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恩令是不是千古第一阳谋?堪称顶级博弈水准,但原创不是汉武帝

推恩令是不是千古第一阳谋?堪称顶级博弈水准,但原创不是汉武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95 更新时间:2024/1/15 15:00:22

然而,贾谊过于才华横溢,天地鬼神无所不通。于是,汉文帝,也就是武帝的爷爷,把他当成了灵魂导师。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本来一腔热血是要当国师的,结果成了巫师,这是才子之悲。

01.推恩令溯源:西汉第一雄文《治安策》

《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因为内容过于丰富,所以更像是贾谊政论观点的汇编综述。

这篇文章被喻为西汉第一雄文。但这个评价还是有些“妄自菲薄”了。就是把东汉也算进去,也没有哪篇文章能出其右。所以,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两汉第一雄文。

西汉的《盐铁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财政智慧的宝库。历朝历代的财政改革,都能从《盐铁论》中找到溯源。而能与《盐铁论》等量齐观,作为政治智慧的宝库,应该就是《治安策》。

践行《盐铁论》要容易一些,因为财政改革还只是触动利益。但践行《治安策》就费点儿劲,因为政治改革要触动人性,而且主要对象还是皇帝的人性。

《治安策》的观点非常丰富。如果非要在认识上降低维度,那么只需要记住一句话:

众建诸侯,以少其力。

搞集权还是搞分封,看似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但刘邦这家伙脑洞大开,硬是做成了多项选择题,集权和分封一起选。关中搞集权、关东搞分封,大家因俗而治,怎么开心怎么来。

但问题马上就出现了,分封诸侯连地千里,这就尾大不掉了。而且,诸侯之间搞联合,完全能颠覆中央。于是,接下来又出现了一道选择题:是集权多一点儿还是分封多一点儿。

这必须就是一道单选题了。要么削藩死命集权,要么躺死任凭分封。这时候开脑洞的变成了贾谊。贾谊的选择是分封,而且还要分封到彻底。原理就是过犹不及,只要分封到没有底线的程度,那就等于集权。

诸侯王,就别搞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了。除嫡长子之外,其他的嫡次子、嫡三子,以及庶子们,都要给封地。但分封的不是朝廷的土地,而是诸侯王自己的土地,你有多少个儿子,就分出多少份土地。

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

诸侯的土地肯定越分越少,少到“地尽而止”,那么天下也就没有诸侯了。而尾大不掉的问题,自然能够化解。

02.众建诸侯以少其力,重点却是人心

始皇帝一统六国,秦帝国郡县天下。这就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统一。如果继续分封的路径依赖,华夏九州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大帝国。而且时间久了,大家不仅语言不通,而且文字、文化以及思维方式都会完全不一样。

演化无定向,却有方向有好坏、有价值。具体说,就是哪种演化更好、哪种演化更糟。演化的价值要求,就是向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战国时代,天下百姓要供养七支高强度动员的军队。这个成本太高了。这时候,大家也不用发展生产、享受生活,只能干一件事,那就是打仗。身体好的去战场砍人,身体差的去田里种地。所以,演化到统一,才能到达低成本的均衡态。这时候,老百姓才有可能搞搞生产、搞搞娱乐。

统一的前提是中央集权,没有中央集权,就古代的治理水平而言,就只能等着天天打仗。因为那时候没有现代的复杂政治设计。

然而,集权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三代以来的分封已经成为路径依赖。要打破这个路径依赖,就要从力量和人心两个层面来完成。

秦始皇从力量上把这件事搞定了。强者定章程,我是强者、你们是弱者,然后我说集权就集权。

但决定历史的是力量和人心。强者定章程,听着像一句相当霸气的真理。但天下人心不从,强者也就只能灰飞烟灭。

于是,大秦帝国二世而亡。刘邦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主动为之也罢、被动迁就也罢,到最后只能分封与集权并举。

问题就是这个人心,你怎么克服。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就是在人心层面,具体是权贵高层的人心层面,完成集权路径演化的第二个层面。

