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闹了半天,三国原来还少一国?

闹了半天,三国原来还少一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32 更新时间:2024/1/23 4:59:04

公孙康 形象)

三国时期,辽东地区有位军阀,名字叫做公孙康。

康哥是个狠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狠的那种。

我们知道,古代的辽东,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是比较偏远的。

一来是路途不太好走,二来是环境比较恶劣。

当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为了拿下辽东,损兵折将不说,还搭上了一个谋士郭嘉,可以说,那旮沓,是能少去,咱就少去。

去一趟,粮草消耗,器械磨损,兵马钱粮,过路过桥费,花得可都是钱。

到了辽东,能打胜仗,能占领几座城池,也就勉强算是回口血,根本谈不上有利润可图,可要是到了辽东吃了败仗,啥也没捞着,那可真就是连棺材本也赔上了。

打赢了不挣钱,输了反而赔大了。

天下之下,徐州,荆州,地方多了去了,谁会非盯着辽东不放?

所以,环境恶劣,偏远闭塞的辽东,在寸土寸金的三国时期,反而成了无人打扰的洞天福地。

我们的公孙康同志,就是辽东地区的太守,辽东扛把子,一把手,兼辽东第一狠人。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后,袁绍军的残余势力投奔辽东,希望能在辽东混口饭吃,但很显然,公孙康并不愿意接纳这种丧家之犬,他果断的剿灭了这股残余势力,将其拱手奉送给了曹操。

有这种剿灭袁氏的友好行为,使得曹操认为公孙康还是想要和自己混的,所以干脆就把辽东交给了公孙康自治。

在枭雄曹操看来,固守贫瘠偏远之地,他公孙康也就这么大梦想了,封他个官,给他点钱,以后让他世世代代做我们曹魏集团的打工人就完事儿了。

曹操想得挺美,但现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

《三国志》: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

史书记载,公孙康这位仁兄,虽然表面上臣服曹操,但内心世界还是很不服的。

虽然辽东并不富裕,兵也不强,马也不壮,但我们的公孙康仍然有他骄傲的资本,那就是,恃远。

所谓恃远,就是公孙康认为,天高曹操远,我离你们三国主战场的直线距离这么遥远,我猖狂一点又怎么样?

你想来收拾我,想来打我,你也鞭长莫及啊。

不过,就算公孙康是个狂人,但他的狂傲,对他来说其实也没啥大用。

(辽东)

站在这一片塞外风沙苦寒之地的城头,公孙康遥望天际,远方,有他看得到的地方,也有他看不到的地方。

生于此,或许可以让他一辈子做个割据一方的小霸王,但长于此,也注定他只能割据,而不能进取天下。

作者从来不相信命运注定论,然而有些人的命运,真的是早已注定。

所以,公孙康在辽东眼巴巴地过了一辈子,死了。

公孙康最出众的儿子,有俩,老大公孙晃,以及老二公孙渊

但问题是,公孙康死得太早,他领盒饭的时候,他这俩儿子还没长大。

别说治国,上炕都费劲。

所以,公孙康一死,辽东一代的事务就落到了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的手上。

按说公孙恭这个人也算是一方枭雄,理政水平也是有两下子的,但不巧的是,公孙恭有种怪病,而且是那种很怪很怪的病。

《三国志》:恭病阴消为阉人,劣弱不能治国。

这种病呢,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却专门攻击人的生殖系统,公孙恭没办法,为了活命,为了平稳病情,只好一刀把自己给咔嚓了,成了阉人。

(公孙恭 形象)

阉人也是人,但阉人和普通人不同的是,阉人无法绵延子嗣,也就没有后代。

没有后代的人,干什么都不影响,也什么都能干,唯一不能干的,就是当领导,也就是做主公。

你公孙恭是辽东主公,没问题,可是你万一哪天挂了呢?那问题可就来了。

你无子无孙的,后继无人,到时候没人接班,权力交接出现断层,还不搞得辽东大乱?

您有才能归您有才能,主公这活儿,我们是不能让您再干了。

结果,忍痛给了自己一刀的公孙恭没干两天,太守的位置又落到了公孙渊的手里。

公孙渊当上太守的时候,曹魏已经到了魏明帝曹睿的时代。

曹睿这个人,生性自负,从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自然也没拿公孙渊当盘菜。

两代人的思想,那是有很大不同的。

公孙康老成持重,那是因为那个时代比较质朴,处于三国初期,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安身,就能立命。

而公孙渊出世的时候,已经到了后三国时代,竞争十分激烈,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摆烂一定会失败。

公孙渊深刻地意识到,以前环境恶劣,路不好走,但现在路也修了,气候也好了,辽东也成了香饽饽了,要是还秉承父辈那种消极打工的心态,以后的命运没跑,只能是被兼并消灭。

诚然,这种想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刘晔 形象)

