸事,然而,吴王夫差杀伍子胥,乃吴国之殇。若伍子胥能继续获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哪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发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纣王不祭祖,为何会成为武王伐纣理由?考古显示周朝隐匿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粗略梳理,古代的“法理”(出兵借口)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吊民伐罪,替受苦受难的百姓主持公道;第二种是打出灭亡政权的旗号,如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打的就是宋朝皇室后裔的名义;第三种则是借口气数已尽,逼迫禅位,比如东汉和隋唐的灭亡就是以禅让形式落幕的。《尚书·牧誓》曾记载了周武王在灭商前发布的动员令,其中也

  • 为什么孙子砍掉了吴王俩宠妃,其他的人马上听从命令?不费口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传言两个姓名吴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强盛,吴王非常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够所向披靡,于是他开始招聘将军,让将军来帮助自己训练将军、训练士兵。[var1]但是在吴王招聘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将军来训练这些将军和士兵的时候,慢慢的失望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能够训练别人的将军,都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优秀。而这个时候孙

  • 被误解的国号“周”: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周朝会称“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史记记载,商王武乙之时,古公亶父部落名称起初为“豳”,为了避开狄戎入侵,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徙到了岐山周原一带,即“亶父迁岐”,之后族名为“周”。在此,古公亶父利用周原肥沃的土地,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从一逃难部族快速崛起。问题在于,周原之地如此肥沃,焉能只是一块无主荒地,焉能没有其

  • 勾践的后代在汉朝建立神秘王国,刘邦允许,汉武帝:必须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勾践刘邦,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汉武帝是刘邦的几代孙

    [var1]问题来了,百越中的“越”,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说,越同“粤”;也有人认为,“越”指的是越族。其实,目前最被接受的观点是,百越中的“越”是古越族的泛称,这里面有吴越、闽越、骆越、扬越等不同分支。其中,闽越这个分支不得不提,因为在汉朝初年,刘邦特地允许建立闽越王国,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神秘

  • 残害忠良无数的妲己,为何不敢对闻仲下手?还是自己的小命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妲己没机会害闻仲。妲己要害人,必然要选取一个万全之策,还能保护自己。闻仲已经得罪了妲己,但此刻,闻仲刚刚回到朝歌。妲己对闻仲这个人根本就不了解。其二,妲己不敢害闻仲,那是实力不允许。妲己对闻仲是恨之入骨,尤其闻仲在朝堂之上当众要求纣王废掉妲己以后,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已经公开化了。妲己苦心积虑要害

  • 安阳“殷墟考古小镇”复原殷商盛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将复原新发现的殷墟大型道路,增设铜车马、行人、游商等雕塑,真实反映殷商时期的市井繁荣景象。殷墟考古文旅小镇是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服务项目,占地总面积约250亩,一期占地面积约110亩,建设内容包括考古科学馆、纱厂厂史馆、图书艺术中心、实景演艺《殷墟遗梦》、元宇宙数

  • 长平之战后,损失了45万大军,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国在元气大伤之后依然能够歼灭秦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赵国搬救兵了。[var1]事件回顾好像在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就一直处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这基本上是所有的历史书籍告诉我们的。只不过有那么一点点偏差,因为长城之战失败之后,赵国还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消灭了10万匈奴大军,让匈奴在若干年之内再也不敢侵犯赵

  • 春申君“移花接木”,让自己的儿子当上楚王?这件事不太靠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春申君移花接木的故事,春申君与楚王关系,春申君是哪里人

    “战国之四君,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尝、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许衡的意思是说,所谓的“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三人都是徒有虚名之辈,只有春申君黄歇才算名副其实。[var1]的确,战国四君子虽然家喻户晓,但若论其政治成就和人品,并不是每个人都算“君子”,例如,信陵君魏无忌晚

  • 秦始皇灭了六国,真的统一全国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真的灭六国吗可信吗,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顺口溜,秦始皇为何能灭六国

    一个谣言,一个国家如果大家知道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并不是有七个国家就不难理解:战国时候究竟有多么的混乱。简单讲,我们指的战国七雄往往是那些实力比较强横的,有一定区域性影响力的国家,而那零零散散的拿扫帚一扫能扫出一大堆的小国家,根本没有统计在内。[var1]除此之外,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上都有一个一个的类似

  • 三国时期,东吴六次进攻合肥,结果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次合肥之战:孙权不克而还赤壁之战后,曹操依然控制荆州北部地区。公元208年十二月,吴军将领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孙权则亲自进攻合肥。此战,孙权将军队围住合肥,另派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但不成功。到了公元209年,合肥城经历了一百天的攻击,又连连下雨,城墙将崩。对此,别驾蒋济便向扬州刺史刘馥献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