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宫词》口碑崩盘的背后原因-历史剧绝不能篡改历史

《大宋宫词》口碑崩盘的背后原因-历史剧绝不能篡改历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48 更新时间:2024/2/7 7:21:23

笔者点开了《大宋宫词》的演职人员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剧组阵容堪称豪华!

导演李少红、曾念平,这是当年《大明宫词》的原班人马。

编剧张永琛,笔下作品有《像雾像雨又像风》、《京华烟云》、《末代皇妃》,当然也有神剧《孤芳不自赏》(这主要是演员背锅的烂剧)。

编剧赵晓鹏,虽然是个编剧界的新人,但看他的三部有评分的作品,至少都是接近7分的编剧,其中包括引起热议的《听见她说》。

至于演员阵容,不用说了,笔者看了几集电视剧,明显是全员演技在线,没有一个拖后腿。不说主角刘涛和周渝民,配角梁冠华老师,归亚蕾老师,那是正经能称之为老师的老戏骨。

怎么这么好的剧,说崩就崩了呢?

笔者来说说自己从自己被劝退的心理路程进行了分析,一句话,既然是历史剧,就不要篡改历史。

开篇直接劝退

对于历史剧,笔者向来是尊重的,因为能够科普历史的,真的很少。笔者在看到这个演员阵容包括片头曲的风格的时候,有种涕泗横流的感觉。

各位不妨看一下笔者随便截取的一张图片。

古风,而且有一种《清明上河图》的感觉,对于笔者这种酷爱历史的人来说,就俩字,感动!

然后开篇第一幕,直接劝退。

你们家赵匡义是当了皇帝之后改名为赵光义的?不知道什么叫避讳吗?不知道的话,笔者来科普一下。赵匡胤、赵匡义、赵匡美三兄弟,都是“匡”,老大当了皇帝之后,俩兄弟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决定改名。赵匡胤亲自帮他们改,变成了赵光义和赵光美。然后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赵光美又要改名,变成了赵廷美

举个历史上最有名的避讳,观音菩萨, 原来叫“观世音菩萨”,后来避讳李世民的“世”,变成了观音菩萨。

大宋皇子确实有改名,但那都是确认为太子之后改名。比如主角赵恒,原名是赵德昌,后来改成了赵元体、赵元侃,等到当了太子变成了赵恒。没见过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改名的。

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但凡是了解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的历史常识,编剧和历史顾问不懂?怎么可能?

主干剧情一塌糊涂

女主刘娥,在战乱之中和男主赵恒认识。

首先,历史上,刘娥是蜀地歌女,跟随丈夫银匠龚美来到京城。龚美因为家穷,要卖掉刘娥,另嫁他人。这时候赵恒手下的指挥使张耆发现了刘娥,把刘娥献给了赵恒。

的确故事的开头不够爱情,可是列位,战乱之中相遇,是什么鬼吗?编剧是写这段故事的时候在听邓紫棋的《光年之外》吗?“缘分让我们相遇乱世以外,命运却要我们危难中相爱”?

再说回战乱。北宋初年的战乱,笔者是真的认真看了一下北宋的战役,还要关于辽军,生怕有错漏之处。

除了让北宋倒了血霉的“雍熙北伐”,赵光义屁股上中了一箭,最终死于箭疮,就剩下收复北汉了。

我们来看一下北宋初期的疆域图。

北汉都城在太原,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那请问,刘娥一个蜀地歌女,才11岁,是怎么跑到山西去的?为了家族的煤矿生意?还是为了买瓶正经的山西老陈醋?

还有,编剧认为这样的少女,叫11岁?

顺便说一句,攻破北汉都城和雍熙北伐,都是980年前的事情,这个时候,赵恒年仅12岁。以及,这样的少年,叫12岁?北宋初期伙食这么好的吗?

但是,笔者又发现了一场战役,还真就是在四川。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和李顺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四川爆发。这个时候,赵恒已经25岁了。

如果笔者当编剧,我宁可让刘娥(生于969年),在蜀地一直住到24岁,然后在战乱中被25岁的赵恒救了,两人相爱?这是不是更贴切一点。

笔者查完资料的表情是这样的。

关于赵恒当太子

赵恒为什么能当上太子,历史上给出的解释就是四个字,“时也运也”。

赵光义有两个好儿子。

老大赵元佐,弓马娴熟,自幼聪明机警,长得还像赵光义。理论上,这样的孩子不当皇帝,不是白瞎了嘛。可偏偏赵元佐是个不适合生在皇家的人,这个人过于仁善了。

赵元佐之所以没当上太子是因为,赵元佐疯了,一把火烧了自家宫苑,只是因为赵光义邀请几个儿子喝酒没叫他。而没有叫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大病未愈。

赵元佐为什么疯了,因为“金匮之盟”。按照“金匮之盟”,皇位应该传给赵廷美,也就是赵光义的四弟,赵元佐的四叔。可人都有私心,赵光义不想这么干,赵廷美就造反了。然后赵元佐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导致四叔造反,抑郁了。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明白为啥编剧让赵恒在战乱之中遇到刘娥了。战乱之中的根本不是赵恒,而是他的大哥赵元佐。史书记载,赵元佐曾经跟随赵光义去打太原、幽蓟。

合着是把赵元佐的功劳安排在赵恒身上了呗?可编剧考虑过赵恒当年才12岁吗?????

