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电影姜子牙热播,历史中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子?从封神演义说起

电影姜子牙热播,历史中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子?从封神演义说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40 更新时间:2024/1/16 18:45:07

作为封神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姜子牙对于很多中国百姓来说,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到拉车八百步奠定周朝800年国祚的典故,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七八岁的稚童都能讲上几句。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姜子牙也有极高的地位,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圣是孔老夫子,而武圣呢,在近代中一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但关羽被尊为武圣,也就是最近几百年而已,那么在此之前武圣又是谁呢?大家不妨猜一猜。

没错,在汉唐时期,中国武神的地位一直是姜尚,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姜子牙。

姜子牙是西周开国功臣,在时间上就要早于孔子数百年,在汉唐时期祭祀文圣和武圣的时候,武圣的地位是要高于文圣的。这对于后市不断壮大的文人集团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才出现了我们后来知道的武圣换人的情况。

姜子牙呢,也因此从高高在上的武圣,一转身成为一部玄幻小说的主人公。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只是一个凡人,却能够混迹在神仙队伍当中,甚至还可以号令众仙人,真的可以说是很拉风啊,但真实历史中的姜子牙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试着来猜想一下。

历史中真实的姜子牙

虽然史料有限,我们却可以从和他有很多相似性的两位历史人物参考推断一下。这两位便是楚汉争霸时期的范增和韩信,不得不说姜子牙跟这两个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或者说的更准确些,姜子牙简直就是范增跟韩信二人的合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船夫来帮大家来对比一下。

首先范增和姜子牙出来做官的时候,年纪都很大了,二人最先辅助的对象都是后来失败的一方,范增辅佐的是项羽,姜子牙最先是在商朝当官,二人后来都很不得志,范增被项羽赶了出来,姜子牙呢,则是由于不明原因离开了商朝的公务员体系。

只可惜范增死的太早,不然他很可能被塑造成为第二个姜子牙,还好范增还有一个替代他的人物,那就是韩信,韩信虽然在年龄上要比姜子牙和范增要小很多,当官的时候啊才20多岁,但他和姜子牙相似的地方就更多了,韩信同样是先在项羽那里当了一个底层军官,后来投奔刘邦后呢,主要负责呢是军事指挥,不论是职位还是工作都和之前的姜子牙极为相似。

如果我们忽略韩信的年龄化,韩信就是第二个姜子牙。

看过船夫之前节目的人一定会有印象,在评价范增和韩信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船夫得出这二人能力都被夸大了的论,后世文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凸显出项羽无法任用贤能,所以才失败了,一次告诫帝王要重视人才,说白了也就是重视我们这些文人。

但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范增一生当中给项羽叔侄出了两个主意,首先是找楚国王族后裔当傀儡,结果差点导致项羽叔侄的一番努力,成为别人的嫁衣裳,第二个主意则是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而这也是个实打实的昏招,首先刘邦并非项羽当时最大的威胁,其次,如果杀掉刘邦的话,很可能引起各路诸侯的忌惮,甚至群起而攻之。好在项羽不傻,巧妙地利用事先安排好的鸿门宴,既威慑住了刘邦让他主动让出关中之地,又堵住了各路诸侯的悠悠之口,没有背上卸磨杀驴的骂名。

再来看韩信,在整个楚汉争霸过程中,韩信一直是避实击虚,即便有和当时的最强战斗力,秦朝正规军打过仗,也没有和项羽的主力部队死磕过,当然最后的十面埋伏时,项羽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打残了,自然不能算数。

韩信在军事人才众多的项羽阵营中会说是十分鸡肋的角色,但在几乎没有军事人才的刘邦阵营中就成了香饽饽,这就好像一个受过严格军事化训练的军官,一下子放到了一个由屠夫车夫和流氓组成的杂牌军中,立刻便仿佛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管窥出了历史中真实的范增与韩信,我们便有理由猜想一下历史中真实的姜子牙了。

在历史课本中,周武王推翻商朝统治是一场正义之战,但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周武王的胜利并不怎么光彩。首先商朝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封建王朝,其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最先进的科技,同时也是最先进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的代表,社会也很开放自由和平等(商朝百姓不包括奴隶)。

