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成帝刘骜:酒色财气太伤身,后宫佳丽太迷人,当皇帝真不容易啊

汉成帝刘骜:酒色财气太伤身,后宫佳丽太迷人,当皇帝真不容易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01 更新时间:2024/2/13 7:39:05

(汉成帝 刘骜)

刘骜同志很招人喜欢,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他出生在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

那时,长安城未央宫的主人是汉宣帝刘洵,而刘骜同志的父亲刘奭只不过是个唯唯诺诺的太子。

当太子嘛,搞不好就能继承帝位,成为新领导,但搞不好也会被人撸下来,一朝失势,那就啥也不是了。

刘洵对自己这个太子儿子非常严厉,但是对刘骜这个皇孙却是慈眉善目,疼爱有加,就连刘骜这个名字,也是刘洵亲自起的。

骜,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骏马,第二层意思要建立在第一层意思之上,意思是难以驯服的骏马。

这个名字寄托了皇帝对年幼的皇孙未来的无限期望,但皇帝不知道的是,刘骜人如其名,这两层意思将会贯彻他的一生。

黄龙元年,一生勤政严厉的汉宣帝刘洵龙驭上宾,大行而去,太子刘奭即位,称汉元帝

(汉元帝 刘奭)

巧的是,刘奭也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儿子,登基不久,就把刘骜立为了太子。

爷爷喜欢,爸爸疼爱,刘骜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而长大后的刘骜同志也不负众望,表现非常优秀,爱学习,很上进,为人宽厚,待人平和,妥妥的大汉杰出青年。

史书曾经记载,有一次元帝有急事找太子,太子不敢穿越驰道,竟然硬生生的绕了一个大圈。

驰道是皇帝专用的VIP通道,平时别说人,就是一条狗走上去,也得给它弄死。

太子当然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为了恪守皇家的礼法,居然活生生的绕了个从北京东直门到西直门的距离。

这事儿一来二去,就被皇帝给知道了,皇帝听说之后,觉得刘骜这孩子是真懂事儿啊,非常开心,于是下令,以后这条VIP通道,除了我,刘骜也可以畅通无阻。

如果一切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我们品德能力兼优的刘骜同志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像文帝景帝,乃至汉武帝那样的优秀人才,但很可惜,刘骜没能坚持住。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个曾经风度翩翩,品学兼优的少年人已经变成了一个终日沉湎酒色的浪荡子。

这种变化让人觉得诧异,让人难以置信,但若要究其原因,谁也不知道。

是的,我也不知道。

因为史料没有记载原因,所以我不能瞎编。

我们只能知道的是,一个好青年变成了一个坏青年。

也许是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太累了,也许是花花世界迷人眼,刘骜没能抵挡住世俗的诱惑,总而言之一句话:

他变了。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汉元帝的弟弟,中山哀王刘竟去世了。

刘竟是汉元帝最小的弟弟,和刘骜年纪相仿,俩人可以说是一对好兄弟,穿着开裆裤从小玩到大的,感情可以说是相当深厚。

自己的手足兄弟领了便当,刘骜当然要去灵堂祭拜一番。

既然要去祭拜,众目睽睽之下,为了表示自己是个重感情的人,必然要扶棺痛哭,悲伤不能自己,以此来展示自己作为太子重情重义的一面,顺便刷一波路人缘。

不管是逢场作戏还是真情流露,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刘骜去祭奠刘竟,场面却可以说是一度非常尴尬,刘骜同志不仅一滴眼泪没掉,而且全程没有任何表情。

棺材里躺着的人,似乎对刘骜来说,是个从来都不认识的陌生人。

换做普通人,要好的朋友如果过世,也难免伤心不已,何况是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呢?

而通过这件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个曾经温润如玉的少年,已经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但此时,汉元帝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马上就到了行而将死的地步。

皇帝曾用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栽培刘骜,希望刘骜同志成为一个优秀的继承者,但刘骜很显然把这一切都错付了。

可一切已经来不及。

皇帝已经没有精力再培养一个继承人,他只能选择把西汉王朝交给刘骜。

走吧!孩子!

继续向前吧,带着我的期望和祝福走下去吧!

我已经别无选择。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驾崩,太子刘骜即位,史称汉成帝。

刘骜当了皇帝,他的母亲自然就当了太后。

皇帝的母亲姓王,名字叫做王政君

(孝元太后 王政君)

