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王朱高燧:大哥是太子,二哥太光芒,我也想上位,到底该咋办?

赵王朱高燧:大哥是太子,二哥太光芒,我也想上位,到底该咋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52 更新时间:2024/1/21 13:34:54

朱棣,10岁被封燕王,40岁起兵靖难,4年后从侄儿手中夺下江山,一生征大漠、定边疆,刀剑不离手,活成了让人顶礼膜拜的永乐大帝。

[var1]

朱棣影视剧照

可朱棣怎么也没想到,身边三个儿子的故事或比自己更精彩。

长子朱高炽宅心仁厚,书生气极浓,一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在位不足十个月,一口气掀开了盛世大幕;

次子朱高煦凶悍无比,生来就是一名虎将,性格狂悖,穷极一生只为坐上奉天殿那把交椅;

最喜剧的是三子朱高燧,既没有太子头衔,也没有朱高煦横刀立马的果敢,但依然怀揣梦想,很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var1]

朱高燧、朱高炽、朱高煦同框影视剧照

由于网络上关于朱高炽和朱高煦的文章实在太多,本文,就着重讲讲朱高燧这个极富野心、极度狡猾的“小人”的故事。

展开朱高燧,先从他的那次逆天之举说起。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朱棣病重一一在此笔者抛出一个论断,朱棣这次一定病得不轻,因为第二年这个风云人物就将谢幕。

按理,君王更迭本是寻常事,何况朱棣对自己身后早已作了安排。

20年前,朱高炽以嫡长子和燕王世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20年间朱棣多次北伐,朱高炽屡屡监国,深得杨士奇、蹇义等文臣班底的拥护,太子之位似乎无人可以捍动。

其实,这只是表象一一前文已作了介绍,“性凶悍”的汉王朱高煦,从靖难那年开始便为储君之位和朱高炽展开了疯狂甚至是血腥的争夺。

期间,朱棣曾放任过朱高煦,后来看着朱高煦越演越烈,于是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将他赶出京城,放逐山东乐安(封地),让朱高煦每天站在乐安城头时时仰望着北京。

哪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个时间节点,常居京城的朱高燧却横插一杠子一一他明白,如果过了这个村或就再没这个店了。

[var1]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同框剧照

事实证明,这个点朱高燧掐得十分精准,不过,要想达到目的还需满足几个条件。

1:抹掉朱棣,让权力出现真空;

2:罗织理由,扳掉朱高炽这个合法继承人;

3:控制京城局面,防备山东方向侍机而动;

4:搭建一个为我所用的文武班底,为接管政权作准备。

朱高燧是不是这样干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的表演。《明史.朱高燧传》记载:

二十一年五月,帝不豫。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

大意是: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官王射和近侍杨庆的养子提前拟好伪诏书,利用杨庆的特殊身份毒死朱棣,然后当庭宣读诏书,废掉朱高炽,扶朱高燧上位。

[var1]

朱高燧剧照

在这里,笔者对该计划的可行性暂不作评述,最可笑的是幕后策划高以正一次喝大了,居然把这个惊天阴谋告诉了自己的姻亲一一总旗王瑜。

结果,王瑜密告朱棣,朱棣掀雷霆之怒,就地解决了孟贤,王瑜立马升任辽海卫千户。

朱高燧的计划流产,活像一只待宰的羊羔跪在奉天大殿瑟瑟发抖。

朱棣问他:你做了吗?(这句话很有艺术,也很有导向性)。

朱高燧不敢回答,眼神尽是惊惧和惶恐。朱棣完全可以猜到,这个有贼心的幼子看似慧根不错,实际是个遇事不敢杠的怂货。

但无论如何,杀父弑君绝不能恕一一朱棣一生刀光剑影,历经无数惊涛骇浪,更何况在最高权力面前根本就没有父子。

朱棣眼露凶光,似乎要生吞了朱高燧。这时,一旁的朱高炽上前打圆场,向父亲解释:爹,也许这是下人所为,弟弟可能不一定知道。

这句话让朱高燧检回了一条命,朱棣借坡下驴,随即下旨褫夺朱高燧的冠服,同时诛杀了他的长史顾晟,令人奇怪的是,这件逆天的事居然就这样划上了句号。

[var1]

朱高炽影视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朱高燧到底有没有谋反呢?

