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史谈:武丁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的基础-盘庚迁都

商朝史谈:武丁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的基础-盘庚迁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1/20 19:16:26

商汤经过20余年的征伐战争,最后得以灭了夏王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以来纷乱的中原,逐步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诗经·商颂》有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意思是说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没人胆敢不来朝拜,并且都说商汤是他们的君王,这其实也是商朝后人对商汤的称颂。

商汤建立起商朝之后,为了有效地控制四方诸侯以及部落,就把都城迁到了西亳。

在古代,迁都是一件大事,而商汤迁都自然也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之后商朝竟数次迁都,直到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商朝才算稳定下来,直到灭亡再也没有迁都。

那么商朝数次迁都的原因是什么,盘庚迁都又带来了什么影响,想要知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得先知晓商朝迁都的情况。

商朝的数次迁都。

商汤建立了商朝之后把都城迁到了西亳,至于这个西亳现在在什么地方,学者们众说纷纭,不过最有可能的是河南偃师。

在此之后,西亳作为商朝的都城持续了十代商王,不过自十一代商王仲丁之后,商朝就开了迁都模式。

其中第十一代王仲丁把都城迁到了缚(今河南荥阳附近),第十三代王河亶甲把都城迁到了相(今河南内黄附近),第十四代王祖乙把都城迁到了邢(今河南温县附近),第十五代王祖辛把都城迁到了庇(今山东郓城附近),第十八代王南庚把都城迁到了奄(今山东曲阜附近),第二十代王盘庚又把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最终不再迁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商朝的第二代王太丁,并没有即位,而是被追封为商王的,所以仲丁也能被看作是商朝的第十代王,而后面的王也可以往前提一代,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何商朝的王那么热衷迁都呢?

商王迁都的原因。

历代商王频繁迁都,其实有两方面的因素:摆脱黄河水害和缓解王位继承出现的矛盾。

摆脱黄河水害。

如果我们在地图上标记出上述迁都的地点的话,我们会发现殷都之前的商朝王都西亳、缚、相、邢、庇、奄等六处王都,均在黄河两岸,黄河在古代是一条容易发生泛滥的河流,只要在雨季下了大雨,那么黄河的水害就会很大,比如说其中的邢就曾被大水淹没。

黄河泛滥时,大水会冲坏良田,导致人们无法收获,而其中就有些贵族趁机哄抬物价,导致了王室贫穷、贵族富裕的局面,所以当黄河泛滥之后威胁到国都之后,商王就会迁都来摆脱水害。

说到这,或许有人就有所疑问了,为何明知道黄河水会泛滥,还要在黄河两岸建立都城,不能找个远离黄河的地方吗,其实不能,因为当时的人也要用水,把都城建在黄河两岸,也是为了取水方便。

毕竟生命的孕育离不开水,在当时取水的条件又极其有限,这也就导致了商代人对于黄河水那是既爱又恨。

缓解王位继承出现的矛盾。

商朝时期王位的传承还没有正式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兄长死了以后由弟弟继位,直到传到最后一位少弟,然后再由少弟传给长兄的儿子,循环往复,好不和谐。

这样的王位继承形式,无疑使得商王的人选大大增加了,而这种兄终弟及的形式和父死子继的形式渐渐就出现了矛盾,这也导致了传弟和传子两派之间的斗争也愈发激烈化。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就以兄终弟及的形式登上了王位,但是他却没能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朝初期关于继承人发生的矛盾,其实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商朝十一王仲丁的父亲太戊其实就是家族中的少弟,他之后的继承人就出现了两种选择:一种传给长兄的儿子,另一种就传给自己的儿子,结果由于太戊的安抚他的儿子仲丁得以继位,太戊在时这种矛盾得以被压制,但是他死后,两派的斗争就再度激化。

取得王位的仲丁无力应付势力较大的反对派,于是在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那就是迁都,而仲丁之后,商朝王都的五次迁移,其实也是缓解这种矛盾的必然选择。

而到了盘庚继位之后,也是面临黄河水患和王位继承的隐患,最终使得盘庚把王都又迁到了殷,之后殷就成为了商朝的王都再无迁移,商朝也就是在盘庚迁都之后强极一时,所以商朝在后世也被称为“殷商”。

那么盘庚迁都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何盘庚迁殷之后商朝再无迁都的行为了呢?这是因为盘庚之后,商朝出现了一位英明之君——武丁,他统治时期商朝出现了“武丁中兴”,而这一切都是以盘庚迁都为基础的,我们接着说。

