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的毁灭之路:不是秦始皇心眼小,而是他犯了做臣子的大忌

吕不韦的毁灭之路:不是秦始皇心眼小,而是他犯了做臣子的大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816 更新时间:2024/2/2 17:53:02

但此时,作为一位小小的少年,嬴政还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无法亲政的他身边围绕着多股外戚势力。

这其中,比较强势的是以养祖母华阳太后为首的楚国势力和以母亲赵姬为首的赵国势力,嬴政的亲奶奶夏太后所代表的韩国势力很快因为夏太后的去世而被清除出局。

在赵国势力中,吕不韦当仁不让地充当了首席代言人的角色。

[var1]

吕不韦在秦国政坛上的地位

吕不韦是嬴政老爹子异的大恩人,正是因为他的积极策划,子异才能“由虫变龙”,从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落魄公子摇身一变成为大秦帝国的秦庄襄王。

在嬴政三岁时,秦军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人群情激愤,想要杀掉子异全家泄愤。关键时刻吕不韦挺身而出,重金贿赂守城人员,和子异逃往秦军大营。

话说子异也是讲义气的人,他感念吕不韦的恩情,继位后就火速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将他封为文信侯,还把富饶的河南洛阳十万户人口送给吕不韦作食邑,在子异短短的三年任期内,吕不韦的权势达到了巅峰状态。

等到小嬴政继位后,尊称吕不韦为“仲父”,将国家大事悉数交给他打理。当然了,吕不韦并不是没有掣肘,出身楚系外戚集团的昌平君昌文君,也在秦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赵国内部,赵姬的面首嫪毐因为赵姬的宠爱和举报秦始皇的弟弟成蟜叛乱而被封为长信侯,隐隐有和吕不韦分庭抗礼的架势。

纵然有竞争对手,吕不韦仍然稳坐宰相宝座,无人能够撼动他的位置。一来是因为他拥立有功,二来是因为他本身确实有能力。

[var1]

吕不韦在历史上的名气相当响亮,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人们给他身上贴的标签往往是奸诈的商人、私生活混乱、投机分子、个人品行差等等。

虽然在《秦谜》一书中,李开元老师给出了相当明确的证据,证明秦始皇和吕不韦之间毫无血缘关系,人家身上流的绝对是秦国王族的血液,但大家往往更喜欢听吕不韦是秦始皇亲爹的曲折离奇的故事。

总体来说,吕不韦经商时是成功的商人,踏足政坛后是转型成功的政治家,他虽然人品被世人诟病,但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吕不韦的政绩

在秦始皇继位前四年多的时间里,秦国经历了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三位国君的离世。虽说因为秦国法制健全,在国君接替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但朝局还是出现了动荡。吕不韦为了稳定政权,拿出了他做商人时候那种左右逢源的手段,巧妙地平衡了各方势力,把它们团结在了以嬴政为核心的秦国中央上来。

不止如此,其实在秦始皇即位之初,秦国还遭遇了很多天灾,这一点在《史记·秦本纪》和《史记·秦始皇本纪》的都有记录,秦王政三年闹旱灾,四年闹蝗灾,没多久又闹上了瘟疫,各种倒霉事接踵而来。

这种时候吕不韦将自己聪明过人的才智充分发挥出来。他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调动了老百姓、富商、地主等各种群体的积极性,实现了权力的平稳交接。

[var1]

比较搞笑的就是当时弱小的韩国国君不知道哪根筋没搭对,想了个自以为经典的好主意,派出个“水利专家”郑国来忽悠秦始皇开凿水渠,打算借此来消耗秦国国力。

当时秦始皇还没亲政,这事是吕不韦替他拍的板。

吕不韦看似上当了,他调用了10万人用了10年时间开凿出郑国渠,韩国的确多活了10年。可韩王万万没想到这条水渠开通后,将关中四万亩土地变成沃野,秦国再也没有出现灾荒,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这就是吕不韦的过人眼光和超强谋略,正是由于他辛辛苦苦替秦始皇攒下了丰厚的家底,秦始皇才能在日后用强大的国力把六国一一碾压。

吕不韦究竟死得冤不冤

吕不韦治国能力不在话下,很多史学家把他和商鞅相提并论。这哥俩除了能力相当外,下场也几乎类似,都是兔死狗烹的结局。要说吕不韦还好点,起码是自杀的,比起商鞅那悲惨的车裂,他还算得上是个“幸运儿”了。

那么吕不韦的问题在哪呢?

