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时期明明已经禁止缠足,为何直到清朝灭亡时还有裹足的现象?

乾隆时期明明已经禁止缠足,为何直到清朝灭亡时还有裹足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4/1/21 13:05:38

其实,后金还没入关前,太宗皇太极就于1638年下令:有效他国衣冠、束发裹足者,治重罪。后来,孝庄皇太后下的命令更严: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立斩。

缠足不要命,要命不缠足,就这么严的禁令,都没能抵挡住陋习的延续,最终迫于无奈,取消了禁令,但是对八旗的女人们却从未开禁。

尽管满足的女性从不裹脚,但根据普遍的审美标准,大脚绝对不太雅观,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族的女性便发明了一种高底鞋,将脚藏在裙子里,这样就看不到大脚了。

话又说回来,是什么民族信仰让汉族女人们坚持裹脚不动摇呢?积习为何如此难改?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历朝历代歌颂美女们身材姣好,步履轻盈的诗句不胜枚举,但是尤以宋朝最为突出。

而关于缠足的起源向来都是众口不一,有的说始于五代时期,有的还说始于隋朝,甚至有的说源于妲己的神话传说,总之,说法很多。

但是,根据近些年来考古资料以及诗人的文学作品考证,缠足起源于北宋中期。

在福建福州宋墓出土的六双女鞋,长为13厘米左右,宽为5厘米左右,后来被专家认为是裹脚起源于宋朝的有力证据。

后来,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缠足风俗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到了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大盛时期。

再后来,到了清朝,当时的统治者是起初极力反对女子裹足的,并且一再下令禁止。但是,此时的缠足之风已然难以停止,到了康熙年间,只好作罢。

在当时的清朝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男降女不降”,女人们的坚韧似乎超过了男人,也不知道应该批判还是应该赞赏。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的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之说深入人心。

甚至,在当时还出现了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于出现女子因脚太小而行动不便,进进出出都需要别人抱着的“抱小姐”,而且这样的女人在当时还相当受欢迎。

到了清朝末年,康有为、梁超等维新志士组织成立了“天足会”,一时间四方响应,即便如此,仍旧没有根除缠足陋习。

后来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在进入南京以后,大力提倡妇女天足,对缠足者杀无赦,可以说在太平军控制的辖区确实做到了厉行禁缠。

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以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缠足的女子更一时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人士更是历数缠足的危害,认为缠足会造成中国妇女的羸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这是当时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

至此,缠足才算真正被消灭,中国的妇女才得到彻底的解放。

所以说,虽然清朝乾隆时期已经禁止裹足,后来还是有很多裹足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与社会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在当时的文化中,所有人都认为小足为美,尤其对当时的男性来说,小脚更是增添了异性吸引力。

而在社会因素方面,统治阶级时时刻刻都想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加以严格约束,以符合“三从四德”的礼教。再加上酸腐文人的推波助澜,直接导致缠足屡禁不止。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封建陋习已经被明令禁止,现在的女人基本上都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

辛弃疾《菩萨蛮》: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蓦地管弦催,一团红雪飞;曲终娇欲诉,定忆梨园谱;指日按新声,主任朝玉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老照片中后宫嫔妃都很丑?其实是因为你没有见过漂亮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有很多照片留存至今,尤其是清朝皇室的照片非常多,但是在这些照片中后宫妃嫔们基本上颜值都很低,而且看起来肢体僵硬毫无高贵气质可言,因此就有网友断言清朝的时候没有美人,其实并不是没有,而是真正好看的漂亮的女子我们见不到而已,后宫嫔妃们的容貌并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女子。在大家印象中,皇帝的三宫六院中

  • 清朝传奇“福将”,征战59年却无一伤痕,专家:看他给士兵吃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似乎都逃不开战争的洗礼。而残酷血腥又是战争永恒的主题。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一旦交战,强大的杀伤力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国之间的较量,必须回归理性。相比之下,冷兵器时代讲究的是近身实战,以刀剑为主要兵器,有如《赤壁》所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刀枪剑戟,是

