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西周的宗法制度入手,聊聊其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有什么关系

从西周的宗法制度入手,聊聊其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88 更新时间:2024/1/19 17:14:08

很大程度上中华明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取决于华夏文明本身就具有极其大的“连续性”,要追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那么肯定要谈到西周的宗法制度,那么文明的“连续性”与西周的宗法制究竟有什么关系?

一、宗法血缘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中华文明,使得中华文明的发展较为完整

1、血缘一直是联系任事情的最好方式,包括中华文明也是这样的

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留存在世界上唯一一个古老且又保存完整的文明,很大程度上都是归因于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的残——血缘。本来按照正的历史发展规律,血缘性的关系要进化为地域性的关系,然后进而发展为国家的规模,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内容。

但是中国的历史发展太过于特殊,完全不能归为正常的历史发展内容,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地理条件太过于复杂,且生存人口很多,以至于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不必进行过分激烈的阶级斗争,就可以形成国家。

在此过程中,血缘组织因为没有进行足够激烈的阶级斗争而被保留了下来,其实也是因为强烈的血缘关系,使得中国的阶级关系和经济形态等方面发展得异常缓慢。故此中国国家的初级形态得以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就是血缘。

血缘从根本上条件上来说,的确是一种联系十分紧密的组织形式,因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这样的凝聚力是十分恐怖的,因为由血缘发展而来的凝聚力是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发生任何的改变。

没有理由因为朝的更迭或者周围环境的变化,原有的血缘还是具有应有的血缘关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同样原来因为血缘而产生的凝聚力也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故此血缘统治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稳定且有效的统治模式。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并不是这样的,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打碎了血缘组织,产生新的地域关系来代替血缘组织并且形成一个崭新的国家来稳定这样的地域关系,是一种较为理性和客观的国家机器来对于国家的一切进行管理。

这样的国家机器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它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实体,总体上来说,人会受到物质实体很大的影响,故此国家机器不能应时进行改变,那么国家机器所管理的一切都会受到很大的破坏。

这样的话原有的保留下来的文明根本没有办法留存下来,加上时代变化国家和国家的管理模式是纯粹的客观国家机器来管理,故文明想要保留下来很难。所以世界上也就只有中国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古老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血缘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西周的宗法制度是比较成熟的血缘制度,比原有的血缘发展形式更加正规化

血缘的发展自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其余地区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血缘关系逐步被地域关系给代替掉,所以血缘关系在此后的国家发展中并不会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统治手段来进行,因为血缘发展并不完善,并且还被地域关系给取代了。

故此其余国家根本不可能将血缘关系作为一种统治手段。中国与这些地区不一样,中国的血缘组织在国家进化中因为特殊的自身环境而被保留下来,并且将血缘作为特殊的统治手段来进行。

所有的政治制度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吸取一定的经验,并且发展出适合于社会的统治模式,此种统治模式的实行前提一定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说明社会中绝大部分的生产活动和一系列的活动都是要符合统治模式的。

故此可以推断西周最先开始的宗法制度并不是统治者认为的“间架性结构”的产物,而是可能从当时的实际社会经验得出来的综合判断和结果。

血缘最基础的模式就是家庭模式,进而发展为整个家族的模式,在西周的宗法制度中,明显就是将家族的范围进行扩大化,与整个国家联系起来,进而将国家的统治血缘化,达到以血缘为主来管理国家的目的。

不只是统治的模式或者说是血缘的模式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在基本的观念中就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从一开始“共祖”的观念变为“共主”的概念。其实这种观念的改变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的统治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也是因为之前的血缘氏族的残留。

之前的社会,甚至并没有形成国家之前,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可能独立生存,一般都是集体生存,也就是在血缘公社中生存,所以在此种情况下,血缘组织的形式得到了巩固。尤其是在遇到外界的强大压力时,血缘组织为了能够得到生存的机会,往往会团结在一起,使得血缘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久而久之,会形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文化心理,这样的文化心理的产生也间接说明了血缘族群的增大以及血缘组织的内在职能在不断增强的表现。