因为当初公孙渊接替叔父公孙恭镇守辽东的时候,曹魏集团就有过分歧,一部分人(比如大臣刘晔)敏锐的察觉到了公孙渊身上的不确定性,已经开始劝曹睿收拾公孙渊了。

不过很可惜,别的主公都是偏听偏信,他倒好,偏不听偏不信,大臣们说什么,他非要反着来,结果他大笔一挥,辽东又安排给了公孙渊负责。

对于曹睿的信任,或者说是不屑,公孙渊的感受,是十分复杂的。

不过他不是个优柔寡断的理论家,而是个说干就干的实干派,很快,一个惊人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成形了。

首先,公孙渊私底下偷摸地向东吴发去贺表,要求称臣。

贺表到达东吴,东吴的名臣张昭认为,公孙渊这货八成没安好心,咱们不能接纳他,得离他远点,搞不好他哪天倒霉,牵连咱们。

如刘晔当时规劝曹睿一样,张昭的这些话,也是属于金玉良言呐。

但东吴的孙权同志很显然也是个刚愎自用的主儿,张昭对他是好一顿劝,但他死活不听,不仅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公孙渊的贺表,为了表示自己的财大气粗,优待投诚,还专门派出使者前往辽东,给公孙渊送去了一笔相当丰厚的财物。

(江东)

结果,之后孙权一秒被打脸,当场就自闭了。

《三国志》:送其首于魏,没其兵资。

“送其首于魏”的意思是:吴国的使者到了辽东之后立刻被公孙渊砍了头,然后火速被放到了精美的礼盒中送往了曹魏。

而“没其兵资”的意思是,公孙渊光把人头送过去了,但却把东吴送来的财物给留下了。

曹魏的魏明帝曹睿一看公孙渊奉上了东吴使者的人头,认为公孙渊其心可忠,二话没说,又是一顿大加封赏。

结果,一封贺表,几颗人头,就换来了魏吴两国的巨额财富支持。

公孙渊这个恨呐,他恨山高水长,蜀汉太远,要不然非得去那旮沓再骗诸葛亮点钱花。

人一有钱,那个精神面貌可就都不一样了。

之前,辽东积贫积弱,公孙渊只能斡旋在魏吴两国,规规矩矩的当小弟,现在骗来了钱,置办粮草器械,军资物资,顺带着再招兵买马,这自信心可就上来了。

《三国志》:景初元年...赍玺书徵渊,渊遂发兵...

曹睿虽然狂妄,但人家也不是傻子,一看公孙渊每天在辽东厉兵秣马,搞得尘土飞扬,当时可就坐不住了。

(魏明帝曹睿 形象)

不收拾你,是看你忠诚,让你在北方给我看个大门,现在你可倒好,让你当保安,你都给自己配上AK47了?你啥意思?你是不是要造反?

您还别说,公孙渊就是要造反。

曹睿急电公孙渊,让他解下兵权,来许昌报到,结果公孙渊直接把曹睿拉黑,兵出辽东,自立为王,成为了后三国时代的一股新势力。

三国战场群星湮灭之时,就是我公孙渊撕裂天地之际。

《汉晋春秋》:公孙渊自立,称绍汉元年。

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的公孙渊同志,可不仅仅是当了个(燕)王这么简单,他制定了新的年号,设置文武百官,还给辽东周边的游牧民族加封晋爵,这哪儿是称王啊,这不纯纯是当皇帝么?

当皇帝的滋味,那是很舒服的。

俯瞰天地间大好河山,静听文武百官山呼万岁,那一刻的荣耀,你知道,也只有你知道。

不过,公孙渊大哥的帅气不过三秒,很快,魏明帝曹魏率兵讨伐,公孙渊不敌,全军溃败,混到最后,只剩下十几骑的人马,被逼上绝路,终于战死。

这个辽东狂人的一生,就这么仓皇而潦草地结束了。

老实说,公孙渊并不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因为理想主义者,如罗永浩之流,尽管是个连续失败的创业者,但人家毕竟还是很有操守的。

而我们的公孙渊同志为了骗钱,失去了结交东吴为强援的机会,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公孙渊 形象)

不过有趣的是,史书上关于公孙渊的死,有这么一段记载,格外引人注目:

《三国志》:大兵急击之,当流星所坠处,斩渊父子。

夜色茫茫,空气中是硝烟和血腥的气味。

公孙渊的白马已经被鲜血染红,甲胄也已经被砍出好几道深深的剑痕。

他双眼通红,茫然地向前狂奔,一阵风袭来,然后是淅淅沥沥的的雨水,落在了在他腰间悬挂的宝刀之上。

最终,他被一队魏兵合围,奋力拼杀,却仍然不敌,一声饮恨的长啸过后,终死于马下。

当年的荣耀和辉煌尽数散去,化为一滩血污,隐没入土。

而在他倒下的那一刻,漆黑的夜幕焕发光亮,有流星坠落,一瞬间辽东大地的黑夜如昼,清晰地展现出一段往事的形状。

西晋孙楚有云:承藉父叔,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游盘,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称王。

