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复杂而冷门的双面帝王马希范,诞生于诡谲多变的五代十国

复杂而冷门的双面帝王马希范,诞生于诡谲多变的五代十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4/2/14 8:29:03

(楚武穆马殷 形象)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

南楚王朝的第二任国君,衡阳王马希声重病不治,领了便当。

南楚政权,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枭雄马殷。

马希声,则是马殷的儿子。

南楚辖一府一监二十七州,势力范围大概在今天的湖南全境,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开国国君马殷勉强算是个和平主义者,相较于五代十国时期其它割据政权的枭雄们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来掳掠资源,他执掌南楚期间,休养生息,耕田免战,大搞地方经济和农业发展,很快将南楚的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很显然,马殷是个深谙料理之道的好厨子。

老国君临死之前,传位给了儿子马希声,并且还留下了一条极为古怪的继承制度,即,兄终弟及。

(楚衡阳王马希声 形象)

他宾天之前曾经对马希声千叮咛万嘱咐,今天我把王位传给了你,到时候你领了便当,不要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要传给自己的弟弟。

《新五代史·卷六十六》:长兴三年,希声卒,追封衡阳王。

第二任国君马希声其人资质平平,只在王位上干了两年就领了便当。

皇帝在位时没有什么建树,临死前对父亲马殷的话践行得倒是十分到位,果断把手中的权力交到了其弟马希范的手上。

马希范,字宝规,楚武穆王马殷的第四个儿子。

想要了解这位仁兄,我们必须先来提一下他的妻子,楚国顺贤夫人彭氏。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楚王希范惮之。

彭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貌丑皇后,长得实在是有些寒碜,但为人聪慧,在治家之道上很有一套,马希范虽然是一国之君,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十分惧怕彭氏。

而妻子彭氏对丈夫马希范的要求也很严苛,时常勉励他勤政治国,督促他培养正直的人格,所以在马希范初登王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有妻子彭氏的加持,他执政的表现即便不能算亮眼,也还算中规中矩,可圈可点。

(顺贤夫人彭氏 形象)

南楚国中有一州郡,名叫溪州,是唐时所置州县,五代时徙治于今天的湖南永顺县,当地的刺史,是一个叫做彭士愁的人。

马希范在位时,溪州苛捐杂税甚多,当地人民的生活压力陡然剧增,这使得刺史彭士愁十分不满。

不满归不满,但彭士愁的堂妹正是马希范的妻子彭氏,所以自己这个妹夫的面子,彭士愁总还是要给的。

然而这种情况,随着彭氏在天福三年,公元938年故去后,开始不复存在。

彭氏在世时,大舅子和妹夫的矛盾还能得以调和,彭氏一故去,彭士愁对马希范如此苛政,可就实在无法忍受了。

溪州当地都是土家族人,天生悍勇,自小就都习得枪棒,于是彭士愁便带着不满马希范统治的土家族人民揭竿而起,举起了反抗南楚政权的大旗。

不过很显然,彭士愁有些高估自己的战斗力了。

他不是百年后那个只有北平一城之地也能掀翻建朝廷的朱棣,所以在以一州之地面对一国之力时,彭士愁很快就败下阵来。

(溪州之乱)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二》:遣其子师暠帅诸酋长纳溪、锦、奖三州印,请降于楚。

既然打不过,那就没有必要再打了,彭士愁造反造的快,投降投的更快,立刻带着兵符印信,痛痛快快地找到了马希范请降。

朋友们,请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是一件技术活。

运气好的,投降之后,混个有名无实的一官半职,流放穷乡僻壤,了此残生,运气不好的,前脚投降,后脚就给你咔嚓了。

当然了,以上情况,只针对于那些一般的投降者,而彭士愁敢这么二话不说就造反,又敢如此大摇大摆地投降,可见他并不是一般人。

不仅不是一般人,而且很有可能是个狂人。

作者认为,我们平时能经常在社会上见到的狂人,应该都是有些本事的,因为只有本事过硬,才能支撑着他猖狂下去。

那些没有本事的人,我们必然不能经常见到他们,因为他们通常狂一次就挂了。

而彭士愁之所以很狂,是因为他虽然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溪州刺史,但却是个广施仁政,颇有作为的官僚,深得当地百姓拥戴,而这样的人,轻易不能斩杀,不然就很容易引发众怒。

引发众怒,搞得民怨冲天已经很不容乐观,那些喜欢舞文弄墨的史官们搞不好还会在史书上给自己记上一笔残害忠良的烂账,实在是划不来。

所以,尽管在两军交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面对败者彭士愁的投降,马希范还是选择了相互议和的方式来结束两者之间的对立局面。

(议和)