王政君不是个一般的人,因为她并不是个光杆太后,她有很多亲戚。

而她的这帮亲戚们,可以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基本上都在朝中任职。

这帮亲戚里,有封侯的,有拜相的,还有当大官的。

当然,也有混得不好的。

比如王太后的侄子王莽,当时混的就不是很好。

彼时,王莽这两个字提起来,在朝堂上无人问津,但在不远的将来,这两个字将震惊寰宇,让天下闻之色变。

我们知道,刘骜喜欢沉湎酒色,所以国家大事基本上就不怎么参与了。

王太后和老王家的这帮亲戚们当然乐意替皇帝分担工作,这么一来,皇帝彻底闲下来了。

闲下来干嘛呢?皇帝的日常安排很简单,娱乐休闲。

说到休闲娱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放。

张放,生年不详,卒年很漫长。字号全不知道,只知道是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

史书记载,张放同志个子高挑,长相极佳,浓眉大眼,长的是非常帅气。

如此世间罕见的美男子,既然出现在了长安城,皇帝当然不能放过。

这是老传统了,西汉皇帝从高祖开始,基本上就都好这口儿。

爱男不爱女,爱女不如男。

听说长安有美男,刘骜立刻把张放掳到后宫,据为己有,变成了自己的男宠。

俩人可以说是两栖动物看绿豆,非常情投意合,俩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到了“与上卧起,宠爱殊绝”的地步。

与上卧起的意思是,基本上张放就算是住到后宫里了,跟皇帝同吃同住同睡,那恩爱的劲头儿,那就别提了。

而宠爱殊绝的意思则是,皇帝偏爱张放,已经到了极致,后宫佳丽三千,皇帝看也不看一眼,心里只有咱放哥。

当然了,说看都不看一眼,有些言过其实了,因为刘骜的后宫里绝色佳丽还是不少的。

赵飞燕赵合德班婕妤、卫婕妤,加起来堪称“大汉四朵金花”,皇帝也是被迷得不要不要的。

总而言之,刘骜同志男女通吃,可以说是彻底沦陷在后宫里了。

长期沉溺酒色,身体素质自然下降,皇帝的身体素质一下降,大臣们就催着皇帝立太子。

事出有因,早立储君有利社稷,要是皇帝临死前没留下个一言半语,没指定个唯一继承人,这帮刘氏子孙还不得打起来。

但尴尬的是,虽然刘骜整天在后宫泡着,却愣是一个儿子也没有。

皇帝的儿子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夭折,没办法,刘骜只能立自己的侄子,定陶王刘欣当太子。

(定陶王刘欣,即后来的汉哀帝)

皇帝前脚刚册立完太子,后脚大汉王朝就出事儿了。

什么事儿呢?

天象反常。

以前的长安城从晌午到日落之前,都是烈日当空,阳光照耀,金黄灿烂,但最近一个月,天天下雨,阴雨连绵,积云漫天,而且云层之上,似有奇异的光芒闪动。

按今天的气象学知识来分析,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季节变化,三岁小孩也见怪不怪。

但在古代发生这样的事儿,可算把人们给吓到了。

百姓们纷纷谣传,说是天有异象,是老天爷要收走皇帝的命。

咱该说不说,这谣言挺缺德的,也不知道怎么传起来的,闲着没事儿,您吓唬皇帝做什么啊?

正常来讲,小民流言蜚语,当个乐子过去也就罢了,但刘骜同志偏偏听信这一套。

他认为天气反常,是天神发怒,恐怕自己命不久矣。

皇帝慌了,连夜开会,询问大臣们这事儿该怎么办。

大臣们头也大啊,治国安邦我会,领兵打仗我也会,泥瓦打洞,越狱升级,按摩松骨我们都会,但你说这封建迷信,怎么个研究,怎么个破解,我们是真不会。

皇帝不依不饶,不会不行啊,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啊,现在我小命不保,你们得帮我啊。

这时候,内宫中有一位大臣自告奋勇,告诉了皇帝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很简单,也很直接,那就是:

老天爷的确要收走皇帝的性命,但这条命不一定必须是皇帝的,在满朝文武中找个位高权重的人代替皇帝先死了,这事儿就算结了。

位高权重,这很简单,

能在朝堂上听皇帝训话,跟皇帝开会的,基本上都是西汉朝廷里身居高位的人物。

按理说,随便挑一个就行了。

但皇帝来了个一步到位,他打算让除他之外,中央的最高首脑——丞相,替他去死。

这位倒霉的丞相名字叫做翟方进

皇帝找来翟方进,先是寒暄客套,然后是询问工作,再拉拉家常,最后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老翟,你能不能替我死一死?”

这句话表面上是个疑问句,但实际上是个肯定句。

我是皇帝,我让你死,你必须死。

这位可怜的丞相没有办法,当天晚上回家就自杀了。

(丞相 翟方进)

皇帝一听丞相自杀了,乐不可支,认为自己的命肯定是保住了,一开心,一高兴,又奔后宫去了。

但皇帝却不知道,一切并未结束,该来的总要来,谁也不能替他挡过这一灾。

当然,这一灾并不是什么所谓天有异象,而完全是皇帝咎由自取。

绥和二年,二月。

皇帝夜宿后宫,早晨起来突然倒地中风。

绥和二年,三月。

皇帝再次夜宿后宫,这回没那么幸运,直接死在床上了。

酒色侵骨,顷刻暴毙。

男性同志们,色是刮骨钢刀,一定要节制啊。

沉迷酒色的汉成帝刘骜死了。

那是在公元前7年。

在那一年,民间方士甘可忠写下了《包元太平经》,这是一本中国早期的道教书籍,对推动原始道教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议郎 汜胜之)

