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以“神机妙算”著称的军师,为何刘伯温名气超越不了诸葛亮?

同样以“神机妙算”著称的军师,为何刘伯温名气超越不了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40 更新时间:2024/1/23 3:32:46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中的这句话对张良的简单描述,却间接中国古代军帐中的军师蒙上了一股神奇的色彩。而在这些神机妙算的军师之中,诸葛亮刘伯温绝对算得上佼佼者,民间甚至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佳话,但事实上,刘伯温不管从能力还是名气上说,都不如诸葛亮。

这个时候肯定有读者会不明白了,为何刘伯温不如诸葛亮,刘伯温可是帮助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功勋,而诸葛亮尽管鞠躬尽瘁,但是还是没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六出祁山耗尽蜀国家底,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这样的孔明在民间的地位却还在刘伯温之上,难道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过大吗?

事实上,虽然诸葛亮经过小说、民间评书、影视作品等形式被不断地神话,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但是刘伯温同样也在历史中不断被神话,例如“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烧饼歌”等等,但即使如此,刘伯温的名气还是差诸葛亮很多。小说、评书等艺术作品想要神话一个历史人物,是需要一定的历史根据或者说有一定的原型,不然就很难有说服力,诸葛亮、刘伯温也是如此,而刘伯温在民间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诸葛亮就是因为历史中的刘伯温确实不如诸葛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证实这个观点。

一、诸葛亮、刘伯温在各自集团的作用

众所周知,刘备的创业史非常艰难,兵力少、武将少,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到哪都不顺心,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袁绍、曹操、刘表等人,绕了一大圈,事业不仅没有进入正轨,还差点破产了。历史学者普遍认为刘备真正站住脚就是赤壁之战后,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才是促进三国鼎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确定刘备集团的大方向:“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又联合吴国在赤壁大败曹魏,后又取得战略要地荆州,这些贡献都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但刘伯温就不一样了,加入朱元璋集团时,朱元璋已经成气候,而且朱元璋手下已经猛将如云,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等,刘伯温只是当作随军参谋而已,虽然在建立大明政权的过程中,也有他的作用,但并不是不可替代,“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也不是他提出的,李善长、朱升对大明的作用明显比刘伯温要高。

二、从官职上看诸葛亮、刘伯温的影响力

诸葛亮27岁出山,作为刘备阵营的主要谋士为其出谋划策,蜀国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主持朝政,而丞相的职务有多重要,毋庸置疑,刘备将诸葛亮封为丞相就是对诸葛亮所做出贡献的认可。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朝中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操办,换一种角度说如果不是诸葛亮忠心耿耿,也许蜀国早就姓了诸葛了。

而刘伯温就不一样了,50岁才追随朱元璋,为其出谋划策,但是朱元璋阵营的参谋长应该是李善长,刘伯温顶多就是一个随军参谋。明朝建立后,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御史中丞就是监督百官的职业,也就是现在的检察机关,这个官位是很重要,但怎么也不及丞相重要,太史令就是编纂史书的,古代史官很大程度上就是拍拍皇帝马屁,最后审查的人还是皇帝,总之这两个官位加一起都不如丞相重要,所以刘伯温从官职上也比诸葛亮低一等。

如果说诸葛亮被封神,是因为《三国演义》,那么刘伯温被神话,一定程度上也是这群出书人造成的。明朝中期,书商们发掘出一个跟诸葛亮相似的IP,那就是刘基。于是大量跟刘基挂上名号的书籍出现在市场上,《白猿经风雨占候说》、《玉洞金书》、《注灵棋经》、《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奇门遁甲》、《三命奇谈滴天髓》等等,甚至出现了明朝版的《三国演义》——《皇明英烈传》,让人佩服的是,这些书一经印刷都很畅销,书中的军师刘伯温神机妙算、呼风唤雨、预知未来,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大明皇帝看到民间把刘伯温“封神”,也十分高兴,说明太祖建立明朝是天命所归。

到了清朝,反清势力更是将刘伯温神话得更加夸张,还帮刘伯温写了所谓的“烧饼歌”,就是为了铺垫刘伯温的预知能力,因为在书中也预言了清朝必亡。

然而就算民间对两人如何神话,最终还是要有事实依据作为支撑,诸葛亮的贡献摆在那边,而刘伯温的神话却经常站不住脚跟,这可能也是刘伯温的名气超越不了诸葛亮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文章

