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

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4/1/11 3:54:44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并不属于我们人类的范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诸葛多智而近妖”。诸葛亮点灯续命,主灯被魏延扑灭,姜维要杀魏延,他为何冒死阻拦。

正因为这样,超越了我们人类的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英雄豪杰玩弄于肱骨之间。官渡之战,一统北方地区的霸主曹操,被诸葛亮玩得手忙脚乱,全无反抗之力。

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周瑜,被诸葛亮气了三次一命呜呼。北伐中原,王朗被诸葛亮一顿痛斥骂去世了,曹真看完诸葛亮一封信气死了,司马懿被诸葛逼得躲在大帐里当“缩头乌龟”,一步不敢出,最终在上方谷还差点儿被诸葛亮放火烧死。

烧博望坡,烧新野县,火烧赤壁,三气周瑜,空城计一件接一件令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演义里的诸葛亮他能借东风,能点灯续命,能开天辟地,可以把人界的一切通通掌握在手上,人界几乎没有人是他的敌人,他想整死谁就整死谁,想暴打谁就暴打谁。

没有人是他的敌人,孤独求败的诸葛亮,变得完全孤独寂寞。然而,就这样一个半妖半仙的人,最终却败了。让人倍感啼笑皆非。

诸葛亮点灯续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司马懿说他:“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殊不知历史上的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由于过度劳累,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诸葛亮在五丈原和司马懿僵持,诸葛亮抬头看天文现象,看到了自己大限将至,边上姜维提议诸葛亮禳星续命。

而诸葛亮让姜维按照必须提前准备,遍布甲士逐层守在军帐外面,不许所有人进去,表明这件事情十分的商业秘密无比,而诸葛亮相信姜维,这事也仅有姜维一人了解。以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

《三国演义》原著记载: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呕血不停。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每日白日里解决政务,和平常一样,夜里返回满是甲士的军帐居住,才进行作法禳星。充分证明了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和隐秘性、随后,在快取得成功的情况下,魏延来了。

《三国演义》103回结尾写道:“忽听得寨外呼喊,方欲让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魏延惶恐,伏身请罪;姜维愤怒,挥剑欲杀魏延。殊不知诸葛老先生却把姜维拦住了。

诸葛亮为何要阻拦姜维杀魏延

论资历姜维远没有魏延在军内的威望大,并且他能坐稳二把手是有原因的,他的武功十分高强度,分毫不输于关云长赵云等,若是姜维真与他交起手来,很有可能还真不是他的对手,反倒会被他所伤,甚至魏延把诸葛亮和魏延全部消灭都不一定,因而诸葛老先生这才一定要拦住姜维。

另外,魏延虽然是军内二把手,但诸葛亮最终凭借智谋战胜了他。几十万精兵或是得由他那样的将领坐镇,他前去禀告战情,不太可能没带亲兵,他的心腹们此时此刻就外军帐外面,要是将魏延斩杀于帐中,他的心腹必然大怒,那样免不了造成士气的不稳定,大敌当前,假如蜀军内部不和,也就是白白的让司马懿占了便宜,不攻自破,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

更何况还不一定杀得了魏延,若使他带上心腹投奔了司马懿,那么就会造成最坏的结果,很有可能剩余的全部蜀军都是会被消灭,因为魏延的国防才可以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这毫无疑问是立刻赌上了蜀国。

其次,若是没有杀掉魏延,在反抗中他先动手杀了诸葛老先生,再将其嫁祸于姜维。现如今各军内有一半全是他的人,姜维必然百口莫辩。这样一来,他不但能坐上第一把太师椅,还能一下子处理掉姜维和诸葛亮2个阻碍。

结语

由于姜维是诸葛老先生在第一次北伐中收服的敌军名将,归根结底并不是蜀国人,因而诬陷一事,一定会取得成功,那时候只怕姜维会死得很惨,而姜维胸怀坦荡,备受诸葛老先生器重,因而他一定会阻止姜维,护下他一命。

诸葛老先生拦住姜维后,便让魏延优先退去了。等他剖析完形势和利与弊,姜维早就吓出了一身虚汗,连连庆幸老先生的谋定后动。自此,诸葛老先生临终时将北伐的重担交给了姜维。

参考文献:《三国志》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禹竟是古埃及的蝎子王?《山海经》有新发现,夏朝或许是古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真实的夏朝大禹,蝎子王和大禹,夏朝大禹不是中国的吗