议郎汜胜之创作出了《汜胜之书》,虽然听起来像是个人传记,但实际上却是一本农业学巨著,记叙了黄河流域,特别是关东和关中地区农作物种植的经验,可以说是妥妥的造福后世。

而相比之下,汉成帝刘骜的死似乎微乎其微,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了。

那些名垂千古的伟大帝王都有被人们忘记的一天,何况一个微不足道的昏君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信陵君魏无忌为何被尊为战国四公子之首?连汉高祖都设专人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信陵君魏无忌,刘邦为什么崇拜信陵君,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国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李白一首《侠客行》,不过只言片语,宛

  • 被低估的曹营猛将,如果没有眼瞎,多少回合能斩杀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云打得过曹营六将吗,赵云vs曹营完整版,曹营武将排名

    但其实曹营中也并不是没有出色猛将的,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就是一位实力被低估了的曹营猛将,甚至可以说如果他没有眼瞎的话,也许赵子龙“七进七出”的神话就会成空了。那么这名猛将是谁呢?他的实力真的如此强悍了吗?一起去看看吧。曹营最猛之将讲到曹操起兵时跟随他的将领,夏侯惇绝对是榜上有名的,他一直跟随在曹

  • 赤壁之战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是真是假?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这事听上去就很荒谬,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周瑜真的是这么小气的人吗?一起去看看吧。周瑜其人不可否认,《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一个经世之才,但他心胸狭小,容不下别人。在发现诸葛亮比自己有智慧、有才能时,周瑜气得可以说是到发疯的地步了,还曾一度设计想要除掉诸葛亮,不仅没有成功不说

  • 此二人是曹操为魏国留下的两大虎将,他们若在司马懿永无出头之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所以在他年老时,他就对自己的的后事以及魏国的发展走势作了一个比较周全的安排,但是这算是天命吧,在他死后30年后,曹家打下江山还是被司马懿给夺权了。[var1]但曹操在位的时候,对家族势力的培养还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也取得不了不错的成就,这里就不说像曹植

  • 汉武帝刘彻:他到底是伟大的千古一帝,还是冷血的残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 刘彻)公元前141年,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庚子年。这一年,西汉景帝刘启龙驭上宾,撒手人寰。西汉王朝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奏折一封接一封,大事一件接一件,没有皇帝,一天也玩不转。先皇去世之前,就钦定过储君的人选,所以太子刘彻同志即位是板上钉钉,毫无悬念的。值得一提的是,刘彻登基的时候,刚

  • 兵仙韩信唯一的传人,只学到一点皮毛,却将整个汉朝搅得底朝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韩信为啥被称为兵仙,兵仙韩信完整版,韩信战绩历史记录

    楚汉相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的历史时期,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长达四年的天下之争,最终以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而宣告结束。项羽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没有争过“小混混”刘邦,更是因为他堂堂一代霸王,却被逼得无可奈何。当然,最后使用十面埋伏之计,逼死项羽的兵仙韩信自然功不可没。可纵然被称为一

  • 马超麾下的两员大将:一个斩杀魏延,一个力战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超和魏延哪个厉害,赵云魏延马超蜀枪,三国志关羽马超魏延战法搭配

    在渭南之战后,马超先是试图反攻凉州,结果没有成功。于是,马超南下投靠张鲁,并最终在公元214年归降了刘备。至于马超麾下的两位猛将,一位继续跟随马超,也即为蜀汉效力,另一位则投靠了曹操。一、马岱一方面,马岱是马超的从弟,公元211年,马超和曹操爆发了渭南之战。同年九月,马超兵败,马岱跟随马超撤退到凉州

  • 大泽乡:陈胜绝对不是反秦的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胜简介,陈胜杀吴广的真实原因,庄贾杀陈胜原因

    随后,陈、吴起义军的兵力如同滚雪球一般膨胀,到攻打陈地之时,起义军已经拥有了“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虽然陈胜、吴广二人建立的张楚政权最终在内部的分裂以及秦军的进攻之下以失败告终,但是立国仅仅15年的大秦王朝最终也在风起云涌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之中轰然倒塌。 大泽乡起义之后,秦王朝各地是“当

  • 与武则天洞房那天,李世民被吓到失去兴趣,注定武则天是女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被李世民所宠幸,李世民死时武则天说了8个字,武则天对李世民的评价

    ▲一代女皇武则天流传有许多传奇故事。(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美若天仙,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从她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武则天有多么漂亮!武则天听从命令入宫,临行前,她来到母亲杨氏的房中告别。杨氏不舍 女儿离开家,泪流满面,年纪轻轻的

  • 从白居易的《卖炭翁》,我们看到了唐朝的历史沉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白居易简介,唐朝卖炭翁深度解析,白居易卖炭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