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与高句丽,百济关系的恶化及原因

唐朝与高句丽,百济关系的恶化及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24 更新时间:2024/1/16 13:10:01

不可否认,它在政治,经济,化,外交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如日中天的帝国。唐朝在完成国内的统一安定之后,希望能够稳固边疆,完成自隋朝以来君主们对东北区域的战略目标,这必然与其它东亚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摩擦。

怎样处理这些矛盾与摩擦,当时的朝鲜半岛处于三雄争霸的3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新罗利用唐朝的欲望极力依附于唐,而高句丽于百济则选择了于当时因改革国家面貌焕然一新的日本勾结,进攻新罗,这无疑是对唐朝的公然挑衅。

这必然走上兵戎相见的道路,最终结果是新罗联合唐朝基本统一三国,称为统一新罗,而高句丽与百济兵败国亡。

一、唐朝与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

高句丽是是位于东亚区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最初的高句丽只是一个小国,但由于经过对周围的小股势力长期兼并,再加上统治者的得不进步,不断挑起战乱。据《魏书,高句丽列传》记载:其“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里”,是东北亚区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众所周知,唐与高句丽的关系并非一开始就争锋相对,相反,两国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交好期。唐建国之初,三国中最新来行使通贡的国家便是高句丽。当时的唐朝根基未稳,而突厥,契丹屡次侵扰边疆,面对严峻的形势,唐是无暇去解决高句丽这一棘手问题,忙于边陲安定的决定对前朝久攻不下的高句丽采取安抚怀柔政策。

对于高句丽这样的烫手山芋,必然要采取谨慎的姿态,与其通交理应一安抚,怀柔为基调,进而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所以在高句丽表示交好之时,唐投其所好,共笃通交。各保疆场,岂非盛美。对于高句丽政权而言,虽然成功击退隋朝大军,但抵制如此强大的军事压力其国力消耗可想而知。

所以这时候的高句丽是不允许有大动干戈的,面对出现的又一个强大的朝,方申辑睦,永敦娉好。不得不说,此阶段的睦邻友好不论是对新生的唐还是刚刚走出战争阴影的高句丽来说都是有一定的益处的。

然而短期的友好终究是会海市蜃楼,矛盾最终还是会破土而出。高句丽荣留王伟了防御唐朝的进攻,打算修筑北至扶余,西南至海有千余里的长城,这是一个很耗费脑力财力的任务。对于高句丽修筑长城一事唐朝并未采取行动。

而高句丽至639年连续9年未来唐朝贡。此时唐与高句丽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早也不如当初的和睦。后来泉盖苏文夺权之后,更是一改亲唐倾的荣留王时的政策,表面上对唐佯以臣服,却对与唐交好的新罗积极攻打。

在其联合百济攻打新罗时,唐派丞相前往高句丽试图调节,然而盖苏文根本不听,根本没有将唐朝皇上的话放在心上。丞相回唐朝如实禀告了高句丽王的态度,唐太宗很愤怒,一个藩属国,不仅对隋朝的遗民残忍对待,还攻打唐朝的藩属国,现在又不将自己的劝告听进心中,实在可恶至极。

唐与高句丽的战火就此点燃,自此唐朝以军兵伐之,最终收复辽东,灭亡高句丽。总的来说,唐朝用兵讨伐高句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盖苏文弑主、高句丽违诏、拯救新罗、收复辽东领土、雪隋代之耻、防止后乱、平定天下。

二、唐朝与百济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

百济者,其先出自夫余。其国北区高句丽千余里,处小海之南。其民土著,地下多湿,率皆山居,有五谷,其衣服饮食与高句丽同。与高句丽一样,自621年武王遣使献果下马,此后一段时期内百济一直与唐保持友好关系。

于唐而言,一直只把高句丽视为敌人,而百济一直是交好的对象。唐希望以百济,新罗之力量牵制高句丽‘使其在半岛形成一种力量的均势,通过三者的相互制约,争强唐帝国的地位,完成以己为中心的东亚秩序。

另外,百济与唐隔海相望,不会对唐造成直接的威胁,而且白余年来百济一直与中国王朝交好,与高句丽王的浪子野心形成鲜明对比。对于百济,来说,自然希望与唐帝朝和睦相处,也希望得到唐的支持与保护,所以积极的维护与唐的友好关系,不仅每年朝贡,以示臣服,还在外交政策上谨慎考虑唐朝的态度。

可是好景还是不长,慢慢的,唐朝与百济的利益、策略开始出现矛盾。642年,义慈王举兵攻击新罗猕猴等四十余城。8月竟然同高句丽和解,联合施策夺权新罗,这样的举动是太宗即为不满,这简直是对唐朝的不屑,这让友好的关系出现裂痕。唐朝对百济警告道:尔与高句丽,宜及戢兵。

百济之所以与唐朝之宿敌高句丽联盟,悍然走上背离唐朝的道路,主要是对唐朝的失望。他交好与唐,是希望在唐的支持下收复被新罗所侵占的领土,然而唐强烈反对其征讨新罗的立场,使百济感到失望。唐还希望它与新罗交好,共同制约高句丽,这与百济原来的期望大相径庭。

虽然后来唐朝采取了调节的措施,义慈王奉表陈谢,可是未达到可观的效果。在645年太宗亲征高句丽,百济认为有机可乘,并更加肆无忌惮的开始对新罗的进攻,这时的百济得到了高句丽和日本的支持,认为有了后盾抵抗唐朝,开始翅膀硬了,并且唐朝久攻高句丽不下,它错误的认为唐会重蹈隋的覆辙。

