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印第安人是商朝的遗民?别再这么说了,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印第安人是商朝的遗民?别再这么说了,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435 更新时间:2024/1/21 21:47:52

时候,社会变革都会引发新旧势力之间的激烈碰撞,殷商时期也不例外。殷商时期,社会变革所引起的结果,就是周武和周王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在牧野引起一场大战,史称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最终以周武王的胜利告终,而随着周武王的胜局已定,眼见着走投无路的纣王,为了最后的尊严选择了点火自尽,结束了殷商六百年的气数,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虽然这些事都是经过了考证,证实了他们的确是存在的。但是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个谣言,印第安人其实就是那些商朝移民的后裔,在美洲也发现了一些类似中华明的产物,美国曾挖出中国的文字,距今3300多年。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商朝覆灭的谜云

其实,这个说法之所以会产生,是与一个谜团有关系的。话说,在牧野之战时,纣王的身边并没有属于商朝的精锐部队,虽然纣王带着数十万大军,但是这些人大多都是被征发的奴隶,临时发给武器充数的士兵。

这些奴隶平时一直受着殷商奴隶主的压榨,他们又怎么会愿意为殷商卖命,于是在阵前,不知道是哪一个奴隶率先喊了一句:“弟兄们,别给这些成天压榨我们的奴隶主卖命了!我们去投奔大周武王吧!”

这么一句话对于这些奴隶有着不小的冲击性,随着第一个奴隶倒戈,越来越多的奴隶倒戈投奔了周武王的队伍。一时间,纣王的军心大乱,已经失去了战机。

眼见大势已去,纣王只好狼狈地逃回自己的王宫,在王宫里放了一把火了却了自己的性命。殷商享国近六百年,到此刻结束,改朝换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得知首都安阳告急后,那两支在外开疆拓土的精锐部队,便火速赶回援护纣王。可惜的是,他们都还没有介入战场,纣王就已经被武王击败自尽而亡了。

据统计,这两支部队加起来至少还有近三十万人,而在各类史料中,却都没有关于这三十万人的去的记载,他们就宛若是人间蒸发了一般的干干净净,没有任何人直到他们去了哪里。

对此便有人揣摩,他们会不会在纣王死后、商朝灭亡之后,就踏上了迁徙的旅途,迁徙到了原先殷商先祖活跃的东北大森林里面,而后躲起来。

不过,这没有证据支持,只是后人的假设而已,也并没有任何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两支部队近三十万人,是不是随着队伍一起走了。在此情况下,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谜语,一个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永恒的谜团。

二者并不同

除了以上的猜测外,还有人提出了新的假设,他们认为:“这一批军队成为了最早的印第安人,活跃在了当时的美洲大陆。”那么,此时此刻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印第安人跟这批殷商军队有什么关系?

认同这个观点的人是这样想的,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间左右,当时的大陆板块还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形状。那时,人们完全可以从勘察加半岛迁徙到北美洲,之后从北美洲向南美洲迁徙。

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一批殷商军队跨越板块之间的海沟,迁徙到北美洲去。只能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历史讲究证据,没有证据的事情谁也不能下定论。

纵观诸多国家的史料,也没有出现过关于殷商时期,从亚洲移民迁入到南美或是北美州去的文献,更没有考古发现佐证这一观点。关于这方面的证据,有人则是这样认为的:

与美洲的本土人口相比,印第安人似乎更像是黄种人的后裔,尤其是与殷商时期的我国国民有着极其相似的外表,比如黑发,黄皮肤等等。

按照这么看起来,上述的观点似乎就被完全给坐实了?其实并不是,如果仔细一点的话,还是能很轻易地就分析出不合理之处,这些不合理之处恰好能说明,印第安人是殷商子民后裔这一观点不过就是个笑话。

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二者压根就不是同一类人!首先是生活习惯,哥伦布第一次抵达美洲大陆时,他是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的:“这些“印度人”居然不穿衣服!”

试想一下,如果是殷商子民的后裔的话,这种情况可能么?应该是不可能的,虽然说殷商已经是两千年前的王朝了,但是在殷商时期,人们也不可能会赤身裸体地上街行走。

有的人或许会说,没有衣料怎么做衣服呢?要知道,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区与2000多年前的殷商人民生活的地区,气候基本上一致,殷商时期的人们种植的衣料作物,绝对能在美洲人工栽培成活,不存在说没有衣料的问题。

其次是社会制度,在哥伦布发现印第安人的时候,他发现印第安人还处于非原始的状态,基本上与原始人类氏族都还没有,更不要提像文明社会那样形成一个文明了。

反观殷商时期,作为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早就已经有了文明,甚至都已经步入了奴隶制社会的巅峰时期,即将向传统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转变。

二者之间的文明差距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假设他们是殷商子民,难道社会还会倒退么。不至于,毕竟社会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着的,就算没有明显的发展,那至少还是会保持在奴隶制社会的阶段才是。

最后,就是印第安人的生产力水平,在前面的文中提到过,哥伦布发现印第安人的时候,印第安人基本上还是处于原始社会水平。这不单单是指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水平,也是指他们的生产力水平,几乎与原始氏族时期的生产力一般。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原始氏族社会时期。试想一下,殷商时期,生产力水平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能够耕种冶炼,制造农具,武器,战车等用品那是丝毫不在话下。

青铜器在商代的适用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如果印第安人真的是殷商后裔的话,他们没有理由连自己最引以自豪的本事都放弃掉才是。

