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康王只因“举箭射天”,就被称为“桀宋”,实在太冤了

宋康王只因“举箭射天”,就被称为“桀宋”,实在太冤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26 更新时间:2024/1/17 11:16:19

公元前1039年西周初期成立的宋国,原本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它却比西周延续时间还要多达500年。

西周是于公元前771年灭亡,而宋则是于公元前286年灭亡,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国龄达到近800年,可以媲美周朝,也算的上是历史上长久之国了。

然而作为宋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宋康王,原本是善恶分明、战功卓著的君主,却因为曾“举箭射天”,被冠以昏庸至极、藐视万物,还被列为可以与“纣”相提的“桀宋”,这不可不说是一种“断章取义”。

尽管宋康王一定程度算不上明主,但并没有达到“桀纣”的暴政水平。而且凭借“举箭射天”来给他印上暴君之称,这更是极为不公的,因为在先秦时代“射天”是有着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文化。

战功卓著的宋康王,曾打败齐、楚、魏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康王为王后,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

宋康王继位初期,起兵灭了腾国,又攻打薛国,向东曾打败了齐国,还占领了齐国的五座城郡。还曾大败南方楚国,占领了楚地三百里;接着宋康王一鼓作气向西进发,就连魏国都败在了他的手下。

在宋康王的带领下,当时的宋国土已经达到立国以来最辽阔状态,而且宋康王还是宋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宋康王善恶分明,专杀奸恶之臣

宋康王在位期间曾问身边大臣唐鞅说道:“我杀了许多人,为什么群臣还是不怕我?”唐鞅回道:“大王所杀的都是奸臣,所以那些非奸臣的都不畏惧大王,如果大王想让群臣都畏惧,那就随便杀几个大臣,不分善恶,这样群臣就会畏惧了。”说毕宋康王便派人将唐鞅杀掉了。

从唐鞅刚进完谗言就被宋康王便下令派人斩杀,可以看出,宋康王并非是滥杀无辜,而且还是一个善恶分明君主。从这一点应该给宋康王一个肯定。然而历史上很多记载都是宋康王暴政、滥杀无辜,还因为宋康王曾“举箭射天”甚至将他比喻成桀宋,这是非常偏见的。

唐鞅向宋康王谗言

“举箭射天”在周朝时是一种文化象征且历史久远

《礼记》记载:“国君世子生,告于君……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以上意思是,在周朝时,国君的孩子出生后的三天,要准备六支箭矢,射天地与四方的仪式。这其中有两个象征意义:第一是培养贵族子弟的骑射、善战的技艺、第二是象征着驱散鬼神,威震四方,从而可以让国家更加繁荣稳定。有的读者可能会有个疑问,就是一个婴儿刚出生三天连眼睛都没睁开,怎么会培养出骑射、善战呢?其实,这也正是第三个寓意。

在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周朝,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新生婴儿也很容易死亡。那个时候的非常崇信“天神论”,认为死亡都是与鬼神作怪有关,因此就会在婴儿刚出生的三天后便举行“射礼”,旨在通过射天地可以震慑鬼神,促进新生婴儿的健康成长,还有成年以后,不会意外死亡。

宋康王作为王者身份“举箭射天”并非是无道行为,而是一种革新

其实历史上宋康王也并非第一位射天的君主。《史记》中记载,殷商的帝武乙、帝纣都曾射天,可以说明这“射天”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化,而且宋康王也是殷商的后代。

其次,宋康王作为王者射天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古老的殷商时期,国家最高统治者还是各类祭祀的最高主持者。在平常日子中,是以最高统治者自居;而当主持国家祭祀法会时,王者还是作为最高祭祀者主持祭祀。所以在当时王者不仅要威震四方,还需要威服鬼神,从而才能国泰民安,天下无灾。

而且宋康王的射天行为,更是一种理性的表现,属于一种革新。通过射天是预示着要威服鬼神,而不是臣服于鬼神。也是向百姓表示,不要迷信于神。

《吕氏春秋》记载:“宋康王射天之后,身边大臣皆庆贺曰:王之贤过汤武矣!汤武胜人,今王胜天,贤不可以加矣!”