百济对唐失望后完全倒戈高句丽的一边,而此时的唐朝攻打高句丽的战术成效不大,因此改变战略,采取迂回的办法,而此时的百济有恃无恐的攻打新罗,太宗也有足够的理由,于是太宗决定先平百济,暂时避开高句丽重兵防守的北方战场,采取通过百济南北夹击攻打高句丽,于是在新罗的配合之下,高宗出兵,征服百济。

百济与唐交战的导火线有以下几个方面:唐朝与百济的利益的不同、对外政策不合拍,与高句丽,日本结盟。

国小而强争胜,高句丽之亡其实是亡于统治阶级的自大,而百济,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唐而言,一直在争取与百济交好,希望其退出与高句丽之同盟,直到最终制定“欲灭高句丽,故先诛百济,留兵守之,制其心腹”的战略后,才攻打的百济。

总的来说,唐致力于建立以唐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自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各国的内政和外交。

参考文献

1《新唐书》欧阳修

2《剑桥中国隋唐史》崔瑞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是不是又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景帝七国之乱形势图,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七国之乱历史详解

    [var1]那么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是不是会和周天子一样,失去皇帝的权威,从此进入春秋战国那种纷乱的时代?我想,有很大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汉朝初年,跟周朝初期的情形,是十分相似的。周武王在灭了商朝之后,由于无力管辖那么大的地盘,所以就大肆分封土地给诸侯们,这些诸侯,都是跟周武王有亲近关

  • 简述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八位功臣,你知道都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凌烟阁由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建,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为功臣的画像,时常前往怀旧。下面就来简述一下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前八位。1、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鲜卑族,少年丧父,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长孙无忌很早就和李世民关系很好

  • 吕不韦的毁灭之路:不是秦始皇心眼小,而是他犯了做臣子的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不韦的死对秦国有什么影响,吕不韦什么时候离开秦国,吕不韦是不是秦始皇杀的

    但此时,作为一位小小的少年,嬴政还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无法亲政的他身边围绕着多股外戚势力。这其中,比较强势的是以养祖母华阳太后为首的楚国势力和以母亲赵姬为首的赵国势力,嬴政的亲奶奶夏太后所代表的韩国势力很快因为夏太后的去世而被清除出局。在赵国势力中,吕不韦当仁不让地充当了首席代言人的角色。[v

  • 在葬礼上笑出声有多严重?唐朝宰相说:不亚于鬼门关走一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挚爱的观音婢——长孙皇后与世长辞,终年36岁。自13岁嫁与李世民后,两人相濡与沫、相爱一生,李世民赞誉其为"嘉偶"、"良佐"。长孙皇后生性简约,御下平和,在中华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因此,她的离世,不但太宗心痛不已,文武百官也是一片惋惜。为了表达

  • 此事观音菩萨和唐僧都打诳语了 他和唐太宗李世民都被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原著《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没有说具体的距离,按观音菩萨的说法是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孙悟空一个筋斗的事呀,可惜唐僧取经得走着去,不然就不够虔诚,唐僧从贞观十三年从长安开始出发,一直到贞观二十七年才回到长安与唐太宗李世民再次相见。书生说的是原著《西游记》大家别说贞观年只有二十三年,咱就当有二十七年,

  • 安禄山抓伤杨贵妃前胸,贵妃用绸布遮羞,产生一女性服饰至今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短短十几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韵味十足的画面,安禄山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玄宗特赐安禄山宫内自由行走,一天安禄山私会杨贵妃,却不慎抓伤贵妃,而且所伤部位又十分敏感,正好是女人最性感的部位:胸部,要是被唐玄宗看见了杨玉环胸前的抓痕,恐怕就是一番腥风血雨。要怎么办呢?杨玉环苦思冥想,最终想到了办法,

  • 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为何同样手握重兵的朱棣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厉害。此消彼长,因此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不过,这样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 1994年,湖北发现大型楚墓,出土千年国宝推翻历史,墓主是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湖北楚墓发掘全过程,楚墓出土图片大全,楚王墓出土文物

    千年女尸曝尸田野,暴晒一个多月,竟然依旧完好如初。考古专家闻讯赶到后,意外发现两座千年楚国贵族墓,出土了稀世珍宝级别的《老子》母本。而最让考古专家们震惊的是,墓中陪葬品显示墓主人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屈原。[var1]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千年女尸曝尸田野1994年年初,湖北荆门市乡下山区,随着新年的

  • 唐朝怎会出现“昆仑奴”?昆仑奴究竟是什么?和昆仑山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奴隶制度在我们古代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有钱的地主或者官老爷家里都会有几个丫鬟和奴才。那这些奴才都是从哪里来的。相信看过古装剧的各位都知道,有的是被家里人卖到有钱人家的,有的是犯了事的家族被削去等级,降为奴才的。可是在唐朝有一类奴才被叫做“昆仑奴”,可能大家这时就纳闷了,唐朝怎么会出现“昆仑奴”?而昆

  • 三国乱世后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为何仅仅存在36年就覆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那纷纷扰扰的三国末年,蜀汉顶不住曹魏的强大攻势,沦为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一方。而曹操当初“三马同槽”的梦境也最终变成了现实,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把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定都在洛阳。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