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白居易的《卖炭翁》,我们看到了唐朝的历史沉浮

从白居易的《卖炭翁》,我们看到了唐朝的历史沉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276 更新时间:2024/1/23 21:45:37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北。

一车炭,千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中国人农耕为重, 重农抑商,一般人不会去市场做生意。唐朝前期, 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调制度继续实行, 这个实行了三百多年的制度起初效果良好, 人们生活安定, 国家收入稳定。但是, 随着人口增加, 国家已经没有足够的田地实行均田制, 加之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百姓的永业田还是被豪强和贵族兼并而去,然而租调税仍无法避免, 农民的生活无以为继, 便四处逃亡, 国家收入减少, 租庸调制也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卖炭翁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两税法实行之后, 可见百姓为了按时交租想尽一切办法, 却难以满足政府掠夺的大胃口。

诗所写“黄衣使者白衫儿”专指宦官。唐初, 宦官是严禁参与政事的。唐中后期, 宦者人数增至千人, 大宦官开始干政。唐晚期, 人数达三千余名, 五品以上占三分之一左右, 有的人还取得三品将军的职位。宦官们表面上为皇帝排忧解难, 替减轻皇上负担, 实际上事事包办, 手握政权, 借机排挤忠良, 集聚权力、掳获钱财,以致后来宦官当道, 皇权旁落。

唐朝有“宫市”, 是指随着经济发展, 市场繁荣, 加之宫廷人数增加, 皇族生活日益腐化, 内廷对市场的需求极为迫切,从前采购体制已不能满足内廷的需要, 于是便出现了“宫市”。唐中后期,“宫市” 非官非商, 不按市场上的正价格进行选购, 而是随意给钱,成为皇帝直接掠夺百姓的残酷方式, 用百文钱便可买到价值几千的东西, 百姓的东西被强抢以后, 还要付给宫廷看门人过路费和运费。百姓们为了生计不得已到“宫市”上去卖东西, 却往往是满载而去, 空手而归。

“黄衣使者白衫儿”在“宫市”的所作所为就是宦官跋扈贪婪,滥用权力、欺压百姓的具体表现。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是为生计温饱而烧炭卖炭, 但他并没有直接去种田织布, 而是通过买卖来交换生活必需品。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朝的货币制度不发达, 大量存在着实物货币。国家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 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 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 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唐朝铸开元通宝, 由于铸币技术低下及政府的有意控制, 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数量稀少, 不敷使用。为了满足货币“需求”, 唐朝政府将实物如绢帛规定为法定货币, 从而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然而以实物货币计算价格, 将产生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财富缩水。而无法获取钱币的普通民众, 只能使用实物货币, 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使得富者恒富, 贫者恒贫,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正是以这种虽然法定却不值钱的实物货币来掠夺劳动果实的写照。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有人认为, 宫使付了钱, 和卖炭翁之间仍然是买卖关系, 只是价格不公道, 这是对买卖关系很大的误解。是否付钱并不重要, 是否自愿才最重要。“惜不得”三个字道尽了其中关键。一方不能说“不”的交易其实是一种掠夺, 很难称之为真正的交易。而奉了皇命而来的宫使, 显然也毫无协商和谈判的念头, 不认为有达成自愿契约的必要, 只体现出权力单方面赤裸裸的强制。

《 卖炭翁》说明了唐朝已经江河日下, 由最初的兴盛转而走向衰败。因为一个民生凋敝的国家, 又怎能指望它可以长久维持?等待它的, 要么是从上至下的改革, 要么是百姓揭竿而起, 奋起反击。

更多文章

  • 同样以“神机妙算”著称的军师,为何刘伯温名气超越不了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伯温怎么评价诸葛亮,神机妙算刘伯温传奇,神机妙算刘伯温李善长变成狗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中的这句话对张良的简单描述,却间接中国古代军帐中的军师蒙上了一股神奇的色彩。而在这些神机妙算的军师之中,诸葛亮、刘伯温绝对算得上佼佼者,民间甚至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佳话,但事实上,刘伯温不管从能力还是名气上说,都不如诸葛亮。 这个时候肯定有