天福元年,公元940年,马希范在溪州设“溪州铜柱”,正月开铸,七月完工,八月铭刻镌文,十二月立柱于溪州会溪坪。

一年时间,在南楚的土地上,一根庞大而制式精美的铜柱在风中拔地而起,就此矗立。

在铜柱之下,马希范和彭士愁约定,两人划酉水(酉水河,沅江的一条支流)而治,酉水之南归马希范,酉水之北归彭士愁,友好团结,之后更要血脉相连,互为亲族。

朋友们,五代十国相较于其他朝代来说,是比较冷门的,而在十国中的南楚,又是相较于其它割据政权中不太为人所熟悉的。

但就在这样一个冷门而生僻的割据王朝中,却诞生了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大事儿。

溪州铜柱的确立,不仅结束了南楚境内将近两年的内乱,更开创了民族自治的先河,事实证明,从古至今,华夏五十六个民族,一直是手拉手,心连心的。

这一点,不容置疑,更不会改变。

这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铜柱没有在历史更迭中损毁,而是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历久弥新,得以完整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溪州铜柱)

作者曾经有幸到湖南永顺游玩,更在永顺县王村湘西民俗风光馆亲眼得见此柱。

铜柱下为圆形,上为八方,每一方大概有十五厘米,直径大概有四十厘米。

我用肉眼观察,溪州铜柱的造型别致,质地清淳,其上篆刻的楷书苍劲有力,十分讲究。

一千多年前的风早已经止息,但溪州铜柱昂首而立,仍然保持着它在风中的样子。

铜柱不会变,但完成此等壮举的马希范却很快志得意满,开始快速堕落。

南楚的主要势力范围,是在今天的湖南大部。

而当时的湖南府,人口基数少,粮食储备少,军队步卒更少,所以考量其综合国力,只能守成,而不能进取。

尤其是军队,南楚军中步卒的数量占了五分之四,而骑兵寥寥,因此在平原开阔地带,根本没有实力和中原骑兵较量,想要通过湖南一隅之地进取中原,图谋天下,也实在是不太可能,所以马希范就算再有雄心壮志,也只能做个守成之主。

(楚文昭王马希范 形象)

并且,他有没有雄心壮志,还得两说。

而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往往可以翻到这样的内容: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楚王希范作天策府......户牖栏槛皆饰以金玉,涂壁用丹砂数十万斤。

马希范建造宫室时,用黄金和翠玉装饰门窗,用数十万斤的名贵砂粉来涂刷墙壁,房子建得蓬荜生辉,极土木之盛。

南楚就算经济发达,但马希范在生活上穷奢极欲,也很快把老爷子马殷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儿造了个精光。

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导致国库空虚,皇帝没有钱花,转而开始剥削百姓。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三》:用度不足,重为赋敛。

史书把马希范的恶行记录得明明白白,因为吃穿用度不足,皇帝为了敛财,很快加征重赋,拼命地搜刮老百姓的血汗钱。

看来,当年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楚文昭王马希范已经完全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脑满肠肥,庸常暴虐的南楚昏君。

回首往事,马希范越来越觉得,自己困在这方寸之地实在是难以施展手脚,他认为,人的主观努力能施展的范围其实相当狭小,客观上的环境和机会,远远比自己的努力要重要。

(南楚政权)

诚然,马希范的这种想法无疑是十分悲观的。

人之一生,如同果实成熟,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

人的努力加上诸多因素的培养,会让树木长高,结出果实,也会让人逐渐实现自我认同,确立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毋揠毋助,方可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并且,那些能成就大事的人,就算你把他变成金鱼,他也同样也能在鱼缸里乘风破浪,从而摘取胜利的果实。

开运四年,公元947年,楚文昭王马希范去世,时年四十九岁。

而他逝世后仅四年时间,南楚就走向了灭亡。

看来,像马希范这样的人,虽有鸿鹄之志,雄鹰之才,但其鸿鹄之志不能存高远,其雄鹰之才不能尽仁道,终不能治天下,只能是自食恶果罢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京郊的大山深处,藏着金朝17位帝王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明十三陵外,北京还有位于房山区大房山的金陵。和明十三陵一样,金陵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葬有金朝17位帝王,明陵葬有明朝13位帝王。从年代来说,金陵比明十三陵早200多年,但明十三陵闻名遐迩,金陵却鲜为人知。金陵遗址上的汉白玉牌坊布局如同大雁展翅当我在京西南的大山深处找到金陵遗址时,宽阔的

  • 为了上梁山杀害师兄 宋江看透了他的阴暗(52)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江怎么害死梁山好汉的,反对招安被宋江害死的梁山头领,宋江为晁盖报仇故事