回到赵光义的二儿子,赵恒的二哥,赵元佐身上。老大疯了之后,赵光义想让老二继承皇位。于是雍熙三年(986年)七月,赵元佑改名赵元僖,并封开封府尹兼侍中。让他当开封府尹(首都市长)就意味着,他就是准皇储。

端拱元年(986年),赵元僖可以说地位稳固。两任相公赵普和吕蒙正都与他关系良好,只要活到赵光义驾崩,皇位就是他的。而且他对于国事战争的理解不亚于赵普。赵普何许人也,“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就是赵普。

可没曾想,四年之后,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赵元僖早朝回府,觉得身体不适,不久便去世了。赵光义极为悲伤,罢朝五日,并写下《思亡子诗》。

于是,最后,赵恒当上了太子,理由不是他比他两个哥哥贤能,实在是他现在是嫡长子了。当然,赵恒的能力,我们还是认可的,毕竟有“咸平之治”,而且“澶渊之盟”也怪不到赵恒身上,那是他爹的锅,把他大伯赵匡胤留下的家底全部打没了。

好家伙,电视剧里面,直接来了出三子夺嫡,这是看清宫剧看多了吗?赵匡胤陈桥兵变,得位不正;赵光义斧声烛影,得位不正;金匮之盟虽在,但赵廷美谋反,赵家的大义已经微乎其微了,再来一出三子夺嫡,编剧是想北宋直接中道崩殂吗?

关键是三子夺嫡就算了,治理黄河谁成功了就让谁当太子。怎么,当皇帝必须会兴修水利?编剧这是在玩大禹治水呢?治水成功,舜帝让位给大禹?

要知道,当时陈桥兵变后来被杯酒释兵权的那些勋贵,可还没死几个呢,不怕再来一出?真当赵光义是个傻子?

以上基本是《大宋宫词》前面十多集的故事,真的是要素过多,吐槽都吐不完。

耶律康和赵吉

笔者是真的人看傻了。

赵恒一共就生了六个儿子,赵祯活下来继承皇位了,老二悼献太子赵祐十岁夭折,剩下的四个都没活到十岁。哪里来的赵吉,这是编剧在黑我徽宗皇帝赵佶吗?

至于两国交换质子,别给宋太宗脸上贴金了,家底都被他雍熙北伐打没了,用什么跟辽国掰手腕?

至于澶渊之盟,赵恒的政治手腕已经很强了,五战五败的战败国,一年的岁币三十万,名义上还是兄长,弱国无外交,这已经足够强了,凭什么辽国和北宋交换质子。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最搞笑的是,竟然有人还敢杀掉辽国质子,这跟卖国有啥区别啊?

潘皇后一个在赵恒登基前就过世的,故太子妃,编剧能不能知道什么叫“死者为大”,别给死者抹黑啊。

别说潘皇后了,就是他爹潘美(《杨家将》中被黑得最惨的潘仁美)都没有这个胆量。

问题出自何处

关于《大宋宫词》,这些问题,数不胜数,一部打着历史剧的名字,也不是改编自任何小说,他凭什么敢这么干?

这比当初《甄嬛传》的乱改还要过分,我们来看看李成儒老师是怎么吐槽《甄嬛传》的。

所以说,做历史剧,一定要有良心,要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可以杜撰,什么不能杜撰。《大宋宫词》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编剧的问题了,这是历史顾问的问题,因为编剧是写故事的,历史顾问是审核的。

一个历史顾问,一个某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导师,一个专门研究宋史方向的学者,在历史上出现如此之大的纰漏。整个电视剧的制片人,导演,编剧,历史顾问都要为此负责。

最后,只能说白瞎了这么一批好演员,毕竟演员接了合同,演员改剧本,尤其是对于这样的整篇胡扯的剧本,他是没办法改剧本的。

一部服化道如此精良,演员全员演技在线的历史剧,竟然因为一些普通人都知道的历史谬误彻底翻车。笔者只有四个字的评价,可惜,可恨!