举个例子,商朝初年不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元帅妇好,同时商朝在祭祀祖先时,男性先祖也与女性先祖是享受同等地位的,而现在我们知道,在宗教祭祀上是只有男性没有女性的,这个历史倒车便是周朝开的。

从客观来看,商朝在当时是最文明,最先进以及最开化的一个国家,而与此相反,周朝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组织,或者说的更准确些,是当时的周部落。因为周部落的祖先之所以能够得到封地,便是因为英勇善战,其文化水平可想而知。

在真实的历史中记载,当周武王逼近朝歌的时候,由于害怕纣王的权威,而中途退兵了,是纣王的哥哥微子派人通风报信,周武王才得知商朝主力在东线作战都成空虚,才装起胆子来搞偷袭。

这就是为何牧野之战出现大面积倒戈的真相,其实并非是倒戈,而是当时的商朝国都,根本没有多少正规军,于是不得不和后来秦朝镇压陈胜吴广起义那样采用了刑徒兵,不过商朝用的是奴隶,这些从来没有上场打过仗的奴隶,被赶鸭子上架,自然很容易临阵脱逃,这就是所谓临阵倒戈的真相。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十分野蛮崇尚武力的周部落,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能好到哪里去呢?这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场老油条姜子牙的到来,便显得十分重要了,他只需要将商朝成熟的行政体系直接嫁接到周部落,便可以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而这才是姜子牙之于周朝的真正价值。

所以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并非是姜子牙多么厉害,而是周部落在当时实在是太落后了,这个跟韩信之于刘邦的队伍是相似的,并非韩信的军事才能有多么厉害,而是刘邦的队伍实在是太水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记录往往都是被美化过的,但在汉唐时期,人们看到的历史记录很可能比现代留存下来的更加真实,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汉唐时期,乃至到了宋朝,会有很多不得意的文人或官员,跑去野蛮落后的部落里寻求发展,其实呢,他们很可能是读到了姜尚的发家史,去走了姜子牙的老路。

但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像姜子牙和韩信那样,最开始站错了队,后来又能翻盘逆袭的人,几千年来似乎就这两个。

同样的故事,纣王和项羽为何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气?

说完姜子牙和韩信,我们顺便再来说说纣王和项羽,这两个人呢,也有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被扣上了不重视贤能的大帽子,他们有都钟情于一个女人,在最后呢,他们也都自杀了,前者是自焚于鹿台,后者是自刎于乌江。对比一下不禁感慨,后世杜撰史书的文人,真的是连编段子的创意都没有了。

二人究竟是否是自杀,已经很难去探究了,那我们去可以分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二者都被描述成一个很昏庸的形象,为何纣王成了万人唾骂的角色?而项羽却成了很多人怀念的历史人物呢?

这就要多亏于我们开头提到的,由姜子牙主演的《封神演义》这部玄幻小说了。

要知道古代人的识字率是很低的,以至于写封书信都需要去街边雇人为自己代写,而即使是这些代写书信的人,也不是所有文言文都能看懂的。换言之古人编写的那些史书资料都是文言文,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所以即使文人将某个使人物描述成极为可恨的形象,老百姓看不懂,你又能怎么办?

但通俗的演绎小说就不一样了,它不但语言粗俗易懂,而且即使对大字不识的人来说,依然可以通过街头巷尾的说书先生来管窥全貌,所以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便借助《封神演义》这本小说,在明清时期深入人心了。

也不是那些文人不想选项羽,可是实在是项羽的履历太短了,从公元前206年巨鹿之战走上历史舞台,到公元前202年乌江自刎,满打满算才4年,而在这4年当中,项羽除了打仗就是打仗,几乎可以说是马不停息,从来没休息过。

试问,一个全年996,甚至007的工作狂人,还是时刻就有身命危险的打仗,有人说他想贪图享乐,你信吗?

