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一生斩杀16员大将,唯有杀他后感到后悔,最终酿成大祸!

关羽一生斩杀16员大将,唯有杀他后感到后悔,最终酿成大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63 更新时间:2023/12/24 15:23:07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关羽被罗贯中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

其实不止是在小说里,正史中的关羽,也是一位忠义无双、且勇猛过人的一代名将,从他“弃荣华,从刘备”一事中就足以证明关羽的忠义。

关羽勇猛过人,小说《三国演义》里,关羽先后斩杀了将近二十员名将,如蔡阳、孟坦、管亥、荀正、韩福、孔秀、卞喜、华雄颜良文丑等。

不过在正史中,关羽并没有斩杀过这么多的名将。单说“温酒斩华雄”这一故事,就是罗贯中为关羽凭空捏造的。

但这并不影响关羽的勇猛威名,就算是在正史中,关羽也斩杀过多位名将,其中一人被杀后,更是令关羽后悔不已。倘若关羽泉下有知,当初就不该斩杀此人。

斩颜良、诛文丑!

汉末三国史上,于万军中斩杀敌将首级的事迹,在正史上记载的很少,关羽就是其一。他策马于万军之中,斩杀颜良首级,时至今日都为人所称道。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志记载,曹操与袁绍大战时,袁绍派颜良独任去进攻白马,当时袁绍的谋士沮授反对袁绍的安排,他认为颜良为人促狭,不可担当大任。可袁绍不听,最终酿成大祸。

曹操引军前来时,颜良果然大为震惊,仓促之下慌忙迎战。曹操以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先锋,关羽趁着张辽与颜良军交战时,径直冲向了颜良所在戎车,于万军中斩杀颜良,并且抽出腰间佩刀,砍掉了颜良的头颅。

于万军中斩杀敌将首级,听上去似乎很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就是如此,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关羽不但勇猛过人,胆色也绝非寻常人可比。

曹军解了白马之围后,又以曹操谋士荀攸的诱敌之计击败袁绍,斩杀了袁绍的另一大将文丑。小说里说文丑也被关羽斩杀,但在正史却没有明说被何人所斩,应该是死于乱军之中。

倘若泉下有知,关羽必将后悔斩杀此人!

策马于万军中斩杀颜良,是关羽一生中辉煌战绩之一,后来镇守荆州时,擒于禁斩庞德也是关羽的高光时刻。

刘备称王后,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乘船攻之,进而逼降于禁、擒获庞德。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关羽起初是不想杀庞德的,称其兄长以及故主马超都在刘备一方,劝说庞德投降。庞德性烈,不但辱骂关羽,还说刘备也是庸人,他宁死不降。因此,庞德被关羽所斩杀。

关羽斩杀庞德,其实是关羽的大错,最终酿成悲剧,倘若关羽后来泉下有知,恐怕也会后悔斩杀庞德,这是为何呢?

史书记载,庞德的儿子庞会钟会邓艾讨伐蜀国,蜀破后,他找到了关羽的后代,杀尽关羽全家,算是报了父仇。

有人认为,庞会此举实在是太不地道了,关羽当初斩杀庞德,也是因为两国交战的缘故,这是政治上的敌对,仇家并非是关羽。可庞会却公报私仇,过去了那么多年仍要屠杀关羽后人,关羽的后人与他又有何仇怨呢?

倘若关羽泉下有知的话,恐怕也会后悔当初斩杀庞德,为子孙留下祸患吧!

结语

其实关羽当初大可不必斩杀庞德,刚开始还苦口婆心劝降庞德,可见关羽也是起了爱才之心。庞德一时气极嘴硬不降,并且破口大骂关羽,关羽完全可以不将此事放在心上,随后再派人将庞德押送至刘备面前,由刘备来决断庞德生死。

交给刘备决断也是有好处的,一者可以让庞德冷静下来思考利弊,二者庞德的故主马超以及兄长也可以劝说庞德归降。但关羽也许是被庞德惹怒了,因此自作主张斩杀了庞德,最终酿成灭门大祸。

若是关羽泉下有知,恐怕也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感谢在您百忙之中,抽出空闲之余翻阅本文~

专注于国学、历史、文化分享,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关注,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鞅通过了三次面试,终于被秦孝公录用,引荐他的人都快被骂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饱学之士四方奔走, 周游列国, 多处求职, 就和当今的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一样,是很司空见惯的。出身卫国后裔的商鞅(当时叫公孙鞅,为行文一致写商鞅),年轻时候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并且自己总结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及军事方面的变法理论。他踌躇满志,希望能找到理想的雇主,将内心的“鸿鹄之志”都