其一、成也《吕氏春秋》,败也《吕氏春秋》

人成名后都喜欢著书立传,吕不韦也脱不开这一历史规律。《吕氏春秋》官方说法是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为秦国日后的统一战争和国家治理提供指导思想。

但是,该书却和秦始皇的治国理念产生了冲突。

[var1]

这本《吕氏春秋》属于杂家的范畴,什么儒家、道家的理念都有,主张在暴力之外采取一些温和的施政手段。但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历代国君都沿用法家的理念,主张中央集权,认为暴力才能解决一切问题,秦始皇本人也是法家的忠实拥护者。

因此,吕不韦这位“仲父”和便宜儿子之间便产生了理念的分歧。

或许是因为站在权力的顶端太久,吕不韦认为自己是秦国最大的功臣,因此他生出了一点野心,想要让庞大的秦帝国按照他的设想发展。这个想法也可以从《吕氏春秋》中窥出端倪。

可偏偏嬴政是一位专断而不愿受人控制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吕不韦老头成天追在嬴政屁股后面,叨叨着自己的治国理念,妄图使嬴政屈服,换谁谁都烦。

在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理念不合还成天吵架呢,更别提朝堂之上了。随着时间推移,吕不韦和嬴政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var1]

这事怪不得嬴政。想想我们自己,老妈在耳朵边碎碎念让我们穿秋裤时大家都会很烦,作为一国之君,有人想要控制你的思想,让你变成他的傀儡,你会坐以待毙吗?

和大老板意见不一致的后果只能是被清除。

其二、高调的人死得快

商人从政就有这个毛病,容易把谨慎当成耳旁风。

吕不韦应该是比较高调爱秀的人,放到现在他可以在网络上尽情释放自我,可是在古代“功高震主”从来都是个危险的信号。

吕不韦名头响亮脑袋也灵光,为了本《吕氏春秋》搞出个“一字千金”的成语,给自己这本书造势。说实话要不是因为他的地位,恐怕别人早就给这本书挑出了一箩筐的毛病。

[var1]

久居高位使吕不韦丧失了对危险的感知,他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可以完全控制住这位年轻的君主,殊不知,秦始皇看向他的眼光是凌厉的。

秦王政九年,秦始皇去雍城举行冠礼时嫪毐发动了一场疑点重重的叛乱,表面上看他是冲着嬴政去的,实际上他是奔着消灭楚系外戚势力顺带灭了吕不韦而来。

关键时刻年仅22岁的秦始皇发下“攻毐令”,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带头平叛,迅速瓦解了嫪毐反叛集团势力。

事后,秦始皇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追究,完全违背了“家丑不可外扬”的道理,把吕不韦和赵姬还有嫪毐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抖落出来,借机罢免吕不韦,把他赶回河南的封地。

吕不韦但凡有王翦三分之一的谨慎劲恐怕都不会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他在河南封地接见六国诸侯,排场相当大,影响力一度超过秦始皇。

这还得了?吕不韦还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养门客,有的历史学家说他养门客是为了给大秦帝国输送人才,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但是门客众多会给国君造成巨大压力,万一你翅膀硬了造反怎么办?嫪毐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呢。

于是秦始皇给吕不韦写了封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var1]

这封信的大概意思是否定了吕不韦对秦国的功劳,并且让他全家迁往四川,吕不韦接到信后就自杀了。

不是他小心眼想不开,而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秦始皇隐含的意思就是让他自行了断,吕不韦聪明一生这点还是能够看清的,可怜大秦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到头来死得相当虚无。

秦始皇杀吕不韦,没有多少个人的恩怨,不像通常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因为吕不韦和自己老妈私通,所以秦始皇觉得名声受损。那时候大家私生活都比较混乱,太后和人勾勾搭搭是常有的事,完全没必要上纲上线。

秦始皇是古往今来的一流政治人物,他所做的事情都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诛杀吕不韦是因为吕不韦已经成为他政治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他的存在威胁到了皇帝的政治立场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吕不韦非死不可。

吕不韦死的也不算太冤,毕竟功高震主不知收敛,还试图控制秦始皇的思想,犯了人君大忌。

他的死也似乎开了一个诅咒,自古至今商人干政就没有好下场。

更多文章

  • 在葬礼上笑出声有多严重?唐朝宰相说:不亚于鬼门关走一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挚爱的观音婢——长孙皇后与世长辞,终年36岁。自13岁嫁与李世民后,两人相濡与沫、相爱一生,李世民赞誉其为"嘉偶"、"良佐"。长孙皇后生性简约,御下平和,在中华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因此,她的离世,不但太宗心痛不已,文武百官也是一片惋惜。为了表达