熟悉明史的人大抵都知道,朱棣一生经历过两次未遂政变:一次是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打算秘杀朱棣,然后黄袍加身对其取而代之。

第二次就是朱高燧下毒一一两次未遂政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一提前被人告密,均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这里我们单说朱高燧,朱高燧有没有作案动机呢?笔者的答案是:有一一从靖难开始朱高燧就滋生了这个野望。

靖难战场,建文帝朱允炆为离间朱棣和朱高炽的父子关系,以招安方式给只身拱卫北平的朱高炽去了一封密信,大意是只要朱高炽肯投降,和父亲划清界限,那么他就是下任燕王的不二人选。

与此同时,北平出现了两个告密者一一朱高煦和朱高燧。朱高煦的意图很明显,如果朱高炽没了,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嫡长子和燕王世子。

朱高燧为什么选择和朱高煦合伙呢?笔者猜想,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而朱高燧只有一条,那就是想法削平面前的两座大山。

朱棣得到消息,立马调头回京,途中收到密信的原件一一朱高炽连火漆也没拆,让朱棣站在原野上仰天长叹:几杀吾子。

[var1]

朱高燧、朱高煦同框剧照

仅此一条就能判定朱高燧有作案动机吗?其实这还远远不够。让我们继续。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成为天下之主,这一年朱高炽24岁,朱高煦22岁,朱高燧呢?比二哥小3岁。

不久,朱高炽和朱高煦的龙争虎斗开演。

谁是下一届继任者?这个问题让朱棣很是懊恼!想当初,若不是朱高煦多次领奇兵舍命相救,朱棣或早已变成了一堆白骨。

蒲子口边、白沟河畔对朱高煦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太好,儿子好好干吧!”难道只能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var1]

朱高煦影视剧照

反过来,朱高炽虽然身体欠佳,但满腹经纶,头冠长子和世子头衔占尽优势,更何况北平保卫战一鸣惊人,让朱棣始终没有放而弃之的理由。

另外,彼时朝堂上又分为两派,一派以丘福为首的武将力推朱高煦,这样这帮武行才有用武之地。

另一派呢?以解缙为首的文官集团,在庙堂具有压倒性优势一一这帮人固守道统,从骨子里欣赏朱高炽。

正当朱棣踌躇之际,解缙一句“好圣孙”解决了这个问题。而这个好圣孙就是朱高炽的长子,日后的明宣宗朱瞻基一一深得朱棣喜爱,是他稳固了父亲的太子位。

胜负出炉,大局已定,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朱高煦封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朱高煦怒火滔天,而朱高燧却悄悄眯着双眼,心想如果不打破常规此生恐再无缘奉天殿了。

在此补充一点,本次解缙的建议决定了他的生死,多年后,朱高煦用漫天飞舞的雪花把一代大儒埋在了雪泊中。

[var1]

解缙影视剧照

京城内卷不断,表面看似乎是朱高炽和朱高煦兄弟俩在巅峰对决。但有证据表明,朱高燧一定在旁边火上浇油,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使出了浑身解数。

《明史.朱高燧传》记载:

高燧恃宠,多行不法,又与汉王朱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于是太子宫寮多得罪。

朱高煦一往无前,毫不遮掩,一生在夺嫡的路上狂奔。但他漠视了一个问题,眼前两人的共同敌人是朱高炽,反过来,假如有一天朱高炽被扳倒,那么他的身上或会被朱高燧射成马蜂窝。

面对两个大佬,朱高燧为什么有恃无恐呢?《明史.朱高燧传》又有一段交待:

寻命居北京,诏有司,政务皆王后行。

大意是:被封赵王后朱棣下旨命朱高燧居守北京,给了他数项特权,不仅可以打理藩务,还掌握着地方行政权。

年仅20岁的朱高燧摇身一变,成了普天下第一大员。

送别那天,朱高燧一步三回头,母亲徐皇后泪满衣襟,侠骨柔肠的朱棣也挥舞着大手迟迟不肯离开。

这就是朱高燧的资本,所以朱高燧宁愿得罪太子府的寮臣也要挤进权力中心,因为他知道,帮二哥就是在帮自己。

[var1]

