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第一支近现代海军舰队,舰队的船员、舰长都是英国人

清朝的第一支近现代海军舰队,舰队的船员、舰长都是英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39 更新时间:2024/1/19 3:46:00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事,当时清军腐败,太平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1853年定都南京。

除了太平天国这个内乱,清朝此时还有外患,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纷纷跑到华夏来谋求利益。

洋人根本不在乎谁来统治华夏,他们只希望在华夏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如果谁给他的利益多,他就支持谁。

洋人曾与太平天国接洽过,毕竟洪秀全打的是上帝的旗号,使洋人对他有天然的好感。但是双方交谈得并不愉快。

在与太平天国接洽时,洋人还在当时华夏的正统——清廷的手中抢夺利益,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美国又趁火打劫。尤其是沙俄,通过威逼利诱强占了我国大片国土,英法、美等国则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洋人在太平天国那里没有得到的利益,在清廷这里得到了,其次太平天国此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且洪秀全等人的表现与洋人心中的上帝有差别,洋人因此倾向于支持清廷,纷纷表示愿意给清廷提供军事援助,尤其是英国,他们希望通过清廷在东方获得更多的权利、利益。

之前的封建政权一直奉行的大陆政策,对海洋的重视度不够高,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上层精英并不是傻子,他们意识到了坚船利炮的厉害,纷纷上奏朝廷,请求朝廷购买洋船、或者聘请洋匠建造舰船。

地方大臣曾国藩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左宗棠也主张“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中央的恭亲王奕欣也主张购买洋船镇压太平天国,洋人赫德给咸丰帝吹牛,说如果采用西方舰船,那么剿贼必得利,从长江口到南京只用6天,一天就能攻破南京城。正被太平天国搞得焦头烂额的咸丰帝大喜,立即下圣谕命江苏巡抚薛焕、福州将军文清、两广总督劳崇光迅速筹办购船事宜。

可以大清办事一般都会很坎坷,过了一个多月咸丰帝病逝,之后上层又陷入夺权斗争中,导致购船一事暂时被放下。

清廷将其搁置后,太平天国则来催清廷,李秀成率太平军一路东进,接连攻下宁波、杭州,直逼上海,恭亲王奕欣又得到消息,太平军攻下上海的目的就是想从洋人手中购买火器、轮船。

最后在三方势力的相互促进下,清廷急令恭亲王奕欣筹款向西方购买洋船,具体事情由英国人利泰国操办。

购买经历也是非常坎坷(大清办事一般都很坎坷),这件事慈禧太后、维多利亚女王、英国的首相和各大内阁成员、李泰国、恭亲王奕欣、两广总督劳崇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卷入了这件事。

当时的李鸿章正在上海,他带着淮军保卫了上海,得到了上海士绅的支持,手里有的是钱。

恭亲王奕欣就找到李鸿章,希望李鸿章帮忙出钱,而李鸿章什么事情都是听他老师曾国藩的,这让奕欣很不爽。

1863年4月4日,舰队从英国驶往我国。洋务派内的各方集团都想获得这支舰队的实际使用权,曾国藩集团、左宗棠集团、恭亲王奕欣集团为舰队的控制权进行角逐,李鸿章集团也是全力支持曾国藩的,左宗棠的势力没有其他两个大,真正角逐舰队控制权的是曾国藩与奕欣。

真正让“阿思本舰队”破产的是英国佬,当时我国没有技术,人也不会操作洋船,因此船员、船长都是英国人,舰队司令阿思本还曾参加了两次鸦片战争。

舰队是清廷出钱筹办的,是为清廷办事的,按理说控制权是属于清廷,但是英国佬却要求这支舰队必须挂外国旗帜,由外国人指挥,这个外国人还是清朝海军的司令。

清廷一看,老子花钱,到头来却全是别人的,真当我人傻钱多?各大派也不希望这支舰队的控制权在洋人手里,纷纷挤兑这支舰队,曾国藩、曾国荃纷纷上书,表示南京已经被团团包围,攻克只是时间问题,完全不需要这几艘洋船。

各方势力的妥协下,大清帝国最终白白花了67万两白银,什么都没得到。但清政府也开始了力图自建强大海军抵御外侮之路。

更多文章

  • 宋金分治已经常态化,辛弃疾和陆游却还要坚持北伐,这合适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辛弃疾和陆游北伐,陆游写给辛弃疾的诗,陆游辛弃疾都是武将吗

    简单说,就是宋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改变分治局面,然后大家都认命了、不折腾了。但这种终局,只能说勉强出现在1164年隆兴和议,或者说金军饮马长江失败以后。1161年,金国要求重新划界,实际就等于说: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不算了,现在我就是要灭了你。所以,绍兴和议之后,女真人就没打算消停,停战只是