03.推恩令的阳谋:皇帝与诸侯的博弈

所谓阳谋,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

博弈的终极目标是纳什均衡。所谓纳什均衡是这样一种稳定局面,在这个局面里,博弈各方都已经选择了最终策略,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谁也无法单方面改变局面。所以,纳什均衡未必都是好的。囚徒困境就是一种纳什均衡。如果两个囚犯足够聪明,那么都选择了最强策略,即背叛,结果就是一起进监狱。

汉初皇帝与诸侯王之间,就是一种纳什均衡。皇帝看不顺眼诸侯王,诸侯王看不顺眼皇帝,但双方谁也灭不了谁,所以朝廷虎视眈眈、诸侯王尾大不掉。

能不能打破纳什均衡?

当然能。局面如此,任谁也打破不了,但这是静态下的博弈,而博弈是动态的。所以,就一定有人准备打破这个局面,于是汉景帝搞削藩、诸侯王搞叛乱。但结果失败了。因为纳什均衡本就是一种稳定局面。虽然朝廷取胜,但汉景帝还是不能彻底削藩,只能与诸侯王和平相处。

打破纳什均衡的手段,就是你要把博弈的策略发展到极致,彻底摧毁博弈对手。这件事,秦始皇做到了,汉景帝没有做到。那么,汉武帝会怎么做呢?

汉武帝的手段是推恩令,推恩令就是汉武帝的压倒性策略。所谓压倒性策略,就是说我只要采取这个策略,你们无论怎么玩都得输。诸侯王当然可以像景帝时代一样,再搞一个七国之乱。

但汉武帝的压倒性策略还是一个帕累托最优。先理解帕累托改进这个概念,是指在不触动博弈各方利益的前提下,使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得到改善。而帕累托最优,则是改进到没有改进的余地,也可以认为是所有人的处境都变好了。

推恩令就是如此,大家都有好处。众建诸侯实现了以少其力,于是皇帝就更容易控制诸侯,也不会再担心诸侯王造反。而诸侯呢?土地并没有上交国家,而是都分给了自己的子孙。而在诸侯国内部,受伤最重的肯定是嫡长子。但这个博弈对手的力量太弱,皇帝开心、诸侯王开心、其他子嗣开心,他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推恩令实现了压倒性策略和帕累托最优的结合,以最低的成本打破了诸侯分封的纳什均衡。能玩到这个博弈层面,可以说汉武帝和主父偃已经玩成了人精。历史上,都很少能找到这种例子。

而博弈的最高境界是设计博弈,即制定一套新的博弈规则或制造一种新的博弈局面。推恩令要实现的结果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而这就是一种新的博弈规则和博弈局面。从博弈的层面来说,这已经达到了顶级水准。

但,我们需要记住:推恩令的原创是大才子贾谊,主父偃就是在照抄贾谊,而其历史意识则是旧故事的分封难以为继、新故事的集权正式落地。

更多文章

  • 关羽秉烛读《春秋》,“一本书”和“一个时代”的历史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秉烛读春秋的故事,关羽秉烛夜读的图片,关羽历史上的故事

    史书《春秋》与时代“春秋”是一回事吗?关羽又为什么喜欢读《春秋》?[var1]《春秋》诞生记二千年前,中原大地上,诸侯国星罗棋布,沿着黄、淮、河、济、江、汉分布。那时生产力低下,一年四季虽然辛苦耕耘,但也只能保证一年一次好收成,所以就额外重视这一播一收。春季代表着一年之始,多称为“王正月”,而“秋,

  • 蜀汉五虎上将有没有后代,他们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蜀汉五虎谁的后人最好,蜀汉五虎大将简介,蜀汉的五虎上将都是谁

    蜀汉五虎上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位将军,五虎将的名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的,当时并没有这个称号,陈寿在《三国志》中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这五个人个个勇猛无敌,是当时的大英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五虎将的后人也有狠角色,但是有些的结局并不好。关羽的后代:关羽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分别