记载看出,当时所有人都称赞宋康王射天,并且将他对比汤武大帝。也许是当时很多人是阿谀奉承,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理性看待迷信!也可称为一种思想上的革新!

既然“射天”是一种文化礼仪,宋康王为什么还被贬低成“桀宋”

宋康王之所以被贬低如此,其中有两大原因:第一是宋康王作为殷商的后代,被周人打压抹黑,难免会遭到人们的偏见及嘲笑;第二就是宋康王本身也的确有不足之处。

第一个原因是宋康王作为殷商后裔是很难逃出以往的偏见及观念。周武王伐纣后虽然作为殷商后裔的微子(宋康王的先祖)被封于宋,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但这并不代表周王室对殷商后裔没有顾虑。

史料记载武王曾对周公说过:“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这是周武王嘱咐周公对殷商后裔的政策,就是从政治上打压,军事上镇压,文化上贬低。所以作为殷商的后裔宋人经常受到嘲笑与贬低,这就是周武王的政策所造成的。

所以殷商传下的“射天”礼也随之被贬低成“无道行为”,所以宋康王“举箭射天”也被定性为贬义。

第二个原因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宋康王的性格确有暴躁,也有滥杀无辜之嫌疑;第二类是“数胜必亡”,宋康王打败齐楚魏三国,眼中无人,众人奉承,导致骄傲放纵,最后背离人心;第三类就是宋康王最后失败,其他国家添油加醋抹黑宋康王。

宋康王画像

一、《吕氏春秋》记载:齐国攻打宋的时候,宋康王曾派密探前去探查情况,然而当密探回来禀报时竟然说:“齐国人马上打过来了,恐怕为时不多了。”而宋康王向来是喜欢好消息的,所以在身边大臣的建议下,以蛊惑人心将密探杀死。

宋康王又派去两名密探,然回来后同样都是带回这个消息,所以这三名密探全部被宋康王所杀。从这可以可以看出,宋康王的性格上确实暴躁,这件事也给后世留下了话柄。

二、古话说“数胜必亡”。在宋康王的带领下,宋国的疆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身边的人都开始奉承宋康王:“勇猛无敌,宋国必霸天下。”在众人的奉承下,宋康王终究是没有把握住自己。每天沉浸在骄傲放纵之中,在宫内大摆宴席,长夜痛饮,让底下人都喊“万岁”,受小人蒙蔽,背离人心,导致最后的灭亡。

三、“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写的”,就连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也一样,列强灭了宋国之后,为了表明灭宋战争的“正义性”,就必须大肆宣传宋康王昏庸无道,这场战争是替天行道,从而可以名正言顺的瓜分宋国土地。

从以上可以看出,宋康王射天被否定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周朝对殷商文化的打压与排挤。然而宋康王之所以会被后世描述的如同“桀纣”一样,这也是其自身性格、以及最后失败的命运更加否定了他本身。

结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康王身上必然有他的缺点与不足。但是试想一下就算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朱元璋,又有哪个没有性格上不足呢?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杀害自己的亲哥哥,从而登上皇位,这不是一种“暴虐”么?朱元璋坐稳江山除掉曾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这不也是一种“暴虐”么?

为什么宋康王以一个“举箭射天”便被称为“桀宋”呢?这其中必然离不开后世的抹黑及周人对殷商的打压。本人看来,宋康王与李世民、朱元璋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宋康王最后失败了,而李世民、朱元璋都成功了!所以“举箭射天”并非能证明宋康王就是暴君!

