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旌表制度有效补充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不足,二者逐渐融合在一起

唐代旌表制度有效补充了中国古代法律的不足,二者逐渐融合在一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37 更新时间:2023/12/29 6:30:01

旌表制度促进了儒学传播与传承。儒家思想自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旌表的对象是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等符合儒家思想的臣民,皇帝旌表忠孝节义之人能够使风俗淳朴,民众向善。

从礼法融合的角度来说,旌表制度扎根于儒家思想并以制度的形式,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形成了有效的补充,并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逐渐与法律制度相融合,甚至在有些时候法律制度,在旌表制度面前会失去效用。

一方面是由于旌表与法律虽都属制度范畴,但旌表相比法律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礼是法的来源之一,在适用性上礼的地位高于法,也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旌表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儒家的礼,旌表是对礼教的执行。礼的存在形成了对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

旌表制度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具有制度属性,即上报、核实、皇帝下诏、执行均具有一定的程序。另外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的出现形成发展现状,均是由本朝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唐朝建立者李渊家族源出鲜卑族,属少数民族,对于汉文化虽有学习,但却对于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并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思想,更不用说严格按照儒家的思想来严格要求自身。对于女性贞节观念,在唐代社会上层,公主再嫁的很多,对于贞节观置若罔闻。

唐代的儒家思想观念,是到唐朝后期才逐渐加强的,逐渐加强的原因也是统治者意识到了,儒家思想对于稳定民心、化民成俗、稳固统治的重要性。

唐代开国初年,即以道教为国教,奉老子李耳为祖。到武则天时崇尚佛教。总体来说,唐代儒、道、佛三教并立。儒家思想虽在唐朝不是主流思想,但由于汉朝以孝治天下,君主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以及数代以来对于忠臣的褒赏和对孝子的旌表,民众的忠、孝观念一直在加强。

在唐代,统治者对忠臣和孝子的旌表仍然不遗余力。对于贞节烈女,唐代不提倡也不反对,自由度较大。虽然上层社会不受约束,但在民众中贞节观念有一定影响力,政府对贞节烈女给予旌表,数量不多。

就旌表对象来说,唐代旌表对象主要倾向于忠臣、孝子。累世共居、义门也是政府倡导和旌表的主要对象,一个家族的和谐,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统治的安定。对于女性的旌表,忠孝节义都有涉及。就旌表方式上来说,对于忠臣的旌表,主要利用图像凌烟阁,先后七次图像功臣于凌烟阁,贯穿整个唐朝史。

其它还有赠官、与子官爵、立碑立传等方式。对于孝子顺孙、累世共居、义门的旌表,方式主要是树阙以显之,即旌表门闾。其次有刻碑入史以及赐布帛、免赋役等经济上的奖赏。对于唐代受旌表的女性,仍以旌表门闾为主,其它还有赠荣誉称号、加载史册、赐粟帛,方式灵活多样。

就社会影响来说,旌表制度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制度本身必然存在的异化现象。自汉代以来,旌表忠臣、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的制度就已初步确立。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旌表制度逐渐得到发展。

作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连接汉代与宋代,唐代在对汉代以来的诸种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制度,做了最好的总结的同时,也为宋以降诸种制度的确立开了大门。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不同的历史时期,旌表制度的状况不同,汉代旌表侧重于旌表孝子之门,唐代对于忠臣、功勋卓著者和孝子旌表较为突出。唐代旌表制度的思想基础来源于儒家思想。唐代旌表制度能够贯彻的社会基础,来源于民众对儒家思想的认同,也依赖于前代两汉魏晋隋朝,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以及旌表制度的良好激励作用。

更多文章

  • 宁当曹操的奴隶,不当刘备的贵宾,此人可谓三国乱世最识时务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和曹操的真实历史,识时务的杰出人物,曹操谋士刘备

    另一个政权是张鲁政权,占据汉中三十年。虽然说最后降了曹操,但在他的统治下,人民生活富庶,在当地有很大威望,只是人们不明白的是,他盘踞的地段是蜀地,按理来说投降刘备才是正途,可他却跟了曹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竟里面有着什么故事呢?汉中张鲁政权张鲁出生在道学世家,他的祖父张陵人称张天师,创立了“天师道