朱高燧影视剧照

接着,南京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局面:

朱棣忙于征讨大漠隔三差五地领兵北伐;朱高炽小心翼翼地监国理政,面临多种危局如履薄冰;朱高煦依旧痴心不改盯着奉天殿的那把椅子;朱高燧呢?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最幸福的时刻。

朱高煦率先打破沉默,一记铁锤击碎了兵马司指挥使徐野驴的脑袋,这一下朱棣不再放任,勒令朱高煦去了封地乐安。

朱高炽长抒一口气,以为内卷结束,日后可以安然接班了。没想到单打独斗的朱高燧终于奈不住寂莫放了个大招,也就是前文的那一幕。

事后,朱高燧也灰溜溜地去了封地。

历史暗潮涌动,不久,朱高煦将万劫不复,那朱高燧呢?这个千变机的“小人”比朱高煦何止幸运千百倍,不但自己得了善终,还把明朝第一代赵王的令旗传给了子孙,直到南明。

朱高燧为何如此幸运,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var1]

朱高燧影视剧照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第七次北伐在归途中病死榆木川。为防备朱高煦犯上作乱朱高炽隐忍到了极点。

严密封锁父亲死去的消息,把父亲放在一口用锡器铸成的大棺材里,照例早请示晚汇报,安排好京中及边境布防后,这才命朱瞻基去草原上迎接。

同年9月,朱高炽终于在紫紫城跌跌撞撞地登上了皇位,当朱高煦得到消息时已是第37天,朱高煦发誓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朱高燧呢?得到朱高炽照拂,大肆领着封赏不再发言,也不再表态。

朱高炽用仁柔驭领着国家,可惜不到10个月就挂了。

短短两年,明朝来到了宣宗(朱瞻基)时代。1426年8月,朱高煦怒火冲天,在山东举旗反叛。

[var1]

朱高煦影视剧照

朱瞻基听了阁臣杨荣的建议亲率大军平叛,仿佛一次公费旅游弹指灭了朱高煦。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笔者的另一篇文章《朱瞻基:明朝第四位皇帝,600年来,身上的谜团至今无解》。

回到正文,朱瞻基领军回师,途经单桥,户部尚书陈山建议捉拿朱高燧,一并铲除这个祸端。

朱瞻基不予采纳,强大的自信让他明白朱高燧翻不起三尺浪,也不敢翻浪。朱瞻基的判断是正确的,当朱高燧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知保住了项上人头,还说了一句话:

吾生矣一一何其悲凉!

[var1]

朱瞻基影视剧照

第二年,朱高燧上奏,主动放弃常山中护卫和群牧所,连仪卫司官校也请朝廷一并收回。

朱瞻基喜不自胜,留下朱高燧的仪卫司官校,也算给了三叔天大的脸面。总之,朱高燧活了下来,50岁那年正常死亡,他这一脉一直延续到南明。

这里引伸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朱高燧这么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为什么得了善终呢?

在笔者看来也许有几种可能。

1:朱瞻基沽名钓誉,太爱面子,明知朱高燧贼心不死,依然放了他一条生路;

2:朱高燧审时度势,自知自己就是那个秋后的蚂蚱再无力动弹,索性上交护卫,做个不再问世事的王爷,事实证明以退为进这一招成功挽救了他;

3:那次谋逆之举或根本不存在,指不定是朱棣为了敲山震虎而故意捏造的呢?

4:朱高燧一生有三个正妃,分别是徐妃、沐妃和翁妃。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位正妃都是政治联姻的结果,换句话说,朱高燧只是父亲手中的那枚棋子。

[var1]

朱高燧影视剧照

历史,胜利者书写,当我们去品味它时,可能个中人物也在品味着我们。

参考资料:《明史》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郭淮是曹魏功勋名将,为何司马懿造反时,他没有起兵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杀郭淮,司马懿郭嘉郭淮搭配,司马懿许褚徐晃郭淮怎么组合

    曹魏建立后,拜雍州刺史、射阳亭侯,迁镇西将军(曹真)长史,阻止诸葛亮北伐,料敌精准,屡立战功。正始元年(240年),郭淮击退蜀国姜维,后累迁征西将军。由此,郭淮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等君主,堪称曹魏的功勋名将。那么,既然如此,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郭淮为何坐视不理呢?对此,笔者认为原因主要分

