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短命的隋朝存在感极低,为何政策却能延续千年?

短命的隋朝存在感极低,为何政策却能延续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47 更新时间:2024/1/21 9:45:43

隋炀帝在位十四年,前八年完成了几项大工程及大作为,这些事迹足以看出杨广是一位优秀的国家领导者。

首先是营建东都洛阳。东都洛阳的营建,不仅让隋朝有两个国都,也让洛阳城成为东部的政治中心。

其次是开凿大运河。中国的河川是由西向东流,运河的开凿不仅打通北、中、南的交通动线,配合东都洛阳,能够实质地加强东边与南边的控制,并让北方的政治中心与南方逐渐重要的经济中心相结合。其重要性在于,为后来的唐朝盛世奠基。

第三项大工程是修长城。北方的突厥一直是隋唐时代的威胁,虽然隋炀帝曾扬威塞北,被封为圣人可汗,但从修长城这件事来看,他对于突厥的防范从未松懈过。

接着是大作为。隋炀帝不同于一般在皇宫中做决策的皇帝,他喜欢亲自到现场看一看,不管那里有多远,隋炀帝这样做虽然是一个好的决策者,但却苦了必须跟他一起东奔西跑的人。

首先是巡幸江都。运河打通之后,当然要亲自到江南看一看,以加强巩固南北的统一。

第二是巡塞北。除了宣扬隋朝国威之外,也确立了隋朝在整个东亚地区的地位。

其次,是州县二级制及地方佐官由中央任命的地方制度改革。隋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州郡县三级,隋杨坚将郡级取消,简化地方层级,形成州县二级制。

地方佐官以前均由州刺史、郡太守或县令自行任命,为了地方政务的顺利推动,刺史、太守或县令都会找当地豪门当下属官吏,以致地方行政实权掌握在当地高门大族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隋文帝将原来由地方首长找的佐官权力收回,只让其负责教化风俗;行政事务部分的职位则由中央任命,进一步将地方长官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接着是法律制度的改革。重点有三:将法律条文从疏、从简,突出法律重点,让人民更能掌握法律的精神。再者,量刑从宽、从轻,并规范审讯过程中的刑求逼供。第三,维护礼教、伦理秩序,也就是维护皇权体制。

第四件事是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文帝开皇七年下诏,要求各州每年都要选派三人,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之后,再经过吏部铨选,即可当官。这项中央政府选才的制度影响深远,直到清朝末年。

第五件是输籍定样与大索貌阅。隋朝创立之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展现了强大的经济成果“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究其原因,一般人认为是均田制,但作者认为是隋文帝推动的两项政策:输籍定样与大索貌阅。所谓输籍定样,是将户籍划分等级,分为上户、中户及下户,并依此规定赋役,原则是上户要多缴赋税,下户则少缴,除了保护弱势的国民之外,也让他们觉得投靠国家比依附在大户人家来得划算,以借此扩大缴税的人数。所谓大索貌阅,是指针对各户人家做实际年龄的查核,以减少逃漏税,增加国家的税收。因为这两项政策的推动,让隋朝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充实起来,后世的唐朝直到玄宗天宝年间才达到与隋文帝时代相当的水准。

第六件事是推行文教。随着北方的统一与稳定,马上治天下的时机结束,未来要以文治天下。因此,有两件事要做:搜集图书与兴办学校。隋文帝为了搜集民间的藏书,给与献书者丰厚的报酬,只要向国家贡献一卷书,就可以得到一匹缣帛,这样的报酬相当于每年所缴税额的三分之一,而且,国家将所捐的书誊抄之后,再把该本书完璧归赵。接着,在中央与地方设置学校,以培育国家人才。

虽然隋文帝为隋朝打下很好的政策基础,但其性格却也限制了隋朝的发展,例如唐太宗认为,杨坚的个性苛刻,不信任他人,以致律己严,律他人更严。再者,开皇十四年曾发生大旱灾,杨坚只是流着眼泪和百姓一起逃难,却不愿打开已经放满粮食的仓库,以赈饥民。所以,蒙曼认为文帝杨坚缺乏宽厚恢弘的气度,太急于把所有的事都做好,完全不考虑当时社会的承受度。因此,短命的隋朝,杨坚也要负相当的责任。

隋朝与秦朝一样,国祚都很短,后世对其评价也贬多于褒,但这两个朝代所创的一些制度或政策,却得到后世朝代的继续沿用,其历史意义远大于许多负面评价,我想,未来隋朝还是会得到其应有的评价。

最后推荐下《大隋兴衰四十年》,书不贵,一个早餐钱而已。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链接在下方,自取↓↓↓