因此,综上所述,印第安人很明显不可能是商朝人的后裔,这两者之间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文明族群。虽然并不排除印第安人的祖先,与我国的祖先相互融合的可能性。

也正是这种可能性,才会使得在美洲地区,都发现了类似中华文明的产物。但从各种合理性的角度考虑,商朝人都不可能会是印第安人的祖先,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浙江有良渚,山西有陶寺,为何第一王朝夏朝却在河南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区别和联系,良渚 夏朝,陶寺简介

    为此,浙江的良渚遗址、山西的陶寺遗址以及河南的二里头遗址等都被列为了探源工程的重点发掘对象。特别是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关键性证据,2019年,良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良渚文化兴起于公元前3300年前后,这里不仅发现了占地达300万平方

  • 什么是“仙人”?为何只有中国有“仙”,周朝篆文揭开这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朝1800个诸侯国列表,中国3600位神仙的名字,为什么周朝以后没有神仙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诗人刘禹锡对于他陋室的认可;“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这是李贺对他眼中仙人的阐述;“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这是李白对仙人居住在哪里的指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仙人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之中也极具影响力。那么,什么是仙人呢?这个秘密便存在于周朝的篆文之中。现在让我们一起

  • “纣王”是怎么被吹成“人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什么纣王是最后的人皇,纣王和美人抱在一起吻戏,苏妲己带着姐妹迷惑纣王

    在以前,大家对纣王的认知一般会统一为“残暴”、“昏庸”的形象,但是近些年不知道为什么,“纣王”的形象似乎被“平反”了,甚至被吹成“人王”了。特别是那些《封神演义》的评论中,或者是封神题材的同人作品上,“纣王”都成了和三教圣人、火云三神、女娲这样的人物齐名的“人王”,我觉得已经有些离谱了。以上似乎有些

  • 西周穆王时期的西王母国是否就是东周秦汉时期的大月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说西女国人是西羌人的一支,西羌人就是藏族人的前身。根据藏族的历史记载,青藏高原曾经有三大政权:象雄、吐蕃、西女(孙波)。象雄(公司地区)就是当年轩辕黄帝居住的地方,所以也叫“轩辕之丘”,而历史记载西王母国就在轩辕之丘附近。当年的周穆王为什么会大老远的跑到青藏高原和西女国的国王约会呢?也许只

  • 此人不死,诸葛亮攻破魏国希望大增,此人一死,诸葛亮注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诸葛亮找的这个帮手,如果不死,诸葛亮攻破魏国指日可待。但此人被魏国刺杀,他死后,诸葛亮就注定失败了。这个人是鲜卑人,叫轲比能。轲比能是当时的鲜卑首领,他不像其他首领一样奴役下属,相反十分公正。作战勇敢不贪财,因此被推选为鲜卑首领。轲比能强盛时曾经拥有十数万骑兵部队。不仅如此,

  • 汉武帝PK周昭王:汉武帝的征伐豪赌结果,明显优于周昭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和周昭王,汉武帝征伐四夷的原因,汉武帝一统王朝的历史

    周朝的文王与武王推翻殷商王朝的暴虐统治,为保天下长治久安,分封了诸多诸侯捍卫周室王朝。无独有偶,初定天下的汉高祖刘邦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也是分封诸侯国守卫大汉王朝。周朝经历成康之治后,领土扩张实力增强,以鼎盛之姿传到青年王者周昭王手上。大汉王朝同样经历文景盛世来到少年天子汉武帝手上。两人手握类似的王

  • 当秦国灭五国时,齐国选择沉默,当秦国灭齐国时,齐国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齐王建便录用舅舅后胜担当相国。后胜接收秦国间谍大量的黄金、玉器,派遣良多宾客到秦国,秦国给以这些宾客良多金玉,宾客回来都反而替秦国充当间谍,说一些适宜秦国好处的变诈之辞。后胜挽劝齐王建抛却合纵朝奉秦国,不修治鞭挞打击作战的军备五,不辅佐五国攻打秦国,秦国因而得以消灭韩、赵、魏

  • 此人虽是魏国武将,无奈他背景强大,就连曹操也都不敢轻易得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这么大的一块地方,其实是离不开当地众多的门阀世家的支持,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个人叫做李典。[var1]相信李典大家也都不是很熟悉,咱们知道的跟多是在小时候在游戏里或者《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知道他和张辽不和。关于其他的事情应该就知之甚少了。其实李典真的很牛,那到底牛

  • 动作制的建立和分封制的复辟:汉末魏晋的地方行政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古代分封制,分封制作用,西晋为什么恢复分封制

    从汉代开始,在秦及汉初的郡县之上又设置了十三个刺史部(另有首都附近地区的司隶校尉部),分管天下各郡。设置之初,刺史部只是监察部门,各刺史分别对若干郡的长官和地方工作进行监管、问责。西汉末年,刺史改称州牧,刺史部开始向地方行政机构过渡。东汉十三州图原本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天下百余郡是最合理的区划设置方

  • 现实中遇到勾践这种人,应该远离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苦心人,天不负,破斧沉舟, 三千越甲可吞吴!据说这是蒲松龄写给自己的自勉联,在清朝历史上,要数落榜次数最多的非蒲松龄莫属了,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然而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才成了个贡生。要说苦心人,蒲松龄自然要算一个,也正因为此,蒲松龄才能潜心创作《聊斋志异》,丰富荧幕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