估计连路转历史的文人自己都不信,所以没办法选项羽,只好选择商纣王这个人物了。为了凸显出商纣王的众叛亲离,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还杜撰出了殷蛟等身为商纣王的儿子却十分憎恨自己父亲的形象,这一点啊,真的可以说是文人自漏马脚。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是有关于商纣王的儿子记录的,那便是武庚。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著的《诗谱·邶鄘(bèiyōng)卫谱》中记载:

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民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前文提到在周武王偷袭商朝的时候,纣王的哥哥微子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微子的出卖,捅了纣王最致命的一刀。所以按照战后的论功行赏,微子应该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但有意思的是,周武王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反而将商朝都城最重要的土地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而丝毫没有提到微子,这个结果啊,就很耐人寻味了。

最可能的结果是,微子出卖纣王的行为太不得人心了,因为它几乎是出卖了整个商王朝的贵族和百姓,所以即使周武王想封微子当商朝遗民的诸侯王,也不得不顾及民心所向,最后不得不妥协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来安抚民心,毕竟此时商朝的正规军应该已经陆陆续续返回故土了。

故事还没有完,在周朝建立后,不久便爆发了三监之乱,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便是刚刚被封为诸侯王的武庚,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纣王真的是众叛亲离,试问他的儿子又为何在自己的父亲死后不久,便开始为他报仇呢?

所以伟人毛泽东在会在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1959年6月22日)中提到:

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见注释1)

如果身为商朝贵族的巍子背叛了商朝,可以称作汉奸,那么同样曾经为商朝官员的姜子牙,何尝不是一个汉奸呢?

不简单的小说,不仅左右了人心,还影响了历史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或许已经管窥了一下历史中真实的姜子牙、微子以及商纣王,之所以造成诸多误解,很大成分都是因为《封神演义》这部玄幻小说,那么这部小说蓄意混淆历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出现的时间,虽然仍旧存在一些争议,但封神演义出现的时间大致是在万历年间,而我们知道,万历年间出现的一个最大争议便是万历与文臣之间的国本之争。

这起历史事件,表面上看是废立太子的问题,但本质上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叫板,此时项权已经依靠科举制度积累并形成了庞大文官集团,他们是无法忍受,也是不允许皇权再一次崛起的,所以才会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跟万历皇帝过不去。此时太子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祝愿老师要将逐渐抬头的皇权再一次打压下去。

但精明的万历皇帝也不是轻松服软的主,在多次博弈中,皇权与相权逐渐焦灼起来,甚至一度难分上下,这个时候底层百姓的民意就显得很重要了,那么如何让底层百姓支持自己呢?

文官想出了自己的招数,那便是小说《封神演义》,表面上这是一部充斥着玄幻仙侠的小说,但实际上现在通过各种方式告诉百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身为一国之君,如果过于宠幸一个妃子,甚至要为她废立太子,那么他就是昏君,是要亡国的。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只会动笔头的文人,从某种角度上看,很多历史大势形成最初的蝴蝶翅膀,都是由他们煽动的。

我是船夫,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喜欢的帮我点个关注,我们下期见。

注释1:见《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无力回天的改革,告则杀之的管控,另类汉武帝式的帝王-周厉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他对汉武帝是恨入骨髓的。而正所谓爱屋及乌。在司马迁这里,恨屋,也是可以及乌的。司马迁不仅恨汉武帝,恨汉武帝的祖上,恨汉武帝的爱将们,甚至连和汉武帝有些相似特征的其他朝代的帝王们,他也是具有满满的恨意的。比如,周朝第十代帝王周厉王,在他的那只春秋大笔的描绘下,就成了一个昏君加暴君:“夷王崩,子厉

  • 慕容氏在历史上究竟建立了几个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天龙八部》只是一部小说,不是什么历史典籍,可金庸先生对于慕容复的人物设定却十分贴近历史上的慕容氏家族。因为历史上慕容氏家族简直就是拥有着如“小强”般的毅力,屡屡灭国,却又屡屡复国。本文今天就来盘点下,那些由慕容氏所建立的大燕王国。[var1][var1]前燕慕容氏的第一个政权,是公元352年由