更多文章

  • 当年,秦始皇为何不沿用分封制,而是选择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在现如今看来,秦朝封建体制的建立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当年的秦始皇来说,却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创举。那么,背后又是什么原因才促使他做出一系列改革举动呢?剧照:秦始皇有鉴于周朝分封制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分封制最早在商代时就已经出现并施行,不过称号还较为单调,只有侯和伯。周朝建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

  • 我国有一不被认可的王朝,曾延续471年,国号是现在中国人代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史上不被承认的20个王朝,盘点中国5000年前的王朝,中国鼎盛的王朝

    (夏王)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建立出新中国。谈起朝代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唐朝,但是对于我国最早的世袭制王朝,大家却很少有所了解。夏朝以“夏”据称,可以说国号就是中国人代名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这样会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历史。一、 夏朝来源我国最早的世袭制王朝是夏朝,虽然夏朝是我

  • 周武王灭商,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哪位?不是姜子牙也不是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的人类对于大自然还是一无所知的状态,为了生存,不得不去适应当前艰苦卓绝的环境,自发地去采摘,采集,勉强做到食可果腹,衣能蔽体,而后的制造和使用工具都是现实逼迫之下的结果,而论功行赏是当时部落之中早就出现的一种形式。 大致表现为在部落首领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生活必需品的获得,此后在剩余财产出现之后

  • 周文王为什么能被称为圣人呢?原来他的贡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文王的三大贡献,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周文王的真实事迹

    指的是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或某一领域有着不可代替的贡献。 古代能成为圣人的,少之又少。如文圣孔子、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武圣关羽..... 但是在君主里面,就更少被称为圣人了,除了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等圣人外,就是这位周文王周圣人。 为什么周文王能成为圣人呢?他到底有着什

  • 甲骨文立功,真相大白,难怪微子启会叛商投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问题是,即使微子启反对商纣王,他毕竟是商朝的贵族,享受着不寻常的待遇,那么他投资周朝和里通外国叛商的动机是什么呢?史书上面记载周武王修德仁义,难度大道微子启真的是在仁义的启发下叛商投周吗?甲骨文出土后,微子启叛商投周背后的神权与王权之争可以通过卜辞记载的内容来解决第一:为什么唯一被雷劈死的皇帝射天?

  • 褒姒,平白无故地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烽火戏诸侯)《史记》里有一个十分经典的记载,叫做“烽火戏诸侯”,我们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没学过历史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诚然,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十分之大,但作者今天还是要毫不客气地说,这事儿十有八九是假的。在作者证伪之前,有必先要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西周有个君王,叫做周幽王,名字是姬宫湦。幽王在

  • “八王之乱”-复古分封制的恶果,西晋灭亡的直接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靠阴谋诡计夺取政权。当然,他们害怕大臣们也这样做,所以在制定规则时,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止有权势的官员掌权。不敢称忠君报国,只敢说天下孝道。司马集团总结了自己的权势和曹魏失权的经历。认为主要原因是曹魏没有实行分封制,王室集中在京城,王室没有自己的军队,无力守卫中央王朝,很容易除掉。为使西晋的统治长久

  • 电影姜子牙热播,历史中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子?从封神演义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封神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姜子牙对于很多中国百姓来说,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到拉车八百步奠定周朝800年国祚的典故,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七八岁的稚童都能讲上几句。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姜子牙也有极高的地位,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圣是孔老夫子,而武圣呢,在近代中一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关云

  • 无力回天的改革,告则杀之的管控,另类汉武帝式的帝王-周厉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他对汉武帝是恨入骨髓的。而正所谓爱屋及乌。在司马迁这里,恨屋,也是可以及乌的。司马迁不仅恨汉武帝,恨汉武帝的祖上,恨汉武帝的爱将们,甚至连和汉武帝有些相似特征的其他朝代的帝王们,他也是具有满满的恨意的。比如,周朝第十代帝王周厉王,在他的那只春秋大笔的描绘下,就成了一个昏君加暴君:“夷王崩,子厉

  • 慕容氏在历史上究竟建立了几个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天龙八部》只是一部小说,不是什么历史典籍,可金庸先生对于慕容复的人物设定却十分贴近历史上的慕容氏家族。因为历史上慕容氏家族简直就是拥有着如“小强”般的毅力,屡屡灭国,却又屡屡复国。本文今天就来盘点下,那些由慕容氏所建立的大燕王国。[var1][var1]前燕慕容氏的第一个政权,是公元352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