参考资料:《宋史》,《资治通鉴》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大唐的社会风气:上官婉儿的一生在竭尽所能侍奉灭门仇人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由于建议唐高宗废黜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受到武则天的记恨。后来,武则天找了一个借口,不仅将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处死,就连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上官婉儿也被没入掖庭。所以武则天实在是上官家族的不共戴天之仇。上官婉儿的母亲在怀孕时,曾梦见一个神人,将一杆秤交到自己手中,并说:“夫人

  • 成吉思汗猜疑妃子与人私通,妃子说:你临幸以后就知道真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死后妃子都怎样了,成吉思汗和大臣,成吉思汗妃子为何不怕暗杀

    成吉思汗称霸的时候,地域横跨亚欧,面积达到中国历史最巅峰,成吉思汗的征服欲望非常强,所以他在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他的血脉,据统计,全世界有一千六百万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古代的皇帝妻妾成群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成吉思汗的众多女人里面有一个最美的,他的名字叫做忽兰。忽兰是一个蒙古部落首领的女儿,因为打不过

  • 明朝弑母案令人唏嘘,二婚夫妻拔刀相向,看刑部主事如何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而后,父亲方廷叙续弦,娶继室陈氏,陈氏其人,为人凶狠且善妒。经常与丈夫方廷叙争吵,还经常虐待方大年,不仅如此,陈氏甚至将家里的财务转移至娘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此等行为被方廷叙发现后,方廷叙便苦口婆心的劝说陈氏,已经到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程度。但陈氏乃是何人?岂能就此善罢甘休。转移财产的行为一日

  • 隋唐史七:面对突厥威胁,杨坚文武并施,可汗表示愿做大隋天子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坚对突厥采取的策略,大隋杨广,大隋王朝的兴与衰

    鲜卑南下后,建立了北魏,如此一来草原上出现了权力真空,为柔然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后来,崛起的突厥人又灭掉了柔然,成为新的草原霸主。突厥地图尉迟迥起兵时,曾派人联系突厥,相约一起对付杨坚。杨坚赶紧让长孙晟(此人就是长孙皇后的父亲,唐太宗的岳父)护送千金公主和亲,希望稳住突厥。恰好这时候,突厥内部因为王位

  • 明代女子回娘家通奸?弟弟、丈夫为何被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朝女人出轨奇案,明朝妻妾杀夫案,明代对儿女揭发父亲罪行如何定罪

    古案卷宗/不定期更新/细雨丝竹(撰文)|关于本案,大理寺卿王槩所读到的开篇,是一桩从头奇葩到尾的入室劫财案。事起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某年月日,广东男子刘鑑在家忙里忙外——或许和今天的我们一样,正忙着迎接新春佳节。如果您在现场,会看见刘鑑的脸上、身上有一些青紫的伤痕,与节前欢快的氛

  • 长安城失守后,李渊“挟代王以令诸侯”,隋炀帝仍放任自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氏当兴,继起为王。”公元617年,李渊父子打破了通往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决意直取长安。长安城作为隋朝的京都,物资充足。当时的长安城里虽然兵力充足,但是城中的士兵以及老百姓在得知李渊攻打的消息之后惊慌失措。所以对李渊父子来说,攻进长安城内,简直就是轻而易举,志在必得。而此时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

  • 宋朝,是如何成为历史上唯一“晚婚成风”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01春节回家过年,对于很多单身适龄男女来说,催婚是一道必不可少的流程。近日,民政部公布的一组数据表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单身成年人口已高达2.4亿,其中7700万成年人为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年底,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晚婚,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比起现代的晚婚来说,古人算

  • 李白未到夜郎被无罪释放,留下短短四句诗,怎么就惊天地泣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惨遭放逐、亲友相送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春天,五十八岁的李白,自浔阳出发,踏上了放逐之路。他带着脚镣手铐朝江岸边走来。在春日照射下,他的脸色愈发显得苍白枯槁。一年的监狱生涯,使他的背部也显得有些驼了。他来到江岸上,看到好多人站在江边。他想:“大概是迎送某位达官贵人的吧?”谁知当他走近时,人们

  • 齐鲁几多范公祠,寻访范仲淹在山东的足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范仲淹原籍苏州吴县,出生在徐州,以一篇《岳阳楼记》和诸多为民利民的政绩流芳千古。他的一生与齐鲁大地更是结缘颇多,青少年时期曾在博山、长山等地居住长达20年,暮年之时又在青州做知州,身后留下诸多历史足迹和美篇美文。其中称为“范公亭”“范公祠”的名胜山东就有至少三处。青州城“范公”足迹遍布青州是范仲淹做

  • 陕西发现柳公权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发现柳公权撰书墓志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里出土的一方墓志是由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这是此次考古发现的柳公权撰书墓志。这一考古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发现这方墓志的墓葬平面呈“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