盘庚迁殷之后的武丁中兴。

盘庚在位20多年之后去世,由他的弟弟小辛继承王位,小辛死后又由他的弟弟小乙继位,而小乙就是武丁的父亲,而此人为了武丁能够继承王位,也是做了未雨绸缪的一些决定。

《竹书纪年》记载:命世子武丁居于河,说的就是小乙为了武丁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商王,就把武丁派到了殷都之外的地方进行历练,而武丁也不负小乙所望,在历练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的本领也了解到了下层民众的疾苦。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武丁在历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大能之人——傅说,此人是武丁继位之后商朝得以“中兴”的关键人物,这点我们稍后再说。

小乙死后,武丁继位,但是按照古代的传统,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而在这三年中,商王还不得过问政事,那么这三年谁来处理国政大事呢,是由执政的大臣。

正如《尚书·无逸》记载: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意思就是说武丁曾长期在外服役,惠爱老百姓,等到他即位,便又听信冢宰沉默不言,三年不轻易说话,这里的三年也就是指守孝的三年。

但是在这三年里,武丁也没有闲着,他一直在思索该如何治理国家,即: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出自《史记·殷本纪》,而武丁思考的结果就是请傅说来辅佐自己,但是傅说只是“小人”,这两个字并不是现在的意思,在当时指的是普通老百姓或者奴隶,而傅说据说就是筑墙的奴隶。

想要让一个奴隶辅佐自己,对于武丁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当时是贵族统治,讲究的是血缘,但是武丁有办法,他的办法就是借助“圣人传梦”的办法,毕竟在殷商时期,殷人对于鬼神还是十分敬重的。

武丁亲政之后,就对朝臣说,自己梦见了一个圣人,名字叫“说”,并且把傅说的样貌给大臣描述了一遍,结果在群臣百吏中并没有找到,武丁在“无奈”之下,就“使百工营求之野”,最后终于找到了傅说,最终在所有人的敬重中,傅说得以被“举以为相”,而商朝也得以大治。

傅说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为相之后,兴利除弊很快就扭转了武丁的父亲小乙在位时的衰落之势,而数年之后,商朝的统治得以巩固,并且逐渐兴旺。

商朝强大之后,武丁就把周围的“诸方国”当作了讨伐的对象,而且战争的规模并不小,我们接着来看看武丁对外征伐诸方国的情况。

鬼方居住在今陕北、内蒙以北的地区,是强大的游牧部落,武丁调动西部属国对鬼方进行了打击,结果是花费了几年时间,平定了鬼方势力。

土方居住在今山西北部一带,武丁在位时,土方曾联合其他方国侵犯商朝的属国,而且实力不容小觑,对于这个方国,武丁采取依然是打击,并且还采取了亲自率兵征伐,甲骨文中有“王伐土方”的记载,沉重打击了土方势力。

羌方居住在今晋南、陕西一带,也是武丁征伐的重点方国,对于羌方的军事打击也是很强,是武丁征伐诸方国中,用兵人数最多的方国,发兵达到了13000余人,而结果是俘虏了大批羌人,打击了羌方的势力。

此外,武丁还出兵征伐了人方、虎方等方国,在这些征战中,武丁征服了周边的很多小国,扩大了商朝实际统治的领土,强大了商朝的势力,使得商朝强极一时,正如《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

武丁在位时间五十多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尤其出土的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更是殷商辉煌历史的见证。

结束语:

盘庚迁都,是商朝的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是商朝的前半期和后半期之间的分界点,自盘庚迁都以后,商朝得以复兴,巩固了商朝的统治,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经过盘庚的迁都和整治,已经呈现衰落趋势的商朝再次迸发出复兴的活力,这也为武丁时期得以征伐诸方国,振兴商王朝奠定了基础。

当然,这也只是基础,武丁统治时期得以中兴,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武丁的英明,不然如果武丁没有远大志向和能力,是一个昏君的话,那么即使祖辈给打下来了金山银山那也是无济于事,最终也会被败光。

武丁在位期间做到了任人唯贤,尤其是傅说,他是武丁中兴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人物,此外武丁的王后妇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她也曾带领商朝的诸侯出兵打仗,成就了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史记》、《尚书》、《诗经》、《竹书纪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一一一周朝,国祚为什么会长达791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朝是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吗,周朝帝王历史简介,历史上的周朝有多少年江山