更多文章

  • 杜牧:读杜甫诗的感觉很奇妙,就像女神在我后背挠痒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有两位杜姓大诗人,一个是盛唐诗人杜甫,另一个是晚唐诗人杜牧。一般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两人还有着一点儿血缘关系,他们的先祖都是晋代名将杜预。小杜对老杜十分崇拜,他在诗中曾将杜甫的诗歌与韩愈的文章相提并论,推崇到了很高的地位!唐·杜牧《读韩杜集》: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

  • 古今第一人,神秘“穿越者”王莽,都做了哪些不寻常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莽是穿越者的10大证据,穿越者王莽,穿越者王莽和位面之子刘秀

    那么现实世界中真的有穿越者吗?关于这个问题,西瓜视频创作人【捕月说】在其作品【大家都怀疑王莽是“疑似穿越者”,他都有哪些不符合历史的行为?】中进行了非常有趣的分析,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视频搜索观看。王莽称帝历史上有很多短命王朝,除了李自成这个只当了一天皇帝的,还有一个就是新朝。这个朝代你或许有

  • 古代四大美女都有生理缺陷,杨贵妃的一般人难以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的记载,貂蝉脸虽然很精致,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耳垂太小,虽然瑕不掩瑜,但西施还是想掩饰这个小缺陷,为此在耳垂上打了个洞用来挂吊坠,这也是最早的耳环。于是善于修饰的貂蝉便用饰品弥补遮掩,她总是佩戴着大而夺目的耳环,转移了观者的注意力,同时大耳环也将貂蝉的一张小脸衬托得格美丽可人。西施,西施的耳朵不

  • 唐代宠物饲养之风:唐代宫廷和民间饲养宠物成为常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宠物并不仅仅在现代拥有在古代唐朝不少的人开始养宠物,这是从家畜中发展而来,在唐代饲养宠物成为了普遍现象。在唐代宠物不仅仅是猫狗而是有很多的种类,不少的宠物都是高大威猛的猛兽、猛禽为主,而女子大多都是一些猫狗鱼类宠物。唐代统治者看到如今饲养之风兴盛开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宠物饲养、管理制度。唐代啊帝王还出现

  • 从“贩履织席“到蜀汉皇帝,刘备凭什么崛起?诸葛亮外还有一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在汉末群雄中,刘备绝对算是一个另类。他虽然是宗室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而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父亲早亡,导致刘备失去了被举孝廉的机会,结果就是无

  • 隋文帝病重时,杨广为啥非礼宣华夫人,真实原因并非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04年,隋文帝病重,宣华夫人和太子杨广在旁侍候杨坚,杨广趁宣华夫人更衣时一把抱住宣华夫人,在宣华夫人怒骂下杨广才悻悻放开,之后在隋文帝的追问下宣华夫人才告诉杨坚。 据《资治通鉴》记载:“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废人勇,即令废立。” 杨

  • 可怜的西汉许皇后,不仅被废还被大臣骗财骗色,最后被皇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阶段是奴隶制社会时期,在这一阶段之内,人类作为一种后来居上的生物才刚刚产生,就像呱呱坠地的新生儿一般,学习者如何面对残酷的大自然和艰苦的生活,在那个以温饱为目标的部落中顽强的生存者。 第二个阶段是奴隶制社会时期,这个阶段的人类大致已经适应了原本的生活状态,国家和制度的建立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生

  • 开皇之治基础上的隋朝,为什么只维持三十多年就败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朝的开皇之治有多强,开元盛世和开皇之治,开皇之治表现在哪些方面

    隋文帝留下的开皇之治,依旧没能延缓隋朝的败亡。而隋朝的短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隋炀帝的胡折腾导致的。1、天胡开局很多历史爱好者将隋朝称之为天胡开局的王朝:因为隋朝继承自北朝的北周。当时北周完成了对中国北方的大一统。而且北周的本土包括中国北方,以及巴蜀地区。对于隋朝来说,扫灭已经陷入衰败的南陈,几乎是毫

  • 只因诸葛亮一句话,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十大昏君,历代皇帝评价诸葛亮,汉元帝刘奭是昏君吗

    汉桓帝刘志 汉桓帝的谥号“桓”,很多人都以为是恶谥,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根据谥法云: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这样看起来,用桓作为谥号,多偏向于一些开疆拓土、建立战功的男人,历史上除了汉桓帝以外,其他有桓这个谥号的有齐桓公、长沙桓王孙策、蒙哥(桓肃皇

  • 汉光武帝刘秀: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秀”的皇帝,没有之一的那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汉光武帝 刘秀)刘秀同志人如其名,是个秀儿。并且,刘秀的家世十分显赫。当然,是他的祖上比较显赫,刘秀本人混得倒是很一般。他的先祖刘发,听名字就很豪横。发哥是西汉景帝的儿子,受封长沙定王。定王这个爵位不大,但也不小,而且还是个世袭爵位。但比较尴尬的是,西汉朝廷从汉武帝开始就搞推恩令,导致到了刘秀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