    栾廷玉是孙立的同门师兄祝家庄的武术师傅。两打祝家庄栾廷玉和欧鹏刚交手一个回合就将他打落马下,祝龙战不过泰明,栾廷玉上前和秦明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不过栾廷玉并没有硬拼而是设计擒获了秦明等人。很明显栾廷玉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勇有谋,祝家庄全凭栾廷玉相助才得以威震四方。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祝家庄城破时却

  • 唐代儿童教育:忠孝伦理的机械性培养灌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代教育体制研究,礼教与古代儿童教育,古代封建教育的影响

    唐代的政治逐渐开始稳定,经济也是发达对于儿童上面的教育也是开始重视。通过在儿童的日常学习之中将原本的忠孝观念等等灌输到儿童意识之中,不少的教材都是以伦理为主要的内容。通过鼓励自家的儿童树立远大志向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儿童的思想上要封建伦理。唐代的儿童教育受到了当时唐代的文教政策影响,为

  • 补充兵力:明朝武官征用制度如何影响王朝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武官制,明朝军队全盛时期,明朝末年军队待遇

    明朝建立之初,设立了很多军事机构,以增强王朝的力量,抵御外来的侵略。永乐年间,战乱频发,此时需要更多的武将,于是为了军事装备开始大量征募武将。中后期,政策虽稳,但仍不能放松警惕。目前,军官数量明显不足,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填补军官空缺。为了尽快补充武将的数量,明朝采用了多渠道的补充方式。通过传承、选拔、

  • 北宋变色龙官杨威为何被人嘲笑为“杨三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大刀阔斧改革时期,杨维“以鼠为猫,死心追随”。守旧派得势后,杨威“照镜子——像个奴隶”,起先粗鲁无礼,诽谤攻击司马光。宋哲宗重新激活维新党时,杨维“赤裸上吊——不要脸”,为维新党歌功颂德。他被世人耻笑,绰号“杨三变”。杨威接近秦慕初,屡屡变脸以谋取私利。是什么原因?(1)到公共场所避难杨薇是“

  • 李世民征辽东时失败告终?3万兵力横扫高句丽,最终却下令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时期,高句丽一直都是边境极其不安定的因素,隋唐几代帝王都对其恨得牙痒痒。曾经杨广为了消灭高句丽,竟然出动上百万大军,倾尽举国之力去征讨,但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惊掉下巴:隋朝先后四次出征,打得自己元气大伤才让高句丽勉强服从,并且因为这一仗,还成了隋朝灭亡的导火索。这一仗得不偿失!到了贞观年间,李世民再

  • 形容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能臣杀不死?以这种方式翻案真是荒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忠贤不死明朝能撑多久,王刚版魏忠贤全集,魏忠贤的个人资料

    不用说,今天的人应该恨魏忠贤,就像晚明的人一样。但近年来,一群“灵童”横空出世,将魏忠贤的案子翻了个底朝天。有的说魏忠贤是能臣,有的说魏忠贤被刺杀了明朝。这些逆变器的说法是否属实?还是用事实说话吧。首先,魏忠贤只是凭借自己的好恶用人,亲手摧毁了辽东前线大明王朝的防线。例如,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

  • 陈武帝陈霸先:理性讨论,他也许是南北朝时期真正的“最强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梁武帝 萧衍)太清二年,公元548年。这一年,南梁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变故。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在皇宫里被活活饿死了。皇帝之死,始于武将叛乱,而造反的武将,是一个叫做侯景的人。侯景饿死老皇帝,拥立新君,后又斩杀新君,自立为帝,到这一步,南梁基本上就算是凉凉了。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作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

  • 唐武宗李炎:你出去打听打听,哪个和尚碰见我不得绕着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长安城:大明宫)李炎本来和皇位是无缘的。他是皇帝(文宗李昂)的弟弟,当个藩王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何况李昂并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直系亲属,而是想把位置留给自己的哥哥唐敬宗的儿子,晋王李普。但李普命不太好,只活到五岁就领了便当。没办法,国祚需要传承,皇帝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只好把自己的儿子鲁

  • 小人是如何诋毁君子的?看王钦若针对王旦,完全抓住了人心和人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定国与王旦,王旦全集,宋朝王旦的简历

    有一位翰林学士,名叫李宗耳,品德兼才极佳。王丹对他十分钦佩,经常公开夸奖他:“小李是少有的能像他一样能挑大梁、能挑担子的人才。这个年纪能和他比肩的晚辈不多了。”有一次,在朝堂上,王丹看到李宗儿皱着眉头,心事重重的样子,觉得很奇怪。退出朝廷后,王丹单独拦住李宗儿,问道:“小李,你怎么了?我看你的状态不