  • 古代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为何隋文帝却对独孤皇后从一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独孤皇后的特殊背景从北魏时期开始,关陇集团就在北方政坛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而独孤皇后正是出身关陇贵族集团,也可以说,杨坚之所以顺利篡权建立隋朝,除了自身的超强能力,与关陇集团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而独孤皇后正是关陇集团在朝中的代表,她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甚至可以影响朝局,杨坚为了自己的皇位巩固,就

  • 古代文人的铁杆粉丝, 为了吸收文化将杜甫的诗烧成灰吃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甫十首巅峰之作,杜甫前出塞九首全文,杜甫画像恶搞

    《牡丹亭》的作者明代曲作家汤显祖,有铁杆粉丝因文生爱,将他想象成了《牡丹亭》男主角,却在看到汤显祖真人只是个糟老头后,绝望地投河而死。汤显祖既有文采又长得帅的男人,那就更加吃香了。根据《世说新语》和《语林》记载,美男子潘安在每次出门时都会有大量的软妹子不由自主地上前围住他,还会有老妇人疯狂往他的车上

  • 此人泄露了一条机密,使宋朝3000多贵族被外族掳走,饱受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十大悬案,宋朝四大疑案都有哪四个,宋朝时期的三大奇案

    宋朝以文治国,军事力量不强,到了靖康之耻发生前,大宋军队简直弱到了极点。而且当时的京城汴梁正比邻黄河,黄河北边燕云十六州,以及长城外大片土地上,有一个在当时很强大的民族金国,金国是在长城以内的,如果过了黄河,那就可以对宋朝直接发动总攻,所以为了国家安危,每次宋朝接见外国使节,都会带着使者们绕弯路,本

  • 宫心计2:李隆基此生最感谢三个女人,里面没有王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宫心计2王蓁和李隆基吻戏,宫心计2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宫心计2李隆基登基后第几集得实权

    在热播剧《宫心计2》的最后一集,李隆基在太平公主死前对她说出自己此生最感谢的三个女人,里面没有王蓁!第一个女人,是武则天。武则天登基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对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进行了大力的打压,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也不例外。李隆基的母亲窦德妃被武皇诬陷使用厌盛之术,赐死之后埋于乱葬岗,那时候李隆基才七

  •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哭着说出4个字,两人关系这才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元芳你怎么看?”时过境迁,虽然这句网络用语已经逐渐淡出了大众们的视野,但影视作品中那个足智多谋、断案如神的形象却成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然而,历史上的狄公,其才有如“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深受当时的统治者一代女帝武则天的赏识,以至于致使现在的一部分认为两人的关系暧昧不已。虽说这种看法是无稽之

  • 朱元璋的开国六公爵,为什么只有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明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从某种意义上说,徐达的爵位能够一直传到明朝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徐达生了一个好女儿,否则他的爵位也是二世而亡。最初,在洪武三年时朱元璋分封功臣,有六位功劳最显赫者被封公爵,他们按排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李善长作为大明朝的萧何

  • 采药农民捡到武则天唯一存世遗物,上有5字,揭晓了她留下的疑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出生的真实怪事,武则天晚年捡到的东西,武则天的奇闻怪事

    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以及巩固政权,所实施的一系列残忍手段,众人皆知。但这样的作为,她心底有没有悔过?单从无字碑是无法看出,但是直到1982年有人无意间发现一物,此物上面刻有5个字,谜团从此揭晓。屈西怀是登封人,平时无事就上山采些药材,卖钱或自用来以补家用;82年的这一天,他照常上嵩山采药,嵩山的主峰名

  • 八贤王谋反!还是那个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力保大宋江山的八贤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开封府第一集王朝马汉就在开封府了,这还是那个追随包拯的王朝马汉吗?按照现在电视剧的设定,王朝马汉就是个捕快,在三侠五义里这两货好歹也是个六品校尉,这里硬生生的被降级了,随着都是虚构,开始就颠覆了观众的认知。八贤王谋反调兵,这兵符是来搞笑的吗?两块兵符从八贤王手里拿出来是准备变魔术吗?接下来是见证奇迹

  • 东晋文士为何谈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楚云婷永嘉五年(公元三三一年),经过八王之乱的折腾,西晋王朝已呈风雨飘摇之局.占据平阳已称帝的匈奴首领刘聪虎视眈眈,分遣手下大将刘曜、王弥、石勒入寇.而大权独揽的东海王越自请出征石勒,却行至项城病死.太尉王衍遵遗命统军奉越丧,东还东海.不料与石勒之军相遇于共县,晋兵十余万人完全溃灭.晋朝中枢的兵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