  • 曹操横槊赋诗,赵云夺槊为功,没落的“槊”到底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三国演义》以“夺槊三条”作为战功之一。那“槊”到底是什么东西?今天就跟大家一说究竟。成于汉末的重型骑枪《说文解字》:“槊,矛也。”《释名》:“矟,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通俗文》:“矛长丈八谓之槊。”简单而

  • 1975年,韩练成遇到特赦后的李仙洲,向他道歉:“对不起你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练成枪毙詹松年是哪一集,解放影视剧中的韩练成有这个人么,原国民党将军韩练成

    [var1]当时社会局势稳定,原先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大多数被释放了,如杜聿明,王耀武等,还有少数思想比较顽固,拒绝改造的人还未被释放,如黄维,文强等。李仙洲来到北京后,负责接待他的同志将他安排到了北京的一所饭店里,在那里,他正好碰到了韩练成。韩练成与李仙洲之间可以说是“上下级”的关系

  • 2002年,工人意外挖到西汉陵墓,棺中女尸却突然“叹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些盗墓题材的小说当中,古墓当中不仅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巧妙害人的机关,还有随时会“尸变”的古尸。总之在作者的笔下,古墓中的世界可谓是凶险奇异,迷雾重重。小说中的古墓自然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真正的古墓、古尸究竟是什么样,还得看考古学家们的发掘。近些年来,多处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墓被考古学家们发掘

  • 魏国的劳模,平蜀的功臣,司马家的忠狗,为何死于司马氏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家是怎么控制魏国的,司马懿的3000死士最后都去哪儿,魏国后期最厉害的武将

    谁是杀邓艾的真凶?讨伐蜀汉的两位主帅,邓艾和钟会,一个被封太尉,一个被封司徒,结果都以“谋逆”的罪名被杀。其中,钟会的叛乱是铁板钉钉的;邓艾则不同,他是被冤枉的。如果说他是被钟会陷害,那么钟会被诛杀后,邓艾应该被解救才是,但其结果是被监军卫瓘继续派人追杀身亡。如果说邓艾是被卫瓘杀人灭口的(因为告发邓

  • 赵王请求楚国出兵抗秦,楚王不愿相助,毛遂怒道:看你那熊样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魏楚联军攻秦,毛遂与赵王的故事,赵王的简介

    此去楚国请求救兵事关重大,所以平原君在出发前必须做足准备。而且为了能成功说服楚王,平原君在自己的幕僚中挑选了十多名说客。(在过去是给府中主人出谋划策的角色)这个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表示:“我也可以一同去楚国。”平原君远远望去却不认得此人,便问道:“你是何人?在幕府呆多久了?”此人回复道:“小人毛遂,

  • 曹操架空汉室的利刃-霸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霸府,曹操与刘备谁忠于汉室,曹操主要城池

    考察这一制度,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曹操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更具体的认识曹魏政治运行的方式。1、霸府制度及其前身霸府"一词并不是官方称呼,而是三国时期及后人对曹操建立的一种政治体制的特殊称谓。简单而言,霸府指曹操建立的以自己为核心、代替正常政府机构职能、管理统治区内各项军政事务的府属机构。霸

  •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看战国时游说家孟子与张仪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时期的张仪,张仪个人简历,喻恩泰张仪

    在公元前3世纪,那个恍如隔世的时代。当时处于“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分裂出秦、楚、赵、齐、燕、魏、韩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君主都无时无刻想着吞并其他六国,从而达成统一。然而统一六国,需要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强大,更需要无穷的智慧。而一国之君并不一定是最有智慧的人,反而需要有人才在身边出谋划策。而

  • 解析东汉战争:窦宪出征北匈奴,收降20万匈奴兵,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窦宪破北匈奴之战,东汉汉明帝时曾被谁北击匈奴,西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

    北匈奴再闹饥荒,偌大的草原到处哀鸿遍野,不断有北匈奴士兵南下,选择投降南匈奴。及至此时,南匈奴已经投降四十余年,汉文化的超强同化能力,渐渐让他们忘记了自己是匈奴人。至少,在短期内他们内心的那股狂悍,不会重新被点燃。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上书汉和帝,想要出兵攻打北匈奴,彻底让自家的兄弟们臣服于汉朝。其实,这

  • “完璧归赵”看外交,赵国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完璧归赵时期赵国的背景,完璧归赵细思极恐,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50字

    [var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外交其实非常频繁的,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互通有无使节频频来往。各国国君继位,丧事都要通过外交手段来向他国通报。就如开战准备也要向他国先行告知,在那个注重礼仪制度的春秋战国,出现了一场著名的外交“完璧归赵”。[var1]完璧归赵大家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个赵国蔺相如不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