  • 古代名人智慧:武则天嫁祸于人杀亲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朝廷,是君臣斗法的场所;后宫,则是嫔妃争宠的斗场。一旦得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华富贵接踵而至;一日失宠,轻则不见君面,与荣华富贵无缘,重则打入冷宫,祸及族人。所以,古代后宫的嫔妃,都豁出命来争宠,并且不择手段。唐高宗上台后,不忘旧日恋情,从尼姑庵中接回武则天封为昭仪,在皇后之下,众妃之上。开始,

  • 简装版的蜀汉,低配版的刘备,高配版的刘禅,这个王朝真魔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成汉王朝)十六国时期,有一个割据巴蜀一带的政权,名字叫做成汉。同在巴蜀,名字又高度相似,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蜀汉王朝。不过很显然,成汉政权的皇帝,整体素质要比蜀汉低出不少。开基祖李特,是流民乱匪出身,开国皇帝李雄,是个十分纯粹的兵痞和武夫,二代皇帝李班倒是个不世出的仁主,但皇帝当了没几天,

  • 杜甫感慨故友的一句名诗,不期然间成为了赞美江南风景的千古绝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本是杜甫感慨故友而发,却成为了歌颂江南美景的千古之音。尤其是句中“落花时节”一词,更是意犹未尽,令人回味无穷。江南之美,风光奇秀,而“落花”两字却画风陡转,浑然天成地在这绝

  • 闹了半天,三国原来还少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建国时间一览表,辽宋西夏是三国还是一国,三国各国真正的领土

    (公孙康 形象)三国时期,辽东地区有位军阀,名字叫做公孙康。康哥是个狠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狠的那种。我们知道,古代的辽东,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是比较偏远的。一来是路途不太好走,二来是环境比较恶劣。当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为了拿下辽东,损兵折将不说,还搭上了一个谋士郭嘉,可以说,那旮沓,是能少去,咱就少

  • 杜牧:读杜甫诗的感觉很奇妙,就像女神在我后背挠痒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有两位杜姓大诗人,一个是盛唐诗人杜甫,另一个是晚唐诗人杜牧。一般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两人还有着一点儿血缘关系,他们的先祖都是晋代名将杜预。小杜对老杜十分崇拜,他在诗中曾将杜甫的诗歌与韩愈的文章相提并论,推崇到了很高的地位!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

  • 古今第一人,神秘“穿越者”王莽,都做了哪些不寻常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是穿越者的10大证据,穿越者王莽,穿越者王莽和位面之子刘秀

    那么现实世界中真的有穿越者吗?关于这个问题,西瓜视频创作人【捕月说】在其作品【大家都怀疑王莽是“疑似穿越者”,他都有哪些不符合历史的行为?】中进行了非常有趣的分析,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观看。王莽称帝历史上有很多短命王朝,除了李自成这个只当了一天皇帝的,还有一个就是新朝。这个朝代你或许有

  • 古代四大美女都有生理缺陷,杨贵妃的一般人难以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的记载,貂蝉脸虽然很精致,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耳垂太小,虽然瑕不掩瑜,但西施还是想掩饰这个小缺陷,为此在耳垂上打了个洞用来挂吊坠,这也是最早的耳环。于是善于修饰的貂蝉便用饰品弥补遮掩,她总是佩戴着大而夺目的耳环,转移了观者的注意力,同时大耳环也将貂蝉的一张小脸衬托得格美丽可人。西施,西施的耳朵不

  • 唐代宠物饲养之风:唐代宫廷和民间饲养宠物成为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宠物并不仅仅在现代拥有在古代唐朝不少的人开始养宠物,这是从家畜中发展而来,在唐代饲养宠物成为了普遍现象。在唐代宠物不仅仅是猫狗而是有很多的种类,不少的宠物都是高大威猛的猛兽、猛禽为主,而女子大多都是一些猫狗鱼类宠物。唐代统治者看到如今饲养之风兴盛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宠物饲养、管理制度。唐代啊帝王还出现

  • 从“贩履织席“到蜀汉皇帝,刘备凭什么崛起?诸葛亮外还有一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在汉末群雄中,刘备绝对算是一个另类。他虽然是宗室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而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父亲早亡,导致刘备失去了被举孝廉的机会,结果就是无

  • 隋文帝病重时,杨广为啥非礼宣华夫人,真实原因并非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宣华夫人和太子杨广在旁侍候杨坚,杨广趁宣华夫人更衣时一把抱住宣华夫人,在宣华夫人怒骂下杨广才悻悻放开,之后在隋文帝的追问下宣华夫人才告诉杨坚。 据《资治通鉴》记载:“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废人勇,即令废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