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赵国40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赵括又要负多少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579 更新时间:2023/12/8 9:55:33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战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平之战决定了战国时代天下土地的最终归属,也间接成就了我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秋大业,在战争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败于秦国大将白起,白起用计坑杀了赵国四十万战俘,只放回240名老幼以示威慑。

那么长平之战始末如何?赵括在失败中又要负多少责任呢?

长平之战根源:必有一战

早在长平之战之前,其他的诸侯国已经是国力衰弱,无力与秦国对峙,唯一有一战之力的,只有赵国。

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秦、魏讨伐齐国并击破齐国,公元前279年,秦国派兵,多年来攻打楚国,最终终于攻破楚国国都郢都,此时战国七雄中能有军事力量与秦国一决高下的只有赵国。

[var1]

因此其他国家都把与秦国对峙的希望寄托在赵国上,而秦国要想完成一扫六合的版图必须首先除掉东进路上的赵国,公元前 270 年, 秦国曾经出兵征讨赵国,在赵国的国境周围滋扰。

但是最终兵败,被赵国连连重创重创,这说明秦赵之间的强弱是相对的,事实上,秦赵争强,是秦国在统一六合的大版图中最为棘手的,而关东各国,都把遏制秦国东进的希望寄托在赵国方面。

《战国策 秦策三》,说这个时期"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的事情。也就是说,秦赵之间必有决定生死的关键一战,双方都无路可退,不成功便成仁。

[var1]

上党: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其实长平之战的导火索最终是关于韩国上党郡的争夺,当时韩国国力衰微,于是秦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打下了韩国土地野王,韩国在丢失了野王之后更加恐惧于秦国的实力。

况且,韩国领土上党郡十七座城池已经被切断了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因此韩国的王宫大臣们主张把上党郡拱手让给秦国以换来韩国的退兵,但是当时上党郡的太守在请示了上党百姓的意见之后发现赵国才是他们的民心所向,因此索性拱手把上党郡整整十七座城池送给了赵国。

上党是当时的兵家必争之地,早有战国周公士子说过上党郡据险而守,易守难攻,况且秦国得到上党之后,可以据上党和太原南望,相当于大半个天下已经进了秦国的口袋。

[var1]

不出所料,这一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于是开始筹备消灭赵国,两年之后,秦国正式出兵攻打上党,当时的赵国不以为惧,由于上党民众纷纷舍家投奔赵国而去,赵国便在长平设兵迎接,于是秦军转移方向直扑长平,事态逐步扩大,四月,王龁向长平赵军发动进攻 ,这便是长平之战的开端。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原因

纵使赵括无能,赵国也不会让一个空有纸上经验的毛头小子去统领军队,因此纸上谈兵的论调虽然不可不信却也不可全信,而事实上,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也确实有其他原因。

1. 赵国的政治失败,反制秦国并无效果

其实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也并非束手待毙,而是采取了反制秦国的自保措施,只不过都收效甚微, 赵国当时为求自保曾经与其他国家联合抵抗秦国。

《战国策 秦策三》:"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就是在描述这样一件事。并且在道德制高点上高于秦国,在当时赵国才是夹在秦赵之间的小国更加倾向于的一方。

[var1]

但是道德上的制高点并不能弥补军事实力上的不足,这致使 赵国的朝廷也分立成两个派别,分别主张接受与不接受上党,但是最终赵王采信了以平原君为首的主张接受上党郡的意见,这才招来了秦国的大军。

如《史记·白起王剪列传》所述,平阳君赵豹一开始就持反对意见,认为"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事实上,司马迁曾经在史记中对于赵国是否应该接收上党做出过论断,司马迁认为,上党虽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如果赵国接受了上党,必将引来秦国的报复,即使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决战,但是赵国的这一决定会提前引来这场战争,对于赵国极为不利,况且从结果看来,赵王和平原君的观点和举动间接导致了赵国四十万士兵被白起坑杀!

到了近代,也有不少史学家和司马迁的观点一致,即使明明知道收了韩国太守送来的上党会招来刀兵之祸,但是赵王已然被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整整十七座城池所迷惑了双眼,早已顾不上思考这样做的后果。

[var1]

2.赵国的军事失败

赵括在军事指挥上虽然缺乏经验,但是并非是一无是处,不过当时的亲王在知道了赵国指定了赵括作为将领之后,立即将原定的主将撤换为副将,指定了战无不胜的白起作为主将,并且对外严格封锁了消息,如此一来,一边是刚刚上战场的赵括,另一边是战无不胜老谋深算的白起,孰胜孰败已经一眼可知。

在另一方面,秦国的军队战斗力确实胜于赵国,在长途跋涉到达战场之后,老将白起首先下令坚守不出,韬光养晦,随后又假装失败退兵,赵括大喜,下令追击败军,但是白起的带兵经验确实丰富,在退败之时已经暗中埋一支伏兵寻找良机杀出,不仅配合大部队将赵军团团围住,又将他们一分为二。

[var1]

在围起赵军之后,白起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赵军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据说,当时的赵军兵营已经出现了攻击同伴而后分食其尸体的事件,对此赵括也无能为力,只能下令坚守,固守待援。赵军无以为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当时的赵军军营已经极度缺少粮草,说明, 赵国的盟国——齐国已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而楚国方面也不见有什么动静。齐、楚态度的转变, 大致有三个原因 :(1) 两国国君的更替;(2) 秦国的收买;(3) 秦国的武力威慑, 尤其是对楚国的威慑。

