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使邓艾奇袭成功,蜀汉灭亡,江油守将马邈该不该为此事背锅?

使邓艾奇袭成功,蜀汉灭亡,江油守将马邈该不该为此事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38 更新时间:2024/1/21 19:30:04

受到《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邓艾自阴平道奇袭至江油关时,马邈被犹如神兵天降一般魏军吓破了胆,舍弃了坚固的成关率部投降,间接导致了整个蜀汉集团覆灭,应该对蜀汉的灭亡负有主要责任。不过,根据诸多史料与文献中的记载,历史史实与《演义》中的故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此事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马邈的身份;

据东晋时期的史学家孙胜著的《蜀世谱》中称:马邈是马岱之孙,马延之子。另外还明确指出,马延在蜀汉官至振威将军,跟随姜维北伐时在段谷之役中阵亡。不过,这一说法其中有几个疑点:

首先,马邈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异常简略,别说生平事迹,就连生卒时间和籍贯都没有提及,仅在《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中提到“蜀守将马邈降”,至于其它方面的情况一概没提;

其次,依照《蜀世谱》中的记载,马延能够跟随姜维北伐,且又位至杂号将军,应该是蜀汉集团后期的一位主要将领。然而,在《三国志》中对马岱之子马延却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只有河北袁氏集团帐下都督将军马延的简略记述,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第三,在裴松之注解版的《三国志》中,引用了相当丰富的外部史料,对《三国志》中欠缺的一些人物、事件等进行了大量补充,这才使得许多鲜为人知的小人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中,也不乏有祸国殃民的奸邪之臣,而对于马邈这样临敌投诚,决定了蜀汉命运的人物却没有任何说明。

因此,笔者认为,马邈是名将之后的说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商榷与考证。

“江油关”存疑;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马邈当时是“江油关”的守将,而且,此关隘还是蜀汉集团平定益州后,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局势,为了防止魏军翻越秦岭山脉奇袭,依托地势而建的一处守关。但是,笔者翻阅了《三国志》、《晋书》及《华阳国志》中提及此事的记载中,均未出现“江油关”一词,也没有任何有关在江油修建关城的记载。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据明代的《蜀中名胜记》载,“江油”初名为“江由”,意指为涪江的由来。因“由”与“油”同音,自东晋史学家们在著书时将“江由”记为“江油”之后,在后续的史料中便统一以“江油”称谓。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说明《三国志》、《晋书》中所记载的“江由”,与《华阳国志》之后的史料中记载的“江油”为同一地名。

最早记载江油防御形态的史料是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该书在记述“涪水”流经时明确指出,涪水东南流经“江油戍”北,此地便是邓艾自阴平出景谷道(阴平偏道)途径的“江油”。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息点,这说明在南北朝之前,江油并不是“关”,而是“戍”。据近代学者考证,此处的“戍”与两汉三国时期的“围”同意,意指具有简单防御工事的屯兵驻所。例如:《三国志·蜀书·王平传》载,诸葛亮驻守汉中期间,曾依托地形在汉中之外修筑了“兴势”与“黄金”两处围地,在《水经注·沔水篇》中则称之为“戍”。

“戍”是具有半永久性的野战工事,以小型简易的城堡为支撑,用木栏围建,搭配鹿角等简易防御工事的屯兵驻所。它的意义有两个:一、相当于一处大型“哨卡”,发现敌情后可以第一时间回报给后方主力防线;二、屯守兵士们在周边或特别选定的地点,用杂物、树木、石块等阻断道路,配以伏击延缓敌军的推进速度,为后方主要防线赢得充分的准备时间。

关于“戍”的作用,近代有关学者在汉中地区实地考察时已经得到了印证。诸葛亮驻守汉中时,在外围谷口地带,依托险峻的地势,修建的“围营”工事离汉中的主防线将近一百多里,它的作用就是上述两点。

通过上述史料记载可以得知,在三国及两晋南北朝时期,江油之地并没有具备超强防御的关城,而是一处简易的野战防御工事。

马邈是否“不战而降”;

马邈之所以被人唾骂,是因为他不战而降,未作任何抵御就向魏军弃关投诚了。关于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

据《三国志·魏蜀·钟会传》载,邓艾出景谷道,其前锋部将田章“破蜀伏兵三校”后,才得以长驱直入。另据《三国志·蜀书·诸葛瞻传》载,得知邓艾出景谷的消息后,诸葛瞻迅速率部驰援,行至涪县时听闻“前锋破,退还,住绵竹。”仅从这两点来看,就不能说马邈不战而降。

首先,如果马邈不战而降,田章遭遇的“三校伏兵”从何而来?其次,在只能靠快马、驿船传递消息的古代,邓艾又是绕道偷袭,远在江油之外驻防的诸葛瞻怎么会得到邓艾出景谷的消息呢?所以,笔者断言,马邈绝非不战而降,而是战败后被迫投降。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点:马邈的战败,存在着人为的必然性。按照魏晋时期的兵制来说,“一校”大致也就是一千人左右,而马邈屯守江油时只是一个“尉官”,统领部卒最多不超过五校,也就是不足五千人。就按最多的五千人计算,用来伏击田章用掉了三千人,马邈此时只剩下了两千人固守“江油戍”。而马邈率领的部卒,还有一个最为致命的缺点。

据《华阳国志》载,蜀汉后期,由于当时的战略调整,屯住江油的部卒皆为“义守”,设“关尉”统戍。这一记载就直接说明了当时的问题所在,马邈统领的“义守”类似于民兵性质,或者就是近代学者们所称的“老弱残兵”。试想,即使马邈有关羽张飞那样“万人敌”的能耐,手下带着这样一群兵士,又没有坚固的关隘或关城可守,怎么样跟曹魏的正规军相抗衡。

