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早的“好基友”组合:白居易和元稹,贯穿一生的友情!

最早的“好基友”组合:白居易和元稹,贯穿一生的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51 更新时间:2024/2/4 3:59:07

诗词歌赋是我国最有名的产物。当时唐朝的诗歌发展的非常繁荣,其中李白杜甫等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要说这些文人雅士各个身怀才艺,为何却少有状元的产生呢?而那些高中状元的人最后却并没有杰出的代表作,这是至今的未解之谜!在仕途上不顺的白居易,在自己的诗词领域创造了自己的世界。白居易作为讽喻诗的代表人物,其简单明了的诗句揭露了人间的疾苦,替人民发声的伸张正义获得了无数人的追捧爱戴。所以也赢得了许多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其中之一就是大诗人——元稹

都说读书人不懂得走仕途,白居易可谓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了。在白居易做官期间,他的直言纳谏刚正不阿却得罪了许多人,白居易在仕途这条道路上是非常坎坷崎岖了。他的这种直性子让他一再的受到惩罚和贬低职位,但是这并没有改编白居易的为人。而且也正是白居易这样的性格,为他赢得了一位侠肝义胆的好兄弟元稹,二人真的是到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地步了。

在白居易30岁的时候,他在长安首次遇到了元稹,当时的元稹23岁,比他小7岁。此时的白居易已经在朝廷作进士,而元稹则是明经,相当于白居易父亲和祖父当时的小官位。当时的二人同时考取吏部的考试,同时考上了,同时被朝廷分配了,同时分配的职位还是一样的都是校书郎,这个职位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二人之间的交流时间有很多,也给了他们更多时间的交流,二人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喝酒赋诗。而且两个人在长安居住的地方只相差一条街道,这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在一起。随后二人想一起考取科举制度,于是又搬去了寺院同住了三个月一球复习功课,这就是白居易和元稹在一起最多的时间了,之后的二人都是各奔东西,再也没有长时间的相聚。

元稹在诗词歌赋的才能方面,和白居易的地位是一样的,二人齐名并成为“元白”,当时有“元轻白俗”的说法,就是因为二人的诗歌都是很通俗易懂的,一读就明白的诗句,只要谈起来,经常把二人放在一起来说的。在当时非常黑暗的官场生涯中,元稹为白居易带来的精神寄托可是非常巨大的,他的存在帮助白居易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让他在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更加坚强。

元稹和白居易二人之间的情谊完全就是靠着书信往来。说起诗歌就不得不说元稹当时作的一首诗了也是非常甜蜜的。

《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这首诗题目中的乐天即白居易,微之是元稹自己的字,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元稹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我每一天频繁的在想你,乍一看还以为是小娘子给千里之外的夫君写的一首思念诗呢,谁能想到这是两个大老爷们的书信。

再看诗的内容,元稹说:咱们相距的太远了,千山万水早已经把咱们之间的书信断了,已经好久没有收到你的来信了,今天忽然收到你的来信,让我非常激动啊;非常难得你还能想起来我,爱恋我这个人,并且在梦里的时候还不断的慰问我。而再看现在的我,被病痛缠绕了身体,都有一些神志不清了;我一直在梦里梦到其他不相干的人感到非常苦恼,但是就是没有梦见过你。

这首元稹写的诗词也是非常的简单直白了,这样一篇轰轰烈烈的情感竟然表达给了白居易,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真是捉摸不透,要说当时没有“基友”这个词语,不然他们两个绝对是最先用到这个成语的。

当然玩笑归玩笑,白居易和元稹真的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没有超过6年,但是他们之间的友情却保持了30多年之久,两人之间的感情完全符合相濡以沫这个成语。

当时元稹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二人同事遭遇被贬,仕途不顺的两个人心中有一万个想法想告诉对方,所以彼此都非常了解对方的心情,明白对方需要的是什么。

元稹和白居易成为好朋友,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政治立场非常一致,在许多观点上有着非常一致的态度,他们对于治国齐家的态度也是不谋而合。两个人的经历相同爱好相同,这也让二人的友情贯穿一生。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元稹程去东川的时候,在途中的一个驿站里休息,忽然看到了白居易在墙上写的一首诗,于是也情不自禁的吟诵了一首写在了墙上,并且写完后还将诗传回了再长安的白居易。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他们两个人大概也是找到了这种乐子,不断的在四处各地的驿站亭子里找寻对方的诗词。看到白居易和元稹二人这种奇妙的沟通方式,再看我们现在微信打电话这些方式,虽然更加快捷简单,但是要说联络感情来,是不是还是古人的方法别有韵味,要高明许多呢?你和自己的好朋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传递感情的方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是暴君,我要为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对自己,朱元璋确实嗜杀,但是我们不知道,他还嗜俭,在中国古代嗜俭作为一种高尚的品德是用来公示的,其实视线之外过得是相当奢侈,但朱元璋不一样他是真的嗜俭,并不是为了垂范天下做做样子而已,而是真的节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是穷怕了,从小过苦日子习惯了,他有多节俭,用现在话说就是能凑合就凑合比如在南京宫