  • 此人在乾隆生日时极尽讨好四十多年后却直接促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小斯当东被乾隆皇帝接见这个人就是小斯当东,是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的儿子,这次来清朝他是以“见习”的身份跟随父亲来的。为了这次出行顺利,小斯当东跟着翻译学起了中国话,很快,他便学的得心应手,这也为他与乾隆皇帝的会面打下了基础。八月初十,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团,小斯当东也在这样的条件下见到

  • 饮马黄河的契丹,为什么会答应澶渊之盟?因为它的处境比北宋更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澶渊之战为什么宋军不攻击,澶渊读音,澶渊是今天哪里

    契丹“兴师寻盟”一说,出自宋朝使臣曹利用之口。与其说寻盟是契丹的目的,不如说是曹利用为契丹找的托词。但是,和谈却是对契丹最好的选择,而且一直也是契丹萧太后的决策选项之一。个中原因就是:契丹的处境比北宋更窘迫。北宋的处境,一个是河北边患,即契丹;一个是西北边患,即党项。第三个是契丹兵临澶州导致的文臣纷

  • 清朝最小寡妇仅15岁,守寡长达101年,漫长的时光她如何度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福建清朝女子守寡,清朝唯一守寡皇后,晚清时期一对年龄很小的夫妻

    我们都知道,古代女子命运凄惨。不仅要遵守三从四德,还要裹小脚,遵守无理的封建礼教。没有什么比一堆不讲理的规矩更伤害人的了。尤其是古人最重视的“守节”,不知道祸害了多少女性的青春!何谓守节?丈夫死了不能再嫁人。要么自杀殉节,要么守着丈夫的牌位过一辈子,以此来显示贞洁。或者有为出嫁的少女,死了丈夫,也不

  • 宋朝这位皇帝,死后头颅成饮器,躯干烧成花肥,朱元璋叹息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代皇帝,他是赵匡胤儿子赵德昭九世孙,但他的皇位却是天上砸下来的。赵昀原名赵与莒,1205年出生于绍兴府山县,赵昀起先并不是一位皇子,他是皇帝宋宁宗的远房堂侄,赵昀的家世同普通百姓差不了多少。赵昀七岁时候父亲还去世了,母亲带着赵昀一直寄居在叔叔家里,处境十分的惨。正在这时,宋宁宗赵扩让

  • 蒲松龄笔下的《野狗》到底有多恐怖?恐怖到风月难以幻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蒲松龄诡异事件,蒲松龄一生共娶了好多个妻子,蒲松龄诗词十首

    明末清初之际,在胶东地区爆发了一场持续很久的农民起义。起义军的领袖叫于七,所以这场起义被称为于七之乱。正值武力巅峰的清军,当然不允许起义愈演愈烈。真实的历史鲜有什么怀柔招安,多是高效率的暴力屠杀。所以,清军对于七之乱的手段就是暴力屠杀。于是,清廷派重兵扑灭于七之乱。在胶东地区,大兴连坐族诛。凡是跟起

  • 北宋唯一一个世袭的武将世家:威震西北二百年,功绩远超杨家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这折家将并非是汉人,而是党项族的人。折家将是真正的武将世家,他们从五代开始到南宋初年,就一直捍卫着中原地区的西北门户,尽最大可能把契丹、西夏和生羌(没有归顺朝廷的羌族部落称生羌)拒之门外。说到折家将,那就要从五代时期的名将折从阮算起的,他可以说是第一代折家大将,折从阮自后晋、后汉、后周以来,一

  • 乾隆:大家别被《如懿传》骗了,朕不是渣男,朕的柔情你们不懂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与如懿的真实历史,如懿怀孕晕倒在永寿宫,如懿语录

    翻开史书,我们发现,乾隆1735年登基成为皇帝,时年25岁,1796年退位成为太上皇(仍然掌权),在位60年,1799年驾崩,实际掌权事件达64年之久。在我国历史上有皇帝以来,乾隆是掌握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那个时代最富有、最懂得享受的君王之一——乾隆登基时,国库仅有6000万两白银。到了乾隆四十

  • 为何手握重兵的杨秀清,斗不过无权的洪秀全?最终还被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洪秀全怎样杀了杨秀清,杨秀清和洪秀全吻戏,洪秀全杀杨秀清完整视频

    在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一直都是一对冲突激烈的矛盾。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相权最为强大。在那个时候,相权几乎已经和君权并驾齐驱,甚至有超过君权的念头。比如说晋国的大臣赵盾,晋灵公对于赵盾就怕的不得了,不敢正面和赵盾对抗,只能派刺客去行刺赵盾。而到了明朝,虽然丞相一职被废除了,但是“丞相”却一直没有走远

  • 为什么明朝还有元朝遗民?因为我们来自传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和元朝之间的传承,贵州安顺明朝遗民,元朝皇帝帝位传承图

    元亡明兴,远不止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一个结束异族统治、“华夏重光”的“大关节”。——摘自姚大力的《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一文但是,这只是史学家钱穆的看法。当时的明朝人根本就不这么看。元末明初的人“仅言开国,不及攘夷”,认为这就是一次改朝换代而已。所以,元末明初之时,肯定有大量的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