); }

大隋兴衰四十年(全4册)全套全集 隋唐史学者蒙曼成名作

¥63

购买

更多文章

  • 杨贵妃为何生不出孩子?是唐玄宗不让,还是麝香在起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她和前夫李瑁没有生孩子,同样和后夫李隆基也没有生孩子。为啥呢?其实杨贵妃和李隆基生个孩子出来,那就比较尴尬了。这孩子遇到了李瑁该怎么称呼呢?是叫哥哥,还是得叫前爸?还是说各论各的,在玄宗跟前叫哥哥,在杨贵妃跟前叫前爸?有这么一个痛点摆在这里,想必杨贵妃发自内心也不想这样。从客观角度来说,李隆基有一堆

  • 唐朝与高句丽,百济关系的恶化及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不可否认,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如日中天的帝国。唐朝在完成国内的统一安定之后,希望能够稳固边疆,完成自隋朝以来君主们对东北区域的战略目标,这必然与其它东亚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摩擦。怎样处理这些矛盾与摩擦,当时的朝鲜半岛处于三雄争霸的3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 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是不是又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景帝七国之乱形势图,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七国之乱历史详解

    [var1]那么假如汉景帝没有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是不是会和周天子一样,失去皇帝的权威,从此进入春秋战国那种纷乱的时代?我想,有很大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汉朝初年,跟周朝初期的情形,是十分相似的。周武王在灭了商朝之后,由于无力管辖那么大的地盘,所以就大肆分封土地给诸侯们,这些诸侯,都是跟周武王有亲近关

  • 简述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前八位功臣,你知道都是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凌烟阁由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所建,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为功臣的画像,时常前往怀旧。下面就来简述一下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的前八位。1、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鲜卑族,少年丧父,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长孙无忌很早就和李世民关系很好

  • 吕不韦的毁灭之路:不是秦始皇心眼小,而是他犯了做臣子的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吕不韦的死对秦国有什么影响,吕不韦什么时候离开秦国,吕不韦是不是秦始皇杀的

    但此时,作为一位小小的少年,嬴政还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无法亲政的他身边围绕着多股外戚势力。这其中,比较强势的是以养祖母华阳太后为首的楚国势力和以母亲赵姬为首的赵国势力,嬴政的亲奶奶夏太后所代表的韩国势力很快因为夏太后的去世而被清除出局。在赵国势力中,吕不韦当仁不让地充当了首席代言人的角色。[v

  • 在葬礼上笑出声有多严重?唐朝宰相说:不亚于鬼门关走一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挚爱的观音婢——长孙皇后与世长辞,终年36岁。自13岁嫁与李世民后,两人相濡与沫、相爱一生,李世民赞誉其为"嘉偶"、"良佐"。长孙皇后生性简约,御下平和,在中华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因此,她的离世,不但太宗心痛不已,文武百官也是一片惋惜。为了表达

  • 此事观音菩萨和唐僧都打诳语了 他和唐太宗李世民都被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原著《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没有说具体的距离,按观音菩萨的说法是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孙悟空一个筋斗的事呀,可惜唐僧取经得走着去,不然就不够虔诚,唐僧从贞观十三年从长安开始出发,一直到贞观二十七年才回到长安与唐太宗李世民再次相见。书生说的是原著《西游记》大家别说贞观年只有二十三年,咱就当有二十七年,

  • 安禄山抓伤杨贵妃前胸,贵妃用绸布遮羞,产生一女性服饰至今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短短十几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韵味十足的画面,安禄山深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宠幸,玄宗特赐安禄山宫内自由行走,一天安禄山私会杨贵妃,却不慎抓伤贵妃,而且所伤部位又十分敏感,正好是女人最性感的部位:胸部,要是被唐玄宗看见了杨玉环胸前的抓痕,恐怕就是一番腥风血雨。要怎么办呢?杨玉环苦思冥想,最终想到了办法,

  • 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为何同样手握重兵的朱棣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就是说,一方面,朱元璋杀伐果敢,大权在握,而李渊宽厚优柔,大权旁落,朱元璋比李渊厉害。另一方面,李世民手握兵权,心狠手辣,而朱棣稳重谨慎,持正守中,李世民比朱棣厉害。此消彼长,因此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不过,这样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朱棣为什么要造反?

  • 1994年,湖北发现大型楚墓,出土千年国宝推翻历史,墓主是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湖北楚墓发掘全过程,楚墓出土图片大全,楚王墓出土文物

    千年女尸曝尸田野,暴晒一个多月,竟然依旧完好如初。考古专家闻讯赶到后,意外发现两座千年楚国贵族墓,出土了稀世珍宝级别的《老子》母本。而最让考古专家们震惊的是,墓中陪葬品显示墓主人的身份极有可能是屈原。[var1]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千年女尸曝尸田野1994年年初,湖北荆门市乡下山区,随着新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