  • 古代名人智慧:武则天嫁祸于人杀亲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朝廷,是君臣斗法的场所;后宫,则是嫔妃争宠的斗场。一旦得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华富贵接踵而至;一日失宠,轻则不见君面,与荣华富贵无缘,重则打入冷宫,祸及族人。所以,古代后宫的嫔妃,都豁出命来争宠,并且不择手段。唐高宗上台后,不忘旧日恋情,从尼姑庵中接回武则天封为昭仪,在皇后之下,众妃之上。开始,

  • 简装版的蜀汉,低配版的刘备,高配版的刘禅,这个王朝真魔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成汉王朝)十六国时期,有一个割据巴蜀一带的政权,名字叫做成汉。同在巴蜀,名字又高度相似,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蜀汉王朝。不过很显然,成汉政权的皇帝,整体素质要比蜀汉低出不少。开基祖李特,是流民乱匪出身,开国皇帝李雄,是个十分纯粹的兵痞和武夫,二代皇帝李班倒是个不世出的仁主,但皇帝当了没几天,

  • 杜甫感慨故友的一句名诗,不期然间成为了赞美江南风景的千古绝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本是杜甫感慨故友而发,却成为了歌颂江南美景的千古之音。尤其是句中“落花时节”一词,更是意犹未尽,令人回味无穷。江南之美,风光奇秀,而“落花”两字却画风陡转,浑然天成地在这绝

  • 闹了半天,三国原来还少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建国时间一览表,辽宋西夏是三国还是一国,三国各国真正的领土

    (公孙康 形象)三国时期,辽东地区有位军阀,名字叫做公孙康。康哥是个狠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狠的那种。我们知道,古代的辽东,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是比较偏远的。一来是路途不太好走,二来是环境比较恶劣。当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为了拿下辽东,损兵折将不说,还搭上了一个谋士郭嘉,可以说,那旮沓,是能少去,咱就少

  • 杜牧:读杜甫诗的感觉很奇妙,就像女神在我后背挠痒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有两位杜姓大诗人,一个是盛唐诗人杜甫,另一个是晚唐诗人杜牧。一般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两人还有着一点儿血缘关系,他们的先祖都是晋代名将杜预。小杜对老杜十分崇拜,他在诗中曾将杜甫的诗歌与韩愈的文章相提并论,推崇到了很高的地位!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

  • 古今第一人,神秘“穿越者”王莽,都做了哪些不寻常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是穿越者的10大证据,穿越者王莽,穿越者王莽和位面之子刘秀

    那么现实世界中真的有穿越者吗?关于这个问题,西瓜视频创作人【捕月说】在其作品【大家都怀疑王莽是“疑似穿越者”,他都有哪些不符合历史的行为?】中进行了非常有趣的分析,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观看。王莽称帝历史上有很多短命王朝,除了李自成这个只当了一天皇帝的,还有一个就是新朝。这个朝代你或许有

  • 古代四大美女都有生理缺陷,杨贵妃的一般人难以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的记载,貂蝉脸虽然很精致,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耳垂太小,虽然瑕不掩瑜,但西施还是想掩饰这个小缺陷,为此在耳垂上打了个洞用来挂吊坠,这也是最早的耳环。于是善于修饰的貂蝉便用饰品弥补遮掩,她总是佩戴着大而夺目的耳环,转移了观者的注意力,同时大耳环也将貂蝉的一张小脸衬托得格美丽可人。西施,西施的耳朵不

  • 唐代宠物饲养之风:唐代宫廷和民间饲养宠物成为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宠物并不仅仅在现代拥有在古代唐朝不少的人开始养宠物,这是从家畜中发展而来,在唐代饲养宠物成为了普遍现象。在唐代宠物不仅仅是猫狗而是有很多的种类,不少的宠物都是高大威猛的猛兽、猛禽为主,而女子大多都是一些猫狗鱼类宠物。唐代统治者看到如今饲养之风兴盛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宠物饲养、管理制度。唐代啊帝王还出现

  • 从“贩履织席“到蜀汉皇帝,刘备凭什么崛起?诸葛亮外还有一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在汉末群雄中,刘备绝对算是一个另类。他虽然是宗室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而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父亲早亡,导致刘备失去了被举孝廉的机会,结果就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