    想必大家小的时候,应该都有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在我们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了,大家都认为大禹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山海经》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上古典籍,书中曾描述了一个虚无的世界。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其实《山海经》中,还有关于古埃及的记载。[var1]有观点认为,没有文字资料就无法确定一个王朝

  • 史上4大鬼才:张三丰垫底,诸葛亮没能挤进去,第1操纵整个春秋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真实张三丰简介,历史人物张三丰活多少岁,历史上真实的张三丰究竟什么样

    [var1]春秋时期的人物——管仲,大家多多少少对这个人有所耳闻,然而呢,这个人厉害之处在于他在齐国所进行的一系列举措而那些措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人根本都想不到的,而齐国正是通过他的举措才一跃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说他是鬼才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意思。[var1]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老子。他是中国古

  • 1965年南京挖出东晋贵族小姐墓,出土200粒药丸,专家:枉为人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1965年1月,南京市鼓燕子矶区的人们也开始对人台山进行土地平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家在山上挖掘时,竟然挖出来了一个意外收获:一座墓葬。墓室平面图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停地宣扬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理念。但当地百姓因为文化水平仍然不是很高,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思想,看到不小心挖出一个坟后,大家下意

  • 为何秦始皇能轻松统一六国?除了他的才能,这3样黑科技功不可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统一六国,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的真正原因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经历了漫长的萌芽期、确立期、繁盛期和转型期最终才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中国形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在后来无数次的割据分离之后,再到形成统一,这都是在无数次的战争之后形成的。那么在漫长的战争中,为何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呢?[var1]首先,就是兵马俑中出现的

  • 世人皆知马嵬驿兵变陈玄礼逼死杨贵妃,你可知他最终的归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有因必有果,毒害了广大人民几千年甚至时至文明开放的今日仍然有余毒残留的“重男轻女”腐朽思想便来源于此;在我国繁荣开明的大唐盛世时期,女性地位空前提升,“重男轻女”思想竟被颠了个儿,当时百姓不重生男重生女。唐朝女性可谓是人才辈出,百花齐放,前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后有叱咤政界、文坛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到了

  • 【吴守立讲《论语》】第53讲:孔子心目中品德最高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众号:天第书院 #视频号:成都少年领袖演说班[var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第八》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这是孔子赞叹泰伯。首先介绍一下泰伯其人,泰伯是我们吴姓始祖。商朝

  • 武则天醉酒时给1小国赐名,几百年来一直没改,现已成发达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发生的著名的历史事件,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事件,武则天在位时期战争

    说起国外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咬牙切齿。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外这个国名还是武则天亲自赏赐的,除此之外武则天还给国外送了两只大熊猫。在古代,国外又被称作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早在西周的时候,国外就是我国的朝贡国。''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信古代的时候的国外需要每年

  • 60万人远征2年不缺粮,秦国后勤有多强?3大黑科技领先西方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军事沙盘详细图解,秦国战术有多厉害,秦国军队为什么那么强

    所以,在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灭国战中,后勤保障能力就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var1]公元前224年,60万秦军在老将王翦的统率下,由霸上(陕西西安)出发,长途行军800多公里,发动了第二次灭楚战争。鉴于第一次伐楚时秦国朝堂对楚国实力的错误低估,王翦伐楚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前后耗时2年之久。那么

  • 隋炀帝死后,陵墓让后人寻找上千年,近年却在垃圾堆中现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的墓在哪儿,炀帝陵墓发掘,隋炀帝隋文帝墓

    封建时期的中国是一个非常崇尚神学的社会,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民间百姓,他们都相信死后的世界是存在的。因此,在他们百年之后,其后人就会为他们精挑细选一座好的墓穴,选一个风水宝地可以福泽后人,若是选一个凶险之地必将祸及子孙。而王侯将相几乎都会提前将自己的陵墓设计好,在死后加入丰厚的陪葬品,寓意自己死后继续

  • 孔子两位得意学生,一个是全国首富,一个穷困潦倒,差距咋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最高境界的一句话,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孔子满身肌肉的图片

    孔子的众多弟子不仅将孔子的思想开枝散叶,更是以孔子的思想身体力行。[var1]在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中,有两个人格外突出,他们分别是子贡和颜回。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孔子的《论语》里,子贡出现过44次;颜回的言行被写进《论语》并成为《论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可见孔子对这二人格外看重。[var1]子贡最显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