二、西周的宗法制度是比较严密的,在原有的血缘关系上进行了一定的地域扩展

1、宗法的范围在后来不仅仅是本族的人,而是扩大到地域范围,不过还是局限在血缘关系之中

宗法的范围一开始是仅仅局限在本族的,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一些时代条件的变化,本族人想要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时代的变化,就算本族的凝聚力再怎么强大,客观的物质条件不能跟上,也不行。

所以原有的血缘统治模式发生了些许变化,就是建立跨地域的血缘关系,那么怎么建立这样的跨地域的血缘关系,如果对于原血缘组织进行分割,新的被分割出来的血缘集团会在某个地区形成强大的封闭系统。

久而久之,与被分割出来的血缘组织没有多少血缘关系,所以最后也就被独立出来了,因为血缘上的联系因为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减少。

在此等条件下,统治集团开始与一些其他地域的家族进行联姻,建立那个非血缘但是却隶属于家族的“泛血缘关系”,这样的血缘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核心关系,但是可以维持血缘的发展和持续。

由此血缘的发展逐步通过某种特别的人为手段,而演变成了特殊的地域关系,总体上来说适应了当时地域较广国家的发展。但是会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如此庞大的跨地域的血缘集团肯定会有很多人?

那么这些人在血缘组织中的地位是否平等?肯定不是,为了进行血缘内部成员的管理,西周的宗法制度是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对于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大小宗的区别来进行等级上的划分。其实儒家思想中提出来的五种基本礼仪观念和一些君臣之间的具体实施措施就是西周扩性宗法观念的体现。

这些统治手段都在很好的条件上满足了统治者的统治要求,至少在此等条件下,可以很好地保持血缘的凝聚力,不至于认为人数过多而将此血缘统治集团分离出去。但是也会有个隐患,就是统治集团的内部并不是平等的,所以宗法制度上又增添了“礼法”的内容,就是强调“孝”和纵的血缘关系,以此来强调宗法血缘中的等级性。

《诗经·蓼莪》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在一些原始的史料中也可以看到此类踪影。在血缘构成基础的条件上形成的宗法制度无疑是庞大的。

2、后世也在沿用宗法制度

后来秦朝虽然设定了郡县制来取代分封制,但是有个根本性的致命问题,周存在的时间过长,社会上一切的风俗习惯早就在漫长的时间中形成了一定的定式,并不是秦朝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轻易改变的,并且后来的朝代中,对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采用都是断断续续地进行,足以说明分封制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后世的中央集团的官僚统治虽然集权性很强,但是对于地方的管理并不能完全管理到位,所以地方上的管理一般都会形成巨大的“真空”,这样的真空是官僚制度没有办法触及,故此还是要借助旧有的血缘关系来进行管理,所以地方上的管理一般都是由一些大家族进行实际性的管理。虽然宗法制度实际消亡了,但是在后世中还是在沿用的,不过就是没有了那个名头而已。

总结

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就是因为血缘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太过于根深蒂固,导致很多东西都被残留了下来,血缘关系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封闭性,在后世的统治者中,都是极力维持其封闭性,而不是去废除,所以一些旧有的社会方式被保留了下来,包括现在留存的中华文明。

参考文献

《周易》《礼记》《诗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庆富豪韩定旺:公务员下海,8000万投资潜山,因故辞去代表职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953年,韩定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他毕业于安庆师范学校(现为安庆师范大学),后到东北当兵。回到安徽以后,他进入安庆机械局,当了一名汽车司机。机缘巧合,他救助了一辆翻入稻田的外贸局汽车,得以转入外贸局工作,从业务员做到人事科长,再做到冷冻厂厂长。但不知为何,多年以后,安徽当地媒体写他,都说他

  • 周朝则天大圣皇帝武曌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曌的简介,周朝的皇帝武则天,武曌谥号有哪几个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周朝则天大圣皇帝