  • 一部史书《春秋》,一段风华“春秋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著名作家张宏杰在他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中曾提出一个词“源头的中国人”。如果理一条中国历史发展主线的话,春秋时代的国人可谓就是“源头的中国人”。《春秋》这本书,也奠定了这一源头与时代。[var1]《春秋》的源流与梗概提起《春秋》,绝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人们都知道这是一本编年体史书,或许有人还说得出它

  • 骊山皇陵,秦始皇的尸体有没有腐烂?专家:别猜了,早就烂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骊山秦始皇陵墓照片,秦始皇有没有埋入骊山,秦始皇有没有葬在骊山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在秦国无比强大的时候,这位君临天下的君主竟然以为一场病轻易的死去,在秦二世的统治下,没过几年,秦朝就毁于一旦。两千多年来,有关于秦始皇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有人说他是罪人,有人说他是千古明君,这位帝君的身上,有着太多让人不解的谜题,秦始皇的身世,秦始皇的死亡等都是

  • 吕布为什么必须死?能力有限、人品太差,几乎恶心了半部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布容貌3d复原图,赵子龙大战吕布,吕布的人品真的很差吗

    凡刘备相中的人,随便拉出一个都是人种龙凤。关羽、张飞自不必说,这哥俩与刘备属于起于微末而荣辱与共的好兄弟。孔明、庞统、法正、赵云、魏延、黄忠也能出彩,这些人都是人才,关键是能为刘备主公奋斗终生。要知道,刘备不仅起点低而且水准一直不高。在赤壁之战后,他才勉强算得上一方诸侯;三国争霸正式上演,他才算登上

  • 看楚庄王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举成为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庄王如何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鸣惊人的简短故事,楚庄王称霸条件

    [var1]三年之后,他已经对楚国的基本政治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便开始重用有才之人,发展国家的同时抵御外来入侵。在他的统治之下,楚国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甚至连西北地区也有了楚国的疆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君王都想要在乱世之中脱颖而出,统一天下成为霸主,在楚庄王身上自然也不能幸免。为了赢得霸

  • 从春秋到战国,人们的道德水平为何突然下滑?此人“贡献”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春秋吴越夫椒之战,越国几乎被灭,最终几乎是在哀求之下,吴王夫差才勉强答应了留下越国,但条件是越王句践在送上大量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必须与夫人亲自到吴国为奴,以示诚意。可这么大的事儿,《春秋》上为何没有记载呢?《左传》解释说,此次战争,吴越双方都没有通报中原各国,他们自己打起来,又自己解决了

  • 使邓艾奇袭成功,蜀汉灭亡,江油守将马邈该不该为此事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受到《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邓艾自阴平道奇袭至江油关时,马邈被犹如神兵天降一般魏军吓破了胆,舍弃了坚固的成关率部投降,间接导致了整个蜀汉集团覆灭,应该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主要责任。不过,根据诸多史料与文献中的记载,历史史实与《演义》中的故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此事谈一下个人的

  • 芈月“爱上”义渠王,为何秦王毫不生气?学者:如此才显她的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宣太后(芈八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执政的太后,因为电视剧《芈月传》的原因,让宣太后大大的火了一把。这其中就包括她的种种情事,因此很多人都会以为宣太后芈八子会是一个风流的女人。但是,在历史上对于宣太后的评价跟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不一样,对于宣太后除了少数道学家在批驳外,其他的评价还是十分的中肯。比如历

  • 历史上的“匈奴”,放到如今是什么民族?说了你不一定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让人头疼的匈奴如今是哪个民族,历史上的匈奴长什么样,历史上的匈奴现状

    封建社会历史上存在的民族非常多,所以我们国家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群人虎视眈眈,所以古代的战争很多,为了防范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变得非常有限了。说起这些对我们虎视眈眈的民族,匈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上记载的我们国家跟匈奴之间的战争非常多,我们也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我们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