  • 老蒋的三大救命恩人,开国大将陈赓开国中将韩练成,他被老蒋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亮剑中陈赓扮演者,陈赓脱险电影,陈赓特型演员

    [var1][var1]恩人之一,韩练成。曾为国民党要员的他,却不知从何时起已是中共要员。新中国成立后的授衔大典中,韩练成将军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对于韩练成相救蒋介石,那是发生在中原大战时期,当时的蒋介石为了鼓舞士兵的作战士气,直接前往河南归德前线阵地进行指挥督战,并把指挥部设在朱集车站。然而就在5

  • 那些忠勇卫国的“战神”,为何都难以善终?隆美尔来回答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隆美尔之死真相揭秘,隆美尔为什么讨厌古德里安,二战德国隆美尔

    1891年的今天,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的海登海姆镇,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隆美尔自幼在简朴、务实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年轻时的隆美尔喜爱机械,曾与同学合作自制滑翔机,原本只想当一名工程师,然而在父亲的鼓励下,他选择了从军之途,也注定其伟大军旅生涯的开始与悲惨的结局。[var1]1940年,隆美尔49岁

  • 墨子是如何贬斥孔子的,孟子又是如何评价墨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比较墨子和孔子孟子的思想,怎么看待墨子的十大主张,老子孟子孔子墨子的共同之处

    [var1][var1]儒家学说之“新”,在春秋战国时代来看,既是其一方面迎合了诸侯国君们期图以礼制来约束日益膨胀的卿大夫和地方权力,另一方面又是在乱世中能够苟且生存的重要法则,因为儒家大抵还是以“尊尊亲亲”为原则的,就是要绝对服从于周天子。正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用在孔子的思想

  • 展览丨“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开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本次展览展出文物240件(套),其中带字文物140件(套),特别是南越木简,是自出土以来首次公开展出。展览设“帝国南隅”“宅兹番禺”“烟火人间”“书同华夏”四个部分,从南越国制度、都城营建、生产生活、华夏一统等各个方面,通过出土文字文物,讲述古代中国的岭南故事,对探索两千年前

  • 当初得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后来是怎样失去宠爱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陈阿娇金屋藏娇之死,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世人对陈阿娇的评价如何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份能够相守到老的感情非常不易,人人都说帝王情薄,伴君如伴虎,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旧人始终抵不过新人,但也没有谁能一直占据一位帝王的心,即使是从小深得汉武帝喜爱的陈阿娇也是如此。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汉景帝刘启一生共有14位皇子,刘彻排行第十,因为从小天资过人,刘彻深得汉景帝宠爱,汉

  • 马超惧怕的三位三国猛将:分别是五虎上将、曹操部将、韩遂部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与韩遂马超联合的八名武将,韩遂和马超怎么打起来的,韩遂和马超关系好吗

    [var1]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关羽,乃是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他的战力毋庸置疑。公元214年,马超在汉中张鲁那儿混不下去,恰巧此时刘备派出李恢游说马超,马超于是归顺刘备,成为刘备手下的大将。远在荆州的关羽听说马超归顺刘备,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书信,询问马超的武功怎么样?诸葛亮非常聪明,看了关羽的书信,便知道

  • 从关羽与马超被劝降,谈心理战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好看也在这里,通过小说家的想象,把历史学者无法现场转播的,加以渲染铺陈。就以张辽劝说关羽投降这一片段来看,我们就可以观察如何去说服一个人,去做原本不可能的事。劝降关羽《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写曹操率领大军打得刘备、张飞四散逃窜、下落不明,只余关羽保护刘备的妻小,打算死守下邳,以全忠义。曹

  • 春秋女子图鉴:如果文姜和哥哥收敛彼此的爱情,她的结局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var1]如果说许穆夫人的母亲宣姜是身不由己,才被迫辗转于卫宣公和他的儿子之间;那她的姨母文姜(鲁桓公夫人)则是任由感情泛滥,主动走上了一条与亲哥哥乱伦私通,给她的丈夫带来杀身之祸,给她的儿子带来积年耻辱的一个女人。如果说宣姜被钉牢在“淫妇”的耻辱柱上有失公允,那文姜便是不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