  • 古代暴虐无道的4个帝王,纣王仅排第2,第1多数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真正的纣王,历史上有关纣王的真实记载,历史上真实的纣王是什么样子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孙皓是孙权之孙,深得孙权的喜爱,被赐名为“彭祖”。吴景帝孙休后,在朱皇后(后来的朱太后)的支持下,孙皓当上了东吴皇帝。孙皓执政初期,下令开仓放粮、抚恤贫民,因此一度被誉为“令主”(贤德的君主)。但孙皓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志得意满,开始沉迷酒色,以“杀”治国。孙皓通过杀人来震慑那些劝谏

  • 《大秦赋》:张鲁一即将亲政,“郑国渠”阴谋败露,差点毁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鲁一的情史,张鲁一和秦始皇长得有多像,张鲁一个人资料演过的电视剧

    《大秦赋》中关内侯被杀,渭阳君的妻子也遭到了嫪毐的杀害,嫪毐引起了老秦人宗室的一致怒火,他领盒饭的日子也不远了。同时,因为嫪毐没有净身,便被吕不韦献给了太后赵姬,还生下了两个孩子。他自己也被牵连,在驱逐出秦国的路上,嬴政一杯毒酒将其赐死。[var1]自此,嬴政(张鲁一)迎来真正亲政时刻,仿佛人生也到

  • 历史上的纣王被称暴君,其实大家都错了,而是一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娱乐八卦的朋友们,来看小编的文章,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对于各位小伙伴们来说,即便是不是很了解历史,但也是熟知古代商纣王的残暴了,其实从历史上来说,这是一个偏激的看法了,很多学者都只是看到了商纣王的残暴,却没有看到商纣王对于历史进程的一些贡献了,毕竟作为商朝最后一个国君,那么商朝的灭亡,很多人也

  • 战国策:永远不要与愚蠢的人商量谋划,愚蠢者只会坏了你的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秦武王身边的大臣却对秦武王说:“您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够治好,假如治不好的话,反而会使耳朵聋了与眼睛看不见了。”这些话让秦武王心中产生了顾虑,于是就把大臣们的这些话对扁鹊说了。扁鹊很生气,把治病的工具一丢,对秦武王说道:“您与聪明人商量谋划,却又与不聪明的人来败坏他。就凭这个,我

  • 乐毅为什么不攻下齐国最后两座城?越是想得清楚,越是觉得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乐毅在齐国几年,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二城,乐毅伐齐消灭了齐国多少兵力

    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打得东方强国齐国最后只剩下东都即墨和南都莒城两座孤城。 齐国眼睁睁就要亡国了,可是,摧枯拉朽打下齐国70余城的乐毅为什么对这最后两座孤城没有攻下来呢?按照常规的军事套路,围而不打或者集中火力,都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为什么乐毅没有采用呢?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背后又有什么目

  •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他是如何处置那些皇帝的妃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统一六国都是哪几国,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多大,秦始皇怎么统一六国

    作为战争狂人和基建狂魔,有足够理由证实,秦始皇这两项称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拜女人所赐。战争是为了抢夺地盘和女人,他所致力的主要基建项目阿房宫,其核心也是仿照六国王宫建筑风格的宫殿群,按道理,秦始皇应该很善于管理,哪国抢来的女人一一对号入座、安置进哪国风格的宫殿,大概也可以算作对这些女人的一丝人文关怀

  • 东汉风云:桃园三结义,愤怒打督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护军司马傅燮,系北地灵州人氏,本字幼起,嗣羡慕南容三复白圭(南容是春秋时鲁人),于是,改字南容。身长八尺,仪表过人,郡将举傅燮为孝廉,因得出仕;后闻郡将丁忧,也弃官行服,借报知遇;及为护军司马,独谓国家大患,不在贼寇,实在阉人,所以从军出征,尚在营中拜表道: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

  • 考古挖出一逆天文物,与《山海经》记载相符,考古家:纯属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但并不代表中华文明只是一个起源单一的远古文明。目前考古发现,中华文明的构成除了主体的华夏文明之外还有着良渚文明、红山文明以及古蜀文明等;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是多元的,是经过历史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世人对古蜀文明非常的陌生,很多只知道曾经存在过一个古蜀国,但其实,古蜀国的历史以及遗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