  • 李渊被逼退位后连生30个孩子,李世民烦恼不已,武则天一狠招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却没有李世民的魄力,面对李世民的夺权,他虽然挣扎过,但是最后也是无奈接受了这种结果。而且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能够继承皇位的也只有李世民了,而且朝廷大权都已经掌握在李世民手中,于是也只能退位让贤,但是也因此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雷,让后世的皇子认为只要自己有才,就可以去争夺皇位,

  • 明朝开国功臣傅友德,手里拎着两个儿子的人头,去面见皇帝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和傅友德关系,傅友德杀子是真实的吗,傅友德简历

    看见傅友德手里拎着两个儿子的人头,滴滴答答的还在滴血,不禁故作怜悯地问道:“你于心何忍?”是啊,傅友德作为一个父亲,于心何忍。他为什么要拎着自己两个儿子的人头,进皇宫面见朱元璋呢,这得从朱元璋残忍猜忌的性格说起。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以后,害怕他若一死,孙子朱允炆控制不住开国功臣,会危害朱明的天下。于

  •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而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渊和杨坚的关系图,李渊四个儿子名字连起来什么意思,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为啥没有朱元璋

    开国皇帝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两个人庙号有区别的原因,要从两人起家的历史背景,两个人的经历,以及在位期间作为和后世评价来说。 朱元璋与李渊的发家史李渊,字叔德,出身于隋朝末期的北方,当时的李渊家族封唐国公衔,家族势力庞大。在幼年和青年时期,李渊学识广博,为人旷达,素有贤名,家族的根基给予了他良好的教

  • 明朝一官员欲辞官还乡,却惨遭朱元璋发配充军,结果熬死4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的大臣的下场,明朝朱元璋把哪些儿子送进锦衣卫,明朝朱元璋时有多少官员

    如果皇帝的秉性不好,那么臣子说话可就要小心了。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不但乌纱帽不保,恐怕连脑袋也要不保。而臣子想要做什么事的话,就只能隐忍在心里,一旦提将出来,那可就要遭到皇帝的反对,就会得到糟糕的结局。因此,在古代就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说辞。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明朝的一位官员,他趁着生病时向皇帝提

  • 曹魏灭亡后,宗室夏侯家族在西晋混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魏夏侯家族有哪些人,西晋曹魏哪个厉害,西晋夏侯家

    夏侯惇和夏侯渊是同族兄弟,都是曹操的亲信得力干将,为曹魏的建立建立赫赫战功。 夏侯惇官拜大将军,在曹操去世后二个月里,夏侯惇也去世了,夏侯惇家受得特殊优待。 夏侯惇有五个儿子,都没有什么作为。次子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志大才疏,在《三国演义》里因为率军攻打蜀汉损失惨重而出名。夏侯楙的妻子清河公主

  • 明朝16个皇帝聚会, 朱元璋都打了谁 (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此文乃是鱼叔在与朋友聊明朝旧事时,讲开的一个段子,不喜勿喷哈!话说上回说到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在一起聚会,太祖朱元璋对朱棣表示愧疚,而对其他皇帝的作风却是表示失望。同时其他皇帝因为自己在位时的一些作为对于太祖皇帝更是表示惧怕、惭愧。正稿:这时明仁宗朱高炽走到了自己儿子身旁,提醒道:”好自为之。”毕

  • 隋唐宋明,这四个汉人朝代,你觉得哪个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由杨坚开创,结束了中华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终结了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虽然仅仅历经二世三十七年而亡,却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的措施,隋朝逐步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帝国,但隋炀帝继位后,开凿大运河、建设大兴城、兴建驰道及三征高句丽等消耗了大量国力,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及贵族叛乱,隋朝被唐朝所取代。

  • 明教有十二大高手,朱元璋登基当皇帝他们结局如何杨逍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杀杨逍明教教主,明教杨逍,朱元璋如何成立明教

    就有眼尖的观众说,明明把锅甩给了杨逍啊,不是朱元璋。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杨教主只是个过渡。不管是戏中还是书中,当张退隐的时候,杨已经是老年人了。教中本有很多人不信服他,没干多长时间就把位子给了老朱,自己就去武当和女儿贤婿俩享受天伦去了。使者范先生去了明教的发源地西域,仍旧当了一段时间头陀,可惜死在了远

  • 唐朝婚姻漏洞,夫妻离婚是怎么离的?女性有决定权和再婚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离婚制度,唐朝夫妻离婚的真实原因

    据说每个朝代的婚姻制度各有不同,其以大唐盛世最为出众,当时的大唐和离成风,并且女拥有着自己的选择权利?一、唐朝初婚需听从父母之命,双方有“结婚证”西周时期开始,朝廷便设立媒介机构,名日“媒氏”,主要负责见证和组织民间婚姻,做到“嫁娶有媒”,职管黎民百姓的婚姻判合,有点类似现代的民政局。根据《唐律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