  • 此事观音菩萨和唐僧都打诳语了 他和唐太宗李世民都被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原著《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没有说具体的距离,按观音菩萨的说法是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孙悟空一个筋斗的事呀,可惜唐僧取经得走着去,不然就不够虔诚,唐僧从贞观十三年从长安开始出发,一直到贞观二十七年才回到长安与唐太宗李世民再次相见。书生说的是原著《西游记》大家别说贞观年只有二十三年,咱就当有二十七年,

  • 安禄山抓伤杨贵妃前胸,贵妃用绸布遮羞,产生一女性服饰至今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短短十几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韵味十足的画面,安禄山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玄宗特赐安禄山宫内自由行走,一天安禄山私会杨贵妃,却不慎抓伤贵妃,而且所伤部位又十分敏感,正好是女人最性感的部位:胸部,要是被唐玄宗看见了杨玉环胸前的抓痕,恐怕就是一番腥风血雨。要怎么办呢?杨玉环苦思冥想,最终想到了办法,

  • 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为何同样手握重兵的朱棣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厉害。此消彼长,因此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不过,这样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 1994年,湖北发现大型楚墓,出土千年国宝推翻历史,墓主是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湖北楚墓发掘全过程,楚墓出土图片大全,楚王墓出土文物

    千年女尸曝尸田野,暴晒一个多月,竟然依旧完好如初。考古专家闻讯赶到后,意外发现两座千年楚国贵族墓,出土了稀世珍宝级别的《老子》母本。而最让考古专家们震惊的是,墓中陪葬品显示墓主人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屈原。[var1]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千年女尸曝尸田野1994年年初,湖北荆门市乡下山区,随着新年的

  • 唐朝怎会出现“昆仑奴”?昆仑奴究竟是什么?和昆仑山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奴隶制度在我们古代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有钱的地主或者官老爷家里都会有几个丫鬟和奴才。那这些奴才都是从哪里来的。相信看过古装剧的各位都知道,有的是被家里人卖到有钱人家的,有的是犯了事的家族被削去等级,降为奴才的。可是在唐朝有一类奴才被叫做“昆仑奴”,可能大家这时就纳闷了,唐朝怎么会出现“昆仑奴”?而昆

  • 三国乱世后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为何仅仅存在36年就覆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那纷纷扰扰的三国末年,蜀汉顶不住曹魏的强大攻势,沦为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一方。而曹操当初“三马同槽”的梦境也最终变成了现实,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把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定都在洛阳。公元280年,西晋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

  • 唐玄宗晚年有多惨,被逼宫,被太监侮辱,望着杨贵妃画像而离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天凌晨,细雨绵绵,廊檐的雨水不停地滴落下来,冲刷着地面。远处的青石板路上,依稀可见零星的几个人,裹着寒冷的身子,在微弱宫灯的指引下,交错奔跑。“安禄山!太可恶!朕对你这么好,你居然造反,都打到西京来了!”愤怒的唐玄宗李隆基,自收到消息后,就不听的咒骂着,左右的随从官,不停地劝皇帝离开长安,逃命。安

  • 圣人孔子祖孙三代都离婚,这样的家风,解释了论语的一大困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孔子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孔子语录论语,孔子论语讲的是道上的规矩

    当然,这里衷心祝福大家婚姻幸福美满,但其实,离婚这件事,即便放回古代,也时常有之。著名一点的,有各留下一首《钗头凤》名传千古的陆游和唐小婉的爱情,因为婆婆对媳妇的不满,被强行离婚;也有敦煌山洞出土的唐朝人“放妻协议”,一句“一别两宽”,道出了多少现在年轻情侣的相思之情。[var1] 但可能你不知道的

  • 唐朝最窝囊的驸马,公主不让他碰,李世民送他一件东西,公主立马从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剧照和公主婚后3个月,公主都不允许他碰自己。他被妻子嫌弃,不仅不让他碰自己,而且在旅行的时候也坚决不坐一辆车,甚至和他分开桌子吃饭。剧照李世民在得知这件事情以后,苦苦思索,终于想到送薛万彻一件东西,李世民想要用游戏的方法召唤他和所有的驸马来玩儿游戏,这个游戏被称为抓握槊,是一种棋类的游戏,需要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