在战场上连连败退的情况下,赵国情急之下只能与秦国讲和,但是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在赵国派出重臣与秦国讲和之后,秦国根本不予理睬,而是直接扣押了讲和的使臣。也根本没有讲和的余地,这也在另一个侧面说明赵括统领的40万军队已经是凶多吉少。

[var1]

3.战局紧急,赵括临危受命

史学界一直乐于引用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来解释赵国在长平的失败, 即秦国的离间计使赵括取代廉颇成为赵军统帅, 而赵括只会" 纸上谈兵" 。韩非也说" 赵任马服之辩, 而有长平之祸" 。

实际上, 在当时的情况下, 赵括取代廉颇, 意味着只能靠战场上迅速决战求得生机的赵国, 将一位愿意出战的将领替换下了不愿出战的将领。因此赵括只能选择尽快与秦军决战以求得一线生机,但是偏偏白起避其锋芒不与赵括交战,又一步一步诱敌深入,年轻气盛的赵括自然不是对手。

[var1]

据此分析, 《史记》中秦国用离间计的说法值得质疑。赵军缺粮, 秦国大可不必急于决战, 坐等赵军自己溃散不更好么? 换一个角度看, 赵括只会" 纸上谈兵" 的话, 秦国又何必派出白起来指挥决战呢?

由此看来,当时的赵国在国力上虽然不弱于秦国,但是在政治外交上其实已经处处受制于人,而赵括其实也只是为数不多的愿意出战的将领,所接到的命令也只是尽快决战,只不过历史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替罪羊用以告诫后人而已,其实,长平之战已经必败无疑。

参考文献

1.《国家大地图集》

2.刘向 . 战国策

3.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8 卷

文/羽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孔子曾说出一句“脏话”,却意外流传千年,成为现代教师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随便骂了句脏话被流传至今,孔子曾经说过怎样的话,孔子随口说了一句脏话是哪句

    [var1]孔子在历史上,据说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人是德行比较好的,历史上也称为七十二贤士。正因为有了这些人,儒家思想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得以蓬勃发展。它虽在某些朝代受到压制,但仍有着深远的传播。最著名的是《论语》。据说这本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合作写的。[var1]孔子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弟子,名叫

  • 刘禅曾经说了三句话,吓坏了诸葛亮,吓跑了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投降姜维说什么话,三国演义姜维刘禅对话,刘禅和诸葛亮闹翻的原因

    可是,历史是不允许的。岂识刘禅并非愚钝之人,反而很聪明。近代李密说过,刘禅作为国君来说,就可以和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所以刘禅的心智是很成熟的,可是成熟的他又为何做了很多很多的傻事呢?我们需要剖开这几件事来好好分析。第一句话就是那句很出名的“此间乐,不思蜀”,大家都会认为这句话是刘禅昏庸无能的体现,却

  • 孔子随口骂了一句脏话,流传了千年,却成为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儒家是几千年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受她影响的,而记载他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论语》更是被奉为经典。而他本人也被尊称为“圣人”,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简单来说,就是完美无瑕的人。孔子非常博学,

  • 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我们人类的范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诸葛多智而近妖”。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正因为这样,超越了我们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英雄豪杰玩弄于肱骨之间。官渡之战,一统北方地区的霸主曹操,被诸葛亮玩得手忙脚乱,全无反抗之力。 火烧赤壁,

  • 大禹竟是古埃及的蝎子王?《山海经》有新发现,夏朝或许是古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的夏朝大禹,蝎子王和大禹,夏朝大禹不是中国的吗

    想必大家小的时候,应该都有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在我们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了,大家都认为大禹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山海经》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上古典籍,书中曾描述了一个虚无的世界。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其实《山海经》中,还有关于古埃及的记载。[var1]有观点认为,没有文字资料就无法确定一个王朝

  • 史上4大鬼才:张三丰垫底,诸葛亮没能挤进去,第1操纵整个春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实张三丰简介,历史人物张三丰活多少岁,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究竟什么样

    [var1]春秋时期的人物——管仲,大家多多少少对这个人有所耳闻,然而呢,这个人厉害之处在于他在齐国所进行的一系列举措而那些措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人根本都想不到的,而齐国正是通过他的举措才一跃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说他是鬼才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意思。[var1]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老子。他是中国古

  • 1965年南京挖出东晋贵族小姐墓,出土200粒药丸,专家:枉为人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965年1月,南京市鼓燕子矶区的人们也开始对人台山进行土地平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家在山上挖掘时,竟然挖出来了一个意外收获: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图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停地宣扬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理念。但当地百姓因为文化水平仍然不是很高,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看到不小心挖出一个坟后,大家下意

  • 为何秦始皇能轻松统一六国?除了他的才能,这3样黑科技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统一六国,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的真正原因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经历了漫长的萌芽期、确立期、繁盛期和转型期最终才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形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在后来无数次的割据分离之后,再到形成统一,这都是在无数次的战争之后形成的。那么在漫长的战争中,为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呢?[var1]首先,就是兵马俑中出现的

  • 世人皆知马嵬驿兵变陈玄礼逼死杨贵妃,你可知他最终的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有因必有果,毒害了广大人民几千年甚至时至文明开放的今日仍然有余毒残留的“重男轻女”腐朽思想便来源于此;在我国繁荣开明的大唐盛世时期,女性地位空前提升,“重男轻女”思想竟被颠了个儿,当时百姓不重生男重生女。唐朝女性可谓是人才辈出,百花齐放,前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后有叱咤政界、文坛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到了

  • 【吴守立讲《论语》】第53讲:孔子心目中品德最高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领袖演说班[var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第八》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这是孔子赞叹泰伯。首先介绍一下泰伯其人,泰伯是我们吴姓始祖。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