  • 此人大才,诸葛亮死后却被夷灭三族,直接导致蜀国第一个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可以说是相当的冤枉,根本不可能有造反一说。历史上,魏延是非常受刘备重用的。我们都知道,刘备的一大本事就是识人,那么刘备对魏延的重用就可以直接说明魏延是一个有才能且十分值得相信的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魏延虽然具有大将之才,但无奈出身低微,即使屡立战功,但刘备也不敢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关羽张飞那样直接

  • 透过“白公胜之乱”,可看出楚国初期形成的政治体系已注定其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哪个省是正宗楚国人,楚国47位君主列表,春秋争霸第116关白公胜作乱

    公元前475年,中国古代进入战国时代之初,当时出现的战国七雄,楚国无论是疆域、经济、还是人口都是其他六国望其项背的。然而,却因为楚国在建国之初埋下的封建旧贵族势力的种子,导致贵族势力像寄生虫似的常年的附在楚国这个母体上,严重的腐蚀着楚国的经济与政权。导致楚国的政治架构上的问题严重的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

  • 魏国打仗从不缺粮,为何花了43年才灭掉弱小的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魏并非一经建立就要展开灭蜀之战,这中间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以及各方势力、关系转化的。就好比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我们如何衡量始皇帝使用了多长时间灭掉一个国家。我们是以灭国之战的开始到结束而衡量的,并不是以秦国何时建立到所灭国家何时灭亡而计算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在秦国建立之初,以

  • 公元198年,关羽向曹操要一个女人,曹操为何选择了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关羽跟了曹操多久,曹操为什么要和关羽交往,关羽为何要向曹操投降

    为什么刘备和曹操会一起打吕布呢?刘备的理由是,我之前在吕布落难的时候,妄想收服这个主动来投的小弟,但是没想到吕布不当人子,不光不像关羽张飞那样感激自己,还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抢了;曹操的理由是,自己也曾想收吕布当小弟,但那是吕布选择了拒绝,当时曹老板野心勃勃的要和袁绍开战,自然要防止后院起火,于是孙

  • 秦始皇兵马俑考古,有新突破!研究人员:甬道被人挖开过!是项羽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扫荡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军如何排兵布阵?秦陵陶俑制作流程如何?这些千古之谜的答案已开始浮出历史的水面。据新华社消息,陕西省文物局12日发布了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又有新收获,考古工作者对陵园外围的大型陪葬坑——一号坑进行了持续十余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新发现陶俑220余件,

  • 秦始皇帝陵,有重要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取得了多项突破!2009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大型陪葬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面积约430平方米目前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以及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介绍一号坑的建筑结构为框架式与厢

  • 千古贤相管仲:没想到他竟然还当过逃兵, 偷过朋友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管仲的智慧有多可怕,青楼女子拜管仲,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春秋是我国最混乱的时期之一,孔子说这一时期礼崩乐坏,人人如禽兽。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个强大的诸侯国,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春秋五霸”。 五霸之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齐桓公为政能力很一般,但是他知人善用。在他主政的早期,用了两个大才。一个是鲍叔牙,另一个是管仲。管仲被我国著名学者政治家梁启超列为历代改

  • 此人是三国晚期最厉害的名将,假如没有死,三国可早16年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后期最厉害的名将,真实历史上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正史中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是谁

    文|乐趣史闻在三国时期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英雄,可是到了三国晚期的时候,各个国家也都出现了人才凋零的事情,并且在蜀国更是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华为先锋”的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但是这个对于魏国来讲,他们的人才可谓是储备的非常的多,可要是说这个时候在曹魏的最强的将领,那就只能是非邓艾莫属了。邓艾在年幼的时

  • 刘备手下的五虎将和五骠骑,个个都武力超群,有四人还被后世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手下五虎将的资料,刘备的五虎将哪个最猛,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都有谁

    你知道刘备手下的五虎将和五骠骑吗?他们个个都武力超群,能征善战,其中有四人竟还被后世封了神,那么这四人分别都是谁呢,这十位虎将,在正史中的地位和排名又会如何呢,本期我们就来系统的盘点一下,首先要盘点的是刘备手下的五虎将,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很清楚,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