所以,笔者认为,说马邈“不战而降”有失公允,而马邈最终的战败以及蜀汉集团的灭亡,全是由蜀汉集团后期的战略失误造成的,这个“黑锅”,不能全扣在马邈一个人的身上。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华阳国志》、《水经注》、《蜀中名胜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芈月“爱上”义渠王,为何秦王毫不生气?学者:如此才显她的伟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宣太后(芈八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执政的太后,因为电视剧《芈月传》的原因,让宣太后大大的火了一把。这其中就包括她的种种情事,因此很多人都会以为宣太后芈八子会是一个风流的女人。但是,在历史上对于宣太后的评价跟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不一样,对于宣太后除了少数道学家在批驳外,其他的评价还是十分的中肯。比如历

  • 历史上的“匈奴”,放到如今是什么民族?说了你不一定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让人头疼的匈奴如今是哪个民族,历史上的匈奴长什么样,历史上的匈奴现状

    封建社会历史上存在的民族非常多,所以我们国家能够做到的事情是有限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群人虎视眈眈,所以古代的战争很多,为了防范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变得非常有限了。说起这些对我们虎视眈眈的民族,匈奴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上记载的我们国家跟匈奴之间的战争非常多,我们也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我们国家

  • 吕不韦戈的传奇命运,被发现时正被村民用来割草,但其意义非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不韦资料简介,吕不韦何时被废掉的,吕不韦的经历

    [var1]就像秦兵马俑的发现一样,如果不是人们偶然性的行为,这些文物与人们的见面应该要推迟不少。1974年3月,在秦始皇帝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杨志发老先生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终于让埋藏于地下2000多年的兵马俑群重见天日,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

  • 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历代君主会服吗?他们会与秦始皇怎么对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墓里真的有秦始皇吗知乎,秦始皇为何成为千古一帝,为什么说秦始皇就做了十几年皇帝

    秦始皇说:刘老三,你这个楚地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的泥腿子,我不告诉你郡县制,你搞什么郡国并行?你想象力的极限,也就是魏国信陵君的门客。汉武帝说:嬴政,哪有你这么玩的?三公九卿,实际就丞相一家独大,你这个皇帝往哪摆?你死了,丞相李斯跟小人赵高暗通款曲,就能搞乱国家。你看我:弄个内朝搞决策,让丞相带着外

  • 当《论语》遇上《春秋》,同样是经典,谁是治国辅政第一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论语,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诗经论语春秋的先后顺序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论语》和《春秋》地位崇高,被列入儒家“四书五经”,是历代读书人不可不读的典籍。《论语》和《春秋》,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多方面,因其实用性,对历朝历代影响力极大。[var1]孔子像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度成为了标榜《论语》重要性的证明。在我国汉代,大儒董仲舒还

  • 自称汉人,是因为汉朝强大吗?为什么不称唐人、明人以及清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汉人说自己是汉朝人吗,汉朝皇帝和汉人的关系,汉朝人全都是汉族的吗

    民族主义,是在他者的挤压之下,才能形成的。而实际上就是一种内部身份认同。汉朝那么强大,在汉朝形成了这种族群共识,然后我们就自称汉人了。是这个逻辑吗?想当然即如此,然而并不是。正是因为大汉帝国已经打遍了整个地理视界,所以这时候就根本没必要区分出汉人与非汉人的概念。大汉帝国已经强到匈奴人举族内迁了。这时

  • 如果孔子在楚国为相,楚国会如何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公元前505年十月,在秦国的援助下,楚军终于打跑了吴国侵略军,正式复国。饱经劫难的楚昭王在外浪迹了将近一年,终于回到了饱经创伤的郢都,一眼望去,但见故都残破,满目苍夷,不觉凄然泪下:“宗庙被毁,社稷遭难,百姓受苦,此皆寡人之罪,寡人之罪呀!”群臣们陪着昭王一起哭,有个叫扈子的乐师却不哭,

  • 董卓之乱,汉室彻底衰败,为何有诸多刘姓宗室却无力拯救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秽乱内庭是什么意思,貂蝉怀了董卓的孩子吗,董卓和皇后吻戏

    可董卓之乱后,汉朝的两京遭受严重的打击,皇帝彻底成为傀儡,地方的官员也没有人会把皇帝放在眼里,令人不理解的是,在当时的汉朝国内,地方上有很多有权势的刘姓宗室,比如在幽州地区的刘虞,荆州地区的刘表,还有益州地区的刘焉父子。这些人也都成为割据一方的豪强,在当地都有着非常强的势力,既然有这些宗室在外面,为

  • 2400年前的战国木雕梅花鹿,给工艺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曾侯乙墓出土,距今2400多年,鹿身为整块木头雕成[var1]鹿角却是真鹿角,身上的方形小孔,推测有可能是用来插鼓。[var1]整个鹿的造型生动,鹿的温顺可爱被展现地淋漓尽致,可见战国时期的手工艺水平。 [var1]战国时期的木雕作品不多见,在楚文化的地域内,却发现较多[var1]与独特

  •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提议迁都,是迁许都还是邺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许都邺城,曹操到底住许昌还是邺城,邺城民富兵强的人是谁

    关羽镇守荆州时还保留着蜀汉争夺天下的希望,蜀汉能以这里为跳板,向东去威胁到襄樊,许昌等地。关羽出兵有些草率,没有考虑到后方的孙吴,在刘备与曹操汉中开战之前,孙刘之间围绕荆州已经发生过一次武装冲突,由于汉中面临着曹魏的压力,刘备不得不妥协放弃荆州部分地区。关羽他应该清楚,孙权在后面一直惦记着江陵,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