    周在世界的东方萌发,纵观整个王朝象一部宏大的史诗,波澜壮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度?寿命为什么会这么长?关于国家疆域,古老的中国人一直有用东南西北来界定的习惯一一一它东起山东半岛、齐鲁大地一线,南至汉水中游,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大部,西至甘肃渭河水,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经后世推

  • 宋康王只因“举箭射天”,就被称为“桀宋”,实在太冤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楚王与宋康王,钟烈与宋康王什么关系,宋康王最新视频完整版

    公元前1039年西周初期成立的宋国,原本是西周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它却比西周延续时间还要多达500年。西周是于公元前771年灭亡,而宋则是于公元前286年灭亡,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国龄达到近800年,可以媲美周朝,也算的上是历史上长久之国了。然而作为宋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宋康王,原本是善恶分明、战功卓著的

  • 当年,秦始皇为何不沿用分封制,而是选择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在现如今看来,秦朝封建体制的建立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当年的秦始皇来说,却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创举。那么,背后又是什么原因才促使他做出一系列改革举动呢?剧照:秦始皇有鉴于周朝分封制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分封制最早在商代时就已经出现并施行,不过称号还较为单调,只有侯和伯。周朝建立后,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

  • 我国有一不被认可的王朝,曾延续471年,国号是现在中国人代名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史上不被承认的20个王朝,盘点中国5000年前的王朝,中国鼎盛的王朝

    (夏王)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时代发展的需要,最后建立出新中国。谈起朝代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唐朝,但是对于我国最早的世袭制王朝,大家却很少有所了解。夏朝以“夏”据称,可以说国号就是中国人代名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国号,这样会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历史。一、 夏朝来源我国最早的世袭制王朝是夏朝,虽然夏朝是我

  • 周武王灭商,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哪位?不是姜子牙也不是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时的人类对于大自然还是一无所知的状态,为了生存,不得不去适应当前艰苦卓绝的环境,自发地去采摘,采集,勉强做到食可果腹,衣能蔽体,而后的制造和使用工具都是现实逼迫之下的结果,而论功行赏是当时部落之中早就出现的一种形式。 大致表现为在部落首领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生活必需品的获得,此后在剩余财产出现之后

  • 周文王为什么能被称为圣人呢?原来他的贡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文王的三大贡献,老梁讲周文王完整版,周文王的真实事迹

    指的是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或某一领域有着不可代替的贡献。 古代能成为圣人的,少之又少。如文圣孔子、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武圣关羽..... 但是在君主里面,就更少被称为圣人了,除了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等圣人外,就是这位周文王周圣人。 为什么周文王能成为圣人呢?他到底有着什

  • 甲骨文立功,真相大白,难怪微子启会叛商投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问题是,即使微子启反对商纣王,他毕竟是商朝的贵族,享受着不寻常的待遇,那么他投资周朝和里通外国叛商的动机是什么呢?史书上面记载周武王修德仁义,难度大道微子启真的是在仁义的启发下叛商投周吗?甲骨文出土后,微子启叛商投周背后的神权与王权之争可以通过卜辞记载的内容来解决第一:为什么唯一被雷劈死的皇帝射天?

  • 褒姒,平白无故地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烽火戏诸侯)《史记》里有一个十分经典的记载,叫做“烽火戏诸侯”,我们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没学过历史的人,基本上也都知道。诚然,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度十分之大,但作者今天还是要毫不客气地说,这事儿十有八九是假的。在作者证伪之前,有必先要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西周有个君王,叫做周幽王,名字是姬宫湦。幽王在

  • “八王之乱”-复古分封制的恶果,西晋灭亡的直接导火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靠阴谋诡计夺取政权。当然,他们害怕大臣们也这样做,所以在制定规则时,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止有权势的官员掌权。不敢称忠君报国,只敢说天下孝道。司马集团总结了自己的权势和曹魏失权的经历。认为主要原因是曹魏没有实行分封制,王室集中在京城,王室没有自己的军队,无力守卫中央王朝,很容易除掉。为使西晋的统治长久

  • 电影姜子牙热播,历史中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子?从封神演义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封神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姜子牙对于很多中国百姓来说,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到拉车八百步奠定周朝800年国祚的典故,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七八岁的稚童都能讲上几句。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姜子牙也有极高的地位,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圣是孔老夫子,而武圣呢,在近代中一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