  • 清朝最后一位“红人太监”,娶4个老婆住天津豪宅,一直活到81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说一说清朝最后的一个太监,也可以说成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他就是张兰德,其后也是名利双收,隆裕太后去世后,回到天津住着豪宅,据说还娶了四个老婆,直到1957年病逝于天津,以81岁高龄而终。成功的太监张德兰出生于天津静海县的一个贫困家庭。那个时候一般普通家庭几乎很有出头之日,除了苦读中第,进入仕途,否

  • 为什么说中国的疆域不单是由清朝奠定?看新版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结论一出,仿佛是官方终于给网络上争论已久的清朝奠定疆域论和清朝带来蒙古,西藏,新疆,东北,台湾等“嫁妆”的嫁妆论盖棺定论,不少人欢欣鼓舞,特别是某些抱着中国的疆域是嫁妆观点的人纷纷理直气壮的宣扬起了他们的观点。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高中的历史课本到底加入了什么?真的是明确由官方确定了清朝对现代中国疆

  • 清朝不受拥戴的皇帝,在宫门遭遇厨师刺杀,百名侍卫围观没人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本名颙琰,生于公元1760年冬,父亲正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才能平庸,本没有资格作为皇嗣,奈何乾隆看重的继承者接连夭折,一来二去他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后来在公元1795年入主东宫,公元1796年接受禅让,正式登基称帝。乾隆虽然退居幕后,但仍旧掌握着最高权力,嘉庆也不敢造次,只能被迫充当陪衬

  • 清王朝为何要进行“禁娱令”?从管理手段、清朝本身去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为什么要进行“禁娱令”?其一,至尊皇帝管理手段娱乐新闻对于普通百姓来讲,都是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传开,中间夹杂着一些夸大事实的东西在,这样的信息对于百姓来讲,也不过是解解平淡生活里的乏味而已。但是,对于统治者来讲,意义却不一样,作为最高的统治者也就是皇帝,他深知船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自然也明

  • 康熙九子夺嫡,去世前曾做了一个举动,原来康熙的目标人选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原本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在兄弟几个中雍正算不上出众,加上生母德嫔的身份地位较低,因此雍正在前期的时候并不入康熙皇帝的眼。雍正为人刚硬,且不善交流。因此民间对于这个不被康熙皇帝看好的儿子当皇帝,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篡位之说。在九子夺嫡中,最出众的是四皇子,八皇子,十四皇子。但野史传闻中康熙最看

  • 刘墉、和珅和纪晓岚三人的官职对比,谁的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墉: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和珅,正一品。来看看和珅都当过什么官吧: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

  • 她就是历史上真正的甄嬛,13岁嫁给雍正,生下一位优秀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甄嬛传》让我们看到了甄嬛从一个单纯女子转变成一个富有心机的女人的过程!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了解过甄嬛这个人呢?历史上真的有甄嬛吗?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小编就根据剧中甄嬛失宠被赶去甘露寺生活,而复宠之后雍正皇帝不仅给她抬了旗,还改为钮祜禄氏这一线索,就查阅了雍正皇帝的后宫名单,比较符合的人物原型

  • 和珅那么富有,背后最大的靠山是谁?不是乾隆,他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最大的靠山是谁,历史上和珅是怎么一步步升官的呢,乾隆比和珅大几岁

    乾隆在位时对和珅非常器重,乾隆还是把他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人,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乾隆就是和珅背后的靠山,其实并不是。一个帝王怎么会允许贪官在自己的朝廷内贪污腐败,破坏自己国家的根基呢。而且当年嘉庆在杀掉和珅的时候,有乾隆在位时的老臣拿出了乾隆的遗旨,遗旨中写的是要留和珅全尸。从此可以看出乾隆知道和珅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